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宋朝滅亡的槽點,簡直就是太多了。什麼經濟過度發達,這個簡直是太好聽了,簡直就是給宋朝的滅亡臉上抹粉啊!宋朝的問題簡直是太多了,政治腐敗,軍事垃圾,體制落後,軍需不足,吐槽都吐槽不過來了。
首先,關於宋朝的軍事實力,我們還是要說一句公道話的。其實宋朝初期的軍事實力並不弱,宋朝後期的弱也不是弱在兵,而是弱在政,弱在官,弱在君。
建國之初時期的宋朝,和遼國在軍事戰爭方面可以說是平起平坐,五五開的狀態。最開始的時候能打個五五開,這樣就使得大宋自保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話,這個就夠嗆了。
當時的遼國已經是非常獨立的國家了,無論是政治社會還是人文文化,人家都已經是基本和大宋是持平的狀態。上面所說的五五開其實不應該說是單指軍事,就連政治,人文,社會,也是一樣的,兩個國家從全面性的發展來說,基本都是五五開的。
後期北宋在徵討遼國的戰役之中,開始頻頻的發生錯誤,最出名的就莫過於什麼「兵將分離」,還有什麼「嚴格按照陣圖作戰」這類的戰術。這種戰術你都不用去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你就單純的一聽它這個名字,你就知道這絕不會是有腦子的指揮者會用的戰術。
這也就是趙匡胤死了,趙匡胤要是活著,非得把後代皇帝的屁股都給打開花不可。
宋朝這些位皇帝也就趙匡胤打仗還行,除了趙匡胤之外,就算是趙光義打仗都不如自己的哥哥,跟著自己的哥哥之前金戈戎馬也很多年,愣是一點哥哥的英勇都沒繼承來。
關於宋朝的槽點真的是太多了,今天就先不提南宋,只看北宋,咱就單說這個北宋的滅亡,就跟這個什麼經濟的過度發達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北宋歷史上最出名的事件就莫過於是「靖康之恥」了吧。就這二位皇帝已經荒唐到了什麼地步,真的,是個正常人都幹不出來他倆這樣的事情。
宋徽宗這一輩子真的是沒幹什麼好事,你說你自己國家的武力值怎麼樣自己心裡沒點數嗎?大宋就算再怎麼弱,好歹也是跟遼國對峙百年了。就因為金國的一句我們想打他,想請求聯合,宋徽宗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說什麼就要跟人上去開幹。結果倒好,金國人家都打完收拾完戰場了,最後北宋還沒開打呢。
等到北宋開始打了,又發現了自己根本打不過遼國。打不過這怎麼辦?求人家金國把遼國滅了,然後把燕雲十六州的部分地區給自己。這一下子金國一看,合著你北宋這麼大個是白長的,看上去長得白白胖胖,膀大腰圓的,實際上合著一點的武力值都沒有啊!簡直就是任人宰割啊!
啥也被說了,金國直接磨刀霍霍向北宋了。在這期間,宋徽宗因為怕死啊,就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宋欽宗了,自己跑了,也不管宋欽宗願不願意,直接就強加給兒子了。
後來北宋一聽說金國要打過來,當時北宋朝堂上下都要瘋了,完了咋辦啊?並不會打仗啊?該守城的時候不守城,該跑的時候又不跑了。在金軍第二次圍城之前,北宋有幾個月的時間整頓自己的軍隊,但是人家不,人家開始搞內鬥了。
結果到了第二次守城之戰的時候,不好好想想如何打仗,不好好想想如何整頓軍隊,開始把勝負交給老天,交給道士,交給玄學。人家打仗都是除了精兵強將,北宋倒好,北宋打仗時弄了一幫道士法師到城牆上去跳大神,就這個腦子,就這個智商,你就說說,這樣的皇帝被滅國,跟什麼經濟發不發達有什麼關係,就這腦子得多少錢能治好?
金軍到了東京外城城牆,出於種種原因,人家就沒進去。皇帝這個時候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可能是活了一輩子,當了皇帝什麼都見過了,但是偏偏唯獨就是沒死過吧,所以說什麼就是想體驗一把死亡感覺。
所以皇帝說什麼就要親自跟金軍投降,官員們此時開始搜刮百姓,就這麼一幫不正經的官員和皇帝,就這兒一群人,每天別的事不幹,竟想著如何作死,這得多少錢能夠救的了他們?攤上這樣的朝廷以及君主,國家再富有也不夠禍害啊。
北宋滅亡的真正原因,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後期君主無能,沒能夠維持住前中期的良好體制機制,以及政治作風。北宋後期對政治制度的改動非常的隨便,前中期的宋朝體制是一種集體決策機制,有事大夥商量,有事大家說,到了後來就給又給變成了君主獨斷。
你說君主獨斷就獨斷,君主獨斷也不是不行,但是你要是攤上個有腦子,有本事的君主還好,你要是攤上個徽欽二宗這樣的,那你這個國家就直接等著集體送人頭吧。獨斷,最忌諱的就是聽信讒言,當時徽欽二宗不單單是自己沒有本事,他們賞識信任的大臣也都是諫臣弄臣,比如說蔡京,字寫得不錯,但做官是真的不咋地。朝堂之上就算與忠臣,忠臣說話也沒用啊。
總的來說,北宋的滅亡不是因為錢不夠,也不是因為兵不夠,也不是因為人才不夠,就是單純的因為皇帝腦子裡的智商不夠。北宋滅亡的方式,真的太讓人笑話了,為什麼稱之為恥呢?就是因為太讓人不敢相信了。
如果想要保持一個良好的政治體系,良好的制度,優秀的人才,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政治體系如果要想長遠長久的發展下去,那麼朝廷政府的人員都要各司其職,盡忠職守的態度是必須要有的。在古代君主集權制這種制度下,皇帝本人的能力強弱,更是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