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安國】安國歷史上的科學技術(八)

2020-12-26 澎湃新聞

【方志安國】安國歷史上的科學技術(八)

2020-12-13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眾志成城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科學技術

科技成果

1973—1990年,全縣有27項科技成果通過技術鑑定,其中4項獲省級獎,15 項獲地區級獎。

速效牛黃丸:1973 年,經科研人員反覆研究試驗成功,經臨床試驗,有效率達95%以上。1975 年通過技術鑑定,1980 年9月始批量生產,除內銷外,每年出口10萬餘丸。

菌蓮益肝口服液:是治療病毒性肝炎,特別是B型肝炎的新藥。1984 年4月開始研製,1987 年6月通過技術鑑定。經臨床觀察,B型肝炎治癒率50%,好轉率40%,總有效率90%。

耶爾森氏菌「03」型的分離:該課題是安國縣自選科研項目,1987 年4月通過河北省衛生防疫站技術鑑定。該項研究證實了河北省耶爾森氏菌的存在,並為臨床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了確切的科學依據。

抗榆藍葉柙白榆新類型的選擇:1984 年,科研人員從4個村選出抗害較強、生長快、樹形好的白榆為母樹進行有性或無性繁殖,1987 年選出抗榆藍葉柙而速生的實生家系和無性系。經技術鑑定,有較高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省內同類研究中達到先進水平。

泌感靈衝劑:1984年11月始研製,1985年8月通過技術鑑定。經河北省衛生廳批准在北京同仁等7所醫院臨床試用,共觀察泌尿系感染病人300例,總有效率為92%。

寧金衝劑:是治療過敏性鼻炎及感冒的新藥,1984 年4月開始研製,1985 年通過技術鑑定,該藥治療過敏性鼻炎達國內先進水平。

關於收集抗擊新冠肺炎

疫情資料的啟事

請大家注意收集、記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級文件、圖片、視頻,記錄醫護人員、社會各界人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事跡,以及群眾生活、文學作品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以便在年鑑、志書中翔實記載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安國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情況。

原標題:《【方志安國】安國歷史上的科學技術(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