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古代驛道探源 99%福清人不知道

2021-02-20 江陰半島

80%的江陰人都在關注江陰半島微信公眾號

 驛、驛站:古時供應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歇息、暫住、換馬的地方。驛道:古時交通大道,即為傳車(古時驛站的專用車輛)、驛馬通行而開闢的大路。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信息傳遞機構的國家之一,據史料記載,早在商代就已出現了驛傳(歷代為官員往來和文書郵遞設置驛站而徵的徭役)。發展到元代,驛站規模更大,組織更嚴密,在當時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福清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開發時間較晚。唐末五代王審知主閩時期,福清在太城設太平驛,官吏主驛事,設驛長或驛吏。30裡設一驛,驛站設驛夫或驛丁,由附近民眾輪流服役。

  南宋景定五年(1260年)福清驛鋪初具規模,全縣設二驛:太平驛、漁溪驛;一站:宏路站;五鋪:常思鋪(在今鏡洋紅星村)、太平鋪、假面鋪(在宏路金印村)、漁溪鋪、蒜嶺鋪。

  元元年(1264年),改驛為站,後站鋪並用,福清設兩站:宏路站(原太平驛)、蒜嶺站(原漁溪驛);九鋪:縣前鋪(在縣府前)、常思鋪、磨石鋪、太平鋪、高車鋪(在宏路高車自然村)、金印鋪、玻璃鋪(在上逕嶺腳村)、漁溪鋪、蘇溪鋪。

  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二驛:宏路驛、蒜嶺驛;21鋪:縣前鋪、宏路鋪、高車鋪、太平鋪、磨石鋪、常思鋪、金印鋪、玻璃鋪、漁溪鋪、蘇溪鋪、蒜嶺鋪、南門鋪(在縣城南門兜)、錦屏鋪(在龍江安民村)、海口鋪、牛田鋪、三山鋪、桃林鋪、後坑鋪、城西鋪、溪梧鋪、薛田鋪。每個鋪有鋪兵1—5人

  明清時代福清設15個鋪,分兩條路線:一條是從屬省府通向閩南的南驛道,北自閩縣的大田驛(今閩侯縣祥謙)入縣境,經常思鋪、磨石鋪、太平鋪、高車鋪、宏路鋪、金印鋪、玻璃鋪、漁溪鋪、蘇溪鋪、蒜嶺鋪,南出莆田的莆陽驛,為南北之通衢;另一條是把福清東、南沿海與縣治、南驛道連接起來,從縣前鋪向西接宏路鋪,向南經南門鋪、錦屏鋪,折向東至海口鋪,向南至三山鋪、萬安衛(具體見圖)

明、清時代驛道路線圖

  這些驛道全是人工開拓,盤山越嶺,狹隘崎嶇,寬的1米多,窄的0.4米許。部分路面鋪砌有石臺階,部分為泥土路,如遇雨天,遍地泥濘,行人步履維艱。驛道每5裡或10裡設涼亭1座,供行旅暫避風雨、乘涼休息之用。清宣統三年(1911年),清政府「裁驛歸郵」,福清驛站全部裁撤。

  民國時期,在古驛道的基礎上,福清有9條通往四鄰的縣際古道。福清北鄰福州、閩侯、長樂,有4條古道:第一條,從融城經聖帝橋、樓鏡、新人店、作坊、老虎店、石糊嶺進入長樂草樓、蕉嶺、觀音亭、東渡、坑田,乘小火輪駛往福州;陸路25公裡,為民國時期通往省城福州的主要道路。第二條,由北門經縣籠、埔尾進入閩侯臺嶺、東西臺、油樹、坊口、大義、蘭圃、枕峰、峽南,過烏龍江至福州,長35公裡(這條大道,明清兩朝稱為「閩融官道」,並在大北門附近立有石碑為記)。第三條,由西門經霞盛、上鄭、宏路、太城、琯口,越常思嶺進入閩侯時洋、橫嶼、扈嶼、大義、蘭圃、枕峰、峽南,過烏龍江至福州,共65公裡。第四條,從海口、城頭、梁厝,進入長樂松下、江田、古槐、北山,抵長樂縣治,長32.5公裡。福清東隔海與平潭相望,有兩條路:一是從海口乘船經嶼頭達平潭;一是從高山經北坑乘船達平潭。西南與莆田接壤,從漁溪沿古驛道經蒜嶺、橋尾,進入莆田境內的江口、涵江。西北與永泰縣毗鄰,有兩條路:一是從東張經一都進入永泰縣境;一是從東張、嶺下進入莆田的大洋,轉抵永泰。這些道路都有穿行於崇山峻岭的地段,沿途人煙稀少,時有盜匪攔途截劫,商旅不堪其攏。

