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毒眸編輯部 毒眸
文 | 龍承菲
編輯 | 吳燕雨
10月20日晚,杭州黃龍體育館人聲鼎沸,《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全國巡演最後一站在此舉辦,第二季最終完整收官。
街舞巡演杭州站修樓梯戰場
蟬聯9周國內一周口碑綜藝榜冠軍、以9.0的豆瓣評分收官的《這!就是街舞》第二季(以下簡稱《這街2》),領跑了整個暑期檔綜藝的口碑。節目在打破「綜N代」頹勢魔咒的同時,也讓「街舞」的熱潮再度席捲而來。早在兩個月前,阿里文娛方面就曾告訴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我們想把「這就是街舞」這個品牌,做成具有長尾價值的超級IP。
阿里文娛沒有食言:在優酷《這街2》還未收官時,大麥網已經開始著手籌備節目的官方巡演了。在隨後的兩個月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站《這!就是街舞》全國巡演相繼落地,每站演出幾乎座無虛席。相關數據顯示,街舞巡演項目預約登記量是其它舞蹈類項目5倍,而銷售周期較預測縮短2倍,個別場次還出現了大面積缺貨登記,用戶觀演熱情不斷高漲。
爆滿的《這!就是街舞》巡演深圳場
這似乎預示著阿里文娛線上綜藝與線下巡演全鏈路賦能IP價值的首個案例已經達成。而毒眸發現,在這次街舞巡演的操作中,優酷線上控內容,大麥線下控場景,通過組織結構的拉通作戰,完成了新的生產力變革。這種變革既是阿里文娛業務板塊內部的一次創新嘗試,同時也給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文娛組織變革成「基礎」《這!就是街舞》全國巡演的落地,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
在網際網路時代,將線上IP搬到線下,不是簡單的「場景遷移」,而是介質、內容、舞臺、演員、場地、用戶等多個維度的變化。而如何讓現有的可控「確數」發揮最大價值,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
今年4月,阿里文娛優酷、影業、大麥等前端業務要化指為拳,這意味著「打通」成為進入新財年的阿里文娛的一個核心關鍵詞。不僅是要打通文娛板塊與阿里經濟體的全面連接,同時在阿里文娛內部,要從產品技術通、宣發通和內容通三個維度全面展開,打通各條業務線的邊界,真正做到集團軍作戰、產業化聯動、突破式創新。
《這!就是街舞》兩季節目豆瓣評分均在8.5以上
《這!就是街舞》的巡演落地,正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大麥網《這!就是街舞》全國巡演項目負責人陳泳豪告訴毒眸:「組織拉通之後相對來說非常便利了,大家都是抱著怎麼樣把這個事情做的更好去想的,所以內部很多事情都走的比較通順。」
大麥網作為阿里文娛唯一一個現場娛樂業務板塊,其「線下」場景勢能也得到了全面凸顯。作為演出行業龍頭,其擁有豐富的線下演出策劃經驗,具有從預訂場館到藝人邀請、項目報批、內容規劃、票務銷售、宣發落地等一系列完整的操盤能力。在《這!就是街舞》巡演籌備過程中,大麥從內容拆解、重組,到市場營銷,再到現場運營,提供了一整套標準化的解決方案。
巡演最後一站杭州站冠軍之夜現場
作為節目官方巡演,應該對標什麼樣的演出?livehouse合適、劇院合適還是體育館合適?這些問題在街舞巡演前期策劃的時候,答案也是一片空白,只能現場搜集用戶的回饋,來做調整。「這次巡演北京是劇場,上海,深圳是livehouse,杭州是體育館。我們把不同規模的場館做了拆分,北京首站全部票品提前售罄,深圳站出現了大面積的缺貨登記。」陳泳豪認為,這種因地制宜的方法論打通了街舞巡演的脈絡,從結果上看是卓有成效的。
除內容通外,阿里文娛宣發共振也為街舞巡演的成功舉辦奠定了「用戶基礎」。據悉,從《這!就是街舞》官宣以來,《這街2》綜藝的壓屏、口碑等資源直接開放給線下巡演,預計總曝光量高達千萬,且是直接觸達核心用戶群體。此外,大麥還聯動來瘋直播、優酷會員天貓官方旗艦店、優酷官微等全媒體營銷矩陣,多次策劃營銷活動,打造沉浸式體驗。
甚至在這次街舞巡演中,還實現了商業化的嘗試——除了前三站巡演找到小鵬汽車、萬魔耳機等商業贊助以外,街舞巡演的最後一站「冠軍之夜」,結合10月20日「雙十一」的預熱,同步優酷線上直播,最後會作為特別節目上線成第二季的第十三期正片。而「冠軍之夜」也找到了bose耳機作為總冠名商,實現巡演商業化的進一步推動。據悉,後續的計劃中,第三季《這!就是街舞》已經開始啟動招商和全球海選,而經過這次巡演的經驗積累,巡演會作為第三季中非常重要的模塊來準備,場館預訂、檔期等都會先行。
