警惕社會對女性的PUA:為全職太太正名,她們當然算獨立女性

2020-12-14 文藝美刊

文/金澤香

1.

任何人,存於世,皆有價值,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說「全職太太」不是獨立女性,觀點頗為狹隘。傳統印象裡,所謂「獨立女性」一般指事業有成者,這不算什麼,最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如果「膚白貌美,溫柔賢淑」便堪稱完美。社會對完美女性的要求,稱苛刻不為過。

臺灣藝術家曲家瑞老師在錄某期《康熙來了》,忍不住直接回懟對面幾位男士:「你們不看看你們四個長什麼樣,你們憑什麼這麼講這些女生啊!那些女孩子肯定正翻了!美翻了!你們是什麼?憑什麼批評她?我要跟女孩子講,不要聽這些臭男生講的。」

男女被評判的標準呈兩極走向,本身意味著不平等。比如女性美醜,何需男性定義,自己覺得順眼舒適便是美。這其實已在說明一個事實:女性天生具有取悅男性的義務。

再如,大叔娶小蘿莉屬正常,經常有人在背後嘀咕小蘿莉不過是看中大叔的財富;輪到姐弟戀,大家往往替弟弟打抱不平「年紀輕輕,幹嘛找老女人」。不得不承認,確如曲老師所言,「社會是重男輕女的。」

按時下話語體系解讀,社會是在PUA女性,可怕的是,女性並未覺察,反而慨嘆「誰讓這輩子是女人呢?」一切對女性的要求,統統歸入份內事:上班是應當的, 經濟壓力大,光靠男人養家擔子太重;做家務也是應當的,女人最擅長嘛;管教孩子是應當的,孩子跟媽媽最親……

理應女人做的事,都屬份內事,反之,連份內事都幹不好,社會的指責蜂擁而至:有何顏面為人妻為人母?!

正是所謂的「份內事」,讓全職太太、家庭主婦失去自身價值。女人天生要當「賢內助」,這是應當的,如能在外發揮才幹,擁有不錯的薪水,幫男人分擔養家壓力,更是錦上添花。

女人,未免太苦。被男人PUA就算了,還得接受整個社會的PUA。無奈的是,當男女之間呈現的不平等,被歸入宿命論一說,連反抗都變得匪夷所思,還可能被視為「瘋女人」。

生養孩子、操持家務,還得內外兼顧。「喪偶式育兒」已非新奇的社會現象,許多女人默認並接受社會對女性的各種設置。由古至今,無論戲文、小說、影視劇,常見女人哀嘆生來勞碌命。

當代社會,生存不易,能出門工作的女人絕不願待家享福,能幫襯一點是一點。女人總體心軟明理,寧願自己累點苦點,似蜜蜂穿梭於工作與職場。曾有位同事,產假結束來上班,正值酷暑,中午急急趕回家餵奶,自己隨便吃兩口。有人建議她提前準備好,放置冰箱,不必來回跑,趁中午能休息一下,她總是笑著說沒事,我們都能看出她的憔悴和疲倦,然而她卻不以為然。新手媽媽的倔強無需勸慰,中午不餵奶,回去看一眼,下午工作心裡才安心。再瘦小的女子,為母則剛,此言不虛。

兼顧家庭與工作是一種選擇,卻不是必須不可。有人從職場回歸家庭,但成為全職太太的她們,當真清閒麼?家務瑣碎,大至父母兄弟姐妹,小至小家庭,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以前曾聽母親埋怨父親在家什麼活兒都不幹,父親回以「下班得歇歇」,母親不再作聲,之後母親跟我說,「他不就上個班,還有假休,我這跟陀螺一樣」,當時覺得母親矯情,家務活兒自己看著弄唄,想歇會兒誰還不讓了,覺得她埋怨父親只上個班,沒啥道理。

真當自己成為那隻陀螺,才知停或不停,已不是你能說了算。僅以帶孩子來說,其難度如何,可見綜藝《爸爸去哪兒》。幾季下來,沒一個爸爸應對自如,每位無不手忙腳亂,要麼一籌莫展,實在不行,爸爸與孩子相互鬧彆扭,小可憐掛著眼淚哭喊著要媽媽。短短幾天的相處,對爸爸們來說,簡直是度日如年。

如此有難度的活計,爸爸們等節目結束,立即解脫。可媽媽們,尤其是已無其他事業可寄託的家庭主婦們,永無退休之日。

2.

