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選秀的幕後:被擺布的偶像,不甘心的公司,還有焦慮的優愛騰

2020-12-18 創業邦傳媒

作者 | Shirlin、風間海色

昨晚,23點30分,廣州長隆,當蔡徐坤站在《青春有你2》(以下稱《青你2》)總決賽的舞臺上說出「九人團THE9正式成立」的那一刻,朋友圈的討論熱度發酵到了最高點。

虞書欣錯失C位,乃萬遺憾卡位,金子涵未能出道……諸如此類的意難平充斥了整個朋友圈。

《青你2》開播於3月12日,從第一期開始便迅速火遍全網,開播首周就拿下了39個微博熱搜,熱搜人氣值超1.2億。

據Vlinkage統計,《青你2》總決賽的直播以高達88.15的播放指數位居當日網綜第一。

在播出的近三個月裡,從「哇哦」到「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青你2》的話題度一直高居不下,上一次這樣掀起全民討論熱度的綜藝還是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

自2018年「偶像元年」開啟至今,僅在「優愛騰」(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平臺,就上線了八檔偶像團體選秀綜藝,今年除了已決賽完畢的《青你2》,還有正在熱播的騰訊《創造營2020》和待上線的優酷《少年之名》。

三年來,圍繞「偶像產業」的討論從未停止過。

原本一片藍海的選秀團綜市場,短時間內被迅速填滿,在市場、產業尚不完整的狀態下,選秀產業被迅速催熟,平臺、經紀公司、偶像等鏈條關鍵角色之下被掩蓋的問題正在悄悄發酵。

看似熱鬧喧囂的選秀幕後,更深一層的是平臺與經紀公司的微妙關係,產業鏈條的不完整,以及視頻平臺本身的發展困局。

也許在這盤「優愛騰」布下的棋局中,所有人都只是棋子。

失去話語權的公司

在偶像綜藝興起之前,中國內地其實比較缺乏偶像團體生長的土壤。

大多數偶像團體都很難找到持續、有效、成系統、成規模的商業模式,只能靠接一些線下商演,活動站臺來實現收入。但這其中有兩個例外:TFboys的運營方時代峰峻,和SNH48的運營方絲芭傳媒(最初的久尚傳媒)。

有趣的是,這兩家公司的運營模式,都承繼於日本,前者模仿日本傑尼斯,後者則是日本國民女團AKB48曾經的官方授權合作者。

和傳統的韓國偶像團體模式有相當的不同,日系模式重視「養成」,初入團就會通過自有綜藝或劇場給予曝光,公司會全盤做通包括選拔、培養、內容產出,到C端商業化的產業鏈每一個環節,成為當時市場上唯二可以不靠外部流量生存的經紀公司。

格局是在以「優愛騰」為代表的網際網路視頻平臺入局以後發生改變的。

在日韓偶像產業大佬攜手合作的「101系」綜藝橫空出世之後,中國的網際網路資本入局了,中國偶像經紀公司「圈地自萌」的時代,很快隨之成為了歷史。

在韓國,偶像產業被SM、YG、JYP三大經紀公司把持,三家公司掌握了韓國六成左右的偶像資源,一些來源於中小型經紀公司的練習生出道無路,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強大的電視節目製作能力的音樂娛樂巨頭Mnet和AKB48系列的製作人秋元康,共同發起了Produce 101,選拔出道的11名練習生將與Mnet籤約,在其旗下進行為期一年的限定活動,包括發歌、打歌、演唱會等。

我們如今能看到的幾大中國偶像選秀,《創造營》(前身《創造101》),《青春有你》(前身《偶像練習生》),模式主要都是來源於「101系」。「優愛騰」正在承擔「101模式」中Ment的角色。

但與韓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原生偶像市場中沒有諸如「SM、YG、JYP」一樣的絕對巨頭,頂多有一些SNH48或時代峰峻這類草莽英雄。

此消彼長,經紀公司的弱勢,使得「優愛騰」這樣的渠道方更加強勢,背靠網際網路資本的巨大資源優勢,平臺以及平臺驅動的節目,成為了中國目前整個偶像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2018年,《偶像練習生》率先爆火,隨後《創造101》橫空出世,頭部平臺的偶像團體出道以後,傳統偶像經紀公司本就有限的市場空間,開始被嚴重擠壓。

