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己買房就算獨立了嗎?當代社會,做一個獨立女性有多難?

2021-01-19 中信出版集團

最近,熱播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中提出的「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根據58同城和安居客聯合發布的《2020年女性置業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購房置業隊伍之中,且這一趨勢在一線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

這其中,五年內有購房計劃的佔八成,六成30歲以上的女性計劃買第二套房。

38.8%表示自己能夠獨立購買住房,40.4%的女性表示需要和另一半共同負擔購房資金,也有約兩成女性表示需要父母支持。

在一線城市中,女性自己獨立買房佔比42.7%,「和另一半共同購買」佔比38.9%。

可是,女性要獨立,是不是必須先買房呢?經濟的獨立意味著人格的獨立嗎?

在女性買房的背後,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女性對於婚姻的不信任感、對於事業的不安全感,以及現代女性在社會中需要面對的種種壓力。

現代社會,做一個獨立女性太難了

社會的發展升級了女性的權利,與之相對的,女性面臨的責任也被迫升級:兼顧事業與家庭。

她們一面要做稱職的「好媽媽」「好妻子」「好女兒」,一面又不得不面對職場中的各種考驗:

「因婚育問題導致職場發展受限」

「同工不同酬」

「職場性騷擾」……

獨立女性壓力劇增造成的直接社會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的女性不結婚或者選擇離婚,因為單身使她們更為輕鬆、快樂。

思文和程璐曾以「兄弟式」的婚姻生活方式讓人羨慕,婚後的一地雞毛在他們脫口秀式的解構和調侃中變得輕鬆有趣。

思文更是以獨立女性形象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兩人婚姻關係的結束也讓人唏噓不已。

那麼,而立之年的女性到底如何獲得自我的安全感和價值感,如何擺脫在家庭與事業之間疲於奔命的狀態呢?

新書《三十幾,來得及》中給出的答案是:「先獨立,後愛人;不屈從,不依附。」

作者盧璐是一個在法國生活多年的中國女性。

30歲時,她勇敢地開始了一段跨國戀,隨先生在中國與法國之間輾轉。

「全職太太」「高齡產婦」要面對的細碎瑣屑,她全部經歷過。

獨立睿智如她,在婚姻的一地雞毛中一點點成長、感悟,又因一次偶然的契機開始創作公眾號,自此走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每個女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從童年到老年,每個章節都由女性獨立撰寫。」

《三十幾,來得及》專門寫給身處三十歲人生路口的女性。

如果你時常懷疑自己的實力和潛力,如果你曾抱怨事業和家庭的兩難,如果你曾歇斯底裡,無法自持,這本書將會用輕柔的筆觸帶給你溫暖的啟迪。

在書中,盧璐為我們介紹了由全職太太向獨立女性轉變的思維方式以及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尋找平衡的實操工具,也向我們分享了整個過程中的掙扎與體悟。

在改變人生際遇之前,你需要的只是和作者一起進行自我調節,積蓄力量,重塑自己內心世界的秩序。

學會選擇與排序,安全感要自己給

女人在成長過程中,似乎時時刻刻都在接受性別暗示。

「你是女孩子,不可以瘋跑,要文靜」

「他能學得好數理化是因為他是男生」

「沒有生育的女人是不完整的」

「知識女性一定要體面,不可以鬧,不可以爭」

「穿得少就活該被侵犯」……

「女人是次要的…」

所有不符合傳統期待的女性行為都被默認為是錯誤的、異化的、不被允許的。

而這樣長期存在的性別暗示、性別歧視在無形之中給女性增加了許多桎梏。

女性,要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是一個女人。

「是一個人」的含義就是,女性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要創造價值,要付個人所得稅,要用自己的喉嚨發出自己的聲音。

「相夫教子、勤儉持家」和「自我覺醒、自我獨立」的確存在相牴觸之處,所以我們需要在做選擇之前進行人生排序。

建立明確且清晰的人生秩序,可以讓女性遠離雜亂不堪、疲於奔命的生活,也可以讓女性明確地知道每一個階段的目的和意義。

自我調息、積蓄力量,建立精神秩序,做出理性選擇,是女性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做的事情。

婚姻和家庭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愛人先愛己

在談到家庭與事業的平衡時,盧璐提出了「人生利益」這一概念。

人生利益包括但不限於錢和財產,還有生活的舒適度,感情的親密度,個人成就帶來的價值感等精神財富。

人生利益就是一個人期望在自己的人生中得到好處的綜合。

而無論是女主外的婚姻,還是男主外的婚姻,甚至是喪偶式婚姻,其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通過這樣的組合方式,夫妻雙方的人生利益能夠得到最大化。

許多女性為了夫妻雙方「人生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別無選擇地做起全職太太,或是在工作的同時更多地承擔家庭義務,站在男性背後的陰影裡。

