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進高端社區的威士忌酒吧,年輕人不再需要強烈的儀式感

2020-12-16 第一財經

經歷幾個月疫情,郭威發現,哪怕是喝一杯威士忌,人們消費的方式也變了。

在北京威士忌圈,但凡行家或發燒酒友,都認得人稱「威士忌哥」的郭威。12年前,來自香港的他在北京三裡屯開出第一家專業威士忌酒吧Glen Bar,自此掀起在北方的威士忌酒吧消費浪潮。因為媒體報導,郭威店裡的調酒師、客人甚至供應商,都紛紛開了自己的威士忌酒吧。也有人說,在中國威士忌的推廣上,他是絕對的先鋒。

從當年整個北京只能找到20多個品種的威士忌,到今天能買到世界所有品牌乃至罕見年份;從當年中國人還不太懂得品味威士忌,到現在威士忌文化滲透到中國四五線城市,威士忌酒吧已經成為一座城市中優雅和格調的象徵。

郭威見證的不僅是中國的經濟變化,更是人們品位的轉型。當然,這12年,他也眼見著許多威士忌酒吧經營者匆忙入局,又漸次離場,真正留下來的不到10%。

「在歐美,酒吧文化可能三四十年才會發生變化,但在北京,幾年時間就完全變了。」早在四年前,他就發現,再按照傳統的方式去做威士忌酒吧,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競爭。好的威士忌酒吧強烈依賴調酒師的名聲和主理人的理念,這樣的店鋪個性太強,往往難以轉化為商業項目,更難複製。

能不能把威士忌酒吧做得更輕鬆,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威士忌文化?郭威思考後的答案就是做社區店。2018年開在北京新城國際小區裡的直人烈酒商店,是威士忌文化注入社區的初嘗試。

「疫情是一個加速劑,讓我更清楚地發現,生長在傳統商業區、商城的酒吧模式,有很多難點,也很脆弱,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當他將直人烈酒商店開進高端社區,威士忌消費變得更親近,「開在社區裡,能把過去很高的威士忌溢價拉低,增加居民消費的頻次,形成威士忌酒吧可複製的商業模式。」

這無疑契合疫情後「周圍三公裡」的消費需求遞增。當人們的流動被迫限制,「周圍三公裡」成為最有效對接日常需求的便利方式,以社區為中心,食品日用、生活、醫療、兒童、寵物等生活服務,圍繞著黏性很強的社區經濟產業。

據統計,中國社區有3.5億家庭,以此推算,涉及的社區服務產業將有萬億級消費市場。而隱匿在社區、寫字樓的那些小而美的酒吧,正形成京滬兩地的風潮。

開在社區的烈酒商店

穿過世貿天階商業區的車流,拐進新城國際,一系列測體溫、登記之後,就進入一片綠植繁茂的安靜小區。

晚上8點半,直人烈酒商店門前的露天座位幾乎滿座。年輕人三五成群,坐在戶外的桌前,點亮燭光,每人一杯威士忌或是咖啡,在夏夜的涼風中低聲暢談。車流喧囂被阻隔在外,孩子們在遠處騎車嬉戲,遛狗的人從眼前經過。新來訪的客人直接進店,圍著擺滿幾面牆的威士忌,聽店員講酒,品嘗最合適自己的一款。老客人則從裡間的儲存酒架上取出存酒,像這樣的熟客,已有上百位。

每天,郭威都會分別去幾家直人烈酒商店巡視逗留,或是坐下喝一杯。他發現,年輕人甚至是年輕女性客戶,開始更多地邀約朋友到線下消費。被壓抑的社交需求,能在這些氛圍輕鬆、溫馨而又相對隱蔽的社區環境裡得以釋放。

12年前,對北京高端客群來說,Glen Bar可以買到最全的威士忌和雞尾酒,意味著格調和身份。那時,郭威研究Art Deco風格,從沙發、水晶燈、鏡子到裝酒的錐形杯乃至店內放的爵士樂,都努力按照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風格去復刻。

