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真實存在嗎,為什麼北宋滅亡並未看到他們力挽狂瀾?

2020-12-12 天涯孤劍客

血戰金沙灘、十二寡婦徵西、穆桂英掛帥,都是曾經膾炙人口的楊家將經典,既然楊家將如此厲害,為什麼北宋最後還是滅亡了呢?

實際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故事很熱血,但結局卻很悲慘。

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在楊家將身上也同樣適用,楊家將最強的也就三代而已,佘老太君,穆桂英、楊宗保, 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楊家將歷史上真正厲害的要數這三位:

楊家將第一代霸主

楊繼業真實存在,只不過他的名字本叫楊業,楊繼業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因為楊業的老爸, 曾經在後漢擔任今天陝西的地方刺史,相當於州官,所以也讓楊業從小就接受了不一樣的思想薰陶,自幼喜歡俠義之道,經常舞刀弄棒的楊業,也是打獵的一把好手,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興趣愛好,使得他小小年紀,就已經嶄露頭角, 後來劉崇建立北漢政權,楊業得到了他的賞識,覺得楊業將來會大有作為,北漢君主劉崇,直接賜名劉繼業,叫他楊繼業,其實也並沒有錯。當時他已經擔任了建雄軍節度使,基本上相當於軍區司令這麼個官職,可見當時的劉崇對楊業有多麼信任。

儘管北漢滅亡了,但是楊業確實盡力了,因為當時的北宋在建國統一各方勢力之時,由於楊業的存在,北漢是撐到最後一個才滅亡的,其實按照當時皇帝劉崇的實力,如果不是楊業,很早就被斬於馬下了,也正因如此,楊業在北漢滅亡後,選擇追隨趙匡胤,此時的趙匡胤確實如獲至寶,畢竟楊業在當時也算一代戰神了,兩人也算有了知遇之恩,只不過對於趙匡胤而言,戰神在北宋建立之後,其實也就很難有用武之地了。

投奔趙匡胤之後的楊業,很快用雁門關之戰,證明了自己的強悍實力,憑著數千名騎兵,面對遼國10萬大軍也絲毫不懼,通過戰術生擒遼軍關鍵人物李重海,在與潘美的順利配合之下,很快就擊潰了遼軍,至此契丹人只要聽到楊業的名字,都要退避三舍。而這裡所說的潘美,實際上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潘仁美,至於他與楊業究竟發生了什麼,咱們繼續往下看。

其實潘仁美算楊業上司,畢竟他算是開國元勳,楊業是投降將領,兩人剛開始配合,還算默契,只不過身為主將的潘美,慢慢開始嫉妒實力比他強的楊業,後來在宋太宗決心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過程中,主將潘美居然看著手下起矛盾,默許監軍王冼等人對於楊業的間接迫害, 最終導致楊業殊死搏鬥,最終卻沒人接應,失望透頂之後,被俘虜絕食而死。

楊家將第二代霸主

楊業總共有七個兒子,只不過最出名的要屬楊六郎楊延昭,本名叫楊延朗,身為楊業長子,自然深得父親真傳,之所以稱之為楊六郎, 自然也是因為他驍勇善戰,對應古代的天狼星(六郎星)從而得名,比起父親,楊六郎其實也差不了多少,實戰經驗豐富,經常跟隨父親,每次都是由他作為先鋒帶頭衝鋒,屢次與遼兵的對戰過程中,楊六郎的神勇威武,都讓敵軍聞風喪膽,當年在朔州城下,被飛來的箭射穿手臂卻仍然勇往直前,讓敵人看了都害怕,在父親死後,他順利接替父親的重任,並沒有感到多少壓力與無所適從,反而因為鐵遂城的故事, 讓宋真宗大加稱讚。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都仍然堅守在邊境陣地。

楊家將第三代霸主

999年的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3個兒子, 他並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同樣也繼承了爺爺的遺志,作為北宋時期著名的將領,起初也是從基層做起,並沒有因為爺爺和父親的緣故就平步青雲,但是他在此後的徵戰生涯中,用實力證明了一切,儘管剛開始官階比較小,但是由於出徵過程表現極佳,軍功顯赫,你好,順利升官殿直,在公元1044年,得到伯樂範仲淹的賞識,正式開啟了他的開掛人生路,楊文廣的軍事才能,確實高到了一定的境界,就連範仲淹都佩服至極,只不過因為當時北宋戰略方針的調整,眾多文官極力主張義和,反而讓楊文廣這樣的英雄失去了用武之地。

