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網際網路中概股總是被做空?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從2020年伊始,中概股們便陷入了一系列風波之中,多家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遭遇做空者的獵殺,瑞幸咖啡、愛奇藝、跟誰學、YY都相繼成為做空機構的目標,其中跟誰學更是遭遇4家機構的12次獵殺。

根據Tech星球不完全統計,截至年12月1日,2020共有9家美股上市的知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被做空。其中,瑞幸被成功「狙擊」,近期的YY在遭做空後股價暴跌26%,跟誰學和愛奇藝等則陷入「解釋不清」的困境。

從投行、對衝基金、第三方調研機構、律所,做空機制背後是一條可供尋覓的完整產業鏈。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事件之後,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股票,仿佛都成做空機構的瞄準對象。

為何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老是被做空?講述大空頭的美劇《億萬》中有一句臺詞,解釋了股市中的「破窗效應」:「股票市場其實是在任何一個時間節點,整個世界的心理學縮影。」

從最早的網秦造假,到如今中概股迎來空前的信任危機和沽空潮,網際網路公司站在了命運的分水嶺。

蓄謀已久

做空也叫沽空(Short Selling),和先買後賣的做多相反,做空則是(借後)先賣後買。做空方在經紀人那裡借來股票,在股價高位賣出,在低位買回並還給出借方。股價打壓越低,做空方盈利更多。

每一例做空標的中,做空機構的對目標的選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精心的挑選獵物,之後也進行著長期且周密的調研,沽空機構的慣常作風是:長久潛伏,找準靶心,秘密布局,挖掘證據,一擊制敵。

做空機構對中國網際網路最知名的案例,無疑是打破瑞幸的「IPO速度神話」。

時間回到2020年4月3日,瑞幸迎來了自己的「審判」,股票大跌75%,中途熔斷6次。觸發事情的關鍵節點還要溯源至那份做空報告,1月底,由渾水代為發布的一份匿名做空報告,報告認為瑞幸從2009年第三季度就開始做假,這份做空報告引爆了市場輿論。

長達89頁的做空報告,背後是調研機構超過11260小時的調查,調研45個城市的2213家瑞幸咖啡門店,並錄下了大量的監控視頻,還從10119名顧客手中拿到了25843張收據。

早在2019年8月,做空報告的可能發出方雪湖資本就找到Third Bridge,一家總部在英國倫敦的外資諮詢公司,委託其物色一批行業專家,聽取他們對瑞幸咖啡的意見。由此推斷,這家標的則是在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前,就已進入了做空機構的視野裡。

做空報告觸發瑞幸造假案後,中概股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潮。

4月7日晚間,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發布37頁報告看空愛奇藝,稱愛奇藝在2018年上市前就存在造假行為,且上市後持續造假。這份報告的觀察周期長達2年之久。

在11月,渾水發布關於YY直播的做空報告中也承認,渾水已經對YY展開了長達1年的調查。

做空的時間點也很巧妙,儘管渾水聲稱沒有做空百度的意願,仍然選擇在百度對YY進行收購的時候公布做空報告,選擇在YY的高光時刻發布,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曝光,也讓做空計劃更具有關注度和諷刺意味。很難說,這不是刻意為之。

近期,沽空機構Bonitas沽空服飾品牌波司登,也利用了年報公布前這個敏感時間點,發布利空製造恐慌,提前進行信息「斬首」。甚至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並沒達到效果時,第二天把一天前的報告重發了一遍,並在官網上把發布時間改成了當日。

據渾水創始人 Carson Block 透露,渾水核心團隊只有 5 人,往往會同時調查 2-3 家公司。如此少的人力,和超長的調研周期,這讓做空機構的,每一次射擊都要一擊致命。

而近些年,很多打法兇猛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密集上市,給做空機構創造了條件。

有機可乘

2010年,網際網路發展逾10年,一大批網際網路公司來到上市的節點,如噹噹、優酷、奇虎360等接連亮相紐交所、納斯達克,據《中國經濟周刊》數據顯示,2010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達到45家。甚至出現了一周之內5家中國公司掛牌的盛況。

因此,這一年也被稱為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上市年 。也是在那幾年,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相繼迎來第一次大面積的做空危機。

2013年10月,網秦在迎來自己的8歲生日之際,也接到渾水長達81頁的做空「大禮」,懷疑網秦誇大了市場佔有率和付費用戶。之後,網秦的股價一路跳水,跌幅達47.16%。幾經博弈之後,作為中國第一家成功登陸紐交所的移動網際網路企業,最後走向退市的命運。