即便是如時代峰峻與絲芭傳媒這樣,旗下能夠跑通全產業鏈的公司,也因為平臺的入局出現錯層,雖然勉強依靠成熟的生態,短暫保住了C端收入,卻也被掌握了流量的平臺嚴重擠壓了其他方面的生存空間。

如此強勢的姿態,作為既得利益者,經紀公司們不是沒有反抗過。

在火箭少女成團後的48天裡,因為經紀公司與騰訊之間的角力,成團發布會都兩次推遲。樂華娛樂聯合麥銳娛樂,單方面終止過孟美岐(第一名)、吳宣儀(第二名)、張紫寧三人合約,一度退出火箭少女101。騰訊方面甚至將藝人的收益分成,從最早的15%,上調到了30%,依然未能挽留,後續曾在業內下達措辭委婉的「封殺」令,最終雙方還是達成了和解。

而自有成熟商業模式的時代峰峻沒有去參加《偶像練習生》,SNH48也沒有參加《創造101》。前SNH48 Group主持人、發言人、製作人阿吉曾經向我們對比過幾大選秀的合約內容,他直言絲芭當時沒有選擇參加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覺得合約裡話語權讓步的太多了。

但兩年之後,絲芭傳媒也不得不依附於平臺,向《青你2》和《創造營2020》各自輸送了人氣成員,時代峰峻也第一次向《創造營2020》輸送了旗下藝人。曾經有資本說「我不跟你玩」的玩家,如今也終於發現,只有向平臺低頭這一條路可走。

在陳悅天看來,經紀公司如果只把自己的職能限制在「人」上,不把內容製作能力和商業化變現能力提升上來,是永遠無法與平臺抗衡的,這是產業鏈發展過程裡的必然。

但現實是,平臺背後龐大的網際網路資本,支撐起的是普通傳統經紀公司根本無法企及的資源和內容製作能力。

平臺的投入大,胃口也大,以偶像綜藝為切入口,一刀切進這個行業之後,向上遊拓展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種拓展會不斷蠶食傳統經紀公司生存空間,逐步分解掉它們的職能,一步一步降低這些公司曾經費了巨大力氣才建立起的商業壁壘,不斷加強自己的話語權和溢價權。

曾經風光控制偶像產業鏈上遊的傳統藝人經紀公司,很快將會變得不再具有競爭力。

出路在哪?

一方面,是過去幾年在強勢的網際網路資本推動下,平臺方在產業鏈中具有越來越明顯的主導地位,使得產業結構逐漸開始固化;另一方面,行業中第一批成長起來公司,卻大多沒有得到真正健康長足的發展,商業模式始終沒有得到足夠有效的解決。

中國的偶像產業,分明已經不再是起步階段,卻也尷尬地沒有真正成熟起來,許多2016年左右進入行業的公司,尤其是藝人經紀公司,如今正以一個不怎麼舒服的姿態被吊在半空,面臨著轉變和抉擇的節點。

要如何破局,是行業裡所有人都在焦慮和探索的問題。

最初,相當一部分人,將希望寄托在了「打歌節目」上。這是韓國偶像產業鏈裡的「答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寄託了中國偶像產業的希望。但事實是,在過去幾年裡,這個模式始終沒能做起來。

在我們問及原因時,陳悅天一針見血的說:「國內打歌節目沒做起來的核心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幫打歌節目找到商業模式。」

中國的偶像產業模式,基本起源於日韓,但不同的是,日韓有相當成熟的唱片工業,中國沒有。音樂,本身在中國就從未跑出過健康成熟的商業模式,一直依賴各類音樂綜藝實現C端影響力變現,本身面臨的就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境況,想要破局,難度實在太高。

但即使這樣,業界依然沒有放棄摸索屬於中國偶像產業的出路。

以去年騰訊的《由你音樂榜》為例,同一團隊還在今年打造了《炙熱的我們》,剛剛在騰訊開播。火箭少女、R1SE、SNH48、SING女團、明日之子,甚至是搖滾樂團盤尼西林都下場參加。

另一方面,產業結構固化,往往很難從內部打破,需要的是場外勢力的強勢進場,來攪動現有格局。類似快手、B站,或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西瓜等新型視頻平臺帶來的衝擊,同樣可能產生機會。