她們的羽翼逐漸退化,逐漸失去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深感委屈和不安。

女性需要冷靜地思考自己對於人生和婚姻的期望是什麼,自己能夠創造並且擅長的是什麼,以及自己期望在家庭中達到的狀態是什麼。

童年到青年再到老年,女性每一個階段的故事都要由自己書寫。

婚姻家庭事業,同樣如此,我們要首先關注自己,再去關注世界,我們有能力溫暖自己,才有能力熱愛家庭。

自信優雅的女人最美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看臉的時代,女性的容貌焦慮尤盛,仿佛所有有悖於「瓜子臉」「高鼻梁」「杏仁眼」的地方都需要被「修正」。

而比容貌焦慮更加困擾女性的則是對於衰老的恐懼,對於身材走樣的擔憂。

孕婦身形發生改變本是自然過程,卻要炒作「完美身材」,逐漸老去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卻要鼓吹「凍齡」。

事實上,對於畫畫的人而言,一個人長得越標準,畫起來越難,因為沒有特點。

我們的獨特性也正是表現在我們異於標準的「缺憾」。

優雅的老去,需要強大的內心。

恐懼衰老,無法悅納自己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自我「攻擊」的人。

我們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必追求刻板的標準答案,即使它在傳統認知中看起來完美無缺。

