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龍興之地」柯尼斯堡何以成為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

2021-03-05 五味小廚

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首府加裡寧格勒,位於桑比亞半島南部,西臨波羅的海,南面與波蘭毗鄰,東面及東南面和立陶宛接壤,面積1.5萬平方公裡,是俄羅斯面積最小的一個州,人口將近100萬。該地區與俄羅斯本土距離500公裡左右。然而,加裡寧格勒原來還有個德語名字叫柯尼斯堡。因為它原本是德國的龍興之地,普魯士首府的所在地。既然如此,它又是怎樣成為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呢?讓我們共同追溯歷史來解答這個問題。

1、

最初,柯尼斯堡的位置是由古普魯士人建立的幾個居住點,叫做特旺斯特。1255年,條頓騎士團徵服了這裡,並摧毀了特旺斯特,隨後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名叫柯尼斯堡的新要塞,從此柯尼斯堡登上了歷史舞臺。清一色德意志貴族的條頓騎士團信仰羅馬天主教,主張擴張傳教,經過不斷的戰爭,最終成功佔據了波羅的海等東北歐廣大地區。

條頓騎士團國注意引收日耳曼人,國家由此強盛起來,又有柯尼斯堡地區地理位置好的優勢,因此迅速發展,很快成為了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然而,大量日耳曼人的加入便形成了獨立於騎士團之外的貴族階層和平民階層,致使國內矛盾不斷加深。並隨著騎士團國與波蘭戰爭的失敗,騎士團國也很快國不成國了。但是騎士團沉穩、忠誠、服從、俠義精神的傳統卻很好地繼承下來。後來腓特烈大帝得以發揚光大,而且古普魯士的這種精神自然成為了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影響著德國民族的性格。

2、

從1525年到1618年,柯尼斯堡一直是普魯士公爵領地的首府,東歐的最大港口,經濟文化相當繁榮。到最後一任公爵死後的1618年正式建立布蘭登堡-普魯士。

當時的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地域廣大,但悲催的是選出的皇帝卻無法統治整個帝國,只是在自己領地內說了算。皇帝的下面有著三百多個各自為政的邦國。在邦國中,最高一級的是有選舉下一任皇帝權力的「選帝侯」,當時的布蘭登堡-普魯士也在這當中。

普魯士的開國國王腓特烈一世,在西班牙戰爭中極力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獲勝後,皇帝為了表彰他,決定把他的「選帝侯」升為更高一層的「國王」。而按帝國慣例,皇帝之下不能有國王。鑑於當時這兩塊領地中布蘭登堡屬於神聖羅馬帝國,而普魯士不是的情況,從規避和皇帝有衝突來考慮,1701年1月,腓特烈一世就以普魯士公爵領地為核心,在帝國境外加冕。至此,普魯士王國正式誕生,柯尼斯堡成為了當仁不讓的首都

18世紀後,普魯士王國不斷向東擴張,腓特烈大帝主導瓜分了波蘭,這樣此前因波蘭隔斷而不能連成一體的布蘭登堡和柯尼斯堡終於連接起來。但在七年戰爭中,因普魯士沒能阻擋沙俄軍隊的追擊,致使柯尼斯堡第一次落入沙俄手中。

沙俄對柯尼斯堡覬覦已久,因為柯尼斯堡不受北冰洋寒氣的襲擾,有全年不凍的港口,海運和商業發達。與寒風凜冽的俄國相比,這裡就是天堂。而且此次沙俄是勢在必得,因為這裡正是俄軍作戰能力範圍之內。然而不到四年,普魯士又一次奪回東部首府。也可能正是考慮柯尼斯堡在強鄰之下,在1773年,普魯士王國遷都柏林,柯尼斯堡則成為東普魯士省的首府,至此失去了曾經的首都地位。

3、

1871年,在德意志統一過程中,柯尼斯堡成為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後與奧地利分家漸成現在的德國。同時也成為了歐洲列強。因為野心膨脹,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在各家巨頭的協商下,123年前被德、俄、奧瓜分的波蘭得以復國,並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這樣,國土被一分為二,柯尼斯堡所在的東普魯士州第二次成為德國的海外飛地。

