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春:千古帝師 一張良(三)

2021-03-05 詩詞文藝

千古帝師一一張良(三)◎王萬春

▶ 王萬春:千古帝師 一張良(一)

▶ 王萬春:千古帝師 一張良(二)

張良,(前?—前186?)字子房,城父(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姬姓。漢初三傑之一,偉大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祖上為韓國穎川郡貴族,曾五世相韓。秦滅韓後,圖謀復國,結交刺客,在博浪沙(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秦末農民起義中,知遇劉邦,並遊說項梁立韓公子成為韓王,以韓司徒身份協助劉邦平定關中,「常為策畫臣」。從宛城奇謀,嶢關用詐,到諫奢鹹陽,智鬥鴻門,請封漢中,焚棧道以慢楚師,書梁齊而間項王,謀無不中。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如聯彭越、說黥布、重韓信、偏師略北伐趙平齊;如發八難而止封六國,信齊王而權全大局,促東進而垓下滅楚,計無不售!漢朝建立,諫封雍齒平眾怨,因勢利導都長安,迎四皓以全太子……史上所謂「謀臣中的第一高人」竟無一字虛設!劉邦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外,子房功也。」亦非虛言。然而,張良的智慧和謀略不止於此,還在於他寧做帝王賓、不做帝王臣,智勇深沉,機諫得宜,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帝王師風範;更在於它超然於世外,居功不賞,功成身退,制勝於無形的平地神境界。千古帝師,千古謀聖,千古智者,實至名歸。


七、論時勢勸都關中 平眾怨諫封雍齒
國基初奠,天下始定,定都何處,這無疑對新興的西漢王朝的鞏固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起初,漢高祖劉邦本想定都洛陽,群臣也多持此見。一天,齊人婁敬求見劉邦,陳說關中地勢和當前形勢,勸劉邦定都關中。此時,那些主張建都洛陽的大臣們卻紛紛陳說建都洛陽的好處,勸道:「東都洛陽,綿延幾百年。東有成皋,西有餚函澠池,背靠黃河,前臨伊、雒二水,地理形勢堅固易守。」 這些人多是六國舊人,眷戀故舊,樂土重遷。劉邦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徵詢張良的意見,張良說道:「洛陽雖有這些天然的險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圓不過數百裡;田地貧瘠,而且容易四面受敵,非用武治國之都。關中則左有餚函之險,右有隴蜀叢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裡;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饒農產,北有可牧放牛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險要可以固守,又可向東方控制諸侯。諸侯安定,則黃河、渭水可以開通漕運,運輸天下的糧食,供給京師所需。如果諸侯有變,就可順流東下以運送糧草,足以維持出徵隊伍的補給。這正是所謂金城千裡,天府之國啊!還是婁敬的主張正確。」張良的分析全面而深刻,加之夙負重望,又深得劉邦信賴,因而漢高祖當即決定定都關中。漢五年八月,劉邦正式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為褒婁敬之功賜劉姓,即劉敬。漢高祖六年正月,劉邦大封包括張良在內的20多位功臣,其餘未被受封的人則議論紛紛,爭功不休。一天,劉邦看見諸將三三兩兩地坐在沙土上竊竊私語,就詢問張良他們在談論什麼事。張良說:「他們在商議謀反!」劉邦大吃一驚,忙問:「天下初定,他們何故又要謀反?」張良答道:「您起自布衣,是利用這些人才爭得天下。現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平時喜愛的人,而誅殺的都是平時您所仇怨的人。現在朝中正在統計戰功,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天下的土地畢竟有限。這些人怕您不能封賞他們,又怕您追究他們平常的過失,最後會被殺,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劉邦忙問:「那該怎麼辦?」張良問道;「您平時最恨的且為群臣共知的人是誰?」劉邦答道:「那就是雍齒了。」張良說:「那您趕緊先封賞雍齒。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了,自然就會安心了。」於是,劉邦擺設酒席,歡宴群臣,並當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催促丞相、御史們趕快定功行封。群臣見狀,皆大歡喜,紛紛議論道:「像雍齒那樣的人都能封侯,我們就更不用憂慮了。」張良此舉,不僅糾正了劉邦任人唯親,循私行賞的弊端,而且輕而易舉地緩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動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寫詩讚道:「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於此每從容。固陵始義韓彭地,復道方圖雍齒封。」


