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IPO過會追蹤:監管爭議業績悄發會後意見,罕見!募資待啟...

2020-12-17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雖然備受關注的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納影業」)IPO在11月5日的發審會上已經成功過會,但要想在短期內獲得發行批文,難度卻依然不小。

  「博納影業所在的行業監管和業績問題依然是阻撓其此次IPO的最大問題。」11月13日,一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尤其是其中有關業績大幅下滑超過監管預警紅線的爭議,或將直接影響到監管層對其最後批文下發的時間窗口。

  早在11月5日,既博納影業IPO上會之時,叩叩財訊便獨家報導,在當日上午召開的證監會2020年第159次發審會上,博納影業經過了近三個小時的答辯、問詢和審議,最終才涉險過關。(詳見系列報導《深度捆綁中信證券「PE腐敗」魅影難消 博納影業IPO挾「特例」或單挑多道監管紅線》、《獨家|博納影業IPO成功過會:發行定價才是難點,章子怡、黃曉明等突擊入股帳面或血虧,中植系收穫近年首個IPO!》)

  斯時,一位接近於博納影業的有關人士向叩叩財訊表示,「在博納影業有關人員現場答辯問詢完後,當日參加審核的發審委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會後討論,而在最終的投票表決環節,有發審委員對博納影業的此次IPO投出了反對票。」

  據叩叩財訊獨家獲悉,與大多數通過發審的IPO項目不同,在博納影業的擬IPO申請獲得發審委放行後不久,發行監管部又再次在會後向其下發了發審委工作會議審核意見,要求其就有關問題再次提交文件予以補充說明,而博納影業也是當日上會的五家企業中,唯一一家被監管部門在發審會後發出審核意見的擬IPO企業。

  「發審會工作意見下發,意味著監管層對其是否符合上市要求存在著異議,需要擬IPO企業根據相關意見進行反饋與落實,並進行書面回復,而其回復的質量和落實的結果都將直接影響到擬IPO項目的推行進程。」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表示,無論是從目前市場中的爭議,還是從監管層的審核態度來看,博納影業想要獲得這份充滿「特例」色彩的發行批文,恐並非易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博納影業此次IPO雖尚未成行,但有部分募投項目已然先行甚至完結,不過,這些項目中卻出現了數千萬級別以上的巨額虧損,這就意味著此次募集資金尚未到位,其此次IPO的潛在投資者們便已將為博納影業的項目投資風險買單,這在擬IPO企業中是頗為罕見的。

  會後監管爭議業績預期,要求補充前十月財務數據

  正如上述所言,對於博納影業此次IPO而言,除了其所處的影視行業資本監管的口徑之外,其正在經歷的業績大幅下滑趨勢,將成為阻礙其IPO的最大障礙。

  博納影業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承認,因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對其經營造成了重大不利影響。據其合理預計,2020 年,博納影業全年可實現的營業收入為 21.27億元,與上年同相比下降 31.73%;預計 2020 年全年可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 1.76億元,與上年同比下降將達 44.03%;預計 2020 年扣非後淨利潤僅為1.17 億元,同比下降達33.64%。

  除此之外,博納影業還承認,受疫情影響以及其他風險疊加發生的情況下,將有可能導致公司上市當年營業利潤較上年下滑 50%以上。

  根據2019年3月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布的《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有關條例顯示,下滑幅度超過50%以上的過會企業,過會後的最近一期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超過50%,或預計下一報告期業績數據下滑幅度將超過50%的,基于謹慎穩妥原則,監管層將暫不予安排核准發行事項。

  在博納影業此次IPO上會前夕,便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發審委對IPO審核中,對業績的考量一直都是重要因素,過去的諸多案例都表明,如果在報告期內出現業績大幅波動,尤其是在最近一期業績出現下滑幅度超過30%的企業,能獲得監管首肯的寥寥無幾,而此次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監管層將如何審度博納影業的IPO申請,值得關注。」

  在博納影業IPO上會時,發審委員對其共提出4大類問題,其中,前兩大類皆與其2020年的業績相關。

  據博納影業IPO相關上會材料顯示,其2020年第一季度虧損,而在2020年上半年便扭虧為盈。

  發審委首先便要求說明「2020年上半年扭虧為盈的原因及合理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變動趨勢是否一致」並同時要求其說明「新冠疫情對發行人經營的影響是否具有持續性,發行人的經營環境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是否對發行人的可持續經營能力、未來持續盈利能力以及本次募投項目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結合影院復產復工、影視劇拍攝等情況說明發行人擬採取的改善措施及效果,經營業績下滑趨勢是否已扭轉」。

  此外,博納影業向證監會提交的盈利預測審核報告顯示2020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1690.88萬元,而此盈利預測的一個重要基礎則是基於博納影業預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院線發行動畫影片《哪吒重生》等五部影片能夠實現40.9億元票房的預測之下做出的。