過去的首都,現在成了飛地,讓德國人情何以堪。所以為了民族自尊和擴展戰略縱深,1939年希特勒閃擊波蘭,把波蘭瓜分後再將兩地領土重新連在一起。德國在此駐紮六萬部隊,柯尼斯堡成了德國對抗蘇聯的橋頭堡,東普魯士軍事司令部所在地。

最終,德國在二戰中戰敗,按照《波斯坦協議》,東部邊境的土地必須全部割讓。也就是說,佔據長達三百年的東普魯士,都必須被無條件瓜分。柯尼斯堡又落入蘇聯人手中。蘇聯人對柯尼斯堡採取了人口置換政策,驅逐德意志人,移民俄羅斯人至此,修建俄羅斯建築,大力推行俄語。這過程中,一半以上的德國人逃離,有近十萬人流放西伯利亞。目前日耳曼人僅佔當地人口的0.4%。

柯尼斯堡是日耳曼人魂牽夢繞的「龍興之地」,雖然1946年改名為加裡寧格勒,但德國人一直想要能收回故土。直到1990年,為兩德的統一換取支持,德國才正式放棄了收回這片土地的領土要求。

4、

自從1946年,昔日的柯尼斯堡成為現在的加裡寧格勒。之後的很長時間蘇聯人禁止外國人進入,並在這裡建設了重在軍事設施。有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大量配套的空軍,還有軍工廠和軍校等。但隨著蘇聯解體一分為十五,柯尼斯堡又一次成為俄羅斯的海外飛地。使加裡寧格勒在歐洲的包圍之中,至此加裡寧格勒的軍事作用大增,成為俄羅斯軍事威懾歐洲的前沿地帶。