八、迎四皓以全太子 做神仙明哲保身

自從漢高祖入都關中,天下初定,張良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也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可有可無、進退有據。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避免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不予幹涉。

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漢王朝上層出現了一場新的危機。當時劉邦寵愛戚夫人,故欲廢太子孝惠(呂后子),改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朝野大臣,群起諫爭,劉邦執意不從。眼看太子位行將不保,呂后驚恐萬狀,心急如焚。這時,呂后想到了張良。就派她的兄弟建成侯呂澤找到張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您怎麼能高枕無憂呢?」張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採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即使我和再多的人進諫也不會起作用。」呂澤脅迫張良想辦法,張良說:「這件事只靠勸諫是難於保住太子的。天下有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他們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在山中,皇上招不來,但還是很敬重他們。如果您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讓他們時常跟隨在太子左右,只要皇上見到他們,可能會對太子有幫助的。」果如張良所言,當太子入宮劉邦見到他們時,以極其複雜的目光凝視著自己數請不來的『商山四皓』,今為太子左右。劉邦回後宮面對戚姬,一曲「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激,尚安所施!」的楚歌,唱出了漢高祖無力駕馭局面的無可奈何。從此,劉邦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終得嗣位。而張良運籌帷幄、逸清高致的卓越政治智慧也升華到一個至高境界。

劉邦大封功臣時,諸將爭功不休。為把蕭何列為第一,劉邦便有了著名的「功狗」、「功人」之說,並在封蕭何八千戶的基礎上,因劉邦微時出差蕭何總是比別人多送兩千錢,而加封蕭何兩千戶,成為萬戶侯。然而,同樣情況下,漢高祖劉邦卻把張良作為例外,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可是張良堅辭不受,對劉邦說:「臣始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與那些爭功邀賞的諸將相比,劉邦很是感慨,於是封張良於留地,是為「留侯」。封侯不久張良便提出退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從此,不再過問政事,潛心於「辟穀」修道。在民間傳說中,張良最後踏雲升仙而去。


九、生死謎千古之謎 張子房萬代流芳

張良從生到死,一生充滿了神秘色彩。張良的生年史無記載,出生地說法不一,他何時死的、死在那裡也查無實據。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韓桓惠王二十三年,張良之父平卒,平死後二十年,秦滅韓(公元前230年)。《史記》又說:因為張良年少,還沒有在韓國做官。當知秦滅韓時,張良不小於20歲。張良博浪沙擊秦王是在前218年,與劉邦相見時是前208年,此時張良應該在40歲或者是45歲以上了。

張良的出生地,《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者,其先韓人也。」 《漢書》說:「張良出於城父」。正義括地誌云:「城父在汝州郟城縣東三十裡,韓地也。」即古屬潁川郡府陽翟。三家分晉後,韓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市),相國宅邸自然居國都,張良應該出生在這裡。中國大百科全書註明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亳縣為今安徽亳州。當時安徽亳州屬楚地,故張良祖籍不可能在亳州。

關於張良的死,《史記》記載為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漢書》本傳記載為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由於張良的晚年活動鮮為人知,以至張良是怎麼死的、死在那裡,被人蒙上一層神秘色彩,成為千古之謎。張良的墓葬:一說在今河南省蘭考縣。蘭考縣城西南六公裡,緊靠隴海鐵路確有一座張良墓,周圍古柏環繞,鬱鬱蔥蔥。據說劉邦死後,呂氏專權,張良便託病隱居於東昏縣(今河南蘭考)西南的白雲山,死後就葬於該地。一說在今徐州沛縣。據唐代《括地誌》記載:「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東六十五裡,與留城相近也。」當初劉邦封侯的時候,張良以在留城與劉邦首次相見為理由,要求封給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後葬於留城附近,也是合情合理。一說在今湖南張家界的青巖山。據《仙釋志》記載:「張良,相傳從赤松子遊。有墓在青巖山(水繞四門有張良墳),時隱時現。」《陵墓誌》也記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巖山。良得黃石公書後,從赤松子遊。邑中天門、青巖各山,多存遺蹟。這裡山水奇麗、林木清幽,說他晚年追尋老師赤松子足跡來到這裡,最後長眠在這裡,並非不可能。據說「人間仙境張家界」亦是張良所賜。此外,位於山東微山縣微山島西南部微山南麓也有張良墓,在微子墓南1.5公裡處。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題「漢留侯張良墓」。這遍布各地的張良墓,都有它的道理,究竟是為什麼呢?

