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2020-12-16 騰訊網

一個國家的強盛

離不開精神的支撐

一個社會的發展

有賴於文明的推動

一個個人的進步

需要文化的哺育

值此中華民族正在奮力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曆程之際,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上,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高度概括和凝練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引起了全黨、全社會的巨大反響和共鳴,乃至在海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出,有著鮮明的時代背景、深刻的社會原因以及重大意義。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上的價值取向,是立足社會集體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既契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又承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

自 由

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

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追求

也是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

自由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在人們的日常認知中,自由與約束和限制相對,是一種擺脫束縛、無拘無束的自在狀態。而在政治哲學傳統中,自由又是一個與權利相聯繫的範疇,意味著國家賦予公民各種各樣的權利。社會主義的自由內涵不僅包括政治權利和自由,而且包括使人人都有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權利和機會,它是一種積極的實質自由,是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核心,是最廣泛、最全面的自由。

平等

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原則

大力倡導平等價值

促進平等目標的實現

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有著重要意義

平等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是衡量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準,也是人類嚮往的理想價值。人們嚮往和追求平等,首先要明確平等的內在意涵。平等是一種社會價值,是一種關於社會應當如何對待其成員的規範性價值。社會應將每個人作為平等的社會成員來對待,確保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求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尊重和照顧。

公正

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

是構建和諧社會

實現科學發展的必要前提

公正作為一種社會價值,是衡量一個社會的制度安排是否正當合理的重要標準。一個社會的公正,應當體現在經濟、政治、法律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社會主義所倡導的公正理念是基於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提出的無產階級公正理念,優越於資本主義的重要特徵就在於它以消滅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要旨。促進社會公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法治

現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

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可靠保障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根本目的在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導向,以執法為民為本質要求,將法治與民主政治統一起來,真正實現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

法治代替人治,是現代文明的標誌,不僅將民眾從專制統治下解放出來,並且在政治上實現公民平等,推進了自由、平等和公正價值的實現。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法律體現人民意志,規定和保護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權利,並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促進和實現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社會活力;有助於培育現代公民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對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來源:人民網

[ 這裡是閩東日報,感謝您的閱讀 ]

閩東日報移動端矩陣

「你說我辦」新聞報料熱線:2876799

相關焦點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上的價值取向,是立足社會集體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既契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又承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二) 2020-07-18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法治,實現自由、平等、公正不可或缺的條件
    無論是自由還是平等亦或是公正,想要實現最終都離不開法治。法治是確保我們的社會能夠實現自由、平等、公正的唯一方法,也是任何一個高等級社會的必然要求。自由,只有在規則之內對自由才能長久保持,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最終只會走向滅亡。而法治就是給自由添加一定的約束,這並不是說限制自由,反而是保護大多數人的自由,保護大多數人能夠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創造自己的價值。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法治篇,實現自由平等公正的基礎但困難重重
    無論是自由還是平等亦或是公正,想要實現最終都離不開法治。法治是確保我們的社會能夠實現自由、平等、公正的唯一方法,也是任何一個高等級社會的必然要求。自由,只有在規則之內對自由才能長久保持,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最終只會走向滅亡。而法治就是給自由添加一定的約束,這並不是說限制自由,反而是保護大多數人的自由,保護大多數人能夠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創造自己的價值。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020-12-14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五) 2020-08-31 00:4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20高考熱門素材:公正、平等、法治
    一、經典名言  1、力量來自公正。——林肯  2、治身莫先於孝,治國莫先於公。——宋·蘇軾  3、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清·何啟  4、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吳兢  5、公正是施政的目的。
  • 堅持全面推進公正司法
    黨的領導是公正司法的本質特徵。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將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 《法治中國》第五集:公正司法(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為民理念貫穿於法治中國建設全過程,司法機關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讓公平正義滲透到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讓每個公民都能感受到公平的護佑、正義的陽光。  【推出片名:法治中國 第五集 公正司法(下)】  【解說詞】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
  • 執法公正 矢志不渝建設法治公安 黨的十九大以來公安機關不斷深化...
    黨的十九大以來,公安部黨委高度重視並持續推進法治公安建設,在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中深耕精作,推動公安隊伍法治觀念不斷提升、執法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執法規範化建設全方位提檔升級。趙克志部長作了關於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提出五項工作措施和建議: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鍛造新時代高素質過硬公安隊伍;健全完善執法制度,為執法工作提供規範實用的操作指引;強化組織督導,全面落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要求;進一步完善有關公安工作的立法;建議在刑法中單獨增設襲警罪。
  • 孫謙:走向法治——關於法治問題的幾點思考
    也就是說,法治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比法律的產生要晚近得多。所以我們要明確,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有法律、沒有法治,法治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體系,又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武器和法寶。所以資產階級提出的主張,完全是針對封建社會的。它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封建特權;主張天賦人權,主張民主、自由、公平和正義,主張法律至上、人人平等。那麼到底什麼是法治?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法治政府意味著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行政決策實現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意味著大力推進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意味著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從源頭上減少違法行政行為;意味著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
  • 翁鳴江:什麼才是中國法治的根本保證?
    如果說權利本位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正當的程序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的具體方法,那麼黨的領導就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1)中國共產黨取得領導地位符合法治的程序正義,也符合法治的實體正義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僅僅在程序上是憲法法定、符合程序正義,而且同時也是建立在法治的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實體正義的基礎上。
  • 翁鳴江:中國法治的程序正義如何為實質正義護航?
    我們確定以自由、平等和公正的權利本位作為社會主義應然法的核心,這並不是說我們都可以隨意找個藉口,認為某項法律反對自由、平等和公正就不用遵守。這樣的話,極端情況必然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覺得自己非常正義,都可以高舉自由、平等、公正的旗幟,呼籲大家不用遵守所謂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那其最終結果必然就會是整個社會失去規則、出現恐怖的無政府主義暴亂狀態。
  • 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屬性
    第三,制度具有穩定性,他不會隨著領導人的注意力的改變而變化,不會受領導人情緒的影響而影響事物的公正。第四個。制度具有可預期性,因為法律永遠是先頒布法律,後規範人的行為,然後才依據法律來處理。所以說法律無處不及,就是說對任何事情的處理,行為都在法律控制之中,你不能昨天允許一個人行使這個行為,我們今天頒布一個法律,用今天的法律來懲戒昨天的行為,這是違背法律精神的。
  • 「學思平治」胡仕浩: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司法機關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對實現「中國之治」具有重要意義。法治是「中國之治」的重要支撐,這種支撐作用體現在許多方面。一是全面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要領域立法。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司法實踐
    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面依法治國指導思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我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現代化法治國家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司法實踐,以真摯的為民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投身於現代化法治國家建設中。
  • 《法治中國》第四集:公正司法(上)
    【序】  【解說詞】  獬豸,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公正的象徵,代表了人們對公平正義的嚮往。  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奮鬥歷程中,始終致力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 弗裡德曼: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最終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
    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裡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有極大影響。在凱恩斯主義大行其道的戰後二十年,正是哈耶克和弗裡德曼以異類的姿態,捍衛了新自由主義的尊嚴,使自亞當·斯密以來所形成的傳統沒有被泛濫的自負淹沒。而也是弗裡德曼一代人,讓經濟學創新的重心從老歐洲轉移到了北美新大陸。
  • 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複習資料
    答:①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②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4.法治與自由的關係?答:①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繫,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幹涉和侵害。③法治既規範自由又保障自由。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5.如何珍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