  由城區通往五鎮的道路,也都是砂礫路面的小道。融城至海口10公裡,經龍山寺、東劉、裡美、車頭、後路;融城至漁溪20公裡,有2條路:一經霞盛、上鄭、宏路、金印、下曹、玻璃嶺,一經利橋、霞樓、蒼霞、岐陽(朝陽)、三條嶺、油塘、上逕;融城至龍田15公裡,經利橋、霞樓、安民、桂巷、岑兜、南厝、東閣、七裡塍、聞讀、上薛;融城至高山35公裡,經龍田、羊仔墓、嶺頭、三山、薛港;融城至東張12.5公裡,經霞盛、上鄭、宏路、真武殿至東張(原東張)。

  古驛道不僅在當時政治生活中(傳遞軍情)發揮重要作用,且為上層人物前往京城聯絡、民間商業活動提供方便,還為文化人士進京考試創造有利條件。

我們的文章有些可能國外無法看到,如果你喜歡,請轉摘給周圍的朋友,如果你有文章想發表,請投稿93776263@qq.com,(商業文章不可)謝謝!

江陰人第一微信文摘
從這裡,得福利

江陰半島微信(共有關注者20萬),從這裡您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江陰大小事、生活消費、海外江陰人等信息。是您居家出行必備神器,江陰半島歡迎您的加入。

回文章頂部,點標題江陰半島進行關注(推薦)

②點右上角按鈕可收藏並分享本文

精彩江陰,一手掌握。

江陰半島ID: jybd0591 (長按複製)