  發審委於是要求博納影業說明該票房預測是否謹慎客觀;是否具有實現的基礎。而同時因《哪吒重生》等五部影片下半年排片計劃及調整情況、發行人預計上映日期與目前媒體發布的上映日期存在較大差異,發審委也要求其給出解釋。

  雖然發審委在發審會現場對其2020年業績問題頗為關注並通過數個問題連環似的追問,但博納影業的答辯顯然並未說服現場的所有發審委員,也同時並未打消監管層的疑慮。

  據叩叩財訊獲悉,發審委在對博納影業擬IPO申請進行審核後,形成了統一的發審意見並對其下發,要求博納影業相關機構就有關問題進行落實、補充和回復。

  「證監會要求博納影業在過會後進一步補充今年前十個月的相關業績等財務數據,以進一步說明其2020年業績預期的合理性,並同時要求保薦機構和申報會計師說明核查依據、過程,並發表明確核查意見。」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常規,2020年的中報是完全符合博納影業此次IPO審核的財務數據要求,現在10月剛過,證監會便要求博納影業將財務數據補充至10月底,並同時要求保薦機構和申報會計事務所進行核查並發表核查意見,這不僅將大大拖延博納影業IPO的推行進程,也反映了監管層對這起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的IPO『特例』的審慎。」

  顯然,博納影業IPO在過會後能否順利推進,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其將最新前十個月的業績數據補充上去並同時完成中介機構核查的時間,而監管層也將根據其補充的數據做出是否繼續推進其IPO的進一步判斷。

  募投項目慘遇「滑鐵盧」

  在過去的幾年中,監管層對影視公司與資本的對接從業監管的趨勢已經形成業界共識。

  自2017年10月22日金逸影視成功掛牌上市之後,整整三年時間過去了,受行業與監管的多重因素影響,影視公司的A股IPO之門被事實性關閉,縱然在此期間,開心麻花、和力辰光、華視娛樂、新麗傳媒等多家國內知名影視公司都曾數次意欲向A股市場發起衝擊,但無一不是無功而返——大多數皆在尚未走到發審會之前,便選擇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造成這一影視行業資本寒冬的背後,則是此前行業的亂象頻出——明星資本套現、關聯交易、估值高企、虛假票房、偷稅漏稅等一系列風險問題在過往的多家已上市的影視企業中層出。

  「影視投資的風險非常非常大,加上資本的介入,讓行業的泡沫呈幾何量級般放大,而是泡沫就有終究破滅的一天。」一位曾獲得過新財富肯定的文化傳媒領域券商分析師曾向叩叩財訊坦言,在過去的幾年中,曾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實控人跨界影視行業,最後幾乎都鎩羽而歸。

  正因為風險之大,近四年來,監管層尤其針對募投指向影視劇項目的融資更是慎之又慎。早前博納影業便介於此,以「募投主投院線資產」等概念試圖向監管和市場傳導著自己此次IPO區別於一般影視公司的特性。

  然而,據相關IPO申報材料顯示,博納影業此次計劃發行不超過1.22億股,意欲募集14.24億的資金,雖然其中的確有8.19億資金投向博納電影院項目,但剩餘的6.05億資金則將被投向8部影視劇製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博納影業此次IPO才剛剛獲得發審會通過,但其此次IPO的部分募投項目卻已經實施落地,其中更已經出現了數千萬的虧損。

  這一巨額虧損,主要來自於此次IPO計劃募投的八部影片中的兩部,也是這八部影片中唯二完成並已上映的。

  據博納影業招股書顯示,其此次6.05億影片將分別投向《智取威虎山前傳》、《熱血沸騰》、《武林怪獸》、《媽閣是座城》等八部影片,其中《武林怪獸》、《媽閣是座城》來自此次IPO的募資分別預計為5200萬和5000萬,這兩部影片已經分別於2018年12月21日和2019年6月14日上影,目前早已下檔。

  然而正是這兩部被博納影業拿來作為IPO募投項目公開募資的電影,不僅雙雙遭遇票房的滑鐵盧而大幅虧損,在口碑上也同樣撲街,兩部影片豆瓣評分皆未過6分,尤其是《武林怪獸》,豆瓣評分更是低至3.5分,幾乎創下同類影片的低分之最,被業內人士和眾多影迷視為「圈錢」的「爛片」。

  據博納影業當年的相關財務數據顯示,《媽閣是座城》共獲得票房5202萬元,在進行院線分帳後,博納影業在該片的投資上虧損達2381.61萬元。而博納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武林怪獸》付出了4273.19萬元、6663.14萬元的製片服務費,最後這部影片由於票房僅7966萬元,在票房分帳後,博納影業在該片的投資上虧損達4550.58萬元。也就是說,僅在《武林怪獸》和《媽閣是座城》這兩部影片中,博納影業的虧損便已經近7000萬。

