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成職業拳擊手:一秒能打6拳 贏全國冠軍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圖為給兒子陪練時的汪寶柱(左)。他因飛蚊症,右眼基本看不清東西了。

  曾經,他是個無法說話、不能走路、不會數數的腦癱患者,100以內的加減法學了兩年,學個簡單的跳繩用了6年時間。

  如今,他是職業拳擊手佩服的對手;是生活受挫者眼中弱者變強的榜樣;是腦癱患兒家屬堅持下去的希望;是父母心中「贏了全世界」的驕傲。

  在一次又一次的搏擊中,生命的吶喊,對命運的不屈服,一個家庭面對風雨的相濡以沫得以一一定格。

汪強一家三口的合影 。

  5月末的一個悶熱午後,黑雲終於兜不住,雨大顆大顆地掉了下來。

  在噼裡啪啦的雨聲中,汪強舉起雙拳,緊貼面頰,有節奏地跳動著。突然,拳頭雨點般落在沙袋上,發出密集而沉悶的「砰砰」聲。

  汪強是一名69公斤級的職業拳擊手,從事著世界上最危險、對抗最激烈之一的運動。32歲的他打了20年拳擊,拿到過全國俱樂部爭霸賽冠軍,在自己的拳擊俱樂部裡,帶過數百個徒弟。

  很難想像這樣一位拳擊手,同時也是一名腦癱患者。他說話吃力、脖子肌肉僵硬,視力、聽力和反應能力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這還是訓練多年的結果。一直到6歲時,他還不會獨立行走,不能自己吃飯,甚至連最簡單的「爸爸媽媽」都喊不清楚。

第一場職業拳擊賽上,汪強獲得了銀牌。受訪者供圖

  如今,汪強肌肉結實、線條硬朗,出拳時,一秒鐘能打出6拳,一拳重達150公斤。這樣的一拳,曾打扁過一扇鐵門,打穿過一扇木門,將一名拳擊手的鼻子打出血來,讓一名85公斤重的踢館者頭暈了一個星期。

  面對這樣的力量,誰又能想到,他是一個「深度學習困難戶」?拳擊中最簡單的直擊和擺拳兩個動作,他學了半年;學會100以內的加減法,他用了兩年;跳繩這項最稀鬆平常的運動,他從12歲開始學,直到18歲才學會。

  從汪強的家走到汪強俱樂部,大約5分鐘的路程。幾乎每天,汪強都會來這裡待3個小時以上,有時獨自訓練,有時教授徒弟。

  說是俱樂部,不過是天津市北辰區一個普通居民社區裡的一間50平方米不到的簡陋平房。平房的天花板和牆壁上糊滿了白紙,牆上掛著汪強和他的偶像泰森、鄒市明的合影,廉價的塑料墊鋪成了紅藍相間的拳臺,藍色、白色和紅色的拳套散落一地。一個沙袋、一臺可調節啞鈴平凳、三個速度球,便是俱樂部的全部家當。

  不一會兒,汗水就開始冒出,很快形成一條條小溪流,流過汪強的額頭、臉頰和赤裸的上半身。他的心跳開始加速、拳擊更加迅猛、神情更加專注。有那麼一瞬間,似乎一切都在他眼前消失。

  他仿佛又回到了賽場,那個萬眾矚目的焦點。

這些證書定格著一個家庭與命運一次次搏擊的瞬間 。

  多縫一條褲子,孩子就多扎一次針

  那是2014年9月13日第四屆中外拳擊對抗賽「角鬥士之夜」的現場,他人生中的第一場職業拳擊賽。

  現場很熱鬧,來了許多人,還有很多老外。汪強在場下活動筋骨,爸爸汪寶柱和媽媽劉慧琴就站在旁邊的不遠處。前一晚,汪強早早躺下,結果到凌晨4點才睡著,「太激動了」。

  從12歲開始練拳,為這一刻,汪強等了17年。他有些緊張。在被職業拳擊賽拒之門外的漫長日子裡,他雖然也刻苦訓練、找人切磋,可畢竟,這才是真正的比賽。有觀眾、有掌聲、有尖叫,有聚光燈的比賽。