楊家將的傳奇故事,歷史上確實真實存在,只不過與我們固有認知中的楊家將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影視劇中所塑造的那些經典形象,其實也不過是為了增加人氣而已,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確實也足夠令人敬佩,只不過武功再高,終究也怕沒有用武之地。

北宋的滅亡其實也是咎由自取,由於重文輕武的治國主張,使得北宋的統治者更加專注於內亂治理,反而忽略了對於邊境勢力的壓制,最終使其成長為洪水猛獸,豺狼虎豹,一口又一口撕咬著北宋的邊疆闊土,一次又一次傷害著黎民百姓,靖康之變的恥辱,或許就是對北宋統治者的應有懲罰。

相關焦點

  • 開封城破,北宋隨之滅亡,為何楊家將沒有出來救國?
    他們就是聞名遐邇的楊家將。但小李子今天要聊的,不是他們的英勇,而是他們為什麼在北宋即將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拯救北宋呢?後來北漢被滅,宋太宗趙光義見他是為將才,便讓他加入到自己的帳下,並未改回他的本姓。楊業因熟悉邊防,所以被太宗派往宋遼邊境。 在邊境的楊業如魚得水,充分的將自己的才華展現了出來,多次挫敗遼軍,使得北宋平安了五年,是後世公認的第一代楊家將。
  •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為何北宋滅亡時,這個驍勇家族沒挺身而出?
    說起楊家將,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而楊家將「忠孝節義」的典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後人以戲曲的方式傳承記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上楊家將原型,然而在北宋滅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驍勇的家族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 北宋即將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主要是統治者的原因
    今天要說的不是秦唐兩朝,而是北宋。眾所周知,北宋滅亡和一些奸臣有關係,話說回來,北宋滅亡時,作為軍事家族的楊家為什麼沒有出手呢?楊家將為什麼沒站出來呢?02說到楊家將,很多人會想到影視作品中的楊家將。其實,影視作品中楊家將的形象都是有原型參考的。在北宋年間,真實的歷史上就存在楊家將。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出來救國?
    楊家將是宋朝時期有名望的武將世家,在當時來說,楊家將不斷的為宋朝建功立業,只不過這樣能徵善戰的家族,仍然沒有改變宋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楊家將是宋朝的名將,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望的武將世家,為何宋朝滅亡的時候楊家將不出現呢?宋朝崇尚文治天下,大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想打仗,朝堂之上也都是文官居多,武官不受待見。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
    得益於電視劇以及民間小說對楊家將的生動刻畫,我們印象當中的楊家將一直都是一群忠勇衛國、軍事素質過硬的職業軍人。楊門女將、佘太君老年掛帥、穆桂英掛帥等一系列傳奇故事讓我們對楊家將充滿了敬重和好奇。
  • 北宋亡時,楊家將曾出來救國,只是無力回天!
    楊再興身陷小商河剛剛答了一個提問,北宋亡時,楊家將為什麼沒能出來救國?楊家將的故事寄託著我們內心深處最質樸的愛國情懷,但那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一段演義,既然是演義,我們就在演義的世界裡尋求一下它的答案吧!
  • 金軍即將攻破開封,為何名聲鵲起的北宋楊家將,不來都城救國?
    所以後代歷朝的百姓都十分希望宋朝有能夠力挽狂瀾的將軍。於是後代出現了許多關於宋朝名將的小說和評書,不管是《嶽飛傳》、《狄青傳》等等都是人們最想見到的人物形象,因為他們給民眾來自名族的自信。而今天小李子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宋朝有名的武將家族,不管是正史還是小說都對他們推崇至極。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然而對正史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誤會,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出現了三代,那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歷史上真實的第一代楊家將楊繼業(楊令公)、佘賽花(佘太君) 看楊業的一生,咱們可以從楊業名字的變化,來觀察他一生的情況。楊業出生的時候,父親楊信給他取名為楊崇貴,他的弟弟取名為楊崇訓。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山西某村莊,全村都是楊家後人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問題來了,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裡呢?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影視作品裡的楊家將和真正的歷史有著很大的差距,或者說影視作品關於楊家將的故事,很多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筆者在查閱資料後發現,楊家將的輝煌實際上僅僅持續了三代而已。當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去世之後,楊家已經開始衰落,而且被迫搬出了楊府。北宋都城開封淪陷之後,楊府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架子。北宋滅亡之後,楊家後人也就是開始四處逃亡的生活。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救國?是不敢救還是不想救?