10年過去,網際網路的風口幾經流轉,2019年道瓊、標普以及納斯達克指數漲幅分別為22.2%、28.7%、34.6%,是2013年後表現得最好的一年。所以在2019年,又迎來一個扎堆上市潮,網易有道、跟誰學、鬥魚、瑞幸咖啡都相繼聚首美股。這一年,一共有32家中概股赴美上市,募資金額共計35.65億元,還有26家中國公司向SEC遞交招股書,排隊等待上市。

頻繁密集的上市潮,似乎也在做大整個市場的泡沫,從概率學的角度來說,筐子裡的蘋果多了,很難保證哪一顆不是壞的。「有縫的雞蛋」變多,做空機構蜂擁而至。

狂莽發展的網際網路公司更符合做空條件,作假的歷史更是數不勝數,早在千播大戰的2015年,直播平臺鬥魚上曾經出現過一個笑話:遊戲主播「微笑」同時在線觀看人數竟然超過「13億」,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全國人口數量才13.6億,整個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總數約8億人。

近期做空YY的報告,也正是抓住公司數據層面的「問題」,資本市場「疑罪從有」的風格,也讓YY的股價大幅下跌。

渾水指控YY的報告中指出,YY造假主要依據約有3條:1、歡聚的虛擬禮物50%來自於公司自己的伺服器,另外40%來自外部機器人或者主播自己「內循環」;2、主播不直播時也能獲得禮物打賞,主播收入水分大;3、與管理主播的公會收入數據對不上。

一個現實是,渾水也無法去證實,其所指出的「刷數據」是公司層面行為,還是主播和公會的個體行為。但是從背後的商業邏輯來推斷,如果造假對各方均有利可圖。

從主播的角度,小主播需要通過刷量,來引起公會或MCN公司的注意,提升價碼;大主播們則需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在平臺的活動或者榜單中,主播需要更高的熱度,獲得平臺的算法推薦,增加曝光。

而Wolfpack做空愛奇藝的證據是,在《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等熱門節目的數據中,前十個省份中西藏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北京,而西藏僅有340萬居民,人數悖論成為無法合理解釋的謎團。

綜合來看,做空機構偏好選擇網際網路公司,是因為嚴重泡沫的市場裡,網際網路公司裡的「爛蘋果」更是不少,特別是很多缺乏造血能力的故事型賽道,乘上「戴維斯雙擊」的風口,像瑞幸這樣的泡沫更是一戳就破,這也為做空機構撕開一個缺口。

禿鷲與小白兔?

在不會停止的做空大戰中,被做空的公司很多不是無辜的小白兔,做空機構也不是什麼蠶食市場的禿鷲或者鬣狗,所有資本市場的行為導向只有一個——獲利。

今年,最精彩的做空攻防案例,則是中國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硬剛4家做空機構的12次「圍剿」。

將鏡頭搖到今年2月,新晉做空機構灰熊率先發了一份題為《刷出來的學生數量和財務造假》的做空報告,指出跟誰學靠刷量製造假流水。次日,跟誰學迅速回擊,稱對方「主觀臆斷、邏輯混亂,不想評價。」

緊接著,4月,老牌空頭機構香櫞也下場錘跟誰學,認為其虛增收入,創始人陳向東說,「看了20分鐘,發現它沒算高途課堂(跟誰學的另一塊業務),就開始歡樂地吃起燒烤了。」

5月,做空機構裡老牌王者渾水也加入這場戰爭中,「至少有73.2%的用戶是機器人」,陳向東點讚了渾水的技術思維,但還是駁斥其不懂大小班切換的運營模式。6月2日,灰熊第二次做空,稱跟誰學招生人數和營收虛增了900%左右。跟誰學的回應是,「假的,都是P圖」,還稱對方從打假者變成造假者。資本市場再次買帳,跟誰學股價攀升上60美元。

在做空機構多次獵殺圍剿和跟誰學的反圍剿中,跟誰學的股價一路上揚,從第一份做空報告的45 美元,已經飆升到第12份報告的128美元,身價翻了3倍。令做空機構雪崩,有做空者坦言,做空跟誰學是一次噩夢。

為何跟誰學會招致如此多的做空機構「垂涎」?因為在網際網路教育持續虧損哀鴻遍野的同行內,跟誰學確實走出了一條漂亮的增長曲線,7個季度營收同比增幅均超350%,且一直保持盈利。用做空機構的話來說,Too good to be true(漂亮的不像實力派)。