  一直以來,他都想證明自己。在父母的見證和眾人的注目下,在職業拳擊的舞臺上,證明自己是個強者,就像父母給他取的名字所希冀的那樣。

  汪強是個早產兒。在搶救了35天後,他從腦出血、黃疸、肺炎和腸梗阻的病魔口中,奪回了一條小命。不料,到3歲半時,他還不能坐、不會走路,無法說話。腦性癱瘓——醫生給出的診斷將這個家庭推入了深淵。

  劉慧琴辭去工作。跑遍天津和北京大大小小的醫院,花光家中所有積蓄得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嘆氣,「死心吧,腦癱沒法治」。親友們也來勸,「要不再生一個?」

  既然把孩子帶到了世上,就得對他負責,劉慧琴想。

  「打針、吃藥、按摩、針灸、脈衝……什麼方法都得試。萬一有用呢?耽誤了孩子,你不得更自責?」坐在汪強那張1.2米寬的木板床上,劉慧琴雙眉緊蹙,陷入對過往的回憶。

  有好幾年,劉慧琴每天上午帶兒子做針灸,下午在家裡給人縫褲子。褲子縫一條2.2元,汪強扎一次針2.6元。劉慧琴就想,我多縫一條,兒子就能多扎一次。那時,汪強的腦袋每天扎滿銀針,坐在那哭。劉慧琴心疼,可咬咬牙,還得堅持。她相信,只要她努力,總有一天,孩子會好起來。

  那段時間,汪寶柱打兩份工。工作的手錶廠給他安排了夜班,白天他就去食品廠「扛大個兒」。一袋麵粉25公斤,他一次扛9袋,就為拿雙份工資。日子雖然艱難,但孩子有媳婦照顧,又在醫院看著,他想,早晚會有盼頭。

  可一直到6歲,汪強也沒好起來。他還是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我回到家裡,總是見到我媳婦坐在炕上,抱著汪強哭。」

  汪寶柱講這話時,正從一個袋子裡掏出一疊紙片兒,在床上一一擺開,裡頭有照片、有病歷、有日記,還有各種獎狀和證書。這些紙片兒鋪滿了大半張床,定格著一個家庭在時光洪流裡與命運一次次搏擊的瞬間。

  與這張床相距不到兩米的地方擺著一張圓桌,桌子超過一半的地方被玻璃杯、塑料瓶和鐵罐佔著。這個房間既是汪寶柱夫妻倆的臥室,也是一家三口吃飯的餐廳。2009年賣了河東區的一居室後,這套月租金1500元的二居室是他們搬的第5個「家」,「沒辦法,孩子大了,需要一間單獨的臥室。」

  正是午後最悶熱的時候。房間裡,一臺古董級的立式空調的出風口葉片卻緊閉著,只有在汪強的房間裡放了一臺電風扇。汪強和媽媽正坐在一張舊沙發上,嘮著嗑。

  汪強也記得那些日子。每次看到媽媽哭,他想安慰,卻說不出話,只能跟著一塊兒哭。即使是在練了很多年拳擊,能夠自理、自立、自強後,每年母親節,只要想起媽媽那些年的不容易,他就會一個人偷偷抹眼淚。

  那時,劉慧琴的願望只有一個,「只要兒子以後生活能自理,我就心滿意足了。」

  別人學一次,我們就學100次

  「現在介紹本次比賽藍方選手,汪……強……」聽到主持人拉長音調的介紹,汪強躥上拳臺,在靠近圍繩處,連續做了幾個拳擊動作。人群頓時歡呼起來。

  劉慧琴站在臺下,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我那個曾經連手指都無法彎曲,站都站不穩的兒子嗎?」

