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救國?是不敢救還是不想救?

2020-12-14 小酒九說歷史

引言:提起北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時的著名軍事家族——楊家將,楊家將這個家族驍勇善戰,他們主要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因為有了他們,北宋才能繁榮發展,不過到了最後,北宋滅亡時,楊家將不再出來救國了呢?其實是因為這個原因。

楊家將在北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楊家將真正崛起是從楊業和佘賽花這一代開始的,而且只榮光了三代,便沒落了。楊繼業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時並不叫楊業,而是叫楊崇貴,後因追隨北漢世祖劉崇,為了避名諱,改為楊重貴。

楊業的一生傳奇而坎坷,他的父親楊信效忠後周,而他則是效忠的劉崇,一對父子一輩子處於對立面,盡忠不能盡孝。他在北漢的29年中,又經歷了無數次人生的大起大落,不僅跟隨了兩任君主,就連姓氏也改為劉姓,變為劉繼業,不過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北漢皇帝對他的器重。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宋朝建立。為了擴大勢力,滅掉北漢,趙匡胤加大了對北漢的施壓,後又派精兵鐵將去攻打北漢,北漢雖頑強抵抗,但是仍舊是不敵,最後以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而結束戰鬥,隨後楊業也投降宋朝,恢復了原本的楊姓,單名一個業字。

但是投降後,楊業的日子並不好過,經常被小人進獻讒言,尤其是在伐遼的時候,蕭太后想要幹掉楊業,恰好伐遼失敗,所有的矛頭都指向楊業,而這時他們的軍隊處於一個非常不利的形勢,於是楊業只好貿然出兵,最後被包圍在陳家谷,楊業的軍隊全軍覆沒,第一代楊家大將就此隕落了。

不過好在楊家將後代子嗣較多,很快重新崛起,尤其以楊延昭最為出名,而因為楊延昭在和遼國籤訂的「澶淵之盟」,又為宋朝換回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發展,他為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古話說:「忠孝不能兩全」,楊延昭最後卻沒能為父報仇,最後抑鬱而終,一生也是比較悽慘。

到了楊文廣這一代的時候,楊家將的實力也大大縮水,功績比不上宋朝的其他大家族,加上宋朝重文輕武,即使楊文廣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門。宋朝看似外表看似繁榮昌盛,裡面早已是積貧積弱,武將的壯志很難實現。

結語:宋朝的奢侈以及散財求和是宋朝走向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宋朝滅亡時,楊家將並不是不救,也不是不敢救,而是楊家將一代一代逐漸沒落,到了宋徽宗時期,楊家將的後代差不多已經淪為普通士兵,甚至沒有資格去拯救宋朝了。