現在俄羅斯人仍在保護著加裡寧格勒裡的遺產,維修舊日王族的宮殿城堡和頗受爭議的條頓十字架。但因戰後的德國教育只講德國而拋棄了「普魯士」,導致了年輕一代對於過去東普魯士的歷史不甚了了,甚至今日不少人都不知道德國過去的版圖還有東邊,更不知道現在的加裡寧格勒與過去的柯尼斯堡是個什麼關係。所以,命途多舛、承載德意志過去的柯尼斯堡,似乎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永遠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加裡寧格勒如何從德國的「龍興之地」變成俄羅斯的「飛地」?
    打開今日的歐洲地圖,你會驚奇地發現領土廣袤的俄羅斯在德國和波蘭之間有一塊「飛地」——加裡寧格勒,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雖然加裡寧格勒是俄羅斯領土,但卻與本土毫不接壤,只能通過空運和波羅的海與俄羅斯本土開展人員和物資交流。
  • 加裡寧格勒曾經是德國皇族的龍興之地,現在卻成俄羅斯的飛地
    俄羅斯地圖和加裡寧格勒這塊飛地就是大名鼎鼎的加裡寧格勒,它猶如一把尖刀插在北約成員國內部。熟悉歐洲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它還有一個德國名字--柯尼斯堡(哥尼斯堡),而且還是德意志皇族的「龍興之地」。那麼它又為什麼成了俄羅斯的領土了呢? 讓我們一起來追溯加裡寧格勒漫長的歷史。
  • 飛地加裡寧格勒:昔日德國龍興之地,今成俄羅斯制衡北約利器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一生未走出故鄉偏執的塑造著自己的宇宙。可他卻從未料到摯愛的故鄉柯尼斯堡,日後會脫離故國成為俄羅斯飛地,並改名為加裡寧格勒。加裡寧格勒作為俄羅斯最小的一個州,人口不足百萬,面積只有1.5萬平方公裡,市區面積也只有260平方公裡,卻是俄羅斯深入歐洲腹地舉足輕重的戰略重地。
  • 德國的柯尼斯堡是如何變成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的?
    在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有一塊飛地,面積1.51萬平方公裡,它的名字叫加裡寧格勒州,而它的首府就是加裡寧格勒。這個加裡寧格勒可謂是歷史悠久,它原來的名字並不是加裡寧格勒,而是叫柯尼斯堡。柯尼斯堡是由著名的條頓騎士團的北方十字軍於1255年建立,先後被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定為首都或首府。因此,柯尼斯堡在德國發展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由普魯士公國升級的普魯士王國成為德國後來統一的主力,那麼這個柯尼斯堡後來為何變成了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呢?
  • 德國龍興之地為何成為俄羅斯的領土?
    ▲加裡寧格勒和德國被波蘭相隔這片對著波羅的海的小地區,有著蘇聯時代的名字——加裡寧格勒,有些人則更熟悉的是它的德語名字——柯尼斯堡。這個被譽為德國「龍興之地」的地方,曾為普魯士首府的所在地,後來隨著普魯士逐漸整合了德意志地區,政治中心才轉移到了柏林。而這片地區歸屬俄羅斯還不到100年,就像是一顆釘子,牢牢釘在歐洲大地上。德國的龍興之地怎麼就成俄羅斯的領土了呢?
  • 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是如何落入俄羅斯手裡的?
    在歷史上,這裡稱得上是德國的「龍興之地」,長期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加裡寧格勒在歷史上並非是俄羅斯的領土,這是他從德國的手上搶來的一塊土地。加裡寧格勒州的首府是加裡寧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是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與公元1255年建立的城堡,此後柯尼斯堡一直是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的首都,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1701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普魯士公國升級為普魯士王國,之後德國的政治中心逐漸西移到了柏林,柯尼斯堡成為東普魯士省的首府。
  • 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的這塊飛地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前文提到,在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時,俄羅斯自然成為了繼承蘇聯絕大部分領土的國家,當然這當中就包括加裡寧格勒州。可是,在75年前的1945年以前,加裡寧格勒州並非是蘇聯領土,而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首府加裡寧格勒本叫柯尼斯堡,是德國前身普魯士的「龍興之地」。柯尼斯堡是條頓騎士團的總部和普魯士公國的首都。
  • 俄羅斯-加裡寧格勒
    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首府加裡寧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位於桑比亞半島南部,南鄰波蘭,東北部和東部與立陶宛接壤,與俄羅斯本土不相鄰,是一塊飛地。加裡寧格勒州舊稱柯尼斯堡,由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於1255年建立,先後被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定為首都或首府。
  • 琥珀之城丨加裡寧格勒/柯尼斯堡
    >加裡寧格勒州。這篇故事,聊聊這個小飛地的首府,與州同名的加裡寧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 / Kaliningrad)。其實和這個名有關的,除了前一陣世界盃,基本全是和北約對峙的事兒,很無聊。我之所以來這兒,全是衝它的曾用名。那個名號曾經響徹歐洲,對世界影響深遠,甚至現在你我生活之中都有它的影子。