  因為給汪強治病,家裡到了幾乎揭不開鍋的地步。在汪強6歲那年,劉慧琴決定回去工作,「既然治不好,那得讓咱們孩子吃好,給他一個好的生活。」

  汪強交給了汪寶柱照顧。汪寶柱是個犟脾氣,大家都說治不了,他還就不信。

  早在幾年前,汪寶柱就買回了上百本腦癱治療、按摩推拿方面的醫學書籍進行研究,還向老中醫求教。慢慢地,他摸索出了一套激活腦癱細胞、刺激大腦活體的按摩療法。

  至今,汪寶柱的房間裡還放著好幾個箱子,裡頭裝的都是他捨不得扔掉的醫學書籍;房間的牆壁上,還掛著他手繪的神經元模式圖、大腦內部結構圖和神經系統圖。

  當時,有鄰居說,如果你這樣就能治好兒子,那全世界的人都成醫生了。

  「知識就是力量。我研究那麼多年的知識,我認為我能。」面對質疑,汪寶柱卻異常篤定。

  輕拍頭頂、揉搓肢體、拍打後背……按照自己研究的「汪氏按摩療法」,他每天上午給兒子按摩4個小時,下午帶他進行肢體、語言和動作訓練。按摩是個體力活,枯燥而乏味,但汪寶柱雷打不動,硬是一天沒落下過。「我每天都記按摩筆記。今天按摩得到不到位,孩子有沒有進步,我都寫下來。」

  父親能堅持,可兒子不能。小傢伙鬧起脾氣來,不讓父親碰他。汪寶柱沒有辦法,只能打他一頓,「我心裡想,不管你多恨我,我該打也得打你。」

  沒想到一年後,還真起作用了。

  汪強的手指伸直了,雖然還搖搖晃晃,但能走路了,甚至還能含混地喊「爸爸媽媽」了。汪寶柱高興壞了,好幾宿沒睡著覺。他的心更堅定了。像這樣按摩、訓練,他堅持了3年。即使後來汪強開始讀書,他也繼續幫他按摩,一直到他18歲為止。

  一轉眼,汪強8歲,到了入學的年齡。正規的學校不收,劉慧琴想送兒子讀啟智學校。汪寶柱不同意,「我還要讓他繼續進步,上正常學校。」

  希望之後伴隨的,卻是失望。整整半年時間,汪強都在原地踏步。汪寶柱心裡也打起了鼓,可嘴上卻什麼都不能說,「媳婦說不行,大家都說不行。自己不能說不行呀。」

  就像一個拳頭打在了棉花上,汪寶柱也不知道該往哪裡發力了。

  正是迷茫的時候,他在手錶廠領導的辦公桌上看到了一本哲學書,隨手拿起翻了翻。「從量變到質變。哎喲,這太關鍵了。」他突然眼前一亮,孩子現在不正是處在量變的階段嗎?

  「只要稻草足夠多,駱駝也能被壓死。」汪寶柱死死地抓住這隻言片語,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終於,到9歲時,汪強已經走路很穩,能自己上下樓,甚至10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了。在一個鄰居的幫助下,他終於進入了一所小學試讀。一個學期下來,這個原本10以內加減法都不會的腦癱孩子,語文考了98分,數學100分。學校也將汪強轉為了正式生。此後,在汪寶柱的訓練下,他還學會了跑步、騎車、下象棋。11歲那年,他在全區少年象棋比賽中拿了第6名。

  「腦癱是智力發育遲緩,那是緩,不是停。」汪寶柱堅信,「別人學一次就會,那我們就學100次。」

  「 不要跟他玩 , 越玩越傻 」

  汪強終於站到了職業拳臺上,在打壞了上百個沙袋後。他跳動著,努力放鬆自己,比賽就要開始了。

  由於賽程安排出現變故,對手在賽前幾天突然換人。汪強要挑戰的這位對手,身材頎長、肌肉結實,塊頭還大。

  「不能讓人看不起。」儘管心裡也有些害怕,但不能退縮。他常常會想起一年級時的那次跑步。他跑了最後一名,被大家嘲笑。他從此暗下決心,「一定要超過跑得最快的那人」。之後,每天放學回家,他都要到花園跑步,一直到五年級終於跑了全班第一名,他才在心裡告訴自己,「我贏了」。

  少年時期的經歷,讓他的自尊心極強。

  「不要跟他玩,越玩越傻。」每次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汪強總能聽到其他家長類似的話語。有一回,汪強在小區裡玩沙子。旁邊有個小孩指著汪強,對他奶奶說,我害怕他。那個奶奶就把汪強轟走了,一直轟到他樓下,等他上了樓,她才放心地離開。