數據來源:FactSet

對比同行,跟誰學2019年前三季度的獲客成本為524元、466元、615元,而學思網校和猿輔導為1300元和1000元,但跟誰學的每個教師的收入卻遠高於同行業,2018年是好未來的4倍,2019年竟是13倍,面對這些疑點跟誰學卻沒有一一解析。

從800萬微信私域流量轉化生源,到與大家同樣投放短視頻廣告獲取流量,跟誰學的成本優勢不再獨特。

也正是從2020年Q2開始,跟誰學主營業務轉虧,只營收190萬,剛發布的Q3財報虧損增至9.3億,股價距離8月股價最高值的141美元,如今已經跌至60美元左右,似乎是空頭扳回一局。

當然,做空跟誰學的證據並沒有被做實,12次做空與反擊交鋒也成為網際網路年度話題。

也許,跟誰學也在期待做空者被驅逐出遊戲的可能,畢竟2012 年6 月Citron(香櫞) 曾做空恆大地產,被香港證監會以「行為失當」禁入香港市場長達5年。「做空就像是把心臟挖出來,在它停止跳動之前吞下去。」投行雷曼兄弟 CEO Dick Fuld 曾這樣比喻。

為王者無安寧

從1609年,第一位荷蘭商人第一筆做空交易開始,到18世紀政府明令禁止,時至如今的市場環境對於做空機構,從毫不寬容、草木皆兵,也變得接受度更高,甚至有人把他們奉為行業的「清道夫」。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採訪某大型對衝基金經理,對方提到:在二級市場上,空頭佔少數,像渾水這樣的只做空的機構則更為小眾,它的對手不僅是做空的公司,而是整個市場。因為無論是持倉者,還是在觀望中的猶豫入場的人都是潛在的多頭,它們(做空機構)需要拿出更充分的證據去謀得市場的信賴。

然而,在網際網路輿論場上,做空報告更像是佐證網民猜測的證據。

拿人們經常質疑的直播行業來看,主播們的「放衛星」,部分平臺似乎也無意戳穿,主播的熱度變高,平臺方能從中獲得"完美」數據並反哺新的增量,鏈條中的每一環,環環相扣,造假是『多贏』局面,整個行業的數據產業鏈持續病態地發展著。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採訪到一家流量供應商,給出的報價是,某知名短視頻平臺粉絲均價在100元/25個,25元則可以享受基礎套餐(2萬播放+118贊+15個分享),120元一萬個某最大帶貨直播平臺粉,前文提到的YY、虎牙的則更好刷,依據不同等級的要求價格不等,可以一鍵操控幾十臺至上萬臺手機來「養號」,以便在直播間內互動引流。

一名YY直播的老粉似乎也了解「內幕」:「有一個主播直播間掛了一萬多貴賓,還沒另一個主播幾千貴賓的活躍度高(貴賓是YY內部的等級,貴賓越多,主播的人氣越高),一看就是『掛科技』(刷流量)了啊。」

數據造假似乎已成為行業的公開秘密,甚至發展成了黑色產業鏈。2018年5月,湖北黃岡市羅田縣公安局歷時12個月,破獲全國首例網絡直播人氣外掛案,這家規模較小的流量商在一年時間裡,通過淘寶售賣,為主播提供了上億人氣,總獲利177萬元。

所以這次渾水的做空行動並沒有引發太劇烈的市場變化,甚至被網民嘲諷,費勁兒只是揭露了直播行業的常識。

這不僅僅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獨自要面對的問題。據《紐約時報》的調查,美國出現了專門為 YouTube、Twitter、instagram 等提供「流量販賣」服務的公司 Devumi ,在三年內賣出 1.96 億 YouTube 觀看次數。

毋庸置疑,諸多劣跡的網際網路行業已是做空機構眼裡的一塊「肥肉」,針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做空只會一直繼續而不會休止。正如渾水的創始人Carson Block指出,雖然跟誰學是一個令人撓頭的對象,但是做空還是會一直持續下去。

「戴維斯雙擊」的反噬,「戴維斯雙殺」也許很快就會到來。

而在不斷被做空的背後,攤開的真相則是,瘋狂造流量,刷業績的網際網路舊業態落幕,那個只要在公司名字後加上個「.com」,就能贏得投資者追捧的時代已經遠去;只講故事不顧及未來,虧損換增長的舊故事已經被說膩,如今的投資者們火眼晶晶,網際網路公司需要用貨真價實的商業模式和真金白銀的盈利去贏得資本市場的尊重,反擊做空機構的「圍獵」。

而真正靠核心科技立足的網際網路公司也無需憂心,只需要繼續「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相關焦點

