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什麼意思,跟普通小老虎有什麼不一樣嗎?
這句俗語,其實是出自唐宋筆記小說《癸辛雜識》,作者是宋末周密,這是一本什麼書呢,其實就是記載一些當時的人文風俗、規章制度、趣聞軼事、鬼怪仙狐等事例,既有史學家的態度,又有文學家的創作手法,從魏晉至清末,有數千種不同的筆記小說,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
在這部書中,作者講了一個關於彪的故事。
虎引彪渡水
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餘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彪以去。蓋極意關防,唯恐食其子故也。」——《癸辛雜識》
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但彪非常兇惡,會吃小老虎。所以虎媽帶著三個孩子過河的時候,為了保護小老虎,都會先把彪帶到對岸,再返回帶一隻小老虎到對岸,然後又帶著彪返回,把另一隻小老虎帶到對岸,最後再返回帶彪過去。為什麼這樣做呢,就是不能讓彪和小老虎單獨相處,要不然兒子就被吃了。
作者講這麼故事,無非就是要突出彪的兇悍無情,人們說虎毒不食子,彪可不管這一套,該吃就得吃。
後來,書中這句俗語就被引申為形容人群中最特殊的那一個,或者比喻女子性格彪悍怪異,是帶有貶義的,也是對女性的不尊重,就好比罵一個女人潑婦一樣。
彪是什麼?
既然「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那麼彪肯定是老虎的兒子,就是小老虎的一種。也可以用於形容人身體健壯,像老虎一樣有力,比如彪形大漢。
按《說文解字》:「彪,虎文也。」老虎身上的斑紋,這是彪的本義。老虎的斑紋是非常鮮明的標誌,所以彪也被引申為形容文採突出,也形容某人或某事彰明顯著,如漢語詞彙「彪炳」,就是指文採輝耀,彪炳千古。
另外,彪也可做量詞,如「一彪人馬」,就是一隊人馬的意思,在清朝軍隊中是一個計量軍隊的單位;同時,彪也是一個姓氏。
總的來說,彪字的本意是不含貶義的,但作為東北方言,形容一個人很「彪」,就說一個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沒心沒肺,做事不經過大腦,跟「二」差不多一個意思。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這句俗語,除了《癸辛雜識》中記載的以外,還有另一個說法——
說老虎通常一胎只下兩個崽,極偶然才會生3個,這最後一個小老虎就會被視為多餘的孩子,從而被拋棄,從小就沒爹娘疼的小老虎,在叢林中廝殺拼搏,許多都活不到成年就死了,但如果能活下來,它必然是極其兇惡殘暴的。而當它有了生存能力之後,首先報復的就是拋棄它的母老虎,其次就是另兩個奪走它寵愛的兄弟。
所以你看,彪雖然兇惡,但也是很可憐的。
至於這句俗語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既然彪通常被認為是兇惡的猛獸,你要說一個人很傻很二,沒心沒肺,可以用「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當然不是誇讚他能力出眾。但同時也要辯證地看待這句話,彪雖然兇惡,也有它過人之處,它的能力比普通小老虎更強,所以形容人與眾不同,各方面都非常出類拔萃,也可以說「彪」,否則,古代不會有那麼多父母給孩子起名為「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