而最近,最受關注的動向,恐怕就是湖南衛視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了。這一節目首先制定了差異化的定位,但打的同樣是「女團」旗幟,目前創業邦從多個信源確認,賽制也基本符合女團選秀綜藝的規格,發起人和導師之一,也是偶像產業的行家樂華娛樂創始人杜華。

這樣有著極強內容製作能力的傳統電視臺入局,與產業內的一方諸侯合作,加之旗下還擁有芒果TV這樣的自有網際網路視頻渠道平臺,必然能夠給逐漸固化的行業帶來的新的變量。

而只要有變量,就有可能會產生機會。

是門好生意,但不是門好標的

選秀是門好生意嗎?對既得利益者來說,這毫無疑問。但對資本來說,投資價值並不高。

時間線拉回2018年。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大熱,讓偶像市場迎來鼎盛時期,也讓市場和資本看到了內娛偶像產業的機會,一些試水的熱錢也隨之湧入偶像市場。

兩檔選秀綜藝收官後,一些派出藝人參與節目的新銳公司受到了資本青睞,陸續拿到了來自風投的早期融資:AIF獲得Pre-A輪融資;麥銳娛樂獲得了上市公司文投控股數千萬的A輪融資;坤音娛樂也獲得了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真格基金跟投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

吃到紅利最多的莫過於楊超越和她背後的公司聞瀾文化——楊超越的爆紅,為她帶來了難以計數的商業價值,也讓聞瀾文化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經紀公司一舉成名,在資本市場的估值暴增,2019年9月被傳遞娛樂以高達96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60%股權。根據60%股權9600萬的價格計算,傳遞娛樂對聞瀾給出的估值為1.6億元。

這的確令人眼紅。

許多新晉的經紀公司和在觀望的創業者都蠢蠢欲動,他們自信能夠培養出下一個楊超越,或是成為下一個聞瀾文化。他們堅信,在選秀的風口裡,名門和平民被運氣砸中的概率是相同的,畢竟楊超越就是草根逆襲的代表。

更多不知名的新偶像廠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今年參與《青你2》的一眾經紀公司中,除了頭部的老牌經紀公司華策影視、絲芭傳媒、樂華娛樂等,還有15家成立於2018年以後的公司向《青你2》輸送了訓練生,約佔總數1/3,嘉納盛世、百沐娛樂、鷺蒲印象、夢想青春音樂等都是近兩年才成立的新公司。

除此之外,今年的女團選秀中,還出現了大量非專業偶像經紀公司入場,例如林小宅所在的點讚傳播,是一家創意傳播公關公司,而秦牛正威籤約的火星數娛,專注直播業務,更貼近一家MCN機構。

然而,如上文所述,幾場選秀辦下來,國內偶像產業的結構已經固化,平臺先行的「畸形」產業鏈導致經紀公司幾乎處於被動位置,行業內的規則尚不能夠自洽,許多經紀公司信心滿滿的下水,卻發現大量的精力都耗費在圍繞平臺方和內容方轉圈圈上,很難沒有疲憊感。包括吃到了2018年時代紅利的那一撥公司。

前文提到的,在2018年拿到風投早期融資的三家經紀公司AIF、麥銳娛樂、坤音娛樂,全部缺席了今年的《青你2》,麥銳娛樂和坤音娛樂這兩年更是解約風波不斷,疲於內耗。

更多不知名的公司默默離場,三年時間,牌桌上的玩家已經換了一批。

偶像經紀可以說是一門賺錢的生意,但是在現有的產業鏈格局下,「造星」對於經紀公司來講是一件試錯成本、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都極其高昂的事情。聞瀾文化和楊超越是一個特例,這種幸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高度配合。

偶像產業在資本市場掀起的泡沫還未成形就已經破裂,機構對於影視文娛賽道頗為謹慎,偶像產業是慎中之慎。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獲得融資的文娛企業僅200家左右,其中,偶像經紀公司幾乎為0。

在不少投資人看來,受IPO、併購和後續融資難度大的影響,偶像產業退出難,資本價值難以體現。

看來偶像產業這杯羹,資本是不打算再分食了。

平臺的焦慮

強勢如「優愛騰」,其實也有自己的焦慮存在。這與以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B站以及新入局的抖音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的緊張博弈息息相關。

在長視頻平臺過去多年的內容競爭中,消耗了VC和巨頭大量的資金,如今大部分仍處於虧損狀態。

以已經上市的愛奇藝為例,翻開愛奇藝2020年Q1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愛奇藝虧損達2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億元,擴大了61%。