  那時候,汪強走在路上很容易就會被圍觀,「跟看動物似的」;有時候,冬天回到家裡,他棉衣的後背上滿是菸頭燙的窟窿。即使到了學校,歧視依然如影隨形。沒人願意和他同桌,他只好一個人坐在教室角落;沒人願意拉他的手,他只能一個人站隊。

  回憶起這些過往,汪強的聲音像是從胸腔發出。他咬字不清,說話間不斷揮舞雙手,時不時揉揉眼睛。這個32歲的男人依然有些害羞,大部分時候他靜靜地坐在那聽爸媽講,偶爾才插上一兩句話。

  在拳臺上,也可以看見腦癱給他留下的痕跡。他的頭有些歪,反應總是慢半拍。比賽開始後,雙方互相試探著。突然對手一個大步移動,「砰」的一聲,一記右勾拳,他本可以避開,卻還是結實地挨了一拳。

  挨打,對少年時代的他而言,不過是家常便飯。常常有高年級的孩子,搶他的零食和玩具,在廁所堵他推他打他踢他。每當受了欺負哭著回家,劉慧琴只能告訴兒子,以後見到那幫壞孩子,咱躲得遠遠的。

  汪寶柱自幼就跟著父親學武術,19歲開始自學拳擊,曾在武警支隊當過業餘拳擊教練。他決定教汪強練拳。「我們不能一輩子跟著他,有一個好身體,至少他能保護自己。」

  「練拳?」劉慧琴的第一反應是,「咱兒子一碰就倒,還打拳擊?」

  家門口的樹上卻已經掛起了沙袋。汪寶柱有模有樣地上起了課。一開始,汪強經常東倒西歪。汪寶柱要抓住兒子的手臂,提著他的腿,才能完成每一個動作。即使這樣,汪強也常常不到一分鐘,就累得氣喘籲籲。簡單的伏地挺身,他一次做不到20個,稍微過量就脫力,晚上睡覺時會全身突然抖動,手腳亂揮。

  汪寶柱繼續拿出了按摩時的耐心。他讓兒子每天練習3個小時的拳擊、跳繩和跑步。半年後,汪強學會了直擊和擺拳;一年後,他已經步伐穩健、出拳有力了。

  「加油」,看到汪強挨了一拳,觀眾席裡響起了吶喊。他迎拳而上,和對手近距離搏擊了起來。

  汪強一個大掄拳,對手避開。汪強緊貼過去,用拳頭抱住對方腦袋。對手逃開。汪強追擊,連續打出幾個幅度很大的左右勾拳,逼得對手不斷後退,直退到角落,雙手護頭。汪強快步追上去,一口氣打出了50多拳。

  叫好聲潮水般湧來。

  「站上拳臺那一刻,就贏了全世界」

  「站上拳臺,他就好像換了一個人。」本來站在臺下,劉慧琴的心揪成了一塊;現在,看到汪強打得這麼暢快淋漓,她不自覺地扔下手中的DV,跑去給兒子吶喊加油去了。

  汪強喜歡拳擊,那意味著迷人的節奏、優美的弧度和赤膊的對抗。他人看來是暴烈而殘酷的運動,在他眼裡卻是勇氣和意志的象徵,是身體裡的能量在吶喊。

  自從開始學拳,哪怕胳膊和腿都抬不起來,汪強也沒想過放棄。家門口的河邊、公園裡、大橋下,都成為父子倆的拳擊場。在最初的幾年裡,汪寶柱幾乎不怎麼躲閃兒子打來的拳,「怕他打不著,失去興趣」。眼冒金星是常有的事,有時候,甚至一拳打在鼻子上,血濺一身。日子一久,汪寶柱的眼睛留下了飛蚊症,右眼基本看不清東西。要讀個報紙,還得拿著放大鏡,用左眼看。

  每次對打,汪強都下決心要打敗父親。明明知道父親是陪練,有意不躲閃,可一打起來,他就忘了。每當看到父親受傷,他都內疚不已。可汪寶柱還是堅持,而且一步步壓著汪強打,讓他反擊。

  現在,父親站在臺下,關注著場上的一切。他知道,對手不可能這麼輕易服軟。果然,趁著汪強的力量減弱,對手突然發起反攻,一個重拳打在了汪強的鼻子上。汪強向後倒退了好幾步。

  第二回合,雙方有來有往。可到了後半程,因為第一回合體力透支太大,汪強開始喘氣,腳步也變得凌亂。第二回合結束時,裁判特地來問劉慧琴,是否讓汪強打3個回合就夠?