相關焦點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出來救國?
    楊家將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家族,作為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人們對楊家將的事跡肯定是非常熟悉的。說起「楊家將」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楊家將滿門忠烈,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楊家將是宋朝時期有名望的武將世家,在當時來說,楊家將不斷的為宋朝建功立業,只不過這樣能徵善戰的家族,仍然沒有改變宋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楊家將是宋朝的名將,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望的武將世家,為何宋朝滅亡的時候楊家將不出現呢?宋朝崇尚文治天下,大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想打仗,朝堂之上也都是文官居多,武官不受待見。
  • 北宋即將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主要是統治者的原因
    今天要說的不是秦唐兩朝,而是北宋。眾所周知,北宋滅亡和一些奸臣有關係,話說回來,北宋滅亡時,作為軍事家族的楊家為什麼沒有出手呢?楊家將為什麼沒站出來呢?到了北宋末年,楊家的勢力相對比較小,甚至還有點越來越衰敗的跡象。雖然有這麼一個家族,家族人口也比較多,但基本都是地位比較低下的人。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北宋時期的重文輕武,根本不重用武將,甚至把武將當成可有可無的存在。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然而對正史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誤會,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出現了三代,那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歷史上真實的第一代楊家將楊繼業(楊令公)、佘賽花(佘太君) 看楊業的一生,咱們可以從楊業名字的變化,來觀察他一生的情況。楊業出生的時候,父親楊信給他取名為楊崇貴,他的弟弟取名為楊崇訓。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
    得益於電視劇以及民間小說對楊家將的生動刻畫,我們印象當中的楊家將一直都是一群忠勇衛國、軍事素質過硬的職業軍人。楊門女將、佘太君老年掛帥、穆桂英掛帥等一系列傳奇故事讓我們對楊家將充滿了敬重和好奇。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沒有出來救國?不是不救,而是無能為力
    實際上楊家將真正有本事的就傳了三代,其他的後人都是名不見經傳,正史中根本都沒有記載,完全符合「富不過三代」這句諺語。楊家將就是歌頌了北宋初年的名將楊業一家滿門忠烈,保家衛國的事跡。而歷史上楊業是確有其人的。楊業少年時就武藝高強,喜歡打獵,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打的獵物也比別人多。
  • 開封城破,北宋隨之滅亡,為何楊家將沒有出來救國?
    他們就是聞名遐邇的楊家將。但小李子今天要聊的,不是他們的英勇,而是他們為什麼在北宋即將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拯救北宋呢?其實這其中的緣由,令人有些傷感! 第一代楊家將名為楊業
  • 為何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後人不出來護駕救國?真相很殘酷
    楊家將指的是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族,爺爺楊業,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等人為抗擊契丹人做出了巨大貢獻,故而被後人所傳頌。公元960年,趙匡胤手握軍權,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建立了北宋王朝。在文學作品之中,楊家將更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被誇大了,其實除了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三人之外,其他人的事跡大多都是文學家所杜撰出來的,都是在歷史上並不起眼的小字輩,就算是楊業等三人,也並非如文學作品中宣揚的如此大有作為,這也是為何宋亡之時,無楊家將站出來的原因。誠然,楊家人的的確確在抵禦外族入侵中有大功。
  • 北宋亡時,楊家將曾出來救國,只是無力回天!
    楊再興身陷小商河剛剛答了一個提問,北宋亡時,楊家將為什麼沒能出來救國?楊家將的故事寄託著我們內心深處最質樸的愛國情懷,但那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一段演義,既然是演義,我們就在演義的世界裡尋求一下它的答案吧!
  • 金軍即將攻破開封,為何名聲鵲起的北宋楊家將,不來都城救國?
    而今天小李子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宋朝有名的武將家族,不管是正史還是小說都對他們推崇至極。他們就是聞名遐邇的楊家將。但小李子今天要聊的,不是他們的英勇,而是他們為什麼在北宋即將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拯救北宋呢?其實這其中的緣由,令人有些傷感!
  •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為何北宋滅亡時,這個驍勇家族沒挺身而出?
