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特別是中國男足經過了多年發展,成績依舊是慘不忍睹,就拿現在還在進行了2022年世界盃預選賽來說,本來中國球迷對這支中國男足充滿期待,畢竟加入了強力的歸化球員,但是中國男足卻依舊能輸給敘利亞,並和菲律賓打平,目前在40強賽中苦苦掙扎。按國足體現的這個水平和層次,即使幸運的進入了12強,想拿到世界盃的參賽名額無疑也是痴人說夢。
中國足球的問題在哪裡,球迷都說是「青訓」,不過,青訓固然很重要,但是擺在中國足球面前有更大的難題是——無人踢球,最近著名解說員張璐在接受採訪時就說他自己做了很多年校園足球的推廣工作,他覺得中國有14億人口,但找不出11個踢得好的球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青少年踢球人數少得可憐,他也在採訪中披露了自己了解和調研的數字——
據張璐介紹,在2000年-2014年這個期間,在國內常年踢球的中小學生每年基本只有1萬人,如果球迷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那看下其他足球強國的數據就知道差距在哪裡,歐洲的足球強國的踢球的青少年基數是中國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德國:約20萬
英國:約100萬左右
義大利:幾十萬
西班牙:上百萬
而在亞洲,我們之所以會被日本超越,也在於他們狠抓青少年足球,張璐特別強調他專門去日本調研,日本的青少年足球人口不少於60萬,這裡的足球人口是指常年踢球,一周兩次踢球,並且在業餘俱樂部訓練的小球員,而一些近些年進步很大的亞洲球隊,他們的青訓也發展得很好,比如泰國有 20-30萬,越南有十幾萬的青少年在踢球。
不過,值得球迷高興的是,前面張璐提到的踢球數字「1萬」是2014年的數據,而在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提出也許會改變這個局面,因為在這個方案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目標就是——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5000多所基礎上,2020年達到2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那麼現在這個方案已經過去了5年,效果如何?據官方的某位人士在採訪時給出的數據——現在全國已經有3萬所足球特色學校,有3000萬的學生踢球,每年還會選拔各個組別的全國最佳陣容、全省最佳、市級最佳……
對於3000萬這個數字,球迷自然是不相信,從1萬到3000萬,覺得這個暴增幅度太誇張,但是無論如何,即使有水分,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中小學踢球的人數確實變多了,畢竟只有建立足夠的基數,一些有天賦的人才不會被埋沒,中國足球才可能湧現像C羅和梅西那樣的球員,而只有踢球的人多了,談足球青訓才有意義。雖然在以前也很多有識之士提出要大力推廣校園足球,也採取了不少措施,但是這麼大張旗鼓地卻是第一次,而這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也許球迷需要在10年後才能看到碩果。
而對於如何開展校園足球,張璐也有自己的見解,目前他們在北京主要是採取「圍欄式的自由的小場地」的做法,比如將一個大球場用活動的圍欄切割成若干個小球場,讓6-12歲的小孩在小場裡自由踢、快樂踢,老師和教練不要幹預,讓孩子自己去體會足球的快樂,實際上,這也是國際足聯推廣的「草根計劃」推薦的做法。這個校園計劃目前已經在北京市覆蓋了3萬多孩子 ,每個孩子每年平均踢了40多場比賽,每年要舉辦15萬場比賽,參與的人次為190萬,張璐表示他們接下來希望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個做法。
張璐表示北京這3萬個孩子裡能出有幾個踢上職業聯賽就不錯了,但是這幾個是千挑萬選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如果全國真有3000萬-5000萬的青少年踢球,或許未來就真的能選出11個主力球員代表中國踢球,到那時國足才是真的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