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格拉斯哥大學與中國的故事(二)

2021-02-12 格大廣州

遼寧艦、蛟龍號、核潛艇、諾貝爾獎、遙感學,這些每一個中國人驕傲的背後,都有著格拉斯哥大學the World Changers的身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格拉斯哥大學與中國始終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中國土地上的the World Changers,他們與你一樣,懷揣著對中國深沉熾熱的愛,努力奮鬥,一路前行。

謹以此,獻給每一個為中國奮鬥的你。

第一位到中國傳教的基督新教傳教士、全世界第一本中文聖經;創立北京協和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影響了太平天國運動和辛亥革命,這是格拉斯哥大學the world changers與中國故事的啟端。[點擊回顧:格拉斯哥大學與中國的故事(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94年6月8日,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產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創造載人深潛紀錄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交付中國解放軍海軍

 

這些無比重要的歷史時刻,都與格拉斯哥大學the world changers有著密切的關係。本周,五羊君將繼續以《格拉斯哥大學與中國的故事》系列文章,為你講述這70年格拉斯哥大學the world changers與中國的故事。

1994年6月8日,14名在國際上具有頂尖學術地位,並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籍學者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份閃亮的名單包括了李政道、丁肇中、楊振寧等這些大家熟悉的名字。

但這份名單裡的第一個名字,是Derek Barton(德裡克巴頓), 這也是巴頓院士一直引以自豪的事。

Derek Barton,他是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法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是196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他是格拉斯哥大學的the World Changers世界變革者。

1918年,巴頓院士出生在英格蘭的Gravesend。他在投身化學領域之後就展露出傑出的天賦,在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畢業後,巴頓院士進入軍隊研究用於軍事情報目的的隱形墨水。隨後,他先後在帝國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授課和研究。

1955年,巴頓院士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在巴頓到來之前,格拉斯哥大學化學學院就有著輝煌的歷史。William Cullen在1747年創立了格拉斯哥大學化學院,Joseph Black(二氧化碳發現者)和James Watt(蒸汽發動機發明者)都曾任職格拉斯哥大學化學學院,Sir William Ramsay(氧化氮、氦發現者)、Frederick Soddy(蛋白酶發現者)、Lord Todd都曾憑藉傑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巴頓院士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化學學院後,開始與Monteath Robertson教授合作,對Clerodin、Limonin和Sesquiterpene Carophyllene的結構性問題進行研究。

 

在格拉斯哥大學的巴頓院士(照片來源:格拉斯哥大學官網)

巴頓院士的學術貢獻是裡程碑式的,他是構象分析的主要奠基人。1969年,巴頓院士憑藉該「構象效應及其應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他構建起構象分析理論之後,他的理論在目前仍然是有機合成領域這棟化學殿堂裡最重要的支柱。他的理論從建立到現在超過60年的時間,仍然是這個領域中最前沿的。

諾貝爾獎獎牌 (照片來源:Nobel Prize)

諾貝爾化學獎並沒有讓巴頓院士停止繼續前進的腳步,他隨後投身現代自由基化學的研究。在巴頓院士之前,自由基化學反應因缺乏約束條件被普遍認為是無合成價值。這個觀點被巴頓院士徹底推翻了,他證明了在現代有機合成中自由基化學在很多場合發揮了其他化學技術難以替代的作用。他的研究使得酸鹼敏感的糖化學合成研究得到了巨大的進展,成為了現代糖化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巴頓院士曾發明了一個自由基反應用於遠端碳氫鍵活化,可以將普通廉價的類固醇原料轉換成另一個極珍貴的類固醇激素。在美國化學會年會上,當巴頓院士在講臺上摸出一瓶裝有60克類固醇激素的瓶子時,全場化學家全都驚呆了。因為當時世界上這種激素在實驗室裡分離的量加起來不超過10毫克。

1949年後,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工學會、北京化學研究所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一系列學術機構相應成立。中國化學領域得到快速的發展,取得了如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青蒿素全合成等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化學學術界一直未能打破冰層,與西方進行交流和學習。

巴頓院士正是打破這厚厚冰層的改變者,他曾多次呼籲西方放下意識形態的偏見,接納中國化學學者。他曾先後推舉中國有機化學家黃鳴龍教授、汪猷教授和梁曉天教授聘為《四面體》、《四面體通訊》的顧問編委。他也曾多次來到中國與中國化學家進行學術交流,並對中國舉辦國際化學會議提供了許多支持。1985年,巴頓院士作為國際藥用天然產物有機化學討論會的國際委員會委員,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會議,並作了大會學術講演和閉幕式主講。

