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抗遼的故事流傳千古,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的?

2020-12-11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古時經常容易發生戰亂,有時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有時是兩個族群之間的矛盾,那時中原經常與邊遠的遊牧民族發生紛亂,歷史上也有許多大將名垂千古,就是因為在這些紛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比如楊家將,就是有名的抗遼精英。

他們的故事在歷史上已經流傳了千百年, 如今在很多電視劇上也可以看到有關於他們的身影,包括在一些文學作品中也會提到他們,楊家將驍勇善戰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民間也對他們都有讚揚,楊家將為了抵抗遼人的侵略,血濺沙場。

幾乎族群中的所有人在與遼人的對抗中都犧牲在了戰場上,巾幗不讓鬚眉,楊家將中的佘太君帶領著族群中的所有女性也衝鋒陷陣,譜寫出了一首壯麗的詩篇。當然,這些故事流傳至今已經有了一些虛構的成分,在歷史上卻是楊家將的存在,但真實的他們與現在的傳說還是有差別的。

在民間傳說中,楊家將所住的府邸名為天波府,它位於北宋都城的金水河邊,是當年宋太宗為了表彰楊家將的英勇,而花費了500萬金建造的,而且在這座府邸建造完成時,作為皇帝的宋太宗還親自到場,連名字也是御賜的,可謂風光無限。

而且在這以後只要是來迴路過的官府人馬,文官必須要落下轎子,而武官則要下馬走過去,以示對楊家將的尊敬。不過在歷史上,真實的情況並不是如此,在都城裡並沒有天波府,不過楊家的府邸確實位於那個位置上,但只是楊業的普通府邸,不是御賜的。

後來在楊業犧牲以後,這個宅府變成了一個家廟,並且被取名為"孝嚴寺",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天波府是後人修建的,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用來表達對楊家將的敬佩,是紀念他們的場所。

那楊業是誰?楊業就是楊家將的首代,他為後世奠定了一個很好的精神示範,他出身優越、家境優渥,在20歲時北漢皇帝的青睞,因此封為侍衛親軍都虞候,他驍勇善戰,很快就又升職被予以重用,後來北漢敗亡,楊業就投降於北宋,被宋太宗命為大將軍。

因為楊業對邊疆情況熟悉,於是就被派遣去戍守邊疆,他英勇無畏,公元980年,遼人帶著十萬大軍來侵,楊業帶領區區3000人與其對陣,但是完全不落下風,精明的部署使他獲得了勝利,宋太宗對他欣賞並十分重用,六年後在一場臨危受命中,楊業為了保護百姓而犧牲。

在民間傳說中,楊業的後代個個有功,但是由於奸臣的陷害最終死了六人,只活下一人,但實際上真實的楊業只有六個兒子,且只有大兒子楊延昭有些作為,剩餘五個兒子僅僅擁有小官職,沒有什麼名堂。

楊延昭從小就隨父出徵,所以受到父親薰陶,也十分英明神武,他子承父業,同樣抗遼,公元999年冬天,遼國蕭太后帶領20萬大軍想要攻破宋國,遂城是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楊延昭誓死捍衛,沒讓他們前進一步,面對以少敵多的局面,他讓士兵把水都澆到城牆上,水凍結成冰,遼軍無從擊破,只得撤退。

在楊家的第三代,最有名的就是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因為父親的原因他得到了一個官職,巔峰時期官為防禦使,最令人好奇的還是楊家將中的女將,即佘太君等人,還有著名的穆桂英,但是在歷史上這兩人根本不存在,佘太君是有原型存在的,但是歷史上連楊宗保都沒有,穆桂英就更不用說了。

