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各產業都在談轉型,但沒人意識到,這其實就是轉行,不能用原來的思維布局新的事業,帶隊的老闆(CEO)要有轉行的打算。
就像是明基材料原本做的是面板關鍵零組件中的偏光板,跨足醫療材料或隱形眼鏡領域,這是完全不同的新業務,例如過去臺灣科技產業生產筆記型電腦,可以全世界通賣,但跨足到醫療領域,各國醫療產業的政策壁壘分明,尤其醫療更強調安全性,各國法規不一,如果不深入了解其中「眉角」,以為可以一體適用,就很容易踢到鐵板。
一家公司開始轉型時,老闆就要有轉行的打算,我們從B2B(企業對企業)轉到B2C(企業對消費者)就是完全不同的思維,如何學會與消費者溝通,就是一門大學問,因為不同的市場,會面對不同的生活形態、消費水準、消費者結構,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以我們銷售自有品牌隱形眼鏡為例,除了臺灣外,海外已陸續推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及印度等市場。臺灣市場著重的是實體眼鏡銷售通路布局,但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市場強,不少消費者習慣在網路上購買,新加坡則是透過驗光師開處方箋,對於矯正要求高,不僅市場結構不同,人種不同,需求也不一。
例如馬來人、新加坡人及印度人眼睛顏色不一樣,印度人的眼睛很大,不需要放大片,對於變色片的需求較高,隱形眼鏡是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要站穩腳步,就要深入不同的區域或市場,有不同的思維布局策略,說服客人之前,要先說服自己及團隊。
因為跨足到終端消費者市場,從消費者對產品回饋的訊息及需求,轉換成技術參數,進一步改善產品,這都需要轉換調適。
作者:陳建志(明基材料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