  劉慧琴了解自己的兒子。「不用。他只是不會換氣。他沒有問題。」

  到第三回合,汪強已經明顯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了,手耷拉著,嘴巴歪到一邊。臺下的人急得大喊,「手抬起來」「護住頭」。可因為耳朵的問題,他聽不清場下的聲音。對手一拳打在了汪強的眼睛上,立刻充血。人們開始擔心,這個腦癱拳手,能否支撐到最後?

  但汪強並沒有倒下,就像過往的很多年一樣。

  他要為自己而戰。一直以來,他都想打一場真正的比賽,可主辦方不是以身體健康為由拒絕,就是沒人願意和他打。有一次比賽,他甚至寫下一份「生死狀」:拳場上所有意外,甚至死亡,都與對手無關……可還是沒人願意。直到2014年初,一名拳擊教練將他收入俱樂部,為他報名參加了2014年9月舉行的中外拳擊對抗賽。

  比賽已經到了最後一個回合,雙方都有些體力不支。汪強眼圈紅腫,喘著粗氣。但他還在不斷地揮出拳頭。只要對手一露出空當,他就隨時上去,打出一組組合拳,可力量太弱了,打不中對方。對手撲了過來,他步步後退,退到了圍繩處,臉上又挨了兩拳。他雙手護頭,聚光燈下,周圍一片黑暗,他有些晃眼。男人的尊嚴、自己的努力、父母的期待、腦癱患兒的夢想……一切的字眼終歸化成了拳擊的聲響。

  「STOP!」鑼聲響起,裁判分開了雙方。比賽結束了。汪強高舉雙手又放下,不斷向觀眾鞠躬。這就是拳擊比賽,這就是生命的吶喊。

  「我很敬佩他。」汪強以微弱比分告負,對手給了他一個擁抱。全場觀眾報以熱烈的鼓掌。

  劉慧琴站在臺下,早已淚流滿面。結果不重要,在她心裡,兒子「站上拳臺那一刻,就贏了全世界」。

  我想傳遞希望

  打完第一場比賽後,這幾年,汪強又打了三場職業比賽,兩勝一平,拿了兩個冠軍。

  現在,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他的拳擊俱樂部上。2006年,汪強中專畢業,經過一番思考後,汪寶柱夫妻倆決定讓汪強教拳。「幹別的,沒優勢。」一開始找不到場地,父子倆就穿上護具、戴上拳套,在河邊辦起了露天訓練班。2013年,在當地社區的支持下,他們以600元的價格租了一個簡陋的房屋,汪強俱樂部才正式有了「實體店」。

  很多人慕名前來學拳,有拳擊愛好者,有希望強壯身體的學生,還有生活中屢屢受挫的「失敗者」。在他們眼裡,汪教練是一個反抗命運的榜樣,一個弱者變強的希望。

  在這間小平房內,汪強耐心地教著拳擊。從站姿到手勢,從步伐到出拳,他始終笑著,一遍又一遍地講解、示範,不時糾正你的動作,就像他父親一直教他的那樣。學員來了一撥又一撥,汪強教了一年又一年。幾年下來,汪強教過的弟子有數百個,他們從各自的生活中來,又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繼續體驗著各自的成敗悲歡。

這套二居室是他們搬的第5個「家」。

  只有汪教練的拳擊俱樂部還開著。

  一路走來,他清楚地知道,一個腦癱患者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他知道爸媽的辛苦,理解腦癱患者的不易。也正因為這樣,他覺得,在自立自強後,自己更應該回報社會。

  2009年,汪強向拳王鄒市明發出挑戰。他在自己的博客裡寫道:「我心目中的鄒市明拳王,您好!我叫汪強,是一個腦癱患者,今天我在這裡給您正式下挑戰書,並非我不尊重您。我希望在拳擊臺上證明我自己。」