    引言:提起北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時的著名軍事家族——楊家將,楊家將這個家族驍勇善戰,他們主要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因為有了他們,北宋才能繁榮發展,不過到了最後,北宋滅亡時,楊家將不再出來救國了呢?其實是因為這個原因。
  • 中國歷史上真的有楊家將嗎?北宋滅亡時,為何不見他們的身影?
    然而,楊氏家族在歷史上僅存三代,即楊燁、楊豔昭、楊文光,作為第一代楊將,楊冶是一個下屬將軍,他的父親是林州的總督,後漢朝,這就是後來的北漢,楊燁繼續服務於北漢王朝。在北宋討伐北漢期間,楊野表現出了極大的軍事才能,成功地引起了趙宋皇帝的注意,後來,北漢滅亡,楊燁投降,他立即受到北宋太宗的重視,楊燁常年被安排在與遼對抗的第一線。由於他屢戰屢勝,使敵人聞風喪膽,苦於楊家的懼怕,楊家被敵人冠為戰無不勝的稱號,最後,在北伐中,楊野因將軍的不名譽而被打敗,被圍困,最後倒在了戰場上。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沒有出來救國?不是不救,而是無能為力
    實際上楊家將真正有本事的就傳了三代,其他的後人都是名不見經傳,正史中根本都沒有記載,完全符合「富不過三代」這句諺語。楊家將就是歌頌了北宋初年的名將楊業一家滿門忠烈,保家衛國的事跡。而歷史上楊業是確有其人的。楊業少年時就武藝高強,喜歡打獵,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打的獵物也比別人多。
  • 楊家將抗遼的故事流傳千古,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故事在歷史上已經流傳了千百年, 如今在很多電視劇上也可以看到有關於他們的身影,包括在一些文學作品中也會提到他們,楊家將驍勇善戰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民間也對他們都有讚揚,楊家將為了抵抗遼人的侵略,血濺沙場。
  • 楊宗保和穆桂英都不存在?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然而歷史和演義是有區別的,真實的楊家將,雖然從來不缺乏中原人的骨氣,但是卻遠遠沒有影視劇中那樣的悲壯和精彩。 提起楊業老令公,大家都會想到他英勇抗遼的故事,而且在影視劇中,每次遼國來犯,宋太宗趙光義就會向他請教,因為楊老令公功勳卓著,所以太宗皇帝還為他親賜府邸,這就是著名的「天波楊府」。
  • 真實歷史上的折家軍和楊家將 誰更受皇帝信任
    從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至公元1279年,南宋正式滅亡,兩宋國祚319年。由於五代十國後期,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人,導致北宋建國之初便處於地緣劣勢。再加上宋太宗趙光義連續三次發動北伐,皆大敗而歸,也使得兩宋政權十分忌憚北方遊牧部族南下。
  • 北宋滅亡時,數代忠勇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呢?
    正史中的幾代楊家將,其經歷雖不如小說、評述一般充滿故事性,但他們的將略、忠勇都令人敬仰。不過,幾代楊家將的影響力、官職都越來越小,到北宋末年,影響力已經不大了。三代楊家將:忠勇不讓小說正史中的楊家將,主要是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
  • 青面獸楊志,一個真實存在歷史上的人物,他是楊家將後人?
    《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108梁山好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為一部小說,自然有其藝術上的誇大成分,很多好漢都是虛構的人物,只有宋江、關勝、董平、史進等人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不過由於他們地位低下,相關記載模糊不清,幸運的是其中一位好漢因為留下一件文物,才使人得以從中窺探到真實梁山好漢的生平事跡
  • 為何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後人不出來護駕救國?真相很殘酷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和平,但是面對外族入侵,也是從不退縮的,因此產生了眾多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將.秦朝的蒙恬、漢朝的霍去病、唐朝的薛仁貴、宋朝的嶽飛、明朝的鄭成功等等,他們不懼強敵,英勇善戰,棄小家、顧大家,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氣魄,他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來救國?主要原因是什麼?
    北宋確確實實是有楊家將的,這一點小說並沒有虛構,和很多朝代的都一樣是用將領的名字來命名的。但是現在與我們看到的楊家將的肯定是和歷史是不一樣的,包括小說、影視劇中大多數都是文學創作,不過北宋的歷史上確確實實是有楊家將的,楊家將中的楊繼業就是楊業。
  •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後人今何在?37代傳人:身懷絕技卻萬般痛苦
    燕雲十六州收復三百年未果,遼國虎視眈眈,而楊家卻為國在金沙灘雙龍會之際,楊業身死,其七子去而一子回。如此滿門忠烈,悲壯至極,楊家將也再無往日的戰場輝煌。如今,可還有楊家後人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