全職太太的作用遠非打理家務這麼簡單。她所餘的時間全部化為珍貴的陪伴。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一書中坦言:「如果嬰兒在生命之初對獲得母親及時回應感到絕望,他未來的人生容易走向兩個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對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難以向別人表達需要,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種是無法忍受欲求暫時得不到滿足,經常歇斯底裡、沒有界限地索取。」

一向在鏡頭前樂呵的大張偉,有次透露自己也有連續哇哇大哭的日子。那是幼時,父母為一家生計,早早外出擺攤,他每天醒來只有自己一人在家,總忍不住大哭,內心有驚恐,也有孤獨。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對父母陪伴的渴望,無法用言語準確表達,他只能通過哭聲代替當時的無助。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重申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沙對年輕父母們的告誡,「只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

換作不知情的人,哪怕是父母,也不一定能讀懂孩子眼淚中的祈求,只當他與其他愛哭的孩子一樣,不是困了累了就是餓了。他們永遠不知道,一個孩子在夢境中醒來,獨自面對安靜無人回應的房子,那種害怕無助的心情。

今天的全職太太早已不再是放羊養娃的老舊思想,科學育兒、思維啟蒙、營養調配,她們成為家庭教育的研究者與實踐者。有不少在家帶娃的母親,因通過網絡分享育兒經驗成為網紅,有的乾脆以科學育兒為契機,開啟創業之路。

可見,女性的價值,不應局限於某一環境,也不應受限於某幾樣工種。她可能是全職太太,也可能是廣受歡迎的育兒達人。

3.

隨時代多元與開放之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已不再視男性為拯救者,是否成家、是否生育,覺醒而獨立的女性自有主意。生活模式多樣,她不再是被動的被挑選,而是具有選擇權。就算告別職場回歸家庭,她們也能在一畝三分地大有作為,誰說上上下下料理得當,不是一項技能呢。

反倒是某些男性,也許應從婚姻乃為合伙人機制的角度多想想夫妻二人的分工。

不是所有女性都適合當家庭主婦,正如不是所有男性都適合在外打拼。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陳舊掉渣,只要有利於家庭建設,主外主內與性別無關,與各人能力和所長有關。全職太太與全職奶爸,不過是性別的轉換,對家務進程無何影響,更不存在只能太太全職,先生不適合的偏見。

家是所有家庭成員休憩身心的港灣。人人是港灣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價值大小的看法本就是一種狹隘的陰謀論。五指有長短,能力有大小,每個人本身之無可替代的存在已是獨特的價值。況且,正因為有全職太太的存在,家庭成員們才得以享受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在外打拼的丈夫不為後方所累。

與眾多需要職業、敬業的工種一樣,全職太太也有自己的堅守與付出。

你不能因為她們面對的是家庭,而否認她們的專業;不能因為未給家庭帶來實質性的經濟收入,而認定她們是依靠男人生存的小女子,以此踩踏她們的尊嚴。

全職太太不乏一大批優秀的女子,她們或光彩照人或簡樸低調,社會欠缺給她們的並不是一個是與否的論斷,而是未正視她們的價值,此偏見由來已久,看輕全職太太是對女性偏見的另一種呈現。全職太太比不了科學家、藝術家,她們不求名不為利,她們將畢生心血傾注於家庭,以維繫家庭內部正常之運轉,她們以家庭為一個小部落,她是守島人,是陪護者,她們甘願留在狹小的領土,以自己對家的熱忱,對親情的堅守,踐行全職太太的使命。

小家和,大家安。正是一個個深明大義的獨立女性甘願成為全職太太,才有大局之安穩。千萬不要因欣賞滿園芬芳,而忘記農夫的辛勞。這一切不是天賜的,自有披星戴月的耕作者,她們是隱姓埋名的——全職太太。