《史記·留侯列傳》寫張良之死,只用了四個字:「後八年卒。」有人讚嘆:妙極!自古艱難惟一死,死得乾淨利落尤其難上加難。有人死得無可奈何,有人死得戀戀不捨,有人死得驚天動地,有人死得拖泥帶水。張良卻神龍見首不見尾,如此這般無聲無息、平平淡淡、輕輕鬆鬆地離開了那個塵世。不僅司馬遷寫得妙,更是張良死得妙。再看看圯下拾履、神人授書,滄海君、黃石公、赤松子——奇事、奇書、奇人……連剛剛過去半個世紀後的司馬遷都感到奇怪。他在《史記》中寫道:「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

其實不難理解,古往今來,假託神仙鬼怪來推行自己的主張,實現自己的願望,達到自己的目的的不乏其人。而象張良做的這麼巧妙,且一以貫之的也許只此一人。這一切都說明張良自始而慮終,從一開始就為自己的一生做了精心設計,在出山前已經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智慧貯備,世界觀、人生觀已經形成。所以一開場就不同凡響,直至出神入化,大幕徐徐拉上。

老子說:「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又說:「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莊子也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在道家看來,生死物化,生死命定,生死一體,生死為徒,生死俱善,生死順化,生死通達,生遊死歸。「 故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 「古之真人不悅生也不畏死」。張良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道家「無為,無不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價值觀和生死觀。所以他才有一種「超然拔俗」、「閒雲野鶴」的氣象,在「王者之師」以外,還有一種「方外之士」的氣質。也許別人不理解莊子在他妻子去世的時候「鼓盆而歌」,我相信張良會理解。所以,張良註定不會成為烈士,而只能成為高士。四百年後,張良的八世孫張道陵創立了「五鬥米」道,成為道教的始祖。究其淵源,難道會沒有祖上遺風嗎?

而今,在陝南柴關嶺南麓、紫柏山東南腳下,距留壩縣城17公裡處的廟臺子街上有一座「留侯祠」,又稱「張良廟」。相傳張良激流勇退後,隱居於此。這裡青松翠柏、依山傍水、古樸典雅,融名勝古蹟、文物、風景於一體,終年雲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在雄偉莊嚴大殿上,懸掛著「明哲風高」、「帝王之師」的匾額。有一幅對聯,曰:

畢生彪炳功勳啟自授書始;

歷代崇豐煙祀端由辟穀開。

(完)


王萬春,山東青島。部隊轉業至青島市公安機關,三級警監退休。長期從事文秘工作,酷愛讀書、旅遊,常有詩文書刊發表。《詩詞文藝》編委,天涯明月詩社副社長。


⭐⭐⭐⭐⭐


詩詞文藝平臺

       推介當下最活躍、最具特色的一線藝術家、作家、詩人,力塑當代藝術家、作家、詩人群像。

       投稿前請關注「詩詞文藝」平臺,長按二維碼或搜索shiciwenyi關注。請將原創(未在其它微信平臺上發布,在主題欄裡標註「原創首發」,非原創作品請註明,文責自負)作品連同個人簡介、兩張作者照片、手機號、微信號等信息一併發至投稿郵箱:shiciwenyitougao@163.com,或加總編微信ssrsscwy進行投稿,體裁和題材不限,內容須健康向上,不涉及政治敏感話題。根據點擊量和讀者讚賞,評選年度詩人;選編《詩詞文藝年選》,優秀作品結集出版。

 聲明: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原創保護不論以作者的名稱或平臺名稱,其版權均為作者所有。

                         

《詩詞文藝》編委會    

顧      問:謝冕  王幅明  大衛  高偉  徐俊國  雪鷹  夏寒責      編:鴻飛   百野   眉不畫   犀牛編      委:狐小鎖  周月友  王蜚聲  王萬春  王長發  張煥全  曹麗  印文良  黃玉龍  李繼育  張明銀  劉文海  穆大偉  李英落  秦麗美  彭慶輝  汪志彪  蔚然  邱黎  俊莀  丁端芳  曾毅鳴

   詩詞文藝   

微信公眾號排版運營平臺

名家 | 名作 | 詩詞 | 薈萃

最後,小編懇請大家做一件事,由於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沒有經常留言或點「在看」的,會慢慢的收不到推送!如果您還想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請將詩詞文藝加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後點擊一下頁面下端的「」,謝謝!

