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解放動力16L發動機亮相,功率達750馬力,最大扭矩3500牛米,差不多時間,斯堪尼亞也發布全新一代V8車型,同樣的16L機器,最大770馬力,扭矩同樣為3500牛米。
○ 圖丨斯堪尼亞全新一代V8發動機
暫且不論技術先進性,我真正好奇的是,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大排量、大馬力的發動機。
縱觀國內乃至歐洲市場,幹線物流所使用的牽引車,大都是搭載11-13L的發動機,馬力段也是在460-550馬力之間,無論是普貨、快遞快運還是冷鏈、綠通等都已經完全夠用。
○ 圖丨550馬力拉普貨已經完全夠用了
按照之前斯堪尼亞工作人員提到過,正常運輸貨物,每噸需要8馬力的概念,那麼國內49噸的限載,最多需要400馬力就能滿足運作以及經濟性的要求,這個放到現在追求高效不一定適用,但作為參考還是沒有問題的。
○ 圖丨慶鈴巨咖
所以目前您能看到的在用車車型,基本上都是11L或者13L。但也有個例外,就是五十鈴的巨咖,搭載的是15.6L的6WG1發動機。
在帳面數據上,稍微領先目前主流的11L、12L發動機,它最大的優勢應該是大排量所帶來的超強低扭,800-900轉就能到最大扭矩,起步超車感覺更猛,但並沒有為銷量帶來多大的幫助。
以往推出大排量發動機的原因
那麼既然13L的發動機已經足夠了,為何還要發展15L乃至16L的大排量發動機?
這個我覺得要分兩個階段看,以前跟現在。
「以前」這樣的說法我也知道比較籠統,但也沒辦法。如果粗略的說個時間點,應該就是2000年之前,此時國內的卡車行業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也沒有啥大排量的發動機,就不在討論範圍。
這個時期的大排量機器,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是在與我們相近的歐洲和日本市場,但這兩個地方的大排量發動機無論是原因還是玩法又有很多的不同。
歐洲重卡
首先說歐洲市場,八九十年代那會,推出大排量發動機的目的還是比較單純的,就是圖它帶來的動力、效率以及經濟性。
○ 圖丨DS14發動機,14升排量V8,350馬力
典型的有斯堪尼亞的V8發動機,一開始是14L的V8發動機,功率達到350馬力,在1969年推出,是當時最強的卡車柴油發動機,也是斯堪尼亞當時主力機型,公路之王從此誕生。
在2000年之前還發展出了V8的450馬力大泵機和500馬力的電噴機,動力方面基本夠用了,後面就該繼續優化經濟性。
○ 圖丨斯堪尼亞V8標識也是標誌性的圖騰
斯堪尼亞V8柴油機的推出,不僅滿足了貨運行業的對於動力性的要求,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斯堪尼亞的品牌力,不然公路之王的美譽從何而來。
那個時期,歐洲的各大品牌其實也在較勁,都在競爭誰是馬力之王,各種14-18L排量柴油發動機層出不窮。
隨後到2000年,斯堪尼亞推出16L的V8柴油機取代了之前的14L機型,馬力更大了,500、560、620等,也慢慢開始從廣泛使用轉變為某一領域使用,例如大件運輸,從實用向圖騰化前進了一點。
而最新發布的斯堪尼亞V8,以770馬力再次成為動力之王,搭載在S系車型上,普通的貨運基本也用不上這款發動機,更多是用在一些特種車領域以及大件運輸上,還兼顧著斯堪尼亞的圖騰符號。
日系重卡
日本市場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卡車上搭載發動機,排量在現在看來真的不可思議。
現在巨咖上的16L排量對比那個時候真不算什麼,畢竟最大的排量已經突破了30L。
○ 圖丨廣東的日野「大鷹」往往裝有17-20升排量發動機
八九十年代日野自卸車上搭載的V8發動機,排量就有17L、20L、21L不等,憑藉著低增壓低功率的設定,耐用性也是極度的誇張,毫不誇張的說,這批車型現在還能在廣東中心區以外的地方繼續工作,不輸目前的國產新車。
而同樣採用大排量的還有五十鈴的重卡,一款V12的20L柴油發動機甚至是主力機型,甚至還一度推出過排量高達30L的發動機,雖然這只是曇花一現,但確實令人震驚。
說起為何日系重卡為何用如此大排量的發動機,還是跟技術特性有關,當時的日系發動機喜歡用自吸或者低增壓的技術,沒有渦輪的加持,想要提高動力性,就只能簡單粗暴的提升排量,說到底還是為了馬力。
○ 圖丨慶鈴巨咖上的16L 6WG1發動機
而採用這種技術特性,一方面發動機會更加的皮實耐用,例如現在還在廣東某些角落裡辛勤勞作的日野自卸車;另一方面則是低扭出色,就像上文提到的巨咖16L發動機,8/900轉這樣的怠速就能輸出近乎最大扭矩。
應用場景、需求發生改變
總體來看,在以往採用大排量發動機的原因更多還是出於對動力的要求,而到了現在(2010年後),無論是歐洲還是國內市場,11-13L的柴油發動機才是主流,針對目前重卡的運輸載重,在現有的技術下,13L排量幾乎就是黃金排量,動力、經濟都能兼顧。
那麼現在動輒15、16L的大排量發動機,一般用在哪?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歐系重卡。
改款沃爾沃FH16搭載的D16發動機,16L排量,最大功率750馬力,最大扭矩3550Nm,主要用於礦山開採、木材、大件運輸等領域,對於傳統幹線物流運輸中將主打帶有I-save功能的D13 TC動力配置。
斯堪尼亞全新一代V8發動機,16L排量,最大功率770馬力,最大扭矩3500Nm,搭載在斯堪尼亞R、S兩大高端系列之上,能適應普貨運輸需求,但我認為更多的還是應用在特殊運輸領域,譬如工程機械轉運、林木業、大件運輸車等。
其他的還有像奔馳Actros上搭載的OM473LA發動機,15.6L,625馬力,主要還是用在大件車上以及部分特種車型;MAN TGX搭載D38發動機,15.4L,640馬力,應用的領域也差不多。
目前搭載這類大排量的V8或者直列6缸發動機的車型,大多是用來針對特種運輸領域的,對於普通的幹線物流、普貨運輸其實更推薦13L左右的發動機,經濟性、動力性、效率這幾方面都能兼顧均衡。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要研發16L大排量發動機。
參考歐系重卡產品定位,解放動力研發的16L發動機有幾個用處:
1.某些特定領域對大馬力大排量的需求。
如雲貴川地區,大排量的優勢就能凸顯,低扭出色可以讓起步爬坡更輕鬆,也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性,而面對長下坡,大排量能帶來更高功率的發動機制動,減少制動系統的負擔,更安全,同樣也使用部分追求極致高效的運輸領域,更多的動力冗餘,無論面對何種路況都能保持該有的效率。
2.面對未來大件運輸、特種運輸、特殊路況公路車輛的動力需求。
這就脫開了8馬力/噸參考值,需要更多的動力冗餘才能滿足需求,相信這也是未來16L發動機最主要的應用領域。
3.非公路用領域,例如礦業使用,船用等等。
其實除了這些正常的用途,解放發展16L發動機,更多的是儲備技術,彰顯實力,面對大件運輸領域的需求,無需求助歐美國家的技術,做到人有我有,16L發動機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最後加一句,追上歐洲發動機的技術,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