第三季《這!就是街舞》已經開始啟動
整體看來,阿里文娛組織變革,給生產力帶來了積極的變化,正如陳泳豪所說:「對大麥來說是有了IP,有了這一批選手和明星,對優酷來說獲得了優質內容延伸的場景。」生態共贏,已經在路上。
舞蹈演出市場的「新活力」事實上,街舞巡演的火熱,並非舞蹈演出市場大環境下的必然結果。在本就薄弱的演出市場中,舞蹈演出仍然是其中較不活躍的品類。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2018年舞蹈類演出場次要少於話劇和音樂品類,票房年收入上,舞蹈演出為9.25億元,遠低於14.34億元的音樂類演出和26.2億元的話劇類演出。對於純由肢體表達的舞蹈演出來說,要對其進行理解和欣賞,往往需要較高的藝術素養——這成為舞蹈演出在國內演出市場中接受度較低的主要原因。
不過,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中也提到,2018年《這!就是街舞》等街舞題材綜藝獲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讓參賽的街舞舞者收穫了關注、粉絲和公開表演的機會,舞蹈演出票房的收入也較2017年增長了1.31%。
這次《這!就是街舞》全國巡演,更是借大熱綜藝的IP關注度直接落地線下。而線上IP落地線下的基礎,還在於IP本身的熱度和話題。陳泳豪告訴毒眸:「核心還是IP本身的熱度要夠,有足夠好的內容,給觀眾一個買票看兩個小時演出的理由。」《這街2》延續了第一季的關注度,這讓官方巡演的落地有了IP熱度方面的基礎。
同時,大麥網本身在票務操作上的經驗,也讓街舞IP的落地能夠相對「有所保障」。《中國現場娛樂票務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顯示,作為國內最大的現場娛樂綜合服務商,2018年僅大麥網代理的的演出就超過了10萬場。而根據易觀發布的《2019年暑期檔中國文娛產業觀察》顯示,大麥網以大規模的暑促活動打造出了現場娛樂行業的「暑期檔」,並且在其中佔據了主要貢獻——消費市場主力軍的演唱會品類中,大麥網的市佔率超過70%。
大麥網的市佔率超過70%(截圖源自易觀《2019年暑期檔中國文娛產業觀察》)
而因為舞蹈演出中,用戶很難跟隨嘉賓一起舞動,舞者的體力也不可能在將近兩小時的演出全程跳舞,在巡演流程的編排上必須依靠節目組、優酷及大麥自身的製作經驗。項目組首先想到的是邀請20個選手來現場,但因為編排和檔期限制,在協調上較為困難。在參考了大麥網演出運營經驗、舞蹈類演出觀演數據、《這街2》用戶偏好分析之後,巡演確定了「表演+比賽」的形式,邀請《這街2》的選手作為表演嘉賓,邀請每個城市的知名舞團進行齊舞表演,還會邀請民間街舞高手進行battle,每場的前三名直接晉級下一季《這!就是街舞》的海選環節,完成對節目後續計劃的「續航」。
巡演為「表演+比賽」的形式
北京的第一場街舞巡演成了一次「試水」,項目組認為battle是街舞的核心、是最好看的,所以在一開始就設置了素人的battle環節。「但當時觀眾是懵的,因為他們還是因為喜歡選手,才會選擇來看官方巡演。」陳泳豪告訴毒眸:「所以我們第一站北京請了6個節目的選手,到深圳場請了12個,加長節目選手表演的時間,減少民間選手battle的時間,這是我們不斷改變的。」
而在街舞巡演的現場,甚至形成了舞蹈演出品類中較為少見的「追星群體」。據大麥網數據分析,四站巡演中女性購票用戶佔比高達73%,男性購票用戶僅佔27%;更出乎意料的是已婚購票用戶高達39%,單身和戀情期用戶則只佔27%和34%。「這街女孩」們的消費能力,是男性群體的2.7倍。
此外,線下街舞文化似乎已經逐步形成地域消費習慣,而不是局限於某一城市。據悉,街舞巡演的深圳站中,跨城購票用戶佔比達到44%,主要來自廣州、珠海、佛山等周邊城市;巡演杭州站的跨城購票比例更高,達到46%,這些跨城觀演人群也主要來自上海、寧波、蘇州、紹興等周邊城市。
在「這街女孩」群體和地域消費習慣的形成中,拿到《這街2》的IP做線下巡演的嘗試,確實對於演出市場內容進行了豐富和填充。某種意義上,街舞品類已經成了線下演出市場活躍的內容元素,開始被更多的文娛消費者所關注、嘗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