相關焦點

  • 《秦時明月》:張良犯錯禍及顏路,儒雅的三師公到底犯了什麼錯?
    天明原本跟劍聖蓋聶四處流浪,加入墨家後,天明成為了墨家巨子,在機關城內墨家一眾高手和來自流沙的衛莊等人展開了一場殊死之戰,這次決戰雙方都損失慘重,天明和蓋聶後面還遭到陰陽家的人攻擊,就在走投無路之時,儒家的張良出現了。
  • 謀聖----張良(一)
    圯上受書一天,張良閒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
  • 三個原因,讓劉邦殺盡功臣,唯獨沒對張良下手
    但劉邦把身邊的功臣殺的差不多了,唯獨放過了張良,這就讓許多人感到奇怪了。其實,張良能夠安然無恙活到漢惠帝時期,主要因為他自身的三點原因才逃過一劫。身份背景劉邦奪取了天下後一共封了八個異姓王,其中七個都被劉邦以各種理由被殺或被廢。
  •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
    #張良(?劉邦曾說,他之所以天下全靠這三個人,他曾說「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事,繳納賦稅,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管理軍隊,我不如韓信」而這三位的結局大不相同,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張良。
  • 張良是如何成為傑出的戰略顧問?
    在其一生的管理顧問生涯中,張良老師始終秉承「尚義貴柔」的核心顧問價值觀,積極而有效地為「大漢朝集團」董事長劉邦開展常年管理顧問工作,成為「帝王之師」的代表人物,也成為了一名傑出的戰略落地貼身夥伴。那麼,張良同學是如何成為傑出的戰略顧問的呢?
  • 謀聖:張良張子房!
    一、張良的典故1、運籌帷幄劉邦稱帝後,曾問群臣自己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稱讚他是因為大仁大義。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指的張姓可以「免貴」且是大姓,才說張良家族輝煌。在我讀《史記》中看到的是張良的悽美與悲涼。劉邦:「子房,為之奈何?」劉邦離不開的謀士,當屬張良。然,這位開國功臣,初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卻不得不在即將輝煌的時候,隱退弧守清寒。
  • 謀聖-----張良(二)
    而把實際的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封給了秦的三個降將, 用以遏制劉邦北上。劉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擊項羽,後經蕭何、張良一再勸阻,這才決定暫且隱發。天下分封已定,張良打算離開劉邦回韓國再事韓王成。劉邦賜金百鎰,珠二鬥。而張良把金珠悉數轉贈給項伯,使他再為漢王請求加封漢中地區。項伯見利忘義,立即前去說服項羽。這樣,劉邦建都南鄭(今陝西南鄭縣東北),佔據了秦嶺以南巴、蜀、漢中三郡之地。
  • 謀聖——張良
    傳說張良是得到了仙助,《史記》等史籍對這個傳說有詳細記載,智慧來自神助的傳說使張良的身上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有一日,張良來到下邳的一座橋上遊玩。經過一位身著粗布衣衫的白髮老人面前時,老人故意把鞋子丟到橋下,吩咐張良:「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撿上來!」聞聽此言,張良很氣憤,但見老人年紀比較大,就忍氣吞聲地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又得寸進尺地說:「給我把鞋穿上!」
  • 你知道張良和張道陵的關係嗎?
    《楚漢傳奇》張良劇照張良(?—前189年),本姓姬,在博浪沙刺秦失敗後為避其難,遂逃匿下邳(今江蘇睢寧縣北古邳鎮),更名張良,取字子房。結識各方豪傑,尋求復國報仇之道。《漢書·張良傳》:「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五世相韓故。」
  • 刺客張良:博浪沙驚天一錘若成功,歷史或將改寫
    張良,是漢朝的一位十分著名和傑出的謀士和帝師,他與蕭何、韓信一起被稱為「初漢三傑」。後人稱他為「謀聖」,作為協助劉邦平定漢朝天下的帝皇師,據說張良的謀略都是一個叫做黃石公的人教的。張良官拜大司馬之後,辭官歸隱,作為漢初三傑當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終的人,張良的一生有許多傳奇的事跡,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張良刺殺秦始皇的故事。張良出身高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後代,他的祖父與父親都做過幾代韓王的宰相,張良將來不出意外也要接任韓相的位子,前途一片光明坦蕩。
