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觀察:「換帥」之後湖北釋放的吏治信號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共抗「疫」觀察:「換帥」之後湖北釋放的吏治信號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張蔚然)自2月13日應勇和王忠林分別出任湖北省委書記、武漢市委書記以來,湖北和武漢正全力緊抓救治和阻隔兩大關鍵環節,「背水一戰」開打湖北保衛戰和武漢保衛戰。分別作為一省和省會城市黨委「一把手」,他們在部署疫情防控之時亦貫穿著清晰的吏治信號,這為外界獲知當地最新變化提供了切口。

  面向官場:以強「作風」狠抓吏治

  記者梳理發現,自履新以來,應勇和王忠林在多個不同場合都強調了官員「作風」問題。

  履新不久應勇即表示,在疫情防控決戰之際,在膠著對壘緊要關頭,各級幹部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抓實抓細抓落地的作風,發揚幹勁、衝勁和韌勁,拿出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衝鋒陷陣、勇往直前。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時隔一天,應勇再提這個問題,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講政治、守紀律、強作風,拿出應有的幹勁、衝勁、拼勁和韌勁」。

  王忠林亦多次強調「作風」二字,要求「以戰時作風確保工作成效」,特別提到「要轉變作風、增強戰鬥力,在『細』和『實』上再努力」,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樹立『一盤棋』思想,不推諉、不扯皮、不內耗」。

  對於幹部隊伍,應勇要求「使督查問責和激勵關愛兩手都硬起來、實起來」。在19日武漢拉網清底大排查行動最後一天,王忠林要求各區區委書記、區長在排查匯報材料上簽訂「責任狀」,對確診病例一個都不居家等問題進行承諾,下一步如果出現疏漏,追責問責。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表示,從疫情防控前期工作看,有些地方出現的不足反映在幹部工作中往往就是作風不過硬、執行打折扣,這些問題在個別地區已暴露得比較充分。

  「湖北省和武漢市近期強調以『強作風』抓幹部隊伍責任感和執行力,對玩忽職守、敷衍塞責的人加強督查嚴肅問責,在這個節骨眼上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清明吏治的重要抓手,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戴焰軍說。

  直插基層:對生命「決不能無動於衷」

  除召集當地高層會議部署疫情防控,應勇和王忠林均已多次直插基層。應勇不僅深入武漢市醫院、社區和超市,也走訪了黃岡、孝感等疫情較重地區。王忠林暗訪了武漢江岸、江漢、礄口部分社區。

  在關心關愛一線人員的同時,應勇不迴避工作存在的不足,強調面對疫情防控帶來的基層治理大考,要及時補齊短板,構建黨建引領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模式。他特別提到「社區工作者要充分理解群眾感受,受得了委屈、經得起埋怨」。

  與直插基層「一脈相承」,應勇和王忠林在談到救治、收治等基層面臨的突出問題時均多次強調對生命的珍視。應勇強調醫療救治責任重大,「與疫情相關的一個個數字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決不能熟視無睹,決不能無動於衷!」

  王忠林表示,不管重症、輕症,只要確診都得給看,這是人命關天的事,不能眼巴巴看著這些人失去生命,並特別要求「把網絡上的求助核實清楚」,「我們出現的任何一點疏忽,都將會給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帶來巨大隱患,都將遲滯打贏武漢保衛戰的步伐。」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認為,在疫情阻擊戰期間直插基層,了解一線疾苦,吸收基層建議,不僅有助於作出更科學的部署決策,也會給當地幹部隊伍帶來示範效應。

  「湖北和武漢方面還提出珍視生命,這和『直插基層』一樣,都是以人為本的表現。只有充分了解基層情況,盡最大努力實施收治、救治,才能保障人的生命權、生存權。」常健說。

  接受監督:以「善聽智行」補短板

  在全力抗擊疫情的同時,湖北和武漢近期表明了接受外部監督的態度。「只有勇於接受監督,我們才不會懈怠;只有勇於接受批評,工作才能不斷進取。」應勇指出,輿論監督是監督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環。要善聽智行,對照輿論監督反映的問題,及時補足短板、改進工作。

  王忠林要求切實抓好「12345」市長熱線等平臺,市民提出的訴求、打來的每一個電話都要認真對待,及時解決,否則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大家工作都做得細一點,結果就會不一樣。」

  戴焰軍表示,以謙虛姿態接受監督、及時傾聽各方面意見和想法,有利於決策者改進工作、補上短板。雖然很多監督是外在的,但能為強化工作質量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讓吏治更有動力和活力。「事實上,很多疫情防控一線問題都是在摸索中得到逐步解決,監督可以使政府決策少走很多彎路,外界的壓力是必要的。」

  他認為,總體來看,湖北省和武漢市近期拿出了改進作風、貼近民眾和接受監督的新思路、新舉措,正在取得成效,「希望持續放大上述努力,為疫情防控注入更多『組織』力量。」(完)