  不過,因博納影業同時代理了《武林怪獸》和《媽閣是座城》的發行業務,在其將發行業務的成本全數計入管理費,而使得其發行業務毛利率達到100%的前提之下,兩部影片的虧損在抵消發行業務收益之後,總體虧損額依然超過了2000萬。

  「在IPO還沒發行之前,募投項目便已經出現了巨虧,這顯然在擬IPO企業中是少見的,也進一步凸顯出影視行業投融資的風險難控,同時還意味著隨著博納影業IPO的成行,將有成千上萬的投資者為博納影業在上市前便已經產生的巨額投資虧損買單。」北京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總監表示。



  轉自: 叩叩財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博納影業IPO過會引爭議監管悄發會後意見 募資待啟項目已現巨虧
    「發審會工作意見下發,意味著監管層對其是否符合上市要求存在著異議,需要擬IPO企業根據相關意見進行反饋與落實,並進行書面回復,而其回復的質量和落實的結果都將直接影響到擬IPO項目的推行進程。」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表示,無論是從目前市場中的爭議,還是從監管層的審核態度來看,博納影業想要獲得這份充滿「特例」色彩的發行批文,恐並非易事。
  • 博納影業苦等三年IPO終過會,能否追回錯過的那些年?-虎嗅網
    苦等三年,博納影業A股上市終於修成正果。11月5日,在證監會2020年第159次發審委會議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發行募股順利過會,接下來將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2020開年,疫情重創影視業,博納亦無法獨善其身,6月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的縱身一躍,也給其IPO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此次博納影業A股IPO首發過會,能否追回錯過的那些年?影視寒冬下,博納影業此次新股發行還能錄得高估值嗎?
  • 博納影業IPO即將上會:章子怡、黃曉明都是股東,行業卻尚未真正復甦
    文 | 財聯社 唐葉天苦候1140天,老牌影視公司博納影業終於要迎來IPO的最後大考。據證監會網站消息,11月5日,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博納影業將接受發審委審核。博納影業主營業務為電影的投資、發行、院線及影院業務,早在2016年4月,博納影業私有化並從美股退市後,即開啟回A之路。
  • ...今年業績下滑或超5成仍過會,博納成近三年首家過會影視類公司
    01 博納影業(首發)獲通過 今日上會的企業中,最受關注的當屬博納影業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2019年3月證監會發布的《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過會後的最近一期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超過50%,或預計下一報告期業績數據下滑幅度將超過50%的,基于謹慎穩妥原則,暫不予安排核准發行事項,待其業績恢復並趨穩後再行處理或安排重新上發審會。」
  • 博納影業IPO成功過會 歷時1140天
    中證網訊(記者 於蒙蒙)11月5日晚,證監會公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值得注意的是,博納影業回A之路殊為不易。2010年12月,博納影業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企業。但當時中概股未受到市場的看好,博納影業遂在2016年4月完成私有化退市。
  • IPO明日過審,博納影業股東的套現機會來了?
    2016年9月,博納影業完成收購於冬持有的百川電影、博納廣告部分股權,實現對百川電影、博納廣告100%控股後,開始了從美股私有化後的第一輪融資。  此輪融資風光無限,當期博納影業共募集到了48.61億元,公司對應整體估值為72.36億元。
  • 博納影業的豪華股東團,為何進入了新疆資本?
    在《智取威虎山》口碑票房雙豐收之後,於冬下定決心將博納私有化。這一決定,使博納影業成為中概股回歸潮中一隻罕見的影視股。在阿里、騰訊、紅杉資本、軟銀賽富、復星國際等資本方的助力下,博納影業在2016年4月私有化成功。2016年,電影行業一片向好,年度總票房創新高達到了455億元。
  • 博納影業IPO即將過會 阿里、騰訊均為股東
    【TechWeb】11月4日消息,據證監會網站消息,11月5日,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博納影業將接受發審委審核。這意味著苦候1140天後,老牌影視公司博納影業終於要迎來IPO的最後大考。
  • 於東A股「登陸」:博納影業業績遭遇滑鐵盧 明星股東或空手而歸
    11月5日,博納影業已完成證監會過會申請,欲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不可否認,博納影業的成功過會,無異於給整個影視行業資本化行情帶來了新的生機,也讓一度中斷的影視行業看到了未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但隨著「後疫情」時代,除了業績、用戶上座率等數據受到不可逆的負面衝擊,博納影業更應該警惕的是,隱藏在更深層次的危機——影片發行與用戶觀影陣地的遷移。
  • IPO審核8過8!博納影業過會或點燃影視業公司上市熱情