亮點:✎江陰半島是江陰鎮幸福人的分享平臺,是江陰人必加的一個微信號 jybd0591

必須關注的江陰人微信號

拿出你的手機掃描以下的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福清雜談】福清驛道探源一一99%福清人不知道!!!
    驛道:古時交通大道,即為傳車(古時驛站的專用車輛)、驛馬通行而開闢的大路。每個鋪有鋪兵1—5人  明清時代福清設15個鋪,分兩條路線:一條是從屬省府通向閩南的南驛道,北自閩縣的大田驛(今閩侯縣祥謙)入縣境,經常思鋪、磨石鋪、太平鋪、高車鋪、宏路鋪、金印鋪、玻璃鋪、漁溪鋪、蘇溪鋪、蒜嶺鋪,南出莆田的莆陽驛,為南北之通衢;另一條是把
  • 揭開福清驛道的神秘面紗(99%福清人不知道)
    提示點擊上方↑"看福清"免費訂閱本刊  驛、驛站:古時供應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歇息
  • 【文化福清】福清古驛道 一起探尋古人留下的「足跡」!
    福清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開發時間較晚。唐末五代王審知主閩時期,福清在太城設太平驛,官吏主驛事,設驛長或驛吏。30 裡設一驛,驛站設驛夫或驛丁,由附近民眾輪流服役。南宋景定五年(1260 年)福清驛鋪初具規模,全縣設二驛:太平驛、漁溪驛;一站:宏路站;五鋪:常思鋪(在今鏡洋紅星村)、太平鋪、假面鋪(在宏路金印村)、漁溪鋪、蒜嶺鋪。
  • 【非遺福清】佾舞在福清:再續歷史使命,彰顯禮儀之邦
    佾舞是周禮的重要形式,是中國古代呈獻給尊貴國賓的最高禮節。清乾隆《福清縣誌》對佾舞(即大晟樂舞)也有詳細的記述。據記載,佾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與宮庭樂舞相同,釋奠佾舞也有文舞和武舞。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籥,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別有立容、立聲之意。每個動作皆代表一個字,一節樂曲一組動作。武舞又稱幹舞。
  • 福清七街三十六巷重要史料(在福清轉瘋了)
    河後,在縣衙東側,因處學宮之後,故名「學後」.福清方言「學」和「河」音近,故名。  假山巷,在今豆區園東側,南接檜亭巷,北通十五落,東達大中前,原為檜亭巷之北段。後因巷中建有豆區園,古時福清人稱豆區園為「假山底」,故名。  十五落,在今後埔街西側,東西走向,東連樓錦霞,西至後巷口。
  • 【民風民俗】逢年過節在福清(一):福清的米時粿
    編者按:農曆鼠年即將來臨,「知福清」民風民俗特開闢「逢年過節在福清」專欄,介紹福清年節習俗傳統文化,歡迎大家圍觀並踴躍賜稿。福清人對粿情有獨鍾。逢年過節,福清人都要搓做粿。粿成了福清獨特的風味小吃。福清盛產大米,缺乏麵粉,他便就地取材,以大米磨成的澱粉代替麵粉為原材料,加入「肥母」(發酵粉)製作饅頭。福清氣溫比北方高,「肥母」發得快,原材料過於柔軟,還略有酸味,不能蒸饅頭。他捨不得浪費糧食,還是蒸了。沒想到蒸出來的食品酸甜可口,很受福清人的喜歡,銷路不錯。他不斷改進工藝,生意越做越紅火,後以此起家,發家致富。於是,他把這種食品叫做「起家粿」。
  • 福清民間故事-福清版「人鬼情未了」的感人傳說!
    女子說:「我叫王秋英,湖南湘潭人氏。元至年間,家父入閩赴任,我母女隨從。一天,一家人行至福清石湖嶺時被強寇截擊,父母死於刀下,我不甘受辱,跳崖自盡。當時,有人可憐我死得貞烈,把我掩埋。經過二百多年的風雨侵蝕,暴骸荒野。幸蒙郎君今天把我遺骸給掩埋了,你為人厚德,我銘心刻骨,今夜來此,就是想報答你的大恩。」       韓夢雲單身一人,孤館寂寞。
  • 【福清民間】親,這種書箱「價值連城」
    》社記者郭成輝近日,福清民間收藏家陳修俊的家裡熱鬧非凡,迎來一撥撥收藏愛好者。通過經年收藏,該竹編書箱依然風採如舊,被識貨的收藏愛好者譽為「價值連城」的寶物。書箱,是古代書香門第不可缺少的小型家具。可以用它盛放書籍,又可以用來外出時攜帶書籍。為便於搬運,書箱的整體設計顯得十分靈巧。明清時期,書箱的工藝最具精美實用。書箱是最能體現讀書人的身份乃至夢想的東西,因為其承載的不僅僅是一摞摞線裝古書,還有「黃金屋」、「顏如玉」的半生榮辱。
  • 融創·福清壹號怎麼樣 融創·福清壹號在哪
    福州融創·福清壹號售樓諮詢電話:未知福州融創·福清壹號是福州福清的新樓盤, 開發商暫無資料, 融創·福清壹號普通住宅產權為70年,住宅底商產權為40年, 開盤時間待定, 價格待定。該項目預計交房時間待定該樓盤位於音西街道林中村清展路和福業路交匯處, 附近有公交:福清531路、福清801路、福清806路、福清809路、福清815路等,下車站:住建局站,步行約600米至融創·福清壹號。, 交通十分便利。