從愛奇藝的營收結構來看,其收入主要來源於會員服務與在線廣告。財報顯示,在一季度愛奇藝的會員服務收入為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在線廣告收入為15億元,同比下降了27%。

同樣地,2020年一季度,騰訊視頻服務會員數同比增長26%至1.12億,而第一季度媒體廣告收入31.21億元,同比下降10%。

長視頻平臺們雖然會員收入增長迅速,但廣告收入仍然是總營收的重要支柱。愛奇藝曾在2019年財報中表示,廣告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是來自信息流廣告的衝擊,也就是抖音、快手和b站在廣告業務上的分食。

而抖音和B站對「優愛騰」的急追猛趕不止停留在廣告業務上。

電影一直以來都是「優愛騰」等長視頻平臺重點採購的對象,因為電影會員轉化率高,用戶觀看留存高。在聯動了頭條系全平臺上線了《囧媽》、《大贏家》之後,抖音對長視頻業務又一次全力出擊,一口氣上線了百部經典電影。

B站也意識到電影的新價值。

繼去年上線《哈利波特》系列之後,B站又在今年4月將《指環王》六部在平臺上一次性放出,其中表現最好的《指環王護戒使者》在會員可看的情況下,播放量達到327.8萬播放,11.1萬彈幕。

除此之外,B站也盯上了愛奇藝的「老家」說唱綜藝——一個月以前,B站官方微博宣布,開啟首檔SS級說唱音樂節目《說唱新世代》招募,其說唱內容頻道也同步上線。

幾番操作下來,抖音和B站等於直接深入了「優愛騰」的核心腹地。

在資本不斷輸血下,「優愛騰」的資源搶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三大平臺相互制衡,難以寸進,整體上更像是一場消耗戰。抖音和B站的進攻,讓「優愛騰」對於危機的感受更加深刻。

從2019年到2020年,在會員收入逐漸看到天花板之際,同時伴隨著平臺開源節流的要求日益增加,平臺們在綜藝這一板塊上又必須守住流量與廣告主這一基本的收入點。在博弈格局長期存在的困局下,視頻網站平臺之間的戰爭持續圍繞優質內容進行爭奪,如果能夠把握住一種重要的內容門類,加上體系化的布局,在爭鬥的過程中就可以持續受益。

