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2020-12-12 騰訊網

提到楊家將,很多老年朋友可能會想到京劇《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等等,經典的戲曲。然而對正史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誤會,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出現了三代,那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歷史上真實的第一代楊家將楊繼業(楊令公)、佘賽花(佘太君)

看楊業的一生,咱們可以從楊業名字的變化,來觀察他一生的情況。楊業出生的時候,父親楊信給他取名為楊崇貴,他的弟弟取名為楊崇訓。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楊崇訓歸屬了後周,楊業追隨北漢世祖劉崇。

當時楊崇貴為了避諱北漢世祖劉崇之名,改「崇」為「重」,就成了楊重貴。當時楊重貴跟隨劉崇佔據太原十二州,投靠了契丹。他的父親楊信在後周,這樣父子二人各在敵國,楊重貴在北漢效力29年,盡忠不能盡孝。

在這29年的時間裡,北漢世祖皇帝劉崇為了拉攏人心,把楊重貴改成宗姓,於是變成了劉重貴。到了睿宗皇帝劉鈞時期,劉重貴又被改為劉繼業。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趙匡胤打到太原時,遭到劉繼業的奮力抵抗。

公元979年,宋太宗進攻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在劉繼業與宋軍苦戰的時候投降,最終劉繼業也投降,歸宋以後,回復楊姓,單名業。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派三路大軍伐遼,蕭太后要求活捉楊業。

在半路中曹彬、田重進、潘美蔚戰敗,遼軍便於宋軍正面衝突。監軍又開始詆毀楊業,楊業便貿然出兵,結果楊業被包圍在陳家谷,最後楊業全軍覆沒戰死沙場,其子楊延玉也戰死沙場,第一代楊家將巨星隕落。

第二代楊家將,代表人物楊延昭

真實的歷史上楊業確實有七個兒子,上面咱們提到了楊延玉和父親戰死在陳家谷。剩下的就是: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瓌、楊延貴、楊延彬。在正史上只有楊延昭最有名,其他的五子並沒有任何戰功和成績。

楊延昭本名楊延朗,歷史上素有「六者大之謂也」的習慣,所以宋真宗稱楊延昭為「楊六郎」。楊延昭在「檀淵之盟」為宋朝換取了118年的和平。楊延昭為父仇未報,又感覺英雄無用武之地,最後積勞成疾,抑鬱而終。

第三代楊家將:楊文廣

在正史當中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並不是戲曲當中楊宗保的兒子。楊文廣並沒有建立與父輩相提並論的功績,當時北宋與遼國議和,對西夏的政策也是和戰搖擺不定。但是楊文廣並沒有忘記楊家將世代忠心報國的傳統。但是宋朝積弊已深,楊文廣的理想很難實現。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在正史當中,除了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楊家將之外,並沒有其他的人才。楊家後續子孫也陸續搬出天波府,天波府也逐漸成為楊家祭拜祖先的祠堂。到了宋徽宗時期,楊家將的後人在軍中,也只是一般的士兵。

靖康之恥之後,楊家的後裔,有的去了貴州、四川、湖南、廣西等地。北宋這樣一個以兵變發家的王朝,自從建國開始對將領都有戒備之心,因此縱觀北宋一朝,幾乎沒有出名的將領。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更不可能來救國了。