相關焦點

  • 暢享抗疫成果 釋放復甦信號——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財經觀察:暢享抗疫成果 釋放復甦信號——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新華社記者俞懋峰「十一」黃金周曆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海外觀察人士和媒體指出,假日經濟火熱既體現抗擊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也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甦的清晰信號。高效抗疫為黃金周保駕護航中國成功控制疫情,是中國人得以在黃金周放心出行消費的大前提。彭博社評論,疫情在中國已基本得到控制,黃金周假期顯示了中國對經濟復甦和公共衛生措施的信心。
  • 湖北:打通抗疫物資保供生命線
    打通抗疫物資保供生命線  隨著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進,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缺口加大,交通物流、生活物資供應均面臨巨大挑戰。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物資保供。湖北全省總動員,在爭取與接受外援的同時,想方設法挖掘一切潛能,全力以赴打通抗疫物資保供生命線。
  • 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研發醫療機器人 支援湖北抗疫一線
    由山東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牽頭研發的適用於抗疫需求的兩款機器人抵達湖北抗疫一線。受訪單位供圖(抗擊新冠肺炎)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研發醫療機器人 支援湖北抗疫一線中新網濟南3月6日電 (趙曉)由山東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C-FAIR)牽頭研發的適用於抗疫需求的兩款機器人分別於3月5日和6日入駐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支援抗疫一線
  • 為湖北抗疫發起全面總攻助力百噸大米,吉林——湖北縱橫4400裡的...
    中天宏大集團向湖北捐贈的20萬斤大米今天下午終於抵達。吉林——湖北,一場穿越4400裡的愛心接力開始了,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副主席劉漢特前往為車隊壯行,因北京防疫新政策不準湖北人士進京,劉漢主席送一程後,安排好對接工作,匆匆返京。出發時,北國雪積大地,抵達時荊楚風雨蕭蕭。
  • 為湖北抗疫發起全面總攻助威 中國林業與環境緊急行動
    為湖北抗疫發起全面總攻助威 中國林業與環境緊急行動——中天宏大集團100噸品牌大米馳援湖北中天宏大集團向湖北部分醫療和慈善機構捐贈100噸大米。記者採訪獲悉,春節後不久,中天宏大集團董事長鄭德斌發現湖北大米供應出現緊張,與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副主席劉漢聯繫,決定捐贈湖北100噸「宏大」優質火山巖鹼水大米,全力支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傾力馳援疫情主要發生地湖北省,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和困難群眾的用餐保障。
  • 山東臨清陶玉潔抗疫麵塑藝術作品被湖北武漢革命博物館永久珍藏!
    在湖北武漢革命博物館舉辦的「以藝傳情——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抗疫藝術作品展」上,來自山東聊城臨清市的一組反映武漢及全國新冠肺炎抗疫成果的麵塑非遺盆景景觀藝術作品,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參觀者極大的興趣和共鳴。這組價值十幾萬元,並被湖北武漢革命博物館永久珍藏、且首次對外展出的麵塑非遺系列作品,是由中國麵塑盆景景觀藝術發明人、山東省著名麵塑非遺藝術傳承人、聊城臨清籍藝術家陶玉潔親手創作,並無償捐獻的。陶玉潔表示:「這幾幅糸列作品,可以說傾注了我很大的心血,在五十多天的疫情自我隔離、不分晝夜的創作時間裡,克服了連自己都難以想像的一些困難。最終完成時,人也瘦了五六斤。」
  • 湖北科技學院的醫學畢業生戰鬥在抗疫一線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吳玉梅 田麗)今年這個春節,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這場鬥爭中,來自湖北科技學院的醫學畢業生戰鬥在鹹寧、武漢和全國多個城市的疫情防控一線。1月24日,除夕夜,央視新聞抖音發布了一條武漢市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湖北科技學院 93級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劉霖的抖音視頻,得到了1280萬點讚,60餘萬條留言。劉霖1998年從湖北科技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工作至今。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她一直在一線工作,不幸被感染,現在正在隔離治療。她在接受央視新聞記者採訪時,錄播了這段視頻。
  • 三六一度集團捐贈物資送達湖北 助力一線醫護人員抗「疫「
    日前,三六一度集團向湖北地區捐贈的價值1000萬的物資陸續抵達抗「疫」前線,幫助一線醫護人員更好的進行抗「疫」阻擊戰。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及相關受捐單位對三六一度集團的捐贈表示了由衷的感謝。抗擊疫情,全國都在行動,來自祖國各地的數萬名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踏上「最美逆行」路,奔赴湖北多個疫情嚴重的地區。
  • 山東省實驗中學:這些學生的家長去了湖北抗疫一線
    記者從山東省實驗中學獲悉,該校為8名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免除新學期的學費和住宿費。「感謝您在這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奔赴湖北、奔赴抗疫一線。您用行動書寫了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為孩子們做出了最生動的榜樣!」山東省實驗中學在給抗疫一線的學生家長的信中向「逆行」的醫護人員們表達了敬意和感謝。