而偶像產業,正是被寄託了破局期望的那一門重要內容門類。

中國的偶像土壤還有待耕耘,所有人都在等待新的變量出現的那一天。或許那一天,正是打破僵局的一天。

相關焦點

  • 優愛騰該放棄101式偶像選秀了:觀眾疲勞度猛增
    在這種情況下,優愛騰還想辦選秀,當公司揠苗助長都趕不上平臺拔苗的速度,就只能擴寬選人標準了。拓展選人標準的第一個思路就是,找願意做男團/女團,同時又有唱跳能力的藝人。這類選手多為科班出身,甚至已經參加過了其他綜藝比賽,甚至拿到過不錯的名次。這樣的選手來參加選秀節目,相當於在某個垂直領域對其他選手形成降維打擊。
  • 偶像選秀同期對打,哪些公司值得關注?
    偶像選秀節目來到3.0時代,幕後操盤手的陣營也湧入了不同領域的玩家,最直觀表現在可以用數字來量化:本屆選秀battle,依然是老玩家的主場、新玩家的秀場。目前可以得知的是,從幕後公司來看,風向已經不同了。
  • 《創造營2019》:偶像選秀的三個困境
    人們以為「開始」之後是「發展」和「高潮」,不過到了2019年,偶像選秀就立即顯得後繼乏力了,「開始」之後便陷入「停滯」。「優愛騰」三家巨頭紛紛推出了偶像選秀,《以團之名》幾乎是沒有什麼水花地悄然落幕;《青春有你》在4月6日晚總決賽,相較於去年總決賽的盛況,今年的關注度嚴重下滑。在《青春有你》決賽當晚,《創造營2019》盛大開啟,當晚倒是喜提了幾個熱搜。
  • 從《青春有你2》,看偶像選秀的盛宴與狼藉
    把剛開播的《青春有你2》算在內,兩年裡「優愛騰」已經上線6檔「101模式」的偶像選秀節目,還不包括《明日之子》《下一站傳奇》這類偶像選秀。為什麼「優愛騰」都盯上選秀這塊蛋糕?看似繁榮的偶像選秀暗藏著哪些危機?粉絲:尋求認同、錢多、好組織選秀節目扎堆,因為資本有利可圖,氪金行為不止。
  • 千萬粉絲的偶像已經沉默,回鍋選秀還有意義嗎?
    據流量公園(ID:LLpark001)統計,這119人中有近32名選秀「回鍋」選手,其中最多的已經「回鍋」第3次了,另有4名其他領域跨界參與選秀的選手。 這些選手之前參加過偶像類、說唱類、運動類選秀,也有的已經成團,小有名氣。但不管怎樣,他們都選擇了重新參加選秀作為下一站目標。
  • 無「回鍋肉」,不選秀?
    中國的選秀節目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04-2011年,以《超級女聲》《快樂女聲》《快樂男聲》為代表,這是電視選秀的黃金時期;第二個階段是2012-2016年,以《聲動亞洲》為代表,電視選秀逐漸落幕,偶像選秀開始冒出苗頭;第三個階段是2017年至今,比如2017年的《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以及2019年優愛騰的遍地開花,寄生於網際網路平臺的偶像選秀蔚為壯觀
  • 團體選秀盛行,為什麼沒有誕生第二個蔡徐坤
    選秀出來的幾個團現在在幹嘛「成團即失業,出道即巔峰」2018年,效仿韓國偶像團體選秀《PRODUCE 101》系列的《偶像練習生》一經播出,便點燃了國內的偶像熱潮。從國內外近100家經紀公司中優選100位練習生,最終由全民決定最終出道的9人,全新又激烈的模式,讓偶像賽道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偶像練習生》與同一時期的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雙管齊下,讓2018年成為了中國的「偶像元年」。此後,偶像節目井噴。
  • 中國偶像選秀市場被"芒果系"承包了
    換句話說,在爬過快男超女傳統選秀時代巔峰的芒果系,在偶像選秀網綜上再一次佔領了內容高地。芒果系偶像選秀的成功方法論那麼,從體制內的"甲方"轉變為市場向的"乙方"後,為何芒果系的電視人仍舊能締造偶像選秀市場的神話呢?內因是根本。
  • 偶像普遍學歷低:學歷成為偶像的「潮點」?
    黃智博曾在韓國發展,最後成為了樂華娛樂公司的練習生,與王一博、孟美歧、範丞丞等人為同一個公司。黃智博被法院判決過後,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由此引發公眾對偶像學歷的討論。新一代偶像學歷為何普遍變低?從早期的選秀節目,比如超女快男等,我們可以看到參加這些節目的選秀偶像多為藝術院校本科畢業,比如魏晨、何潔、李宇春、譚維維都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可謂都是科班出身。現在新一代的偶像卻不如此,他們往往在很小的時候,比如初中,就被經紀公司選中,送到國內或者國外的訓練班進行培訓。
  • 中國選秀新節目:「跨次元」虛擬偶像闖市場
    愛奇藝曾以製作播出《中國有嘻哈》等熱門選秀節目而聞名,如今它正通過最新的電視攻勢探索未來領域。在31名虛擬選手中,有一隻擬人化的穿著西裝的五尾狐,還有一隻可愛但寡言少語的海豹,他們都在對「最強次元星」之位發起衝擊。「我好像走進了遊戲裡,」該劇的評委Angelababy在第一集中說。這位模特出身的女演員在中國家喻戶曉,她的形象經常出現在熒幕和廣告牌上。
  • 2020年中國偶像選秀市場:後浪翻湧,都有多少家「新秀」公司入榜?