  • 【玉融史話】文化探源:福清民間信仰大王公的來歷!!
    關注《玉融逸聞》公眾號,傳播福清文化。每天好文章不斷!歡迎投稿。本文作者:王華民福清民間信仰中,最受尊崇的神祗要數大王公。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民間信仰宮廟619座,其中大王宮就有201座,個別村甚至有兩三座大王宮。其他寺、堂、境、社供奉大王公大王媽的也不在少數,如音西村10座宮廟都供奉大王公。
  • 你知道以前福清人每日三餐吃啥嗎?
    風味獨特,香酥脆三絕,被稱為「福清漢堡」。福清最常見的節日食品,每年的端午、七月半、中秋、春節等節令,家家戶戶都是蒸起家粿,以示「日子紅火」「起家發財」。起家粿原料簡單,風味特異,香甜綿軟,是福清人愛吃的小吃。
  • 僑鄉福清志願者公益社團攜日中福清工商會捐資助學
    福清市助學助殘志願者協會向日中福清工商會致贈錦旗和獎牌。 何美香 攝中國僑網福建福清12月7日電 (鄭訓焓 鄭訓恆)「為家鄉的教育公益事業貢獻綿薄之力,略表我們海外華僑華人的愛國愛鄉之心。」人在日本的日中福清工商會會長渡邊龍治、執行會長相馬惠子等僑胞,通過該會駐福清聯絡處代表在福清舉行的助學金發放儀式活動上轉達心聲。12月5日正值國際志願者日,福清市助學助殘志願者協會在福清舉行助學金發放儀式,陸續分批發放由日中福清工商會等旅日僑胞鄉親捐助的善款。
  • 城訊|翠鳥鳴春/福清方言熟語選讀(之三)
    福清話是古漢語福州話的一個分支,保留了較多古漢語的特徵,是中國語言的一個活化石,在語音、語法中帶有十分明顯的古代中原語言的特徵。在海外唐人街或稱中華街等福清移民較多的地方仍是同鄉之間溝通的重要語言。在政府的嚴禁方言的政策下有走進歷史之虞,年輕一代說福清話的人日漸減少,年長者大部分只會說而不會寫或者用近音字來代替。
  • 【美食福清】最思念的福清味道——芋頭大米粉
    福清酸筍酸筍在福清應該叫筍蜜,只有福清人才吃。放在湯裡面酸酸的。可以在做肉粉啊,蟶粉時候用。很多外地人說可以接受榴槤可以接受臭豆腐但就是無法領教酸筍,我們只能哈哈哈。醃酸筍的季節在春秋兩季,當竹子出筍後,長出約30公分高時,便可連根砍下,剝去筍殼,切成筍絲或筍片,放於陶罐中,撒上鹽巴,置於火塘邊,烘烤數日,酸味即出,便可。
  • 福清城市封面作品,誰能扛鼎?
    融創·福清壹號營銷中心實景圖 翻開2019年的福清樓市紀事,「融創「必然是一個繞不開的高頻熱詞,微信朋友圈、福清當地新聞媒體、市內街頭巷尾
  • 【林秋明作品】佾舞,中國古代最高禮節在福清發枝散葉
    據記載,佾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    六佾即六佾舞,是中國古代諸侯用舞的編輯,有6行6列,共36人。軒縣就是軒懸,是中國古代諸侯樂隊的編制。這是歷史上樂舞並用祭孔儀式的開始,之後各朝代祭孔的規模和樂舞均有不同。
  • 【福清民俗】餘韻悠悠的玉融古塔一一福清古塔探訪(附多圖)
    本文作者:著名作家、民俗專家、文史學者林秋明(福清人
  • 福清,一個很幸福的地方
    福清滑粉福清滑粉是一種肉湯。滑粉的特殊在於放酸筍和香芹。酸筍在福清叫筍蜜,放在湯裡面滋味特別。福清人幾乎什麼都能用來滑粉,各種海鮮、肉類,比如馬鮫魚滑粉、帶魚滑粉,五花肉滑粉等等。高山羊湯福清高山當年收成的四粒連「花生」為原料,「水煮花生」是很盛行的。
  • 福建福清文化建設掠影
    我們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抱殘守缺,冷靜的審視,將在全人類的文化參照系中確立全新的坐標點,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觀照自身,提出挑戰。福清地處閩東與閩南交接地段,秦漢後與中原有密切關係。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孕育產生了夢文化、黃檗文化、南少林文化等具有福清鮮明地域特色的優秀文化傳統,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具有較為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 【福清話】高手整理的《福清民間俗語的普通話翻譯》 (上)
    點擊標題下「拓鴻-看福清」免費訂閱!福清大型生活服務類網站「看福清」官方微信  一字未一划———八字沒一撇  一回給鱉咬,二回摁鼎兼攴——吃一塹,長一智  (鼎兼攴:鍋蓋。)  門墊給人趠到臭尿霸——門庭若市  (趠:跨。尿霸:尿的臭味。)  天地有目睭——蒼天有眼  (目睭:眼睛。)  天地看做蠣餅——不知天高地厚  (蠣餅:福清的一種油炸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