1994年中國科學院第七次院士大會現場

(照片來源:中國科學院)

1991年,中國科學院授予巴頓榮譽博士學位。1994年,憑藉在有機化學的研究和在學術交流中對中國的卓越貢獻,他與李政道、丁肇中、楊振寧和丘成桐等人被授予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外籍院士頭銜。

據說,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後,巴頓院士曾有一個小小的得意,因為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後來他才明白這是因為按照姓氏字母排序,不過他也把這個故事當成有趣的玩笑一直與其他人分享。

巴頓院士是打破意識形態偏見的the World Changer,他構建了一座從中國走向西方的橋梁。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正是通過這座橋梁不斷前進,從中國走向世界,從世界回到中國。

Reference:

University of Glasgow

https://universitystory.gla.ac.uk/biography/?id=WH2177&type=P&o=&start=20&max=20&l=b

人民日報

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603/6467.html

Nobel Prize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69/barton/biographical/ 

科學網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9/304254.shtm?id=304254

新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86fba0100kdwz.html

編輯:周英傑

相關焦點

  • 【格城頭條】格拉斯哥大學工程學院更名獲得官宣!正式由詹姆斯·瓦特名字命名!
    格拉斯哥大學工程學院已經正式更名,由著名校友,蒸汽機改良者詹姆斯瓦特的名字命名。1763年,瓦特得知格拉斯哥大學有一臺紐科門蒸汽機(Newcomen steam engine),但是正在倫敦修理,他請求學校取回了這臺蒸汽機並親自進行了修理。經過大量實驗,瓦特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建造了一個可以運轉的模型。為了紀念蘇格蘭發明家詹姆斯·瓦特的功績,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學生們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一個800個部件的蒸汽機模型。
  • 中國發展網:南開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籤約博士生聯合培養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吳軍輝攝影 記者王敏圖文報導  3月30日,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校長安東·馬斯凱特裡在博士生聯合培養合作協議上簽字,開啟了兩校合作的新篇章。籤約儀式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專家樓舉行。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磊、格拉斯哥大學副校長Rachel Sandison一同籤約見證。
  • 格大新聞 | 格拉斯哥大學工程學院更名為詹姆斯·瓦特工程學院
    那個愛看水壺燒水的小朋友的名字,是寫在教科書中,是啟迪智慧的經典故事,是工業革命浪潮的推動者。現在,他的名字,詹姆斯·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2019年8月25日,為了紀念詹姆斯·瓦特逝世 200 周年,格拉斯哥大學工程學院正式更名為格拉斯哥大學詹姆斯·瓦特工程學院。
  • 格拉斯哥大學|真實世界裡的霍格沃茨
    我們的格拉斯哥大學,565生日快樂來格拉斯哥讀書的寶寶,幸福到爆炸好麼因為格拉斯哥有英國最性感的口音示範男神而且只要是格拉斯哥校友就有機會在Chapel裡舉辦婚禮哦有機會回去補辦一場吧!學校設施格拉斯哥大學校區分布哥市的各個地點,其今日的主校區位于格拉斯哥的西區Gilmorehill,主校區是格拉斯哥市著名的旅遊景點。
  • 【格拉斯哥】表白University of Glasgow格拉斯哥大學:春風十裡不如你
    作為一名哈迷,對University of Glasgow格拉斯哥大學裡的建築毫無抵抗力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劉凱:幫了客戶,也等於幫了自己
    劉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01級MBA校友現為SGS中國工廠港口事業部總經理從他的愛好就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劉凱在外企待了很多年,各種英文單詞張口就來,但其實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喜歡。劉凱笑稱老祖宗的東西當然不能丟,自己最近還在看《周易》,一來它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華,二來這個社會不僅僅只有 20多歲的年輕人,還有 40歲、50歲、60歲的人,多讀這類書既能提高自己也有助於交流。
  • 人民大學與格拉斯哥大學共同舉辦「經文辯讀」學術研討會
    8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文學與神學研究中心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主題為「經文辯讀:意義與語境」(Scriptural Reasoning: Its Meaning and Context)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旨在進一步推進和拓展中西之間的對話與交流。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鄒德育:職業生涯就是自我樹立個人品牌...