    《電鰻快報》文/李笑笑11月5日,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159次工作會議及創業板上市委第42次審議會議共審核8家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全天審核8過8,再次實現100%過會率。《電鰻快報》關注到,匯集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陳寶國等一眾明星股東的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備受關注,今年新冠疫情對影視行業影響巨大,但博納影業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依舊順利過會,或將大大激發影視企業的上市熱情。
  • 「海歸派」博納影業即將登陸A股 250部影片350億票房!業績起伏不定...
    博納影業於11月5日通過證監會審核,欲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招股說明書顯示,博納影業擬通過公開發行1.22億股,募集資金14.25億元,擬用於投拍影視作品以及籌建電影院。  博納影業的創始人以及實際控制人是知名影視製片人於冬,其出品過《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湄公河行動》、《無雙》、《竊聽風雲》等膾炙人口的影視故事片,在影視行業具備較強的影響力。
  • 博納影業將登陸A股:業績起伏不定魔咒難去 或已錯失最好上市時機
    博納影業的創始人以及實際控制人是知名影視製片人於冬,其出品過《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湄公河行動》、《無雙》、《竊聽風雲》等膾炙人口的影視故事片,在影視行業具備較強的影響力。招股書顯示,本次公開發行前,於冬直接以及間接持有博納影業28.03%的股權。博納影業本次上市獲得了不少知名影星以及投資機構的加持。
  • 博納影業回A股,上市之後恐破發
    原創 市值觀察 市值觀察 收錄於話題#博納影業1#IPO3#公司研究39上市後,博納影業命運會如何?作 者 / 氣泡水編 輯 / 小市妹2016年,博納影業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勵志回A。
  • 博納影業回A股 上市之後恐破發
    來源:市值觀察公司觀察丨博納影業回A股,上市之後恐破發上市後,博納影業命運會如何?2016年,博納影業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勵志回A。歷經4年,終於闖關成功,於冬終於可以和一眾投資人「舉杯相慶、不醉不休」了。
  • 博納影業IPO:受疫情影響營收下滑-22.61%,資產負債率高企雪上加霜
    博納影業受疫情影響業績大幅下滑,前路如何?仍是一個未知數。2020年8月24日,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在中小板上市。擬發行12217.95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10.00%,由華龍證券保薦。
  • 章子怡、黃曉明、張涵予…博納影業IPO能否闖關...
    疫情之下,影視行業凜冬未過,博納影業的回A之路卻初露曙光。在博納影業實現回A夢後,明星股東們的身價也將隨之大漲。不過,博納影業雖然回A之心迫切,但回顧過去幾年影視行業的情況,博納影業選擇的時機的確不佳。在2017年博納影業遞交招股書之時,影視行業正逢「查稅風波」。而2020年開年疫情,同樣給影視行業帶來重創。在IPO闖關後,博納影業能否憑藉上市紅利突圍,依然值得市場關注。
  • 股東有黃曉明章子怡 集齊半個演藝圈的博納影業卻業績堪憂
    號稱「中國民營影視第一股」、有半個演藝圈明星加持的博納影業,在從美股私有化退市4年後終於回A股上市了。據證監會11月5日晚發布的審核結果,博納影業首發獲得通過。據天風證券統計,博納影業過去十餘年累計出品影片超過250部,累計總票房超過350億元,其中有10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票房佔比始終位列中國民營電影公司前三甲。近幾年,公司先後推出過《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智取威虎山》、《一代宗師》、《龍門飛甲》、《竊聽風雲》系列、《十月圍城》等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 終回A股的博納影業卻成"躺槍王"?
    11月5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官網發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159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首發獲得通過。最近上會的企業中,博納影業的關注度無疑是最高的。據證監會官網顯示,2017年438家公司登陸A股,其中僅有3家影視公司,2018年至今,博納影業是第一家首發通過的影視公司。
  • 博納影業擬登陸A股主板,為什麼電影不是個好生意?
    相對來說,中下遊的發行、院線和影院等參與方每年會參與更多的電影項目,相當於「把雞蛋放在很多籃子裡頭」,「分散化投資」使其確定性更高。根據招股書披露,博納影業業務分為四大板塊:投資、發行、院線、影院,屬於行業內少有的全產業鏈布局的影業集團。其中,博納涉足院線業務時間短而規模較小,其他三大業務板塊發展較好且較為均衡。
  • 股東有黃曉明章子怡,集齊半個演藝圈的博納影業卻業績堪憂
    據天風證券統計,博納影業過去十餘年累計出品影片超過250部,累計總票房超過350億元,其中有10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票房佔比始終位列中國民營電影公司前三甲。近幾年,公司先後推出過《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智取威虎山》、《一代宗師》、《龍門飛甲》、《澳門風雲》系列、《竊聽風雲》系列、《十月圍城》、《無雙》等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