  汪強說,他並不是為了炒作。「我是想向那些像我一樣的殘疾人、腦癱患者傳遞希望,讓他們有信心站起來。」

  儘管鄒市明沒有迎戰,但兩個人在一次比賽前特意相聚。鄒市明鼓勵他:「汪強弟弟,你的堅強和勇敢感動了我,也激勵了我,我相信我們拳擊健兒一定會百折不撓,揮灑出漂亮的拳頭和人生!」

  「腦癱患兒挑戰拳王鄒市明。」經媒體報導後,來自全國各地的腦癱家庭打來電話,諮詢汪強的康復經驗。「多的時候,一天有幾十個電話,接都接不過來。」汪寶柱從桌子上翻出兩本泛黃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數十個腦癱患者的情況。

  具體接受過多少人諮詢,連他們自己也忘了。汪強只知道,像他那樣的腦癱患者,全國有近700萬。「別讓我爸媽和我多年的努力白費了。我想傳授經驗,造福他們。」

  翻看汪強的朋友圈,除了記錄生活點滴、分享拳擊信息,最多的就是幫其他的腦癱家庭轉載或發布求助的信息。現在,除了每周去社區旁的特殊學校義務教學生練拳,他每天都要在網上和前來諮詢的腦癱患兒家長交流,鼓勵他們不要放棄。

  5月24日是汪強32歲的生日。汪寶柱夫婦倆希望兒子能儘早找到一個善良的、有共同話題的姑娘結婚。那天,汪強收到了許多生日的祝福,有他的弟子,有腦癱患者的家屬,還有喜歡他的粉絲。這讓他感到自豪和感激。

  如今,他還時常想起爸媽教他騎自行車的那些日子。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摔跤和跌倒後,父母放手,在搖搖晃晃、搖搖晃晃中,他終於踩住了腳踏板。

