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一個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多個民族混居的國家。我們要來馬來西亞學習、定居移民需要了解哪些馬來西亞的風俗習慣呢?下面就和大家介紹一下。
馬來西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組成。馬來人90%以上都信仰伊斯蘭教,華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馬來西亞憲法中明文規定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多屬於遜尼派。華人與印度人的風俗習慣與祖籍國基本相同。
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在稱呼他們的時候並不以他們的姓作為稱呼。馬來人的名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們的名字,中間隔著「bin」或「binti」,有時會省略。第二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男士:中間就用「bin」(音為賓),而女士則用「binti」(因為賓迪)。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暱的稱呼為Adik或dik(音為阿碟或碟),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音為巴氣),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音為媽氣),意為伯母。在日常場合,用Encik(音為:恩傑)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音為:傑)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Tuan(端)加名,來尊稱男士,用Puan(布彎)加名,來尊稱女士。此外,對有人封號的人可直接尊稱其封號或封號加姓名。如Datuk(拿督)、Tan Sri(丹斯裡)等。
傳統的馬來人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用餐時若看到餐桌上有一個大大的水壺時,別誤以為是裝著飲用水的茶壺,其實裡面的水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如果在飯桌上或交談時,與馬來西亞朋友相距稍遠,使用雙手有點困難,又要表示尊重對方,這時可以使用右手遞接物品,並且將左手搭在右手的後面,也表示使用了雙手遞送物品。如果交往的對方的職位比自己高,或比自己年長,也一定要使用雙手接送物品,以表示尊重對方。
若在馬來西亞,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豔紗巾。在馬來西亞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目前打工族為了工作穿著方便,一般著輕便的西服,只在工餘在家或探親訪友或在重大節日時,才著傳統服裝。在各種正式場合,男士著裝除民族服裝或西服外,可穿長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爽,現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馬來禮服,成為馬來西亞「國服」。
1.馬來人視左手為不潔,因此見面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平時接、遞東西時,也必須用 右手而不能隨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禮。在不得不用左手時,一定要說聲:「對不起」。
2.馬來人認為以食指指人,是對人的一種侮辱,所以切勿以食指指人。3.對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4.頭被認為是神聖的部位,在親近兒童時,不可觸摸他的頭部,否則會引起不快。
5.和伊斯蘭教徒共餐時,不要勸酒,要避免點豬肉做的菜餚。6.馬來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若問年紀會被視為不禮貌。
7.馬來西亞不禁止一夫多妻,所以不要隨便閒談他人的家務事。對長者不能直呼「你」,而要稱「先生」、「夫人」或「女士」。
8.在馬來人家中作客應注意舉止得體,尊重長者。如果雙方都是穆斯林,賓主要用伊斯蘭教特定的問候語打招呼。進門時除非得到主人的許可,客人必須把鞋脫在門口或樓梯口,方可進屋。進屋後,賓主雙方要互相問候和握手。
文章來源:馬來西亞本碩博直通車
免責聲明:文章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