  • 尋找中概股做空路線圖:刷流量成了槍口的靶子?
    從瑞幸咖啡到愛奇藝,再到自曝業績問題的好未來以及稍早前的跟誰學,短短兩個月時間,中概股再度成為做空機構槍下的獵物。市場甚至驚呼,做空機構「殺紅了眼」。數量並不多的中概股被做空,之所以引起市場巨大震動,很大一個原因是這些公司都是「明星」。做空機構選擇的這些獵物除了都受到收入、利潤造假的質疑,還有一個共同特徵,即業務與網際網路有關或藉助網際網路提升銷售收入。
  • 中概股回歸的「難言之隱」
    只是讓人心情愉悅的數字背後,不全是網際網路大戶們造福本土投資者的美好畫面。看似兩全其美的選擇,也夾雜著中概股回歸的「難言之隱」。01矛頭自然指向了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偏見,而瑞幸正是那個讓不少企業被迫「回家」的害群之馬。
  • 愛奇藝被做空、好未來暴雷!中概股風波不斷,是真有實錘,還是「渾水...
    中概股仿佛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水逆。瑞幸咖啡20億財務造假風波未平,4月7日晚,美國有做空機構對知名中概股愛奇藝下手了!稱其涉嫌通過會計手段虛增營收和誇大用戶數量等,消息發布後,愛奇藝股價一度閃崩,跌超12%。
  • 中概股「獵殺」重演?瑞幸、愛奇藝遭做空,好未來自曝「家醜」,股價...
    導讀:中概股做空潮來襲!   昨夜,美股大漲。然而,中概股普遍走低,愛奇藝、百度、唯品會、鬥魚均跌超4%,教育股好未來跌超6%,阿里巴巴跌超1%。   近期,中概股屢屢被做空。繼瑞幸之後,渾水再度出手做空愛奇藝,質疑其新增用戶數和收入。
  • 愛奇藝、跟誰學被做空,好未來自曝家醜,遭獵殺的中概股怎麼辦
    跌幅較大的股票除了部分仙股,也包括跟誰學、萬國數據、世紀互聯等曾遭做空的中概股。在瑞幸造假事件後,跟誰學於4月3日發布年報,作為第一家發布財報的中概股公司,跟誰學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根據財報,跟誰學2019年淨利潤暴增10倍。跟誰學也曾被做空。
  • 「中概股大盤點」:激蕩起伏30年,中概股在追捧和獵殺中漸漸成長
    這一波中概股上市潮奠定了海外中概股的市場地位,通過中概股讓海外投資者充分分享到中國增長紅利。2010年是中概股命運轉折點。東方紙業被渾水做空。此後的2010-2020年是中概股上市+做空交叉發展的十年。
  • 華興證券:2021年將有更多中概股回歸,做空機構並非是必勝一方
    熔斷潮、瑞幸暴雷、新能源汽車股群星閃耀、做空機構一次次發起猛烈攻勢等等一幕幕也還歷歷在目。與此同時,伴隨著監管趨嚴,中概股也迎來了回歸港股和A股的浪潮。 2021年已經如約而至,中概股又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前景?2020年的中概股熔斷潮、IPO潮,以及增發潮又是怎麼回事?投資者面對亂局又該何以自處呢?
  • 廣州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
    觀潮:中概股的市場表現如何? 《戰略與套利:海外中概股回歸與上市之路》一書中指出,被境外市場認可的「優等生」,往往有著這樣幾個特點:處於行業或細分領域的領先位置,成功在境外上市並獲得認同,有著良好的估值水平等。 廣州的中概股是否「優等生」?
  • 中概股十二時辰
    文 | 郭曉康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庚子年庚辰月庚辰日,亥時,瑞幸停牌,明星中概股們不知道,瑞幸停牌後,等待他們的是新一輪的做空劫難。渾水、狼群、員工、看空、造假、股市,獵殺中概股的齒輪開始慢慢轉動,在這十二個時辰裡,中概股驚心動魄。亥正,夜闌人靜,狼群出沒亥時,喧鬧漸歸平靜,地球的另一邊,資本市場暗流湧動。十年來一直虧損的愛奇藝被美國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狼群)盯上了。
  • 中概股的對手是誰?
    近兩年,好未來也多次遭遇做空機構渾水的狙擊。再早前,今年2月,做空機構GrizzlyResearch發布報告稱中概股跟誰學存在誇大財務數據、刷單等問題。跟誰學CFO沈楠對《21 世紀經濟報導》回應稱,「基於做空機制,在美股市場,很多中概股都遭遇過被做空,尤其當美國投資人不能基於中國國情來理解中國公司的時候。
  • 中概股是什麼意思?附中概股股票一覽