  • 德國和波蘭都曾擁有,加裡寧格勒:能成為西方和俄羅斯和解舞臺?
    對於俄羅斯而言,加裡寧格勒不僅僅是一塊飛地,更是制約歐洲諸國的利器。加裡寧格勒本名為柯尼斯堡,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家鄉和一生居住地,是德國發源地之一,是德國文化中心。在歷史上,加裡寧格勒曾經屬於德國,曾經屬于波蘭。
  • 東普魯士作為德國的龍興之地為何如今成為了俄羅斯和波蘭的領土
    2018年6月17日俄羅斯世界盃D組克羅埃西亞VS奈及利亞的比賽在加裡寧格勒舉行。為了參加這場比賽克羅埃西亞隊和奈及利亞隊要先從俄羅斯出國進入白羅斯,再途經波蘭或立陶宛才能抵達比賽地。之所以這場在俄羅斯領土上舉行的比賽需要大費周章出國一趟是因為面積1.5萬平方公裡有餘的加裡寧格勒是一塊被波蘭和立陶宛的國土所包圍而與俄羅斯本土隔絕的飛地。
  • 歐洲的這塊飛地,曾是德國的龍興之地,如今成為俄羅斯最窮的州
    現如今的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首府加裡寧格勒,位於桑比亞半島南部,舊稱柯尼斯堡,由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於1255年建立,先後被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定為首都或首府。柯尼斯堡曾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可以說普魯士在此發跡壯大,從德意志鬆散的聯邦到俾斯麥武力統一德意志,可以說東普魯士是德意志精神的發源地和象徵。
  • 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遠離本土,勁敵環伺,卻為何無人敢動?
    加裡寧格勒,曾用名柯尼斯堡(哥尼斯堡),德國的龍興之地,二戰前曾為東普魯士首府,曾經的德意志國防軍第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天然不凍港,在歷史上曾有一段輝煌的過往。二戰中,因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柯尼斯堡成為美英、蘇聯、德國角鬥場,數百年的建築幾乎全部夷為平地,蘇聯時期被建為軍事禁區,一度充當遏制北約東擴的橋頭堡。
  • 增兵加裡寧格勒!歐洲東部硝煙頓起,北約和俄羅斯早已劍拔弩張!
    加裡寧格勒是俄羅斯唯一的一塊海外飛地,曾經是德國的「龍興之地」,舊名為科尼斯堡,柯尼斯堡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普魯士的一部分,但是隨著1945年德意志第三帝國不斷潰敗,蘇聯紅軍最終佔領了此地。根據《波茨坦協定》之有關規定,東普魯士(即柯尼斯堡所在地區)三分之二面積被劃歸給蘇聯,而另外三分之一則歸屬波蘭,其中蘇聯所屬的東普魯士自1946年7月4日正式改名為「加裡寧格勒州」,以紀念當時剛剛逝世的蘇聯主席團主席米哈伊·加裡寧,加裡寧格勒的名字一直被使用至今。
  • 加裡寧格勒作為俄羅斯的海外飛地,如何保持與俄羅斯的交通聯繫?
    加裡寧格勒戰略地位如此重要,它是如何成為俄羅斯領土,俄羅斯又是如何與其進行交通聯繫的呢?帶著這些問題,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一、俄羅斯是如何得到加裡寧格勒的?加裡寧格勒在二戰以前屬於德國的東普魯士,是德國的祖興之地,發源於此的普魯士王國最終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所以對德國來說意義非凡。但是,在二戰時期,蘇聯派重兵佔領了柯尼斯堡及周邊地區,1945年,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將柯尼斯堡及周邊地區劃歸蘇聯。
  • 德國戰敗失去的發源地柯尼斯堡,正被俄羅斯建成與西方博弈的前沿
    在現在的歐洲地圖上已經找不到柯尼斯堡,只能找到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也就是說現在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就是昔日的柯尼斯堡,德意志的發源地,現在已經是俄羅斯在歐洲的一塊十分重要的飛地了
  • 哥尼斯堡&加裡寧格勒|俄羅斯的一塊飛地,曾經屬於德國
    哥尼斯堡,是一個德國名字,她現在的名字叫加裡寧格勒,屬於俄羅斯。今天,小編就來帶領大家來認識她的前世今生。因為德國、俄羅斯都是小編比較喜歡的國家,所以我對於她們的一些歷史人文也比較關注。加裡寧格勒面積雖小卻蘊藏著大量的琥珀資源,全世界大約90%以上的琥珀均產自於此,被譽為「琥珀之都」。
  • 世界盃 | 歡迎來到加裡寧格勒—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舉辦地!
    加裡寧格勒是歷史悠久且命運非凡的城市,它由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在750多年前建造,大部分時間屬於普魯士的一部分,得名《柯尼斯堡》。 加裡寧格勒及其所屬地域在二戰結束後被劃歸蘇聯版圖。目前,加裡寧格勒是俄羅斯最西端的中心,與俄羅斯其它地區並不交界。
  • 全球最大琥珀產地——加裡寧格勒不可不去的地方~
    加裡寧格勒州南鄰波蘭,東北部和東部與立陶宛接壤,與俄羅斯本土不相鄰,是一塊飛地。從加裡寧格勒到華沙距離為400公裡,到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的距離均在600公裡左右。加裡寧格勒是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州首府,原名柯尼斯堡。位於東歐桑比亞半島南部。俄羅斯唯一的波羅的海不凍港所在地,66年以前還是一個叫東普魯士的地方。
  • 俄羅斯為何將「飛地」加裡寧格勒視為反擊北約的關鍵?
    北約會議自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在世界上對手逐漸變成繼承了蘇聯大量「遺產」的俄羅斯,當初為了與蘇聯對抗,美國聯合歐洲一些國家達成防務合作,共同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由於美國是世界霸主,因此,美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該組織的「龍頭老大」,於是,北約的一些國家開始與美國一起對抗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