    去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曾推出了行業TOP50的偶像經紀公司排名情況(偶像經紀公司權力榜TOP50),今年我們根據持續造新能力、人才輸送數量以及出道成功率等因素,推出了2020偶像經紀公司權力榜:樂華娛樂、絲芭傳媒和覺醒東方位列前三,50家公司中有20家為新上榜公司,足見江湖動蕩。
  • 中國式偶像選秀,巔峰已過15年
    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中國式偶像選秀,15年前已是頂峰。什麼是中國式偶像選秀?實力缺席,話題為先,人設變現。老的,以《好聲音》為例。對比發現,中國式偶像選秀的老毛病可以用三字總結:愛標榜。唱歌標榜「夢想」,偶像標榜「努力」。最新的《青你2》也逃不過,絞盡腦汁在同質化市場中想出一個「X女團」的Slogan。啥意思?
  • 從「超女」到「練習生」,為什麼偶像選秀還在「火」?
    這麼多年,偶像選秀為什麼還這麼「火」?走到今天,偶像選秀又面臨哪些機遇和困境?究竟,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選秀偶像?近日,人民網文娛部推出「三問偶像選秀」系列特稿,回顧我們走過的「造星」路,並思考當下的「造星熱」該何去何從。
  • 中國式偶像選秀,巔峰已過15年-虎嗅網
    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中國式偶像選秀,15年前已是頂峰。01什麼是中國式偶像選秀?實力缺席,話題為先,人設變現。老的,以《好聲音》為例——唱歌5分鐘,哭慘10分鐘,導師鼓勵再10分鐘。對比發現,中國式偶像選秀的老毛病可以用三字總結——愛標榜。唱歌標榜「夢想」,偶像標榜「努力」。
  • 《創造101》總決賽落幕 偶像團體選秀為何今年爆發?
    此外,現場還有43家文化經紀公司前來觀摩,以此積累後備人才。   至於最後的結果,引起最大爭議的是歌舞實力明顯不足的楊超越為何會以第三名的成績出道,「這難道不是令全世界努力奮鬥的女生看來像個笑話嗎?」因為按照常理,唱跳俱佳、才藝過人的女孩才能出道。此前,以「不一樣的審美」刷屏的王菊,引發輿論關注的是「獨立的個性化女生」,但她最後一刻沒有獲得出道機會。
  • 「選秀名門」樂華,揭開一道偶像創口
    直到2018年兩檔韓綜101模式偶像選秀,讓成立9年的樂華忽然被聚光燈打中。 孟美岐、吳宣儀在《創造101》一路高歌猛進,以TOP排名出道。《偶像練習生》出道組更是被樂華藝人佔了3個名額,再加上自成一派的樂華七子。樂華娛樂一躍成為藝人經紀、尤其是偶像造星的「選秀名門」。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發布了2021年的新綜藝計劃,其中,多部選秀節目的定檔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粗略統計下來已有六七檔節目正在籌備中,在今年兩檔女團選拔節目收官後,明年將迎來不少以男團為主的選秀節目,有網友評論: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選秀偶像和選秀節目?
    編者按:和夏天一樣熱的,是偶像選秀。如果從2004年首屆《超級女聲》開播算起,中國的偶像選秀已走過十七年路程。從早些年的簡訊投票到現如今的直播打榜,「粉絲」的熱情從未衰減,在偶像「誕生」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大眾偶像到「圈層」偶像,偶像的定義不斷演變,對「粉絲」的影響也越發深遠。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 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平臺方還表示,本次節目最大的變化是「做國際男團」,選手將會在500家國內經紀公司、52家日本公司、10家泰國公司中選拔,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次從賽制上就會設定這是一支有國際團員的團體。同樣把偶像選拔範圍擴大的還有《亞洲超星團》,該節目宣布將集結全亞洲最優質練習生,並擬邀周杰倫、木村拓哉、Lisa、易烊千璽等明星來當導師。另一邊,新一季的《青春有你》也已經提上日程,前不久,從《青春有你2》「THE9」團體出道的虞書欣現身推薦《青春有你3》,據了解,本季節目將召集百位唱跳俱佳、心懷夢想的青春少年,最終由青春製作人選出全新頂級男團出道。
  • 女團選秀第三年,到底什麼樣的偶像可以破圈?
    愛奇藝的《青春有你2》和騰訊視頻的《創造營2020》,兩檔女團選秀綜藝狹路相逢,幾乎每天都在熱搜榜上上演人氣爭奪戰。200多個新鮮美麗的面孔,80餘家經紀公司,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入局者。頭部經紀公司樂華娛樂、覺醒東方沒有缺席,締造SNH48的絲芭傳媒和TFboys所屬的時代峰峻初次入場,還有影視公司跨界,比如華策影視、萌樣影視、卓然影業等。據統計,此次參加兩檔節目的公司,半數以上為首次入局。略顯擁擠的賽道上,一些玩家選擇退出。沒有曝光,沒有資源,沒有新作品,粉絲會迅速拋棄,投入下一個偶像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