    美國《華爾街日報》8日報導稱,繼瑞幸咖啡偽造財報數據而股價大跌後,中概股又接連出現問題,愛奇藝被做空,好未來自爆員工造假。有分析稱,瑞幸造假醜聞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得中概股遭遇更嚴厲的審視,中概股或將面臨一輪新的做空潮。  近期新聞中的「中概股」是什麼意思?  中概股是指在國外上市的中國註冊的公司 ,或雖在國外註冊但業務和關係在大陸的公司的股票。
  • 多家中概股「爆雷」 連續事件是偶然還是必然?|觀潮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 李楠疫情之下,春天悄然而至,中概股卻似乎迎來一股寒風。近日來,瑞幸咖啡、愛奇藝、好未來相繼「爆雷」,此前遭遇做空的在線教育企業跟誰學也再次引起關注。除好未來自曝問題外,其他三家均與做空報告相關。
  • 一灘「渾水」,為何能屢屢做空中概股?
    這家機構主要的任務就是做空上市公司。 尤其喜歡做空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下文簡稱中概股)。「渾水」成立的這幾年,做空了36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國企業最多,有16家。在起初的三年裡,一口氣做空了9家中概股。那究竟是如何進行做空呢?做空對他們來說能帶來什麼利益呢?
  • 中概股回歸潮下港交所將成大贏家 中企赴美IPO或進入低潮期
    在瑞幸財務造假催化之下引發的中概股做空潮,以及美國監管機構在底稿審計、上市規則等加強監管的情況下,遭遇退市危機和信任危機的中概股再掀回歸潮。6月11日,網易正式在港交所掛牌,首日收盤漲近6%,次日略有下跌,市值超過4400億港元。此外,京東也將在「618購物節」在港二次上市,百度、拼多多等多家中概股亦傳出在港上市的消息。
  • 為什麼不回 A 股?中概股回歸關鍵 20 問
    和上一次 A 股牛市一樣,網際網路巨頭依然不在入場散戶的購買範圍。儘管這些公司已經是中國經濟的粘合劑,同時也是中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截至 2020 年一季度,科技股市值僅佔整個 A 股的 18%,遠低於港股(28%)和美股(32%)。 最大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多在港股。
  • 中信證券:瑞幸事件或加速中概股回歸 港股市場將成首選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後,多家中概股遭做空,疊加疫情衝擊和中美摩擦,信任危機重現,中概股回歸潮或將來臨。私有化退市及VIE架構拆除耗時長、成本高,未來港股市場料將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首選。同時,恒生指數也將迎來五月檢討,或下調金融權重並允許納入同股不同權及二次上市企業。
  • 對話跟誰學陳向東:我要站出來 中概股到了最脆弱的時候
    近期,中概股狀況頻出,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後,好未來也承認自身財務問題。與此同時,做空機構盯上了愛奇藝,而此前2月被做空的跟誰學再次引發關注。4月8日早上10點整,他在朋友圈更新一條狀態算是對「跟誰學被做空」的回應。
  • 中概股「風聲鶴唳」跟誰學創始人現身回應做空疑問否認刷單造假
    先是瑞幸咖啡被曝出虛增22億交易額、再遇上愛奇藝被做空、好未來自曝數據問題,更早前兩個月就遭渾水做空的跟誰學也再次捲入輿論焦點。陳向東開始意識到應該啟動「兩個除非」(一是除非公司有特別重大情況,二是除非有年度活動)從幕後走到前臺,於是在中概股風聲鶴唳之際,一場倉促的媒體溝通會就此召開。
  • 中概股回歸好戲連臺 券商摩拳擦掌積極入局
    在券商人士看來,隨著外部環境變化,未來有望迎來新一波中概股回歸潮,不少機構投行及海外市場業務部門均在大力布局,「中概股回歸將是下半年投行的重頭戲」。具備項目資源優勢和承接實力的頭部券商有望奪得中概股項目的資格,而同時部分網際網路券商也能借特色業務優勢分享市場盛宴。
  • 李想的理想,攜程的歸程,中概股去留之間的從容
    那麼,曾經遠赴重洋去「趕考」的中概股,為什麼此時此刻想「歸故裡」?情緒變化「其實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浪潮從2010年、2011年那會兒就開始了,2015年、2016年達到高峰,那時候主要是一些市場份額比較大的科技類型網際網路公司,後來明顯減少,現在又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