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會友的《賽先生》

2021-02-13 中科院之聲

7月21日,一篇題為《賽先生在中國還是客人嗎?——「賽先生」創刊致辭》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大量轉載。

文中,作者回顧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並提出:「探討中國的科學文化,希望有助於中國的科學早日達到梁啓超先生對中國學術的期許:『研究高深之學理,發揮本國之文明,貢獻於世界之文明』,也有益於科學精神進入中國文化的內核。」

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文中提到的《賽先生》則是他與另外兩名學者聯合主編的新媒體。

7月21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繫了饒毅。電話裡,他對《賽先生》的創刊頗感欣慰。

「幾個月前,我和清華大學教授魯白、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謝宇在討論中意識到,要改善我國的科學,不僅需要改革體制,而且需要改進文化。」饒毅說。

魯白現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是一名神經科學領域的「老兵」。對他而言,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知識本身,科學還帶來探索未知世界的快樂」。魯白認為,如此愉悅之情值得全社會分享,《賽先生》正是這樣的平臺,「我們邀你同行,共圓科學夢」。

社會科學界公認的一位領軍人物謝宇則認為,《賽先生》的目的是以文會友,為更多學術圈同行搭建一個相互聯絡的網。

「不僅增進了學術圈的友誼,也將對中國社會科學的發展頗有裨益。」謝宇說。

魯白和謝宇也將這些發自肺腑的感受,坦誠地寫進他們為《賽先生》撰寫的創刊詞裡。魯白在《我的科學夢》中寫道:「科學與我,有著一輩子的不解之緣。不惑之年,我曾寫下過『尋夢,追夢,圓夢』的自勉條幅,藉以緬懷我多年的『賽先生』之旅。」

謝宇則寫道:「科學的精神不僅僅局限於自然科學,也有必要應用於社會科學,應該讓社會科學家們也來關注科學、重視科學。」

3名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正是因為這些對科學研究的共同體驗以及對科學文化的共同嚮往,走到了一起。

饒毅強調:「我們希望與大眾分享現代科學的喜怒哀樂,成為我國科學文化的一部分。歡迎大家的投稿!」

他介紹說,《賽先生》是一份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科普讀物,主要滿足利用手機、iPad等移動閱讀終端進行閱讀的讀者,目前主要以微信公眾號(即面向公眾訂閱的社交媒體)和APP為傳播模式。

《賽先生》上線第一天,3名聯合主編的創刊致辭便備受關注,更為平臺聚集了不少人氣。第二天,《賽先生》順勢推出第二篇文章《對話:中國科學發展的困惑》,以饒毅、魯白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的對話體形式探討中國科學決策的種種問題。

饒毅告訴記者,未來團隊還會努力將其打造成對科學和科學文化感興趣的海內外華人的平臺。有關科技動態、科學人物、科學制度等更豐富的內容,將以科學家撰稿、演講、訪談等形式展現。

