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1-03-03 南懷瑾國學智慧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八,春節長假已經接近尾聲,大多數人已經開始返程。而初七、初八上班的人在離家時應該聽說過一種說法,叫做「七不出八不歸」。

這種說法認為,這是老話裡說的初七不能出門,初八不能回家。

 

因此很多人開始疑惑或者不安,自己正好是初七返程在路上,這是不是就犯了忌諱呢?

甚至還有人不僅認為初七初八是如此,還將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進去.

 

雖然「七不出,八不歸」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但絕不是封建迷信的糟粕,而是古人教給我們的一種做人準則。

據悉「七不出,八不歸」,最早見於明代吳國仕的《造命宗鏡集》:甲不行,酉不離。七不徃,八不歸。

這釋義被認為和柴米油鹽以及忠義孝悌沒啥關係,就是黃道吉日的選擇。

從明代到清代,則在民間已經形成了習俗,被摘錄在《楹聯叢話全編》裡:

喜鵲叫,媒人到;促織鳴,懶婦驚。一遭生,兩遭熟;七不出,八不歸。天不怕,地不怕;男有心,女有心。高拱手,低作揖;窮算命,富燒香。

那麼,關於【七不出,八不歸】有著眾多說法,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如何呢?

| 七不出 |

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掌管經濟和家政大權,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現在也大致如此。外出打拼的是主心骨,只留下年老的、幼小的在家,外出的有說不出的無奈,在家的也有說不出的落寞。

 

這些主心骨往往也希望安排妥當後再踏上未知風浪波折的離家路。


| 八不歸 |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所以也就是說有這八項中的任何一項,都不歸家。

可見,這句「七不出,八不歸」到今天,仍是有其學習意義的。

很多人錯把「七不出,八不歸」裡的「七」「八」理解為「初七」和「初八」,而將句子意思引解成「初七不出家門,初八不能歸家」,從而認為其是一種迷信。

了解這句老話的真正意義之後,我們會發現,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史流傳下來的每一句話都是精髓,每一句都有其深刻含義。

所以,關於【七不出八不歸】,你誤解了多少年?

相關焦點

  •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長知識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從字面上去看,很多人誤以為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宜回家,其實並非如此。按照古代的說法「七不出」並非指初七不宜出門,而是說沒有辦好七件事就不宜出門,這七件事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古人認為,如果連這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開門七件事」都沒安排好,就算出門也不會安心的,所以才有『七不出』的說法。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入」啥意思?七和八指的是什麼?
    以農村人出行為例,不少農村地區存在著「七不出八不入」風俗,至於這種風俗有無道理,很少有人去深究,多數老百姓因它是老輩人留下來的而遵循。老話說「七不出,八不入」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認為,「七」是指農曆每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八」是指農曆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因此,這句老話說的是農曆每月逢七不宜出門,逢八不宜進門。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俗語的表面意思大多數都是一聽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深入發掘其中的道理,卻是十分深刻的。俗語背後的智慧,才是俗語文化魅力所在。雖然現在農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農村文化和淳樸的民風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說得有道理嗎?仔細看過之後,還真是漲了不少見識!
  • 正月初七: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誤解了好多年
    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
  • 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誤解了好多年!
    有句老話兒叫「七不出,八不歸」也開始被大家提及起來!那麼,究竟什麼是「七不出,八不歸」?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很多人都在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
  • 農村老人常說的「七不出,八不歸,遇九財出空人回」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的「七不能出,八不能歸,遇九出門空手回」什麼意思?這是農村一句古老的俗語,是每個出家門的人,都必須遵循的,後來就形成了例規,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逢九不出外也不回家。這在農村究竟有什麼講究嗎?是什麼原因呢?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你知道為何「逢七」不出門嗎?
    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七不出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每月「逢七」的日子不出門,也就是初七、十七、二十七。這裡所說的「七」指的是農曆,因為農村人還是比較喜歡用農曆,因為農曆與二十四節氣掛鈎,而每個節氣又與地裡的莊稼掛鈎,所以大多數農村俗語裡的日期一般都是指農曆。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正月初十: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誤解了好多年!
    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七不出,八不歸」實際上是老祖宗留下來教育人的話,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什麼意思?有根據嗎?
    比如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有根據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去世之後,下葬他們的時間。那麼這句話中的七和八,又指的是什麼日子呢?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如今我們是用公曆來過日子,但農村人還是喜歡用農曆。對於一些農村人來說,只有農曆上的節日才值得慶祝。有些人們過生日還是過農曆上的生日,農村基本上不過元旦,農村更加注重的是春節,春節也是我們最大的節日。
  •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平時的一些言語交際中,通常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簡練而形象化,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我們的意思。俗語,也叫常言,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使人們交流便利且具有趣味性,並且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啥意思?原來大有講究
    從古至今,中國人呢都非常講究吉利,因為誰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生活、事業一帆風順,所以吉祥話,寓意著吉祥的物件,充滿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希望年年有餘,就會將魚的形象化作木雕、國畫等等,包括一些俗語也蘊含著人們美好的願望,今天來說這一句「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
  • 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麼意思?習俗背後,是對先人的尊重
    文一縷秋天的風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麼意思?快樂的笑著,俗語向來簡單,而且許多的故事也是十分的有趣,而我們小時候的樂趣之一,就是聽著長輩們講俗語故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小編兒時記憶裡那熟悉的俗語,也不知道大家沒有沒聽說過。下面,大家就跟著小便的自己回到從前吧!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第一句俗語就是: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 「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1「不犁丈人田」的意思這句話農村又說成是「人窮不耕丈人田」。從字面上理解,女婿不能靠耕種嶽父家的地,或者女婿再窮也不能靠耕種嶽父家的地。平時女婿幫助嶽父家的種地,則不在這句俗語的意思內。記得我剛結婚時,夫妻工作再忙,春耕生產季節,要請幾天假給嶽父幫忙犁田,秋收幫父收割。
  • 「七上八下」中的「七」和「八」是什麼意思?
    但是這裡的「七」和「八」"是什麼意思呢?「七」和「八」在周易中是這樣講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這其中的四象分別說的是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在周易象數中,老陰數六,老陽數九,少陰數八,少陽數七,而老陰老陽易變,少陰少陽性質穩定,陽主要管的是升,就是代表著向前向上發展;陰代表著降,也就是說向後向內發展。所以代表陽的七為上,代表陰的八為下,合起來就是「七上八下」。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這句話便是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智慧,裡面的數字其實就是尺寸,第一句"床不離七",意思不是床的尺寸都是七,而是說床的尺寸裡是離不開七的,不論是三寸七還是四寸七,都一定要有一個七被留出來。這是因為人做的肯定沒有機器那麼精準,在一開始做的時候,尺寸也許就會有偏差,首先是保證人睡在這個尺寸的床上會感到舒適,還有就是留出一個七好修改,如果留的太小,連修改的餘地都沒有了,而且"七"同"妻"同音,人們認為,當一個人娶了妻子以後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所以這個七的寓意是美好的,是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尺寸啥意思呢?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 還有一種寓意是有了這個「七」,希望睡在床上的人不用擔心獨自一人,可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 九出十三歸什麼意思什麼梗? 高利貸的利息計算方式了解一下
    九出十三歸什麼意思什麼梗? 高利貸的利息計算方式了解一下時間:2020-04-24 14:0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九出十三歸什麼意思什麼梗? 高利貸的利息計算方式了解一下 指放款方實際給的金額是借款方提出金額的九成,剩下的一成直接歸放款方(相當於收高額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