一篇《三聯生活周刊》對郭威的專訪,讓Glen Bar一夜之間成為風潮。全國範圍內,威士忌酒吧漸次興起,從酒吧的店鋪細節設計、家具選擇到經營模式都啟發了很多經營者。「現在,Glen Bar培養的調酒師已經遍布全國,就算去到很小的城市,也能找到Glen Bar的影子,這種現象甚至已經下沉到四五線城市。」

但現在,對京滬這樣的一線城市而言,市場又迎來了巨變。郭威認為,人們已經將威士忌消費視為日常社交方式的一種,並且不再需要過去那種強烈的儀式感,「大家能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不需要那麼多逼格,只要買得起單,不跌份兒,能跟朋友輕鬆聊天,這就是新的市場需求。」

他的敏銳觀察和新嘗試,似乎又掀起威士忌酒吧的新一輪變革。

打開大眾點評,這類開在社區裡、面向特定群體的「烈酒商店」,幾乎每幾個月就會有新開店鋪。在北京,開在寫字樓二樓的Inside Bar、位於中高檔社區後現代城的Morning Glory、深藏在東柏街院內的LIT Lounge,都以不同形式入駐社區。

也有酒吧經營者索性借用「烈酒商店」的名稱,其共同的特點是,空間不大,環境親民而舒適,威士忌豐富的品種就呈現在眼前,且價格不貴。

這些開在高端社區的威士忌酒吧,吸引的是具有相似生活習慣、消費理念、日常喜好的人群。這樣的選址不僅符合都市人追求安靜、隱蔽的社交需求,也規避了傳統商業區巨大的競爭壓力,穩固住一批社群群體。

社區店更簡單也更難

說一口標準普通話的郭威,離開香港演藝學院後,第一份工作就是主持中國版迪士尼華語電視節目。這檔節目做了三年,每一集都在全國各地取景,三年裡他也跟著跑遍了中國乃至海外許多城市。

廣泛閱歷、大量旅行經驗,以及見過的無數生活達人,最終累積成郭威的人生觀、生活方式和對威士忌的摯愛。

做Glen Bar的初期,他不斷去往蘇格蘭和日本的威士忌產地,在旅途中了解威士忌文化的根源和閃光點,親自帶回一些罕見品種。

國內調酒行業無人不知的日本調酒師金高大輝,就是在Glen Bar任職期間成名,也曾把Glen Bar帶到高光時刻。幾年後,金高大輝離開,Glen Bar也陷入很長時間沉寂,直至現任店長門間真也出現,才重新起航。

過度依賴明星式的調酒師,是郭威意識到的問題,但他並不著急,Glen Bar應是百年老酒館一樣的存在,必定會經歷無數起伏跌宕。

相比之下,直人烈酒商店則是商業化、規模化的理性嘗試。給予他啟發的,同樣是來自日本的經驗。

他發現日本年輕人更喜歡光顧那種隱匿在二樓的平價酒吧。通常,年輕人下班後結伴光顧,在樓下排著隊,等待進入二樓。這類酒吧的威士忌和雞尾酒價格很便宜,跟超市差不多,且小吃豐富。酒吧與餐吧相結合的方式,讓他看到新世代消費者的趨勢,他們對於價格更敏感,更願意把這樣的消費變成下班後的消遣。

另一個啟發來自多年前北京三裡屯后街早期的「天堂超市」。這間原本賣煙的小攤兒,因為跟附近許多酒商熟識,開了家堆砌很多酒的小店,最終變成三裡屯后街的一處獨特景致——每到入夜時分,一群老外無視慘白的日光燈,擠在店裡隨意品酒聊天。

「這些店鋪都給我啟示,原來酒吧可以做成這樣。」郭威認為,當威士忌的濾色鏡去掉之後,人們更想就近、隨意地喝到心儀的威士忌。

原來的Glen Bar門檻高,溢價也高,很少的客人就能養活酒吧。現在,直人烈酒商店這樣的店鋪,以輕模式入局,利潤很低,完全靠高黏度的獲客能力延續生命力,其用戶畫像是28歲至35歲的人群,「這一群人,真正開始進入艱難的人生新階段,喝酒的態度會改變。他們不會再隨意去夜店和喧鬧的酒吧,更多紮根在安靜的社區。他們消費威士忌不再是功能性,而是一種日常生活需求。」