相關焦點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出來救國?
    楊家將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家族,作為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人們對楊家將的事跡肯定是非常熟悉的。說起「楊家將」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楊家將滿門忠烈,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楊家將是宋朝時期有名望的武將世家,在當時來說,楊家將不斷的為宋朝建功立業,只不過這樣能徵善戰的家族,仍然沒有改變宋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楊家將是宋朝的名將,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望的武將世家,為何宋朝滅亡的時候楊家將不出現呢?宋朝崇尚文治天下,大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想打仗,朝堂之上也都是文官居多,武官不受待見。
  • 北宋即將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主要是統治者的原因
    今天要說的不是秦唐兩朝,而是北宋。眾所周知,北宋滅亡和一些奸臣有關係,話說回來,北宋滅亡時,作為軍事家族的楊家為什麼沒有出手呢?楊家將為什麼沒站出來呢?02說到楊家將,很多人會想到影視作品中的楊家將。其實,影視作品中楊家將的形象都是有原型參考的。在北宋年間,真實的歷史上就存在楊家將。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救國?是不敢救還是不想救?
    引言:提起北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時的著名軍事家族——楊家將,楊家將這個家族驍勇善戰,他們主要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因為有了他們,北宋才能繁榮發展,不過到了最後,北宋滅亡時,楊家將不再出來救國了呢?其實是因為這個原因。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
    得益於電視劇以及民間小說對楊家將的生動刻畫,我們印象當中的楊家將一直都是一群忠勇衛國、軍事素質過硬的職業軍人。楊門女將、佘太君老年掛帥、穆桂英掛帥等一系列傳奇故事讓我們對楊家將充滿了敬重和好奇。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沒有出來救國?不是不救,而是無能為力
    實際上楊家將真正有本事的就傳了三代,其他的後人都是名不見經傳,正史中根本都沒有記載,完全符合「富不過三代」這句諺語。楊家將就是歌頌了北宋初年的名將楊業一家滿門忠烈,保家衛國的事跡。而歷史上楊業是確有其人的。楊業少年時就武藝高強,喜歡打獵,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打的獵物也比別人多。
  • 開封城破,北宋隨之滅亡,為何楊家將沒有出來救國?
    他們就是聞名遐邇的楊家將。但小李子今天要聊的,不是他們的英勇,而是他們為什麼在北宋即將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拯救北宋呢? 在邊境的楊業如魚得水,充分的將自己的才華展現了出來,多次挫敗遼軍,使得北宋平安了五年,是後世公認的第一代楊家將。 第二代楊家將——楊延昭
  • 為何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後人不出來護駕救國?真相很殘酷
    楊家將指的是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族,爺爺楊業,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等人為抗擊契丹人做出了巨大貢獻,故而被後人所傳頌。公元960年,趙匡胤手握軍權,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建立了北宋王朝。在文學作品之中,楊家將更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被誇大了,其實除了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三人之外,其他人的事跡大多都是文學家所杜撰出來的,都是在歷史上並不起眼的小字輩,就算是楊業等三人,也並非如文學作品中宣揚的如此大有作為,這也是為何宋亡之時,無楊家將站出來的原因。誠然,楊家人的的確確在抵禦外族入侵中有大功。
  • 北宋亡時,楊家將曾出來救國,只是無力回天!
    楊再興身陷小商河剛剛答了一個提問,北宋亡時,楊家將為什麼沒能出來救國?楊家將的故事寄託著我們內心深處最質樸的愛國情懷,但那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一段演義,既然是演義,我們就在演義的世界裡尋求一下它的答案吧!
  • 北宋滅亡時,數代忠勇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呢?
    正史中的幾代楊家將,其經歷雖不如小說、評述一般充滿故事性,但他們的將略、忠勇都令人敬仰。不過,幾代楊家將的影響力、官職都越來越小,到北宋末年,影響力已經不大了。三代楊家將:忠勇不讓小說正史中的楊家將,主要是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
  • 金軍即將攻破開封,為何名聲鵲起的北宋楊家將,不來都城救國?
    他們就是聞名遐邇的楊家將。但小李子今天要聊的,不是他們的英勇,而是他們為什麼在北宋即將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拯救北宋呢?其實這其中的緣由,令人有些傷感!第一代楊家將名為楊業本是太原人,本屬於北漢國,被賜予了劉姓,人稱「無敵」。
  •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為何北宋滅亡時,這個驍勇家族沒挺身而出?