    鄒德育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級 2001MBA校友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1996 年 , 鄒德育從華北電力大學本科畢業,一直在貴州從事電力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之所以選擇讀 MBA,他的目的和許多同學一樣,主要是為了有一個職業再選擇的機會。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鄒德育成功地從工程管理專業人員轉變為經營管理人才,成為上市公司高管。請他總結一下經驗,他謙虛的表示「自我反省」很重要,又勸年輕人「不要習慣於找藉口」,更不能「自作聰明」。
  • 格拉斯哥大學——培養出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位英國首相的頂級名校
    至此,格拉斯哥大學亞當斯密商學院獲得三項頂尖商學院認證資格,躋身世界頂尖1%商學院行列。 在2018QS星級評分中,格拉斯哥大學成為英國唯一一所榮獲罕見的超五星5 Stars Plus的高度評價的大學。
  • 申請格拉斯哥大學需要什麼要求?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設有孔子學院,在中國教育部中文教育辦公室(國家漢辦)的支持下和南開大學開展合作夥伴關係。格拉斯哥大學的孔子學院建立在兩所大學長期的研究合作的之上,研究的焦點匯聚於中國的社會科學,藝術和商業領域,特別是通過蘇格蘭中國研究中心開展的科研活動。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蘇曼: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顧,這是個謊言!
    3、一片茶葉,同樣也可以融貫東西這些年來,蘇曼頻頻出國學習交流,在看多了英式紅茶文化和星巴克咖啡文化之後,她開始對中國的茶學有了新的思考。「一提到喝茶,很多人都感覺這是屬於世外高人、看破紅塵的人才幹的事。
  • 別人家的大學!格拉斯哥大學計劃包機接送中國學生返校
    繼6月英國女王大學霸氣官宣,包機來中國接留學生返校計劃後.... 上周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也宣布,他們希望包機幫助大家返校開學...讓2020年的同學們如期在9月21日開學。
  • 傳遞中國聲音!吉林大學優秀國際學生校友集錄
    吉林大學優秀國際學生校友集錄 2020-04-07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校友故事 |北大光華陶婷婷:縱使艱難,我依然選擇這滾燙的人生。
    更多校友故事請搜索公眾號「MBA網」,每天更新備考信息、招生政策、行業熱點等最新內容。【更多校友故事】★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胡華: 帶領中國動漫飛向世界的「超級飛俠★ 校友故事 | 聶一拓:乘風破浪而來,只為在交大安泰尋找更好的自己
  • ...你有故事嗎?貴州民族大學喜迎建校70周年,正在徵集故事、校歌...
    為體現學校的文化傳統、辦學理念、精神底蘊與人文內涵,彰顯學校的個性和特色,傳達學校的精神與風貌,增強師生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激發廣大師生團結奮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特開展校歌、校慶70周年LOGO和民大故事的公開徵集活動,歡迎廣大師生、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投稿。
  • 平江縣爽口中學:校友講演勵志故事 學子分享成功經驗
    紅網嶽陽5月6日訊(通訊員 李日明)5月5日立夏日,在平江縣爽口中學報告廳,舉行了爽口中學校友「穿越疫情,傳播希望」勵志演講。八名爽中往屆畢業生,現今在校優秀大學生,穿越疫情來演講,情真意切話成長,播撒夢想的種子,講述成功的故事。
  • 格拉斯哥大學和卡迪夫大學哪個好
    但是在國內宣傳上,格拉斯哥大學明顯比卡迪夫大學的宣傳做的要好,國內如果不太了解英國的高校,知道格拉斯哥大學的人會多於卡迪夫大學。如果想回國發展,建議格拉斯哥。  從生活成本上來講,卡迪夫大學會便宜很多。卡迪夫大學的學費14萬人民幣左右,格拉斯哥大學18萬人民幣左右。
  • 黃旭華之女口述:父親與母校交通大學的「校園故事」
    2020年1月,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交通大學1949屆造船工程系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繼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後,黃旭華院士獲得的又一項殊榮。
  • 校友故事 | 清華MBA學子潘林:求學水木,踏外交新徵程
    我在2018年報考清華時,38歲,自從一畢業就進入外交行當已有十五年,當時正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做外交官。常駐期間回國出差的間隙,機緣巧合下參加了一場清華MBA的宣講活動。了解到清華經管學院的使命——「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直擊內心。返回日本後,我立刻著手準備材料,並經過了複雜而嚴格的審批手續得以回國參加面試。
  • 校友故事 | 從復旦到MIT:挑戰新領域,持續自我「升級」
    MIT的MSMS項目提供將近2000多門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包括前沿數學知識、計量技術等,且校友來自全球近60個國家,領域涵蓋金融消費、高新科技等熱門行業,可選擇的就職平臺包括Google、亞馬遜、UN(聯合國)等全球知名公司或國際組織等。那麼,申請MIT的二學位有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去世界頂級名校MIT讀書到底能有哪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