  一個人,勇敢地,向前騎去。

  除署名外本版照片均為本報記者周有強 攝

相關焦點

  • 「狠爹」讓腦癱兒成為拳擊冠軍
    從毫無自理能力的腦癱患者,到職業拳擊運動員,再到全國拳擊協會拳王爭霸賽69公斤級別冠軍……在天津拳擊手汪強的生命中,父親汪寶柱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從開口說話,到學會走路,為了能讓汪強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夫妻倆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心血,「但看到他,我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產生了滿滿的愛意,這是我的兒子,是我和妻子愛的結晶。」汪寶柱與汪強。本人供圖從汪強被確診為腦癱、智遲,汪寶柱和劉惠琴便不斷奔波於醫院和家的兩點一線之間,但現實卻讓他難受不已,「兒子到6歲還不會自理,我著急了。」
  • 天津:父親培養腦癱兒成為拳擊冠軍,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這種疾病治療的最好效果就是患兒成人後,能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極少有人可能回歸社會。但他們夫婦不甘心,汪寶柱一邊安慰妻子,一邊帶著汪強跑遍了天津各大醫院治病,但依然沒有療效,汪強6歲時還不會說話。親戚朋友都勸他們放棄,再要一個孩子,但倔強的汪寶柱堅決不要,要了就會耽誤汪強的治療。
  • 為了不被霸凌,這位狠心的父親將腦癱兒培養成拳擊冠軍
    女兒那麼胖,大衣哥只想她能找個就近的婆家嫁出去就好。  對於兩個孩子的現狀,大衣哥表示跟自己對他們缺乏教育有關。但是對於自己是否應該為孩子的現狀負責這個問題,大衣哥卻表示:"不愧對他們,我已經盡力了,給了他們吃,也給了他們穿。
  • 中國女孩最能打!14歲一拳能擊倒成年男人,打出一個全國少年冠軍
    《中國女孩最能打!14歲一拳擊倒成年男人,打出一個全國少年冠軍》中國的搏擊女將們,現在打出了一片新天地,這似乎讓我們的搏擊領域,也呈現出陰盛陽衰的景象來。還有最近,剛剛打破俄羅斯壟斷世錦賽冠軍的林荷琴,她更被稱為「中國最能打的林妹妹」,其一夜之間走紅大江南北,成為了中國綜合格鬥(MMA)中的第一人。而近日,又有一位年僅14歲的小女孩李靜雯,她在全國少年女子拳擊錦標賽中,竟四戰全勝,這竟還是其第一次參賽,就奪得了全國乙組46公斤級的冠軍。
  • 職業拳擊冠軍真比奧運拳擊冠軍拳擊強悍嗎?專家給出一個客觀答案
    隨著職業拳擊推廣的普及,職業拳擊冠軍的強悍得到廣泛認可,尤其是泰森、梅威瑟等人的實力和技術,一直深受拳迷追捧。此消彼長,職業拳擊冠軍的強悍被廣泛認可的同時,奧運拳擊冠軍的含金量得到了空前的質疑。很多拳迷認為,職業拳擊冠軍比奧運拳擊冠軍強悍很多,甚至奧運拳擊冠軍被斥為只是業餘水平。那職業拳擊冠軍真的比奧運拳擊冠軍強悍嗎?
  • 酒後爭風吃醋,昔日全國拳擊冠軍一記右勾拳,把自己打進派出所
    據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官方公眾號消息,2020年10月10日凌晨,玉泉派出所接到一男子報警稱,自己在酒吧被打了!民警姜永濤立即趕往報警人所在的酒吧,並將報警人與打人的那名男子都帶回了派出所。
  • 假如拳擊手去打泰拳,會面臨……
    不過可以換個角度去談,比如:如果拳擊手打純泰拳,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 (拳擊技術在踢拳、MMA中非常常見,但純泰中卻是高超水準的超一流泰拳手專利。這與比賽規則、格鬥技巧、風格都有關,在此暫不細談。)
  • 拳擊狂人挑戰搏擊老炮,遭KO小天王攔胡:先打贏我再說
    上次比賽才輸給我,想挑戰我師父先打贏我再說"。雙方一拍即合,一場比賽就這樣促成。9月25日/26日,英雄傳說部落戰爭將在江蘇鹽城打響,劉威將和馬海進行一場4回合拳擊規則的二番戰。馬海曾經在部隊服役,退伍後接觸到了拳擊,26歲的時候才開始職業訓練,雖然天賦不高,但他非常努力,很快就拿到了甘肅省的拳擊冠軍,並且在國內的職業拳擊比賽中有著亮眼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穿著拖鞋參加馬拉松比賽,並且跑出了3小時6分的不錯成績,引來了大量吃瓜群眾和媒體的關注。
  • 如果拳擊手打泰拳,可能會面臨哪些尷尬?
    不過可以換個角度去談,比如:如果拳擊手打純泰拳,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 「正宗花招拳王」宋拉(Somrak khames,奧運會拳擊金牌得主)和泰拳傳奇人物「穿心腿」沙瑪(Samart Payakaroon,WBC和倫披尼雙料拳王)是這方面的絕佳範例,他們能把對拳的躲閃自如地運用在泰拳比賽中。 如下圖所示,宋拉在泰拳比賽中做的拳擊風格的側閃和搖臂。
  • 杭州一男子在酒吧被打,只因拳擊冠軍看他不順眼,一記右勾拳招呼