    說起楊家將,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而楊家將「忠孝節義」的典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後人以戲曲的方式傳承記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上楊家將原型,然而在北宋滅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驍勇的家族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山西某村莊,全村都是楊家後人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問題來了,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裡呢?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影視作品裡的楊家將和真正的歷史有著很大的差距,或者說影視作品關於楊家將的故事,很多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筆者在查閱資料後發現,楊家將的輝煌實際上僅僅持續了三代而已。當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去世之後,楊家已經開始衰落,而且被迫搬出了楊府。北宋都城開封淪陷之後,楊府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架子。北宋滅亡之後,楊家後人也就是開始四處逃亡的生活。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來救國?主要原因是什麼?
    北宋確確實實是有楊家將的,這一點小說並沒有虛構,和很多朝代的都一樣是用將領的名字來命名的。但是現在與我們看到的楊家將的肯定是和歷史是不一樣的,包括小說、影視劇中大多數都是文學創作,不過北宋的歷史上確確實實是有楊家將的,楊家將中的楊繼業就是楊業。
  • 楊家將真實存在嗎,為什麼北宋滅亡並未看到他們力挽狂瀾?
    血戰金沙灘、十二寡婦徵西、穆桂英掛帥,都是曾經膾炙人口的楊家將經典,既然楊家將如此厲害,為什麼北宋最後還是滅亡了呢?實際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故事很熱血,但結局卻很悲慘。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在楊家將身上也同樣適用,楊家將最強的也就三代而已,佘老太君,穆桂英、楊宗保, 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楊家將歷史上真正厲害的要數這三位:楊家將第一代霸主楊繼業真實存在,只不過他的名字本叫楊業,楊繼業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因為楊業的老爸
  • 秦朝滅亡時,那些秦軍和老秦將都去哪了?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可當義軍風起雲湧般血戰巨鹿、挺進函谷關時,昔日一統六合的大秦精銳為何都銷聲匿跡了? 早前,有人曾質疑:「王翦滅楚後,60萬秦軍為何不北上固守王土?」這個問題讓秦軍去向成了千古謎團,也讓受儘先王恩惠的王家臉上蒙羞。
  • 北宋滅亡時,為何不見他們的身影?
    很多人對中國的宋朝有一定的誤解,認為宋朝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事實上,並非如此,宋代可以說是鐵血壯漢的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宋朝實際上勝敗有餘。宋朝之所以不能取得滅國的勝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馬場,缺少騎兵,面對對手的騎兵,你只能擊退或擊潰對手,當敵人四散奔逃時,宋軍的鐵腳四蹄也追不上。
  • 隋文帝楊堅共有五兄弟,隋亡時,為何不見他的這些兄弟出來救國?
    但是在正史中,這個人物是沒有的,也就說楊廣沒有這個叔父。但是,楊廣還有二叔父楊整、三叔父楊瓚、四叔父楊嵩、五叔父楊爽。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隋朝滅亡的時候,為何不見這些人出來救國呢?「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楊堅建立隋朝後,發展得還算是不錯,他的四個弟弟也算是出類拔萃。在四個弟弟中,老二老三和他是同一個母親生的,老四老五是李氏所生。
  • 秦朝滅亡時,曾經替始皇帝連滅三國的名將王翦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秦國滅亡時,王翦早已去世,所以怎能出來救秦國呢?要是能出來,恐怕還沒帶兵出徵,秦軍將士就嚇死了! 《史記 王翦列傳》載:「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
  • 在秦朝滅亡的時候,為何王剪沒有站出來救國?
    我們都知道王翦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因為有六國中五個國家就是王翦攻打下來的,可以說是功勞非常的大,而他也是在攻下楚國後,向秦始皇討要了土地及金銀財寶後就回家鄉做他的富家翁去了,而很多人就對王翦為什麼沒有站出來力挽狂瀾感到困惑,據記載王翦去世的時候是在公元前208年,但是秦朝滅亡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07年,其實即使在這段時間裡王翦有站出來的話
  • 北宋西北禁軍戰鬥力強大,卻為何不能挽救北宋的滅亡!
    河北禁軍和中央禁軍,在與遼國和金國的戰爭中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唯獨西北禁軍獨樹一幟,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赫赫戰功。一、西北精銳之師築成源自於王安石變法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再加上宋夏之間關係愈發緊張,而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宋神宗"奮然將雪數世之恥",啟用王安石發動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