  • 跨越地球來抗「疫」伊利攜手南美乳企科拿支持湖北抗擊疫情
    蕾佩託女士(Paola Repetto)將5800個口罩轉交給伊利集團,用於支持湖北抗擊疫情工作。本次捐贈,是伊利攜手來自烏拉圭的科拿乳業的抗「疫」行動,由時任烏拉圭外交部副外長阿里爾貝爾格米諾(Ariel Bergamino)轉交給中國駐烏拉圭大使王剛先生,並跨越了2萬公裡、大半個地球後抵達烏拉圭駐華大使館,由大使館正式轉交給伊利。伊利將在第一時間把這批口罩送往正在湖北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者。
  • 湖北籍作曲家朱則平心繫家鄉,創作抗「疫」歌曲《浴火的鳳凰》
    日前,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組織創作的文藝抗「疫」作品再推新作,MV作品《浴火的鳳凰》正式推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身在馬來西亞的湖北籍作曲家朱則平時刻惦記著祖國,惦記著家鄉。看到全國各地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前線助力,他聯合幾位好友,寫詞作曲,通力合作,共同創作出這首抗「疫」歌曲——《浴火的鳳凰》,為家鄉人民送上祝福。朱則平 歌曲以鳳凰為象徵,歌頌了一線抗疫工作者的奉獻精神。
  • 「人民戰疫」民營醫院不缺席 中美醫療集團持續支援湖北抗疫一線
    來源:經濟日報2月18日下午,中美醫療集團再次為支援湖北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舉行出徵儀式。這是一個月之內,這家大型民營醫院第二次派出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疫情就是命令!在疫情面前,沒有公立醫院和非公立醫院之分,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 湖北統籌安排抗疫特別國債近200億元 用於疾控體系補短板強基層
    央視網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昨天(11日)在湖北宜昌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湖北省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湖北統籌安排抗疫特別國債197.7億元,用於疾控體系補短板強基層:支持871個縣及縣以下衛生健康項目建設,重點提升縣級醫院救治能力
  •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首爾12月14日電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記者陸睿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
  • 援湖北軍醫老紅軍外公逝世:繼續奮戰抗疫一線告慰老人
    13日,在湖北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軍隊援湖北醫療隊員陰繼凱強忍悲痛,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陰繼凱的老紅軍外公。唐都醫院供圖陰繼凱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也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疫情發生後,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兩次主動請纓,奔赴抗疫一線。「我是軍人,我有烈性傳染病實戰經驗,我是武漢人,所以我必須去!」
  • 江西中醫藥,抗「疫」有力量
    江西中醫藥,抗「疫」有力量 2020-03-29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榆次區人民醫院馳援湖北的張桂珍、趙傑在抗疫一線光榮入黨
    對於仍然戰鬥在湖北省天門市抗疫一線的榆次區人民醫院張桂珍、趙傑來說,2020年3月6日是個永遠難忘的日子。這天下午,山西省馳援湖北醫療隊天門臨時黨支部在駐地舉行了重溫入黨誓詞和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踐行他們的入黨誓言,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他們的共同心聲。
  • 馳援湖北戰「疫」 展現雲南擔當
    戰「疫」,湖北及武漢作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們並非獨自戰鬥,他們的背後站著整個中國。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作為共飲長江水的雲南,全省上下同心協力,和湖北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用效率與溫暖,譜寫了馳援湖北戰「疫」、展現雲南擔當的動人篇章。
  • 青島各界為青醫附院赴湖北抗疫一線醫療隊發起慈善捐
    2月25日,青島市柔道協會、青島新華安邦國際科技創新集團聯合發起「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慈善活動,並向青醫附院赴湖北抗疫一線支援的醫療隊捐贈醫用口罩10000個、醫用手套2000副,醫用防護服200件。活動中,青島新華安邦國際防衛職業培訓學校名譽顧問、著名國際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中國柔道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國家柔道隊教練、青島市柔道、跆拳道、空手道協會會長徐殿平,青島柔道、跆拳道界世界冠軍團隊,著名演員張光北、侯天來、王繪春、傅淼,青島市柔道協會副會長於國鑫,中日友好青島柔道館全體教練員,青島新華安邦國際防衛職業培訓學校教導大隊教練、教官、隊長等分別對青醫附院赴湖北抗疫一線支援的醫療隊表示慰問
  • 情滿歸程——湖南支援湖北抗疫英雄凱旋記
    情滿歸程 ——湖南支援湖北抗疫英雄凱旋記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段涵敏 易禹琳 龍文泱 3月17日,4批湖南支援湖北醫療隊共219名隊員踏上歸程。一個多月前,他們無懼生死,慷慨出徵。 抗疫烽火急,英雄百戰回。今天,伴隨著他們歸程的,是歡笑,是淚水,是鮮花,是掌聲,是激勵,是期盼,更是憧憬…… 誰言歸程疾?載不動,這多情! 別情總是深似海 3月17日,是回家的日子。在武漢市江夏區,早上5時30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孫爽就被生物鐘喚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