    說起楊家將,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而楊家將「忠孝節義」的典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後人以戲曲的方式傳承記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上楊家將原型,然而在北宋滅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驍勇的家族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 北宋滅亡時,數代忠勇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呢?
    正史中的幾代楊家將,其經歷雖不如小說、評述一般充滿故事性,但他們的將略、忠勇都令人敬仰。不過,幾代楊家將的影響力、官職都越來越小,到北宋末年,影響力已經不大了。三代楊家將:忠勇不讓小說正史中的楊家將,主要是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山西某村莊,全村都是楊家後人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問題來了,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裡呢?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影視作品裡的楊家將和真正的歷史有著很大的差距,或者說影視作品關於楊家將的故事,很多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筆者在查閱資料後發現,楊家將的輝煌實際上僅僅持續了三代而已。當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去世之後,楊家已經開始衰落,而且被迫搬出了楊府。北宋都城開封淪陷之後,楊府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架子。北宋滅亡之後,楊家後人也就是開始四處逃亡的生活。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來救國?主要原因是什麼?
    北宋確確實實是有楊家將的,這一點小說並沒有虛構,和很多朝代的都一樣是用將領的名字來命名的。但是現在與我們看到的楊家將的肯定是和歷史是不一樣的,包括小說、影視劇中大多數都是文學創作,不過北宋的歷史上確確實實是有楊家將的,楊家將中的楊繼業就是楊業。
  • 楊家將真實存在嗎,為什麼北宋滅亡並未看到他們力挽狂瀾?
    血戰金沙灘、十二寡婦徵西、穆桂英掛帥,都是曾經膾炙人口的楊家將經典,既然楊家將如此厲害,為什麼北宋最後還是滅亡了呢?實際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故事很熱血,但結局卻很悲慘。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在楊家將身上也同樣適用,楊家將最強的也就三代而已,佘老太君,穆桂英、楊宗保, 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楊家將歷史上真正厲害的要數這三位:楊家將第一代霸主楊繼業真實存在,只不過他的名字本叫楊業,楊繼業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因為楊業的老爸
  • 北宋滅亡時,為何不見他們的身影?
    宋朝之所以不能取得滅國的勝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馬場,缺少騎兵,面對對手的騎兵,你只能擊退或擊潰對手,當敵人四散奔逃時,宋軍的鐵腳四蹄也追不上。在北宋討伐北漢期間,楊野表現出了極大的軍事才能,成功地引起了趙宋皇帝的注意,後來,北漢滅亡,楊燁投降,他立即受到北宋太宗的重視,楊燁常年被安排在與遼對抗的第一線。由於他屢戰屢勝,使敵人聞風喪膽,苦於楊家的懼怕,楊家被敵人冠為戰無不勝的稱號,最後,在北伐中,楊野因將軍的不名譽而被打敗,被圍困,最後倒在了戰場上。
  • 秦朝滅亡時,那些秦軍和老秦將都去哪了?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可當義軍風起雲湧般血戰巨鹿、挺進函谷關時,昔日一統六合的大秦精銳為何都銷聲匿跡了? 早前,有人曾質疑:「王翦滅楚後,60萬秦軍為何不北上固守王土?」這個問題讓秦軍去向成了千古謎團,也讓受儘先王恩惠的王家臉上蒙羞。
  • 張學良被幽禁54年時間,為何20萬東北軍不拯救他呢?救也救不出來
    張學良是民國一位非常有爭議性的將軍,只因為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時的不作為,為他一輩子被辱罵埋下了伏筆,畢竟東北三省徹底淪陷時,日本人竟然不費一兵一卒,這儼然提高了日本人的士氣,否則裕仁天皇也不會大言不慚的下令要在3個月的時間內全面侵佔中國,可見是有多麼大的底氣和信心了。
  •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後人今何在?37代傳人:身懷絕技卻萬般痛苦
    在歷經了數百年後,楊家僅存的一支血脈在四川一地開枝散葉,並且有了不少的後人,楊開華老人便是楊家後人中的一位。 楊家後人為何在四川繁衍生根?這與北宋末年的戰爭也是有著密切關係的。
  • 北宋西北禁軍戰鬥力強大,卻為何不能挽救北宋的滅亡!
    面對契丹大軍、女真鐵騎,北宋其他軍隊往往是一觸即潰,就是中央禁軍和河北禁軍也是一敗塗地,唯有西北禁軍可以與之打的有來有回。西軍將領是可以長期統帥自己的軍隊,不像北宋其他軍隊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西軍中上至將軍下到小兵,往往是一家數代都在軍中,能吃苦,敢犧牲,不像其他軍隊裡的士兵貪生怕死,戰力全無。
  • 北宋的滅亡,到底是因為經濟原因,還是因為人的原因?
    關於宋朝滅亡的槽點,簡直就是太多了。什麼經濟過度發達,這個簡直是太好聽了,簡直就是給宋朝的滅亡臉上抹粉啊!宋朝的問題簡直是太多了,政治腐敗,軍事垃圾,體制落後,軍需不足,吐槽都吐槽不過來了。首先,關於宋朝的軍事實力,我們還是要說一句公道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