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規:2019語文教材全國統一!

2021-01-08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No.1

語文到底怎麼學?怎麼考?

為什麼他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呢?目前,全國小學和初中已經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而他正是該教材的總主編。他還說,「高考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且一直在悄悄地改變。」

「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而考試時間是150分鐘,除掉寫作文的60分鐘,剩下90分鐘,差不多是一分鐘要讀100字,而且同時還要把題目寫出來。如果平時沒有多讀的話,就只能成為那做不完題目的15%。

重要的是溫儒敏說,高考的閱讀部分也在發生變化,哲學、歷史、科技等等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而且語文高考所要求的閱讀水平,遠遠高於平時教學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閱讀不再局限於課內閱讀和四大名著,如果局限於課內閱讀,可能連中考都應付不了。

「教改必須用高考來撬動,來推動閱讀、寫作的教學。」這位全國統一教材的主編的一番話也代表了當下高層進行教育改革的決心。

所以現在語文的教育要注重閱讀,不單單是課內閱讀,更是課外的閱讀,平時就要多讀。而且不能從高中才開始閱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

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現在你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緊跟小學初中教材的是接下來的高中語文教材的變臉!正在著手編高中語文教材的曹文軒說:新的語文教材要對教師學生有制約作用,比如文章後提供書目。

「這個書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須看,因為要與教師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評估直接掛鈎,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顧眼前的苟且,看得遠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小學生家長關注小升初,初中生家長關注中考,高中生家長關注高考。這邏輯看上去沒毛病。然而,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經開啟,高中生關注已經來不及,初中生,還有救,小學生,正當時!

那麼我們要如何教好語文、學好語文呢?溫儒敏先生給了藥方。

No.2

語文教學病症在哪?

呂叔湘批評說語文課少慢差費,花了2000多課時還不過關,是咄咄怪事。

其實也不奇怪,就是讀得太少。

No.3

藥方是什麼?

編排下猛藥

「統編本」語文教材有什麼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讀書為要」。「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考試倒逼你讀書

高考和中考也都開始注意考查閱讀速度與閱讀量。使用新教材,也重視閱讀量的問題。

教法有講究

不同文體的教學,課型也要區分。閱讀方法應當有所區別,授課的重點也不一樣,必要時採用「1加X」方法拓展閱讀。

老師每次備課最好重新讀課文,赤手空拳去讀,獲取真實的感覺和認知,這是很要緊的。自己有感受,講課才有感覺,有溫度。

實施「1加X」的辦法,即每講一課(主要是精讀課),就附加若干篇同類或者相關的作品,讓學生自己去讀。

閱讀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默讀、瀏覽、快讀、跳讀、精讀、互文閱讀、檢索閱讀,以及如何讀一本書,讀不同類型的書如何用不同的方法等等。以往的教材對此關注不夠,老師在教學中也缺少方法意識,結果就造成一種狀況:很多學生只會精讀,無論碰到什麼文章,全都用主題思想、段落大意加藝術手法等一套分析方法去套。

精讀、略讀有區別

精讀課主要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功能是舉例子,給方法,舉一反三,激發讀書的興味。

而略讀課是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閱讀實踐中,主要是泛讀,自主性閱讀。

No.4

一課一得有乾貨

一堂課下來,有把握得住的「乾貨」。讀書方法就是「乾貨」。因此,統編本語文教材做了一些改進。

每個年級和各個單元的課程內容目標力圖更清晰,教學的要點也更清晰,要讓一線老師備課時了解應當有哪些「乾貨」,做到「一課一得」。

No.5

名譽導讀怎麼辦?-要養性

統編教材中有關讀書方法的內容分布在導言、習題,特別是「名著導讀」中。

每一冊2次「名著導讀」,每次都會突出一種閱讀方法。

欄目「名著導讀」,目的是什麼?

引導讀名著,讀經典,把人類文化的精華交給學生,讓學生接觸最高尚的精神產品;強化「整本書閱讀」,讀書養性。

課內可以安排一些內容,比如簡要介紹某一種書的基本情況,激發讀的興趣,重點放在提示讀「這一類書」的基本方法。

「籤訂閱讀契約」

如果「課程化」太明顯,要求太多,學生還沒有讀,可能就興趣減半了。

如果搞得很功利,處處指向寫作,甚至和考試掛鈎,那就更是煞風景,敗壞閱讀興味。

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效果好不好,就看學生是否愛上讀書,自己能找更多的書來讀,而且多是整本書閱讀。

不要管得太死,寧可實行目標管理,開頭有個提示和引導,結尾布置一點小結之類,那就很好了。

根據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安排適當的課外閱讀,注意循序漸進,逐級增加閱讀量與閱讀難度,體現教學的梯度。

但是,納入計劃不等同於上課,一定注意不要太多幹預,要想辦法激發閱讀興趣。

要容許學生讀「閒書」,尊重他們的「語文生活」。

No.6

古詩文教學最重要的方法-誦讀

怎樣教好文言文?