  • 《王者榮耀》張良怎麼玩 張良玩法攻略
    許多玩家都很想知道,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王者榮耀張良玩法攻略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者榮耀張良玩法攻略 一:技能 被動技能:言靈咒令 張良的主要輸出技能,... 【九遊攻略】王者榮耀張良怎麼玩?
  • 【郟縣】西漢留侯張良故裡歡迎您!
    來到張良故裡有六地說,其中一地說就是張姓的中興之地。自先祖張孟談遷居興業至今,張店村幾經衰敗。建安六年,諸葛亮攜徐元直來張店村拜謁留侯祠,瞻仰張良像後所寫一篇短文。「亮攜元直 建安六年春 踏賢宗 觀地勢不嚴 然清靜秀逸,乃龍鳳之地 拜留侯 仰其像不威 然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 成帝王之師 吾輩嘆之 敬之 效之」。刻在碑石上,這段銘文於2014年收錄進《中原文化大典》。
  • 一心復興的張良刺殺秦始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終究棋差一招
    韓國雖小,卻出了不少人才,至今為止,還廣為流傳,鄭國,韓非子,申不害,張良等都非泛泛之輩。在韓國,這些很多良將都未得到韓王的重用,其中就有張良。韓王面對虎狼之師的秦國,又不肯啟用謀臣良將,毫無還手之力之際,只能被迫入秦,俯首稱臣,最後落得個慘死。韓王歸降後,秦王表示了自己的大度,在對待韓國的皇室成員們,並沒有全部屠殺,即使是對待韓王,最後也死在了秦王給他指定的地方。
  • 年輕時的張良有多牛?散盡家財刺殺秦始皇,並能成功全身而退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謀士,張良張子房絕對是榜上有名,作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其乃是與一代戰神韓信齊名的人物。他身為文臣謀士,進則為帝王師,可謀國興、立邦安;退則為逍遙身,可保自身、延富貴,是千百年來文人無限嚮往、無法企及的高度,紛紛效仿、而望塵莫及的典範。
  • 張良為老伯穿鞋,成就了一生事業
    張良在橋下閒逛,忽然一隻草鞋朝著他腦袋砸了過去,幸虧張良身手敏捷往旁邊一躲,只見橋上有一位老者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小子,幫我把鞋撿回來。」張良愕然片刻正想發怒,隨即心想對方是個老伯,這事我就忍了,哪知道張良把鞋撿了過來,老伯又道:幫我穿上。
  • 張良的一生與黃石公
    一)前言人要怎樣渡過這一生?哇哇墜地到古稀之年離世,在人世間晃蕩70年,70年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
  • 張良:千百年來文人仰望的高度
    他,就是張良。01 少年俠客張良,韓國貴族,弱冠之年亡國。家仇國恨,讓他願以一己之力,復仇雪恥。為此,他散盡家財,找尋幫手,還真找到一位使錐的力士。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遊,將抵陽武縣,張良與力士埋伏於博浪沙。
  • 張良VS範增,誰才是秦末第一謀士
    韓國很多城市都控制在秦軍的手裡,張良決定要把它們一一拿回來。但韓王成現在極是困窘,家底只有一千餘兵。開什麼玩笑,一千餘兵就想從章邯幾十萬虎狼之師的嘴裡奪食,那不是無異於比登天還難?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基點,我就能把地球撬起來。張良說:給我一千兵,我也能把韓國的土地奪回來。
  • 王者榮耀S20張良怎麼玩 S20賽季張良玩法技巧
    一、出裝推薦 疾步之靴+痛苦面具+博學者之怒+虛無法杖+賢者之書 第一件出鞋子來幫助前中期帶節奏,所以選擇直接出疾步之靴,更適合遊走。大家在鞋子的購買上可以針對敵方陣容和對自己的威脅性來選擇,出冷靜之靴和秘法之靴的張良打法更加激進,出抵抗之靴和影忍之足則提高生存能力。 張良的主要輸出還是圍繞面具、迴響和帽子。在擁有這三個法師大件之後,張良的輸出將會有質的提升,此時就可以考慮後續的出裝了。小編後來推薦的虛無法杖和賢者之書只是一個常規的最大化輸出選擇,實際上我們後期的兩個裝備格子更多還需要看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