相關焦點

  • 《水滸傳》與「楊家將」,不僅只是有好漢與楊家將有血緣關係
    楊家父子以及其部將孟良、焦贊等,固然被描寫成為抗遼的英雄,還創造出一批「楊門女將」,餘太君,穆桂英,楊八姐等,也象楊家男將一樣,馳騁沙場,抗擊遼兵,建立功勳。 我們知道,呼延贊是楊家將故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也是一個抗遼英雄。呼延灼歸順了宋江之後,把大刀關勝也賺上了梁山。給朝廷以沉重打擊。像呼延灼這樣英雄之後,都反叛朝廷,那是發人深思的。
  • 【楊家將】六郎星—楊延昭
    他連夜安排人往城上澆水,等到天明,城牆上結起又硬又滑的冰層,遼軍無法架梯也無法爬城,不得不自行退卻。宋軍乘機出城追擊,大獲全勝。遼軍襲擾終於瓦解退去,宋軍繳獲了不少戰利品。楊延昭以冰城智守遂城,戰功卓著,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次年十月,蕭太后、遼聖宗再次親率軍侵宋,楊延昭與楊嗣等會師遂城,傅潛握重兵停留在中山。
  • 令人唏噓不已,家喻戶曉的楊家將,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
    在對三大外敵的戰爭中,北宋攻打西夏,產生了著名的「種家軍」,抗金,產生了著名的「嶽家軍」,抗遼,產生了著名的「楊家將」。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怎麼樣?說到楊家將,我們必須從楊業開始。歷史小說《楊家將》中,楊業英勇殺敵,立下許多戰功,被奸臣潘仁美陷害,最後孤軍戰死,悲壯一生,令人唏噓。在正史中,楊業英雄事跡的故事雖然沒有演義那麼強烈,但也有曲折,有起伏,有精彩,有亮點。
  • 楊家將歷史文化遺址遺蹟概述
    這些遺址、遺蹟既真實地展示了楊信、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四代,在五代和宋遼、宋西夏的交戰中,所遺留的實物資料,又能補充文獻資料記載中的缺失,是楊家將文化研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楊業奔赴抗遼前線,鎮守雁門關直至殉國。楊延昭先是跟隨楊業在代州前線作戰。於鹹平二年(999年)七月,調任保州沿邊都巡檢使,鎮守邊關20餘年,直至病逝於高陽關任上。迄今為止,無論是文獻資料或是考古資料,還未曾發現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曾經回到原籍麟州的記載。楊延昭怎麼能夠在榆林紅石峽廟前拴馬和在彬縣城內居住?這些顯然是由當地民間傳說中的故事,附會的遺址、遺蹟。
  • 【青海情】傳說楊家將在大通縣誘敵築城,還藏有大金庫……
    雖然在歷史上,楊家將並沒有來過青海,但是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城關鎮,卻流傳著楊家將的故事,故事裡的楊家將曾在那裡用計謀戰勝敵人,還曾築造了一座城堡——楊家城。「多年前,當地老百姓在農業生產時,曾在楊家古城發現一些瓦片、磚塊、瓷片等,根據鑑定發現,楊家城遺址是屬於唐宋時期的古堡。」陳榮說。在楊家城遺址周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與我國北宋楊家將有關,相傳楊家將曾在此駐兵,並在這裡留下了兩座金銀庫。大通縣文史愛好者劉積順曾收集了許多大通地區的傳說故事,據劉積順介紹,相傳,楊家城曾是楊家將中楊六郎楊延昭的兵馬駐紮地。
  • 楊業和「楊家將」|代州風情
    楊業和「楊家將」                       文/田雷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一個又一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英雄。一千多年前,山西北部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一帶,曾經是北宋時期中原人民反抗北方契丹貴族侵擾的抗遼主戰場。在這裡曾經出現過一個家喻戶曉、萬民崇敬的抗遼英雄群體,他們就是以民族英雄楊業為代表的「楊家將」。楊業,本名重貴,他大約出生於公元928年,正值五代後唐時期。楊業從小就擅長騎射,武藝高超,每次打獵,收穫總比別人多一倍。他說:「我將來帶兵打仗,也要像雄鷹抓兔一樣迅疾和勇猛」。
  • 【開封研究】天波府英姿再現 楊家將雄風永存
    2005年9月23日第十屆全球董楊童宗親懇親大會在河南開封天波楊府拉開序幕,來自海內外、港澳臺等世界各地的董楊童宗親約600人相聚在開封天波楊府,謁拜楊老令公,瞻仰佘老太君,歌頌楊家男兒,讚美巾幗英雄,仿佛時光又倒流到北宋王朝,呈現出天波府英姿再現,楊家將雄風永存的動人場景。
  • 楊家將真實存在嗎,為什麼北宋滅亡並未看到他們力挽狂瀾?
    血戰金沙灘、十二寡婦徵西、穆桂英掛帥,都是曾經膾炙人口的楊家將經典,既然楊家將如此厲害,為什麼北宋最後還是滅亡了呢?實際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故事很熱血,但結局卻很悲慘。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在楊家將身上也同樣適用,楊家將最強的也就三代而已,佘老太君,穆桂英、楊宗保, 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楊家將歷史上真正厲害的要數這三位:楊家將第一代霸主楊繼業真實存在,只不過他的名字本叫楊業,楊繼業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因為楊業的老爸
  • 廊坊將建楊家將文化小鎮,就在...
    楊令公主雕塑設計十分講究,淨高9.86米,取其公元986年殉國意;塑像重79.9噸,寓意楊家將精神淵源流傳;廣場鋪黃沙,取楊家將苦戰金沙灘戰場意。落成典禮由廊坊市楊家將文化研究會會長、楊業36世孫楊萬金主持,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楊業35世孫楊榮坤致祭文。