相關焦點

  • 專訪|王政:女性獨立和女性回家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
    拋開顧佳這個角色背後隱藏著人們對所謂新貴階層的獵奇性想像不談,由於女主角顧佳的形象非常獨立, #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成為微博熱搜話題,《三十而已》也確實將全職太太這個私領域的角色拉到了公共討論的層面。
  • 高知女性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聽聽一位90後青年怎麼說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奮鬥青年,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主題內容是,高知女性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聽聽一位90後青年怎麼說。一提到高知女性,可能很多人就會認為,高知女性指的就是那些文化水平高學歷高的女性。那麼,最近,大家都在熱議一個話題:那就是;高知女性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為此,今天我就與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高知女性到底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的話題。
  • 女性自己買房就算獨立了嗎?當代社會,做一個獨立女性有多難?
    在女性買房的背後,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女性對於婚姻的不信任感、對於事業的不安全感,以及現代女性在社會中需要面對的種種壓力。現代社會,做一個獨立女性太難了社會的發展升級了女性的權利,與之相對的,女性面臨的責任也被迫升級:兼顧事業與家庭。
  • 「高知女性」不能做全職太太?戳破婚姻裡的偏見,也許我們都錯了
    「當全職太太時間長,你跟他(丈夫)沒有共同語言,你被社會淘汰了。」 「女人要靠能力,不要相信他們這些男人。」 於是全民都在聲討「全職太太」的失去自我,號召女性要經濟獨立,思想獨立。
  • 家庭主婦算不算獨立女性不重要,情緒獨立才是真的獨立
    近日,都市劇《三十而已》熱播引發對顧佳這樣的家庭主婦算不算獨立女性的熱議。《中國青年報》發文:近年來倡導「女性獨立」的聲音早已不足為奇,但有時矯枉過正反而會成為外界強加給女性的另一種無形壓力。另一方面,女性又常常被添加「賢妻良母」的刻板標籤,卻忽略了任何一種生活模式都會有它的利與弊。
  • 「職業女性」還是「全職太太」?理想妻子是什麼?
    所以當今社會,在女性是應該留守家庭,做家中的賢妻良母,還是活躍在社會上,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這一問題,重複討論了十幾年。但在新時代,接受女性進入社會拼搏的一方基本佔據了大多數,然而在日本2013年也有調查結希望妻子留守家庭的意見也在增加。
  • 結婚罵婚驢,全職育兒被罵給女性平權扯後腿,全職太太招誰惹誰了
    原本關於全職太太,應該是一個社會性的議題,因為它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很多面,也不止牽涉女性的利益,但我們就眼看著討論變成了女性與女性間的撕逼。一部分有工作的女性群體表示堅決反對女性當全職太太,覺得女性放棄工作當全職太太是把自己和男權綁定,和丈夫成為利益共同體,沒什麼值得尊重的。
  • 《三十而已》揭露家庭主婦之難:全職太太,我勸你別太「優秀」
    惜惜在網上看過一個討論:「如果有些女性經過權衡之後,選擇犧牲事業,以家庭為重心當全職太太,但她們的能力、技能也許並不比職業女性差,這種情況下,她們還能不能算獨立女性呢?」這個話題爭論特別激烈,但是惜惜想說,在當今的社會現實下,全職太太是很難獨立的。
  • 高學歷女性選擇去當全職太太,這是一種浪費嗎?
    她因為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就拒絕接受對方捐款,並且要學生帶著錢一起滾出去,直言:「女人要靠自己,不能靠男人。」這一發言引發網友紛紛議論。那麼,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最後卻跑去當全職太太了,這是一種浪費嗎?對於女性來說,工作的意義又是什麼?她們為了實現獨立和事業的成功,是否意味著要放棄部分的家庭責任?
  • 王政:選擇「全職太太」,也就選擇了被動的人生
    張桂梅反對學生做「全職太太」的做法引發了熱議,有人認為全職太太不應該被社會低看,只要沒有丟失自我,就是獨立女性;更多人覺得「全職太太」並沒有工資收入,談不上獨立;也有觀點強調女性的身份並不只是單一的「全職太太」和「獨立女性」之間的對立,不應該建構女性內部之間的身份鄙視鏈。
  • 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女性經濟和精神獨立,會不會被家庭牽絆
    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著獨立思想,她們認為女性是可以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的,不在依附於男性生活的女性,才是真正的獨立。那么女性獨立,到底有沒有一個判斷標準呢?面對這個問題,最近一個話題被熱烈討論——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女性買房是經濟獨立的表現嗎?