無數老牌威士忌酒商都注意到,中國威士忌市場龐大的潛在消費者就是9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百瓶、酒蟲網等也建立起專業的威士忌網際網路社區,供年輕人在線分享酒的文化與知識。

疫情過後,郭威明顯感覺,年輕人的威士忌消費逐漸從線上轉向線下體驗,「跟前輩們喜歡的老牌酒吧追求檔次、質量、細節不同,他們更喜歡這裡的放鬆和愉悅。」

看起來,社區酒吧的經營更簡單,但對他而言,做好的難度卻更大,需要更大的流量支撐。按計劃,「直人」將在今年再開出兩三家烈酒商店,他也預計,這樣的商業模式未來將有大量的模仿者。

入夜時分,流淌著爵士樂的威士忌小酒館裡,三五好友,一杯並不會喝醉的調和雞尾酒,加上安靜的氛圍,最為撫慰人心。

相關焦點

  • 生活需要儀式感,瑜伽需要儀式感嗎
    平時我們在生活中,都很重視儀式感,生日、結婚紀念日都會買花買蛋糕來慶祝,而瑜伽練習本身就是儀式感的培養,是內心和身體之間的合作,身行於外,心定於內。當你一踏進這扇門,需要你自己看到自己,這種看到是真誠的。真誠到敢於正視自己一直迴避和不願意覺察的一面。在真誠的對待中,你不再浮於形式的表現,而注重的是內心,是覺察。
  • 如果冬至需要儀式感,那一定是……
    如果冬至需要儀式感,那一定是…… 2020-12-22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年輕人的迷惑儀式感:領證必須挑日子,求婚卻可有可無
    奇怪的是,新人們領證十分挑日子,但卻省去了「求婚」這一環節,真不知這到底是看重還是不看重儀式感了。按理說,七夕本該是2020年第四個領證的「好日子」,前三個分別是2月2日對稱日、2月14日情人節和5月20日。
  • 就地過年也需要儀式感,「儀式感」用英語怎麼說?
    ⊙「儀式感」的英語是什麼?⊙今年你準備回家過年嗎?由於疫情的特殊原因,各地都紛紛提倡「就地過年」。不管是返鄉,還是就地過年,都需要一些儀式感,來提醒你不要忘記愛與被愛。那就地過年又如過出儀式感呢?網友們紛紛支招:
  • 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 2020-12-22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結婚為什麼需要儀式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但要是認真思考之後的話,還是會覺得應該需要辦一場隆重的婚禮。我們需要儀式感,這能使得我們生活中有些時刻顯得那麼不同。-------《小王子》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夠使得我們平淡的日子顯得那麼莊重充滿意義。每天的清晨,衣著整齊亮麗的軍人儀仗隊都會準時走過天安門,在萬眾矚目中升起一面新的國旗。每逢盛大節日,都會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從凌晨開始守候,靜待國旗的升起。儀式感在這一刻成了國家記憶和愛國情懷。孩子長大了迎來了第一個10周年生日,爸爸媽媽給她買來了禮物,一份插滿10根蠟燭的生日蛋糕慢慢的推到了孩子面前。
  • 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時間:2020-09-24 07: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刷屏朋友圈,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啥梗?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不知不覺,入秋了! 今天很多小夥伴和拾趣君一樣被朋友圈的奶茶刷屏了。 最愛秋天了,因為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分享的季節。
  • 行家眼中的日本威士忌酒吧指南,Get it!
    打卡幾家日本威士忌酒吧。著名的威士忌作家大衛·布魯姆(Dave Broom)曾說過:「世界上最棒的威士忌酒吧在日本。」「實在是太多了,不論是擠在摩天大樓裡,還是躲在地下室或是神隱在前管理員的小房間裡。」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探店丨浮生威士忌酒吧 闌珊夜色,讓心靈舒適停泊
    探店丨浮生威士忌酒吧 闌珊夜色,讓心靈舒適停泊 2020-06-15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迎接節日,需要一點儀式感