    男子在舞池內遭右勾拳血流不止,只因看他不順眼?拳擊冠軍被拘留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去一些娛樂場所放鬆自己,比如酒吧,迪廳什麼,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喝喝酒跳跳舞。適當的放鬆確實能讓身體的疲勞得到緩解,但是在放鬆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喝了點酒就找不到北了。10月10號凌晨兩點,小李在杭州黃龍體育中心附近一家酒吧裡面挨了一記右勾拳,鼻子骨折了。被打之後,小李馬上報了警。民警趕到之後,小李說當時他在舞池裡面跳舞,對方上來對自己就是一拳,打完之後就跑到廁所裡面。
  • UFC冠軍張偉麗,如果和奧運拳擊冠軍鄒市明打比賽,誰能贏?
    中國首位UFC冠軍張偉麗在拉斯維加斯用拳頭擊敗了5屆UFC冠軍喬安娜,並衛冕草量級冠軍,這一個消息傳來讓無數中國拳迷為她鼓掌,因為這不僅創造了中國UFC歷史,還是亞洲首位UFC衛冕冠軍。那麼張偉麗如果和奧運拳擊冠軍鄒市明打比賽,誰能贏?
  • 95後川籍拳擊手王港獲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冠軍
    12月30日,2020年「白沙杯」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暨女子拳擊備戰奧運拳王賽在海南白沙落下帷幕。此次賽事持續九周,角逐出15個不同公斤級的冠軍。目前,國家拳擊隊多名主力隊員正在海南白沙國家體育訓練南方基地冬訓,積極備戰東京奧運會。
  • 拳擊教學 | 不會打勾拳?
    ▲可能是最好的拳擊教學翻譯歸納自:MIGHTYFIGHTER.COM勾拳/擺拳可能是初學拳擊時最難打好也是最想打好的拳頭
  • 李小龍肌肉照:體脂率僅3%,一秒踢6腳打9拳,後背練出「聖誕樹」
    喬·劉易斯,是美國武壇著名的空手道大師,在認識李小龍之前,他已經數次奪得空手道冠軍。然而,他在1967年舉辦的紐約「全美空手道大賽」上,卻敗給了查克·諾裡斯。為了洗刷恥辱,再次登上最高領獎臺,他拜了李小龍為師。功成名就之後,劉易斯感慨地說:自從跟李小龍一起訓練後,就連續獲得了11屆空手道冠軍,真是不可思議!
  • 拳擊爸爸帶著四歲女兒「打」遍雪山高原
    4歲的小姑娘戴著拳擊手套,在雪山、在湖邊、在峽谷,在全國各地和爸爸打拳,拳拳生風,相當神氣。網友們紛紛讚嘆:父女倆太有意思了!小朋友這是以後要拿奧運冠軍的架勢啊!但也有人擔心:這麼可愛的女兒,爸爸捨得出拳打嗎,受傷了可怎麼辦!
  • 世界拳王10秒打出116拳,打破李小龍記錄,網友熱議:還是打不贏
    說起中國拳擊,咱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鄒市明,可在他之後,又有一位世界拳王,他就是徐新,近日,徐燦的一則動態在拳迷圈內引起了熱議,這是怎麼一回事,咱們來看。結果,在旁人卡點和百萬網友的共同見證下,徐燦在10秒內一共打出了116拳,平均一秒11.6拳,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李小龍1秒9拳的記錄。
  • 全國U16男子拳擊錦標賽落幕 13個級別冠軍花落各家
    央廣網溫州12月24日消息(記者魏煒王海鵬通訊員餘佩遙洪建棟莊海文劉芬芳)12月23日下午,2020年「金拳套」全國U16男子拳擊錦標賽暨「瀛洲杯」全國少年男子拳擊錦標賽在浙江溫州市洞頭區落幕。經過6天的比拼,342場鏖戰,13名參賽選手問鼎各級別冠軍。
  • 拳述要義|拉小提琴與打拳擊
    老師說小提琴是靠肩和下巴夾住的,不是靠手去拿的,否則手指不靈活,拉不好琴的。老師隨即做了一個拉小提琴的姿勢,只見老師把下巴嵌在肩胛裡,肩向前透出,手臂伸展,手指扣弦。沒想到老師對生理形體有如此深刻的研究,身手逼真肖神情。
  • 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 白榮耀速勝葉明浩 - 國家體育總局
    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 白榮耀速勝葉明浩 發布時間:2020-12-11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蘇暢 字體:
  • 西理工出了個女子拳擊全國冠軍!
    對於女生的喜好,你能想到什麼?對於拳擊,你又會想到什麼?當拳擊和女生聯繫在一起,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咱們學校就有這樣一個女生,看起來瘦弱,卻用自己有力的雙拳,一拳拳打上央視!打出全國冠軍!今天,我們來聽聽她與拳擊的故事! 11月22日-28日,由中國拳擊協會、重慶市體育局主辦的2019年大學生拳擊錦標賽在重慶文理學院舉行。比賽歷時7天,全國共有360餘名運動員參加這次的比賽,最終王曦頔獲得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