  • 畢業生做全職太太就要滾出去?全職太太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事件起因是張校長的一名學生和其丈夫一起來為母校捐款,張校長不滿學生做了全職太太,當著大家的面,對她大喊:「滾出去!」張校長的犀利言辭,引起了很多爭議。很多網友覺得張桂梅校長此舉是看不起全職太太。甚至還有網友認為:張校長是因為自己家庭不幸,所以才遷怒於全職太太。
  • 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不,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思想獨立!
    這無疑證明了現代女性更加獨立,但買房就等於獨立嗎?新姐不這麼認為。 趙小棠的觀點得到很多網友的認可,她說:「買房跟經濟獨立是掛鈎的,但不是說,買房就代表女性獨立,我覺得女性真正重要的獨立,是思想上的獨立。」▼
  • 「全職太太,給我滾」:你的價值,如何才能被正視?
    02 製造困境的「幕後黑手」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全職太太的生活現狀,各種「女權」,「偽女權」言論開始甚囂塵上。未婚女性與全職太太也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吵得不可開交,前者認為後者不獨立,後者認為前者不成家不知什麼是身不由己。
  • 全職太太回母校捐款,校長怒懟:滾出去!網友:這個校長噴不得
    學生長大後返回母校報恩本該被傳為一段佳話,如此壯舉在當今這個焦躁的社會實屬難得。但最近有一位全職太太回母校捐款卻遭到了閉門羹,並且被曾經的校長怒懟道:滾出去!這又是為何呢?我們往下看。正因為張桂梅比誰都懂得女性需要獨立的重要性,導致張桂梅認為全職太太跟沒從大山中走出來的女人一樣,在信息閉塞、家庭舊觀念、缺少受教育機會中生活。對女性而言,「回歸家庭」不是一種選擇,因為她們壓根就失去了走出去的機會。而現實中大部分全職太太並非自我選擇,而是被無奈的現實裹挾中「回歸家庭」。
  • 怒斥全職太太「滾出去」引熱議,張桂梅的狠話有錯嗎?
    全職太太並不清閒,同樣辛苦,她們的壓力甚至無人能懂。但是這個社會給予全職太太認可了嗎?很遺憾,並沒有。沒有一條法律保護著全職太太的利益,也沒有任何一條社會規定承認全職太太的地位。短短幾句話,再度將「全職太太」引入公眾視線。誠然,「全職太太」為家庭照料和人口再生產付出了艱辛勞動,特別是在當下社會存在密集母職期待、教育競爭激烈且養老育兒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備的情況下,部分女性迫於現實壓力不得不從勞動市場上退出,為家庭發展做出個人犧牲,這種勞動和奉獻值得尊重,部分網友所呼籲的「全職太太」權益保護議題也值得重視。
  • 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可恥嗎?積極生活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句口號
    今天這題目,個人感覺是有點湊在一起的標題黨,高知女性,全職太太,為什麼要用到可恥這樣嚴重的字眼?全職太太很丟人嗎?難不成全職太太只有電視劇裡面那種蓬頭垢面,邋裡邋遢的胖大媽才算全職太太?很多人看到這題目,就會扯著嗓子在那吼,父母養你那麼大,培育你成才,作為告知女性不去為國家貢獻,為人民做貢獻,去做了全職太太,那簡直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幾乎還得釘在架子上暴曬幾天,好讓腦子的水給曬乾!就納悶,為啥高知女性不能做全職太太?為什麼高知女性做全職太太得用可恥這樣的字眼?
  • 張桂梅校長並不是對全職太太有意見,而希望學生能獨立,不寄生
    張先生的學校和我們不一樣,如果沒有她,這些女孩16-7歲就會被逼著結婚生孩子,張先生的本意是把她們送出大山不再過這樣的生活。這才是張先生的本意。她希望女孩靠自己,自己有能力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張老師說的一個女人受教育惠澤三代一點也沒錯,她作為一位受教育的知識女性,也親身做到了惠澤好幾代人,貧苦女孩讀書都會被抓回去嫁人生子,根本沒有生育選擇權,不受教育就只能把老一套傳給子女,受教育不僅挽救了她自己,也挽救了極大機率出現的愚昧後代,實現自身價值後還可能改變長輩的固有觀念。有沒有孩子有沒有家庭不是衡量女性的標準。
  • 雲南山區女校長反對學生受教育後當全職太太,你怎麼看?
    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期間,演員童瑤飾演的角色「顧佳」,因為展現了與網友傳統認知中「黃臉婆」型全職太太不同的風採,就有網友順勢發起「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的投票,支持和反對的人數各佔一半。 這幾天,因為張桂梅在一檔專訪節目中說出,「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這番話,她火了。大多數網友對張桂梅的發言,均表達了支持,跟著東東一起來看。
  • 高喊全職太太滾出去的張桂梅,活該被罵上熱搜
    她們付出了所有,才得到與你我站在同一個戰場上的權利。再者,如果不談女高,女性該不該做全職太太?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女孩自身的條件。婚前一句好聽的「我養你」,但當女孩做了幾年全職太太后,她基本就被社會和專業淘汰了。當女性的經濟無法獨立時,可能連吃一支冰淇淋都要看老公的臉色。如果我們把家庭類比成一間夫妻共同經營的小公司。那麼全職太太的上司和boss是誰?是她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