把誦讀作為學習文言文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環節與手段。

對文言文來說,通過誦讀知其大意,能對文章的文氣和語感有整體感覺,這是基礎。建議文言課少一些串講,少一些活動,不一定要「先譯後背」,也不一定「字字落實,句句翻譯」,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誦讀,很多課文都可以做到「當堂成誦」。

古詩詞教學最好的辦法就是反覆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有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

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一時說不清美在哪裡,總之是積澱下來,有所感覺了。

現在有些古詩詞教學過於繁瑣,像外科手術,把那種「美」都給弄跑了。

No.7

關於寫作教學-

訓練思維與教師下水文

寫作學習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寫好文章,更是為了思維訓練

作文課和閱讀課一樣,需要氣氛,需要薰陶,需要不斷激發學生表達言說的欲望。提升寫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擴大閱讀面,加上適當的思維訓練和文字訓練。多讀比多寫能更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作文教學要做得好,有一個前提,就是老師自己要喜歡寫作,會寫文章。

老師要敢於和學生一起來寫,敢於寫「下水文」。不一定要寫得多麼漂亮,但起碼「會寫」。

No.8

語文教學要講授知識教學

如今的語文教學知識體系被弱化

很多老師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教學梯度被打亂,必要的語文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得不到落實。有時課上得滿天飛,可就是沒有把得住的「乾貨」。需要仔細鑽研教師用書和單元導語,研究思考題和各個欄目的要求。

No.9

如何看任務驅動下的群文閱讀

有利於學習目標和內容集中、明確,克服語文教學的隨意性,同時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果所有的閱讀教學都預先布置任務,是在任務的指使下去閱讀,可能會讓學生被動,降低他們閱讀和學習的興趣,適得其反。

所以任務驅動的那個「任務」,恐怕不能預設太細,要考慮留給學生的空間大一些。

在實施多文本閱讀的時候,把握好精讀與略讀的結合,防止淺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進的辦法就是,還是要把群文閱讀的課文或者材料分為精讀和略讀,要有精讀的要求。

No.10

新的語文教學架構下

如何進行課外閱讀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就新語文的課外閱讀對家長、老師和孩子提出以下建議:

1、新語文課本格外注重往課外閱讀延伸,教材有意引導家長少看電視、少打麻將、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讀書,老師可以給家長「布置作業」,讓他們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讀」。

2、一起讀可以是朗讀,也可以講讀,或者對話式閱讀,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讀書,是書面語言的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

3、一般學生,特別是還沒有讀書興趣的人,給他開個書單很有必要。語文老師可以借書目來激發讀書興趣。你推薦了30本,他能夠讀3本就不錯了,慢慢進入狀態,喚起閱讀的興趣。

4、我們老是抱怨語文教學低效、貧血、不健全,什麼原因?很多人可能全歸咎於考試,認為是中考高考和各種考試製約了語文教學,所以學生不讀書或者很少讀書。都在責怪應試教育,就是沒有從自己教學上找找原因。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我們肯定會受到制約,但總也還會有些空間,我們可以讓學生考得好,但又學得不那麼死板。

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一般也會比較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不要把一切負面的東西全都歸咎於應試教育,我們要面對應試教育這個現實,採取某些必要的平衡。

讓學生多讀書,同時又應對考試,考得好,這兩者完全可以結合。

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讀,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是「連滾帶爬」地讀的,否則就很難有閱讀面,也很難培養起閱讀興趣來。

周國平先生講到閱讀就是最初的戀愛,戀愛搞得全都那麼嚴肅,甚至面目可憎,那怎麼可以?