做自信優雅的女性,接受缺憾,從容老去,我們會擁有這世界上無價的「高級定製」。

相關焦點

  • 趙小棠:女性真正獨立是思想上的獨立!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
    最近愛奇藝出了一檔具有「她」價值的聚焦女性話題的分享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最新一期討論的話題圍繞「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來自美國的陽離子支持此觀點,她認為:女性買房是在最高層次宣布自己經濟獨立,表示女性不依賴男人,以後女性在生活中不會圍繞男人,而是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 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不,女性真正的獨立是思想獨立!
    今天,話題「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登上熱搜。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援引了一份《2020女性置業報告》顯示:5年內,中國購房人群中,女性佔比超過80%,86%的女性認為房子比婚姻更有安全感。 現實中,我們也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尤其單身女性有了自己的房子,並且可預見的,這種趨勢今後將愈演愈烈。
  • 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女性經濟和精神獨立,會不會被家庭牽絆
    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著獨立思想,她們認為女性是可以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的,不在依附於男性生活的女性,才是真正的獨立。那么女性獨立,到底有沒有一個判斷標準呢?面對這個問題,最近一個話題被熱烈討論——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女性買房是經濟獨立的表現嗎?
  • 女性買房是經濟獨立的表現嗎?我的答案是,不建議女性婚前買房
    文 | 時光漫漫車馬遠導語:房子一直是老百姓離不開的一個話題,而對於女性來說,婚前買房被大多數人視為是女性經濟獨立的象徵。但是在我看來,單身女性要不要婚前買房,其實要區分情況來看。具體區分哪幾種情況,大家不妨聽我細細講述一番。
  • 黃欣偉:女性買房和女性獨立,是兩個範疇
    不可忽視,近年來女性買房者的比例在逐步提升,由此被嗅覺靈敏人士多方解讀:其中最平常但溫和的說法是女性經濟獨立的表現,也有「語不驚人死不休」地佐證出類似陽盛陰衰、家庭權傾等各種說法。
  • 女性獨立的定義究竟有什麼標準?
    隨著男女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女性開始獨立已經成為社會的常態,今日關於女性買房是否作為獨立的標準引發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男性似乎一直是買房的主力軍,那女性買房就意味著獨立嗎?
  • 買了房就是獨立女性?No,你才剛上路呢
    根據某地產機構發布的《2020女性置業報告》,計劃5年內購房者,女性佔比超過80%。她們的買房目標、計劃都很明晰。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38.8%的女性會選擇獨立購買,即無需他人資助完成。當然,如果自己是初入社會、積蓄不足,她們也會選擇由父母支持部分,自己努力還貸,或者與另一半共同購買。
  • 鄭州約500萬女性,有多少人正在「假裝」獨立?
    有的女性卻通過在工作上的雙倍努力,或是另闢蹊徑的選擇投資房產、獨立創業等方式,充分證明著女性在事業上絕不輸於男性的實力。04真正的獨立,不是拒絕愛情和婚姻而是自己掌控生活、經濟自由的權力「我嚮往的生活是做一個獨立女性,不結婚,不生孩子。」「25歲了,我想結婚生孩子了。」
  • 警惕社會對女性的PUA:為全職太太正名,她們當然算獨立女性
    任何人,存於世,皆有價值,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說「全職太太」不是獨立女性,觀點頗為狹隘。傳統印象裡,所謂「獨立女性」一般指事業有成者,這不算什麼,最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如果「膚白貌美,溫柔賢淑」便堪稱完美。社會對完美女性的要求,稱苛刻不為過。
  • 被「妖魔化」的獨立女性
    並以「涉嫌性別歧視,多次辱罵全體男性宣揚仇恨,煽動群眾內部矛盾,製造性別對立」,不利於社會和諧發展。」為由將其舉報。楊笠被舉報的消息一出,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對此不少公眾人物紛紛站出來為楊笠發聲。有支持聲當然就有質疑,12月26日,池子在微博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於池子 ,我只想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專訪|王政:女性獨立和女性回家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
    王政指出,從歷史上的「女國民」和「新女性」,到今天討論「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這百年間女性獨立與女性回家一直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在她看來,女性選擇成為全職主婦是把自己置於一個非常有風險的境地,她建議女性深思熟慮並好好謀劃再做出這樣的選擇。
  • 女性經濟獨立,婚後是否願意住女方家?周筆暢:男生看開一點吧
    如今已經是越來越多的女性經濟獨立,能自己買房了。所以在自己有錢的情況下,大家是會選擇買房嗎?大家會覺得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後會有「底氣」嗎? 趙小棠還拿出了她的朋友來舉例說他們對於他們女朋友的看法還都是鼓勵去的,不僅如此,他們已經是那種覺得可以女方買一個,男方買一個,或者有經濟能力的話再共同買一個。趙小棠是覺得他的朋友是支持女朋友買房的,大家支持嗎?
  •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才是最棒的,獨立女性!
    我想說的是全劇最有爭議,最接地氣的就是看似賢妻良母,實則受氣包的張芝芝。有人都說張芝芝就是低配版的顧佳,我倒覺得張芝芝連低配版的鐘曉芹都不如。先說說顧佳家庭背景,家有煙花公司,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擺在那。所以她想衝進太太圈,不光是為了孩子,更加有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去融入。
  • 家庭主婦算不算獨立女性不重要,情緒獨立才是真的獨立
    討論別人不如修煉自己「如果職場女性叫獨立,家庭主婦也叫獨立,那什麼才叫不獨立?」「把孩子丟給奶奶帶的職場女性哪來的優越感?」「全職太太是個人選擇!」「自己賺錢自己花它不香嗎?」成天在網上閒著沒事敲敲鍵盤,吵吵嚷嚷,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有限的網絡資源,這才是最大的浪費!從能量守恆定律的角度來講,用憤怒的時間來做一些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情,不好嗎?說到底,都是成年人,我們講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是否想過,其實還需要修煉自己,做一個情緒獨立的人?
  • 夜讀|別帶著成見看「女性買房」
    其中,女嘉賓結合自身經歷,大談女性購房話題,將「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大討論送上熱搜。節目中,《奇葩說》辯手顏如晶說,「男性買房,一般都是因為要結婚了,女性買房一般是因為覺得自己結不了婚,我大概覺得我快結不了,自己買一個吧。」嘉賓趙小棠則說,「買了房,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家,以後有了另一半吵架之類,我很有底氣,這是我家,你少跟我在這兒造次!」
  • 姚晨又悄悄做了公益,她身上有當代獨立女性少見的自尊與倔強
    (文/大靜靜;自媒體/大米有文化)最近「大嘴」姚晨又悄悄地做了一件「小事」:資助了一位帶著女兒開計程車的武漢單親媽媽。電影播出後,李少雲也得到很多關注,但是生活並沒有因此改變多少,生活還是要自己過,她依然帶著孩子開出租。2020年初,武漢疫情突如其來,李少雲和所有的武漢人一樣,面臨著巨大困境,沒法出車沒有收入,生計艱難。一篇《一個單親媽媽在武漢:自製口罩、用土方治病、吃4年前方便麵》的文章把李少雲的困境展示給大眾。
  • 女性買房是獨立還是吊大款?擁有退路,才是生活的最好方式!
    最近關於女性買房異常的火爆啊,而且周邊的女性朋友要麼就是已經買了房,要麼就是在買房的路上。對於部分男性說的,自己出房子和彩禮,實在是傷財,彩禮是封建殘留,房子掏空父母口袋實在不該,為了保護財產,那是各種方法都使出來了。
  • 《幸福,觸手可及》,當代獨立女性的精神縮影 - 金評媒
    可當你認真開始追劇的時候,才發現這原來是一部關於獨立女性的成長縮影。  一反瑪麗蘇式的套路,劇中的周放用她的「放式人生」來告訴同齡女性們,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從第一集對待男友出軌的態度就是不吵不鬧、不留任何情面。
  • 《她世界》教女性如何正確審視自己,做一個自信、獨立、完整的人
    威廉.莎士比亞說過:我們知道我們是什麼,但我們忘了自己能成為什麼。女人只有充滿自信才能成為我們能成為的。女人缺乏自信,是有歷史、社會、家庭三大原因的。歷史原因:女性的自信匱乏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原因,因為這個社會幾百年來甚至幾千年來都是男性統治下的產物,女性一直成長並受制於父權制導致的脆弱性中。
  • 《奮鬥的喬伊》|女性之獨立
    但是受限於輕喜劇的體量,《奮鬥的喬伊》沒有再深入去探討這一現狀,沒有呈現出這種扭曲家庭結構的成因,也沒有藉此探討社會階層的差異和貧富差距導致的社會混亂,反而將矛頭指向婚姻,也就是從這裡開始,整部影片的寓意其實已然明了。因此可見,《奮鬥的喬伊》其實只是表面上的輕喜劇,影片套用現有的社會現狀和輕喜劇的外殼去轉移視線,實際上將影片的內核定義為具有女性主義性質的反婚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