    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澳大利亞坎培拉當地社區的居民表示,在許多活動都被取消的這一年裡,希望通過裝點社區傳遞祝福和希望。↑12月13日,在澳大利亞坎培拉,幾隻袋鼠經過裝飾著蝴蝶結的樹木。新華社發(儲晨攝)2020年接近尾聲,儘管這一年大家經歷了很多,但是儀式感不能少,要在祝福和希望中度過溫馨的節日呀!編輯:鄒予
  • 《小王子》:好的愛情需要儀式感來保鮮
    何其有幸,見字如面,點擊上方加關注,讓我們一起體驗這個美妙的世界吧~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我們需要儀式。」在愛情裡,我們需要儀式感。都說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的平淡,假如生活真的一層不變,一潭死水,那麼人生多無趣,再好的愛情也終將會在一地雞毛的瑣事中消耗殆盡。儀式感就是生活中的琴棋書畫歌舞花,它可以調節生活,是愛情的保鮮劑。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
  • 全副武裝 西紅門巡診車開進封閉社區
    來源標題:西紅門巡診車開進封閉社區 社區活動廣場也早已清空,巡診車剛一停穩,社工就幫忙拉起了一米線,提醒居民看病時注意間隔。車門打開,診療隨之開始,居委會提供的兩間小屋也開了門,作為換藥室和輸液室,以備不時之需。和到西紅門醫院看病一樣,居民掛號只需要1塊錢,所不同的是,因為人手緊張,巡診車只配置了醫生護士各1名。「這都是骨幹,給咱看病,放心。」
  • 堅持之外,你需要給跑步增添一點儀式感
    在逛街的時候,你特意幫我買我喜歡的衣服送給我這是儀式;走路時,你蹲下去幫我系好鞋帶,是儀式;生日時切生日蛋糕也是儀式。同樣的,跑步也需要儀式感。那麼什麼才是跑步的儀式感?儀式感是不是簡單的做做樣子?儀式感會不會在別人眼裡很做作?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跑步儀式感這件事。
  • 10款非常值得入手的蘇格蘭威士忌酒杯
    而你用的威士忌酒杯,總該比你喝牛奶和開水的玻璃器皿更好一些吧!下面來看看Mike Newman推薦入手的10種蘇格蘭威士忌酒杯。格蘭凱恩威士忌酒杯glencairn談到威士忌酒杯時,格蘭凱恩通常被認為是很好的選擇。
  • 上海年輕人的單身公寓:哪怕小家也要精緻,一個人的儀式感!
    在我國的一線大城市中,這裡匯聚了國內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很多年輕人在這裡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像是魔都一個出了名的快節奏城市,不過雖然這裡壓力大,但是魔都人也是出了名的精緻和浪漫。而受到環境的感染,每個生活在魔都的年輕人也學會了一種生活的儀式感,哪怕是一個人生活,也要有一個人的儀式感。在當前環境下很多年輕人為了能在工作的城市有一個自己的家,可以說是付出了無數的努力,但即使如此,攢下的錢也只能買下一套小小的房子,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住單身公寓的女生,是如何布置自己這間小小的房子。
  • 是年輕人藏不住的生活儀式感
    真是人生百態,有人喝奶茶,有人窮到喝西北風吧! 年輕人的精緻生活,都會伴隨著無數個「第一」, 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祭奠自己的生活儀式感。
  • 細談威士忌酒杯的進化史,以及經典酒杯合集
    1.威士忌酒杯進化史16 世紀:一隻碗看穿你的身份地位威士忌酒杯史始於 16 世紀。最初的威士忌酒杯起源於愛爾蘭和蘇格蘭地區,就是木頭做的小碗,碗上有 2 個小把手,這些老古董名字叫「夸克(Quiach)」。
  • 高考作文輔導40:生活需要儀式感
    考生要思考「儀式」和「儀式感」兩個詞語的不同內涵,對於「儀式」,材料的解讀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藉助形式符號,側重指禮儀秩序等流程;「儀式感」則重在「感」,表達人們在「儀式」之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心理認同、價值歸屬。前者是後者的載體,後者是前者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