我們說的「連滾帶爬」地讀,包括瀏覽、快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無師自通,但有老師指導一下,甚至納入教學,就事半功倍了。這可能是激發閱讀興趣的好辦法。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學教材語文課本變天……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統編以前,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材實行了三十年的「一綱多本」政策。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編教材正式走進課堂。三年過渡期後,到2019年,「部編本」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此前在這三個科目上使用的多種形態的教材將告別課堂,成為歷史。
  •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學語文教材新變化,你需要這樣學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學語文教材新變化,你需要這樣學從古至今,從以前的科舉制度到現在的高考,貌似語文始終是我們學生永遠的「必修課」。語文從小學,中學,大學都在修讀,可見它的重要性,但是語文貌似從我們小的時候到現在的課本內容都沒有怎麼變過,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進步,文化在發展,語文也即將迎來了自己的新變革,一起隨教育fresh看看吧!
  •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9秋季啟用統一教材,高考語文15%的人做不完
    近日,教育部下達最新通知,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課本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即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一、如何變動語文學科的重要程度肉眼可見。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其變動更是牽動了家長老師和學生的心。
  • 教育部:2019年起,中小學將統一教材,語文老師:詩詞大增,壓力大!
    眾所周知,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希望,在2019年到來之際,有關全國中小學生的政策也開始施行了,那就是全國所有的中小學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這是無數的中國父母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在這次這幾門學科使用統一教材的大背景之下,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性也將被重新定義,可想而知它的改變是有多大。首先,改變的是中小學古詩詞篇幅增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比重劇增。小學的12本語文書中一共會有124篇古詩文,平均一年學20篇古詩文;初中的6本語文書中一共也有124篇古詩文,相比之前的教材,小學課本增長了百分之八十,初中課本則增長了百分之五十二。
  • 2025年全國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統編
    來源標題:2025年全國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統編 「十三五」期間,我國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已覆蓋20個省份,預計2022年前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2025年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 襄陽市女作家陳玲作品入選教育部中小學語文教材配套讀本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塗玉國)7月27日,筆者從襄陽市獲悉,襄陽市女作家陳玲創作的《能文能武辛棄疾》一文,被選入教育部統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主題閱讀首選讀本《伴悅讀·語文素養核心讀本》八年級上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 教育部通知:語文教材2019年全面改版,這3大變化不注意會吃大虧
    2018年多個省份開始推行試點新高考模式,高中課程教材也在組織編寫修訂,結合各科的特點,豐富內容,讓教材能更貼近「新高考」。從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各省份分步實施新教材,上新課程。很多人也一直關注著這次變化,對高考、對考生有多少影響,這是所有家長最在意的問題。
  • 教育部2020最後一場「收官」系列發布會:「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
    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加強統一領導和管理。各級教育部門調整優化內部教材管理體制。教育部對部內五個司局的教材管理職能進行整合,組建了教材局,牽頭負責教材建設和管理,承擔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工作。
  • 教育部: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
    12月24日,教育部召開第七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工作有關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其中,基礎教育類教材近1萬種,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教材近8萬種,高等教育類教材近10萬種。  據介紹,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2017年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 教育部最新通知:2019年開始,中小學教材改版,事關所有中小學生
    一、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 1、中小學義務教育的用書中,《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程,無論六/三制和五/四制,中小學國家課程必須使用本文件所附目錄中的教材。上海市中小學國家課程教學用書按教育部批准的方案執行。
  • 教育部:2021年將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全學科教材修訂工作
    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教育部24日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實現了普通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目前已覆蓋20個省(區、市),將在2022年前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
  • 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時代終結!聯著實業「國學e站」助力...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這是教育部春節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可靠信息。  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編教材正式走進課堂。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教育部聯合推出有聲語文教材(視頻)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白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教育部19日在京聯合推出「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首批100篇有聲語文教材。誦讀庫由70多位播音員、主持人、錄音師錄製完成,涵蓋教育部審定的全部中小學語文課文。據介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教育部專門成立了由播音和語文教育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審核專家委員會,對每一篇課文進行了審核把關,達到國家規範讀音及表達標準。
  • 教育部:我國在用學歷教材近19萬,將重點加強新工科、新農科等學科...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 圖源:教育部官網 芥末堆訊,12月2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總體情況。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我國新的課程教材體系基本形成,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其中,基礎教育類教材近1萬種,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教材近8萬種,高等教育類教材近10萬種。在基礎教育中,目前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已實現統一編寫、統一審查,2022年前將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
  • 高中思政、語文和歷史新教材就位,部分省份今年將啟用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8月8日,教育部下發通知,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教材已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核通過。今年秋季起,部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高一年級開始使用新教材。根據教育部安排,使用新教材的省份,從高一年級開始使用《2019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教學用書目錄(根據2017年版課程標準編寫)》中的教材。該目錄顯示,語文學科主編為溫儒敏,包含必修(上、下冊)與選擇性必修(上、中、下冊);思想政治科目主編為張異賓,包含三冊必修與四冊選擇性必修;歷史科目主編為張海鵬、徐藍,包含必修(上、下冊)與三冊選擇性必修。
  • 9月中小學統一換教材!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通知近期,教育部辦公廳下達了《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義務教育六三學制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五四學制道德與法治、語文一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
  • [中國教育在線]教育部: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2022年前將實現所有...
    12月24日,教育部召開第七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工作有關情況。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實現了普通中小學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統一組織編寫普通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全面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厚植紅色基因。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 教育部: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2022年前將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
    12月24日,教育部召開第七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工作有關情況。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實現了普通中小學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統一組織編寫普通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全面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厚植紅色基因。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 教育部公布2019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教學...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教學用書目錄(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要求各地要抓緊安排,確保課前到書。具體有哪些用書?隨小編一起看目錄↓↓↓做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教學用書工作,有哪些要求呢?
  • 9月起中小學將用新教材 「一綱多本」時代終結
    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如此規定,首先受影響的便是學校教學——不僅要面臨近40%的全新教學內容,教材中更有一項近乎專為教學設定,那便是:要在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