  • 銘記楊家將忠烈傳奇的代縣鹿蹄澗楊忠武祠
    ,其後裔奉旨修建的「楊忠武祠」,則將滿門忠烈特有的風採真實地承載記錄下來,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祠門面寬三間,兩側牆面彩繪了楊家將戰績的連環壁畫;祠門單簷懸山頂,上懸三金字門匾,中書「奕世將略」、東書「一堂忠義」、西書「三晉良將」,均為明清時期山西地方官員所贈。門楣正中是醒目的「忠武祠」牌。祠門內懸一橫匾「忠勳世美」,內側還抄錄有北宋皇帝封贈楊家誥敕數篇。
  • 楊家將保護宋朝抗擊遼兵,卻在金兵滅宋時沉默,嶽飛死後世人才懂
    北宋時期有一個將門世家十分出名,他們的忠勇故事從京劇到說書先生口中無不存在。他們的名字大家也不陌生,那就是楊家將。聽過他們名號的人都知道楊家將對當時的宋朝忠心耿耿,深受當時老百姓的愛戴,大家都認為他們是忠心勇武的化身。
  • 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因為戰爭無數,所以宋朝有很多名將,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宋初抗遼名將楊業,很多小說和演義稱他為「楊老令公」。 然而歷史和演義是有區別的,真實的楊家將,雖然從來不缺乏中原人的骨氣,但是卻遠遠沒有影視劇中那樣的悲壯和精彩。 提起楊業老令公,大家都會想到他英勇抗遼的故事,而且在影視劇中,每次遼國來犯,宋太宗趙光義就會向他請教,因為楊老令公功勳卓著,所以太宗皇帝還為他親賜府邸,這就是著名的「天波楊府」。
  • 北宋亡時,楊家將曾出來救國,只是無力回天!
    楊再興身陷小商河剛剛答了一個提問,北宋亡時,楊家將為什麼沒能出來救國?楊家將的故事寄託著我們內心深處最質樸的愛國情懷,但那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一段演義,既然是演義,我們就在演義的世界裡尋求一下它的答案吧!
  • 真實歷史上的折家軍和楊家將 誰更受皇帝信任
    宋朝是我國歷史不上一個特殊的王朝,重文輕武,它的政治經濟遠不如經濟文化那樣繁榮昌盛。從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至公元1279年,南宋正式滅亡,兩宋國祚319年。由於五代十國後期,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人,導致北宋建國之初便處於地緣劣勢。
  • 【行唐故事】——行唐的樂勝與楊家將中的嶽勝
    小說《楊家將演義》中的人物中,嶽勝,字景龍,生得面如重棗,唇若塗朱,臥蠶眉,丹鳳眼,美髯須,身穿綠袍金鎧,掌中一口青龍偃月刀,人送綽號「花刀太歲」,不但馬上有萬夫不當之勇,更兼通曉兵法韜略,是一員難得的名將。早年佔據八角山,和孟良、焦贊、楊興一同落草為寇,排行老大。楊六郎出徵,路過八角山,軍糧被嶽勝劫去,押送軍糧的八賢王、寇準、呼延贊也被捉去。
  • 遼的皇后為什麼大都姓蕭,而與楊家將對陣的蕭太后又是哪個?
    審密姓之所以變成蕭姓,這要談到一個人,他叫做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是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耶律彌裡人,此人十分仰慕漢族文化,在耶律阿保機當上契丹可汗之後,他十分崇拜漢高祖,於是讓耶律氏兼姓劉氏,而乙室己、收裡二部的審密氏改姓蕭氏。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與演義中差距很大,但依然讓人讀之淚流滿面
    關於宋朝的演義很多,比如說狸貓換太子,比如說包青天,再比如說水滸傳,這些故事其實跟真實的歷史相差很大,但是有很多人都相信演義才是真實的。楊家將其實也是這樣,真實歷史上楊家將只傳了三代,而且也沒有楊家女將,所以到北宋末期的時候,已經沒有楊家將了。
  • 楊家將有後代嗎?後人在哪裡?
    楊家將有後人。 當年北宋滅亡,楊家被抄,楊延郎的大兒子楊宗到安徽隱姓埋名,娶了一位姓越的姑娘,因擔心楊家血脈被金兵報復,此後楊家人都改姓為越。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忘祖、不忘根,越氏一族在村裡修建了祠堂,一直供奉著折太君(後多被誤知讀為佘太君)和楊延郎的畫像。
  •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為何北宋滅亡時,這個驍勇家族沒挺身而出?
    說起楊家將,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而楊家將「忠孝節義」的典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後人以戲曲的方式傳承記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上楊家將原型,然而在北宋滅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驍勇的家族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 青面獸楊志,一個真實存在歷史上的人物,他是楊家將後人?
    《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108梁山好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為一部小說,自然有其藝術上的誇大成分,很多好漢都是虛構的人物,只有宋江、關勝、董平、史進等人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不過由於他們地位低下,相關記載模糊不清,幸運的是其中一位好漢因為留下一件文物,才使人得以從中窺探到真實梁山好漢的生平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