來源:《中國科學報》


關注《賽先生》請加微信號:iscientists


相關焦點

  • 一起學《論語》12.24顏淵篇——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一起學《論語》12.24顏淵篇——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東萊呂氏曰:君子以文會友,將以友而輔吾之仁也。 【附錄】《四書反身錄》曰:問:「君子以文會友,可見古人會友亦必以文,舍文則無以會友。」曰:「文乃斯文之文、在茲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時文之文、雕蟲藻麗之文。
  • 賽先生在等德先生
    屋簷下躲雨的孩子期待太陽的出現……                 ——《科裡亞危機》 百年前也就是1919年,亞洲第一共和國迎來了兩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賽先生,他們給新生民主社會帶來的影響極其深遠,最先為國人介紹這兩位先生的是陳獨秀。
  • 什麼是「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 德先生和賽先生在哪
    德先生和賽先生,在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被提出,曾經是被視為把舊中國變成新中國的猛藥。
  • 李建宏:讓德先生和賽先生結婚
    德先生不斷在世界各地惹事生非,賽先生則是非不分,甚至常常助紂為虐。這樣看來,莫非是因為荷爾蒙失調所致?既然如此,我遂心生一念:何不讓德先生和賽先生結婚?!       我一向不主張單身生活,因為獨身不符合人類的天性,不是絕大多數人所應該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 德先生和賽先生
    作者:周有光摘自:《朝聞道集》德先生和賽先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掀起「五四運動
  • 百年五四(三)——「德先生」和「賽先生」
    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進一步激發芒果青年軍的奮鬥激情,湖南廣電黨建將發表《五四百年》系列文章,今天刊登的是《百年五四(三)——「德先生」和「賽先生」》。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和楓日語與正覺國學社 | "以文會友" 活動比賽
    活動主題以文會友,開動腦筋四.活動對象全校學生五.2020年12月5號「星期六」晉級賽下午15:00分開始到17:00分結束。2020年12月6號「星期天」決賽  上午9:20分開始到11:20分結束。活動一(初賽)成語接龍活動玩法:比賽分為若干組,每組兩人,由主持人出第一個成語接龍的成語,參賽者雙方開始接龍。列:一清二楚 接 楚楚動人 成語接龍一定要四字成語,前後相接的必須是同一漢字。
  • 【眼界】德先生,賽先生,我們還要數先生
    當年陳獨秀疾呼的德先生與賽先生,已在百年時光中,引領中國從內憂外患走向繁榮興盛。時代的步伐永不停歇,如今我們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路口,大數據時代呼喚數先生,他可以引領中國走向新一輪的啟蒙。     那一年,胡適先生在《新生活》上發表了《差不多先生傳》,為那些囿於模糊思維的國人繪製肖像。差不多先生,正是中國人漠視精確、數據文化匱乏的生動寫照,也是一個民族的縮影。    同樣也是在那一年,陳獨秀先生在舊勢力的圍攻之下憤然反擊,大力倡導德先生和賽先生。這兩位洋先生,作為民主和科學的化身,成為中國新文化啟蒙運動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 以文會友,續寫兩岸同宗同文血脈深情 金鷹杯第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
    以文會友,續寫兩岸同宗同文血脈深情;攜手同行,為蘇臺青少年打造文化交流盛會。12月22日上午,在省臺辦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臺灣聯合報系聯合主辦,南京晨報、臺灣好讀周報和江蘇省寫作學會聯合承辦,金鷹獨家冠名的「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舉行盛大頒獎儀式。
  • 「賽先生」:科學和科學的目的
    賽先生是英文Science的中國名字,是95年前的《新青年》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陳獨秀因為不滿當時中國政府的腐敗和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落後
  • 首屆 「賽先生」 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獎揭曉,卞毓麟、姬十三獲獎 | 賽先生
    「賽先生」 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獎第一屆獲獎人:卞毓麟(左)和姬十三(右)2021年1月15日,我國首個由科學家捐資從民間發起、倡導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以服務社會和公眾的 「賽先生」 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獎揭曉,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卞毓麟,果殼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因為長期致力於科學公共傳播並作出卓越貢獻,成為第一屆獲獎人。
  • 深情不負,歸來仍是賽先生
    攜手共進《賽先生》微信訂閱號將於下周起正式更新,我們不見不散。在此之前,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聊一聊:在你看來,「賽先生」三個字究竟意味著什麼?你所希望看到的「賽先生」,應該有怎樣的性格和魅力?在你的生活中,「賽先生」會是一種怎樣的陪伴?我們珍視你的每一次發聲,請直接評論文章或給我們留言。不忘初心,我們希望回到賽先生出發的原點。
  • 賽先生在中國還是客人?
  • 從西方傳入並拯救中國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如今正被西方遺棄
    一百年前,陳獨秀在《新青年》上首先提出了「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的概念,從此以後,「德先生」和「賽先生」引領著我們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引領我們開天闢地,創造了如今的新中國。
  • 「賽先生」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1919年,新文化運動期間,科學大潮衝擊來襲,陳獨秀在《新青年》中提出要擁護「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宣揚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專治。這一年,「賽先生」還是一位「萌新」,剛剛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發表陳獨秀文章的《新青年》第6卷第1號封面轉眼,十幾年過去了,「賽先生」的知己卻寥寥無幾。1932年,中國科學化運動協會發起了「中國科學化運動」。他們想用《科學》等刊物解讀「賽先生」,專以闡發科學精義,及其效用為主。
  • 鄭楊輝丨世紀辯論:德先生與賽先生,設計與科學的力量
    「WAD2019世界青年設計師大會」以「德先生·賽先生」為主題,邀請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青年設計師匯聚上海,通過多場次的大師主題演講、城市設計師代表辯論會、國際青年設計師創想峰會、發布《WAD2019世界青年設計師大會
  • 姚非拉攜夏天島漫畫家齊聚中國移動咪咕主題書畫日,以文會友以畫明志
    (原標題:姚非拉攜夏天島漫畫家齊聚中國移動咪咕主題書畫日,以文會友以畫明志)
  • 因為德先生離不開賽先生
    02德先生和賽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是對民主和科學的一個形象的稱呼,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期間的兩面旗幟。其中德先生即 Democracy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賽先生即 Science (科學),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德先生和賽先生這一名詞是中國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出一大重要口號。在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熱血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向封建禮教以及封建專制思想猛烈開火,並由此走向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 賽先生在中國:中國科學社與近代中國的「科學救國」
    11月3日,《賽先生在中國——中國科學社研究》新書發布暨「中國科學社檔案資料整理與研究叢書」座談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行。他自1990年代在復旦大學讀碩士期間即開始對中國科學社的史料進行搜集和研究,後輾轉中國科協、上海市檔案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復旦大學檔案館等陸續完善資料,在博士論文出版的基礎上大幅增訂,形成近百萬字的著作《賽先生在中國》。他在會上分享了對中國科學社發展中若干問題的思考,包括科學與民主、學術與政治、社團與政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