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初年,遼源市區一帶叫「大嘎達」。龍山叫「大嘎達山」。大嘎達山東面住著一戶徐姓人家。主人老徐除了種地,還會看病抓藥,因為交通不便,本地山上有什麼草藥,儘量採挖就地使用。隨著草藥的採挖時間不同經常適時去山裡採挖。有些草藥是產於南方的,要到開原馬市去進貨。有一次,去開原馬市趕集,老徐買回一本謝元慶編集的新書《良方集腋》。
有空就翻看,非常喜愛。書裡有400來個方子,其中,《七釐散》老徐最感興趣。原文:
七釐散治跌傷科,冰麝紅花血竭和;
乳沒兒茶朱共末,外敷內服效常多。
【處方】 血竭十錢 ,麝香、冰片各一分二釐,乳香(制)、沒藥(制)、紅花各一錢五釐,硃砂一分二釐,兒茶二分四釐。
【製法】 上藥八味,研極細末,瓷瓶收貯密封。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骨斷筋折,創傷出血。外敷一切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日服一至二次。或用酒調敷患處。
不可多服,故以七釐名之。(七釐相當於現代0、26克)
於是,老徐再去開原馬市趕集時抓了一副「七釐散」,研成細末,將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腿部肌肉都割傷出血,然後外敷七釐散,包好,觀察療效。結果是,6天都長好了。但,母雞有20多天不下蛋。這說明,七釐散有小毒。正常人,也不可以長期服之。
那年代,缺醫少藥,方圓百十裡會點醫術的不多,農民、獵人、炮手、趕山的、挖參的知道了「大嘎達」老徐有紅傷七釐散,都來買點或拿物交換,以備不時之需。獵人打傷了名貴動物,抓住後要用紅傷七釐散外敷傷口救治,賣活口的賺錢多呀。所以老徐的紅傷七釐散銷路頗好,在「盛京圍場」幾乎沒有人不知道。
俗話說,360行,行行都不容易幹。有一回,老徐沒結伴、獨自騎馬去200裡地的開原馬市買草藥:阿魏、麝香、冰片、硃砂、兒茶什麼的。因為一般的馬一天可跑200--300百裡。一岀溜一天,在開原住一宿,回來也得一天。不成想,回來的半道遇上了老虎。跑,來不及了,情急之下,棄馬,爬上了樹。馬,逃跑了。老虎沒去攆馬,蹲在地上,不急不慌,靠上了。晚上,老虎一陣奇怪的吼叫,喚來一隻母老虎來值班。老徐想,壞菜了,老虎和我玩起了「車軲轆戰」。我是郎中啊,有退熱、退燒的藥方,也沒聽說有退老虎的藥方啊。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第二天,雄老虎來換班了。
第三天,母老虎來換班了。
老徐餓了三天,有些抗不住了,又飢又渴。把草藥拿出來吃。一看,只有紅花可以吃。用油紙包的是阿魏,老徐打開,奇臭無比,難以張嘴。此時,老徐腦袋急中生智,「臭」可是一味能退老虎的藥哇。老虎是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的,吃活口。於是老徐開始不動彈了。身上,放少許阿魏。第四天,阿魏加量。第五天,老虎來換班。倆老虎到老徐的樹下,仰頭向上嗅了嗅,無可奈何地、很遺憾地一起走了。好半天,老徐沒敢動彈。怕老虎來個回馬槍。偷看,沒事了,這才包好東西,下樹,逃了10來裡地,進入一個人家。
喝水,吃一些稀粥。人家父子二人護送老徐騎馬回了「大嘎達」。一路走,一路嘮嗑。通過嘮嗑,老徐知道,這家兒媳婦,去年孕期受傷,內服外用老徐紅傷七釐散,造成流產。聯想到,自己拿母雞試驗藥效,母雞有20多天不下蛋。看來,紅傷七釐散,會耗氣動胎,孕婦不可以使用。
為了克服紅傷七釐散副作用,老徐決定研究、變更配方,使(毒性)副作用,降低一些。藥效提高一些。經過八年的動物、人反覆試驗,一個「大方七釐散」的藥方,誕生了:
血竭26錢,紅花240錢,田三七26錢,當歸48錢,乳香(制)128錢,沒藥(制)108錢,土鱉蟲44錢,方海128錢,骨碎補(燙,去毛)128錢,川大黃128錢,兒茶86錢,降香128錢,冰片9錢十三味。
用黃酒為引內服,紅腫沒破的用白酒調和外敷(破傷處不用),紅傷直接外敷。
口服,一次一錢四分(5克)。孕婦不可用。
本方除治療外傷外,尚可用於治療無名腫痛、燒傷、燙傷、帶狀皰疹,也可治療心肌炎、冠心病、脅痛等。
「大方七釐散」和「8味七釐散」作為紅傷藥一直在東北一廣隅泛流傳使用,名聲洪亮,深受大家認可。當時,因為藥方保密,作坊式生產,雖然是「大嘎達」特產,沒有大面積商品化生產,也沒有佔領全國市場。老徐年老去世後,醫術失傳。但「大方七釐散」藥方傳給兒女。
張樹仁市長(老紅軍)親自去徐家做思想工作,才同意獻方,命名為「遼源七釐散」。藥方交由遼源市中藥廠生產。
中成藥裡(不論誰來生產),唯一得用「遼源」冠名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