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教父》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拍攝的一部黑幫電影,該電影在1973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並於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獲得如此多殊榮的《教父》最打動人心的並非是其黑幫家族內部的權利糾紛,而是「教父」這一核心人物給觀眾帶來的教育與思考意義。
維託教父不僅是柯裡昂家族的核心首腦,還是成功男人的典範與活教書。他因為家庭事業一輩子都被困在黑道權利的明爭暗鬥之中,但他靠著自己的品行與誠信,朋友卻能遍布黑白兩道。維託教父身上體現出了男人的隱忍、兇狠與沉穩,他注重友誼注重家庭,你似乎無法用一個詞來準確形容教父。但維託教父卻可以用短短幾句話告訴你,做人的真諦,做一個成熟穩重男人的秘訣。
原則:一輩子只為學會小心
老教父維託是一個原則感極強的人,雖然頂著黑手黨的名號,但即便幫助葬儀社老闆教訓流氓青年時他也會叮囑自己的屬下「做事要有分寸,我們畢竟不是殺人犯」。原則是約束權力的最好枷鎖,如果沒有原則,一個人就會失去方向、失去誠信,從而無法明辨是非。維託教父臨終之前就曾叮囑麥克「我花了一輩子就是學會了小心」,如果我們仔細揣度電影你會發現,老教父的小心是體現在做人做事有原則、有底線。
做事原則:有底線維託教父的「小心」不僅僅體現在謹慎穩重、更多的是做事原則。維託教父為什麼想要培養麥克,因為他深知自己的家族是黑道出身,即便自己看似是萬人敬仰,但其實教父知道自己是那些幕後大人物手裡的傀儡。維託希望麥克可以好好上學然後參選議員州長等等,成為白道的大人物,最後將整個家族由黑轉白。
維託自己其實較為抗拒犯罪,他經營非法賭博娛樂行業,但對毒品這種「新興產業」卻是深惡痛絕,堅決不碰。不做毒品生意就是維託的底線,因為他覺得賭博娛樂在大官員的眼中都可以接受、無傷大雅,但毒品卻會給人、家庭乃至國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如果真的因為毒品暴利就去非法經營,那麼最後失去的可能就是柯裡昂家族在政界的所有人脈與地位,家族也會一輩子拘於黑道之中而無法脫身。
做事有底線,有分寸,即便維託教父手中掌握著四大軍團和政界人脈,但他卻從來不會因為利益而把「生意」做絕,因為意氣用事而把別人的「路」堵死。當初維託拒絕了索洛佐的毒品生意,但他仍然強調自己與索洛佐在「生意」上並不會發生衝突。他面對自己的愛子桑尼被塔塔利亞家族的人殘忍殺害,縱使心中有著萬千悲憤他仍然決定要和五大家族籤署和平協議,反對復仇。面對地痞流氓的小打小鬧,他吩咐下屬做事要心中有分寸;面對各大家族的暗流洶湧,老教父選擇的是隱忍犧牲、放棄復仇,不把臉面撕破,不主動挑起戰爭。維託教父心中自有一柄天枰,他用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才能穩重的控制手裡的權力。
做人原則:講誠信「擁有權力卻不濫用」這不僅是做事底線,還是一種做人原則。仔細觀看影片我們會發現,老教父是一個非常看重友誼和品行的人。面對蛋糕店老闆和葬儀社老闆的請求,維託提出的「開價」並非是索要金錢而是希望與這兩人建立友誼。當維託教父遭到刺殺時,前來幫忙看守的一人就是蛋糕店老闆,當教父愛子桑尼被人用槍打成篩子時,幫忙化妝入殮的就是葬儀社老闆。在維託教父的世界裡,友誼就是同行的貨幣,而忠誠則是最好的禮物。盧卡作為名震紐約的殺手,唯獨對維託教父出格的忠誠,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士為知己者死」。教父在做「生意」方面會講究利益與底線,但如果是做人那麼奉獻你的友誼和忠誠就夠了。
維託曾和麥克說「友誼就是一切,友誼比才能更加重要,比政府更加重要,它的地位幾乎和家庭可以劃上等號」明明是黑手黨老大,但維託的理念卻是先交朋友、以理服人。如果真的遇上了一個冷血漢講「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人與人之間的本質是價值交換的話」那麼我想維託教父可以送給你一句經典臺詞「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天下沒有不散宴,利益糾紛的最後只有空虛,等到山水看盡幾度秋涼,或許只有友誼還會陪你看完細水長流。教父的做人原則就體現在品行與誠信,每個人都相信他言出必行,所以維託的每句話才顯得如此有分量,在黑白兩道才會顯得舉足輕重。
格局:能否看透一個人的本質取決於眼界
《教父》中有一句名言「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教父曾經教導愛子,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當你能看透別人的思緒,別人對你卻無法參透時,你就取得了做事的主導權。放在更大的環境之下,做人做事要有大局觀,眼界不能僅僅限於眼前利益,如果沒有較為廣闊的格局,其實這個人還是沒有掌握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以維託教父遭刺殺與桑尼之死為例來分析,當初桑尼在索洛佐與教父談判時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對毒品事業的興趣並多嘴問了一句塔塔利亞家族是否會提供擔保。事後便被維託教父狠狠的教訓了,他告誡桑尼「永遠別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正是因為這一次的暴露才讓索洛佐發現了柯裡昂家族內部對毒品事業的看法不一與不團結。也是後來導致老教父遭遇刺殺的直接導火索,因為索洛佐明白如果維託死了,上位的新教父必然是桑尼,而他或許是個生意人可以用來談判。
至於桑尼最後為什麼會遭到巴西尼的暗算,也是因為過早的暴露了自己的弱點。桑尼只知道自己的妹妹遭到了毒打,他便一個暴脾氣打算開車接回妹妹,完全不管軍事湯姆提出的安全告誡。但實際上這一切都是被人安排好的圈套,因為看不清真相的一時衝動,桑尼就這樣死去了。
維託教父考慮事情的時候不僅僅是當前利益,他還會從長遠的角度去出發,格局跨度會有二十年之長。當初培養麥克為的便是希望給柯裡昂家族洗白,希望讓家族事業合法化。所以當維託在病床上得知麥克殺了警長和索洛佐時,他嘆息的是家族的未來。維託臉上露出了深深的失望,不是因為對麥克報仇成功的不滿意,而是家族由黑轉白的唯一希望破滅了,這種失望只有格局深遠的人才會明白。
後來老教父忍著喪子之痛也要阻止五大家族全面開展戰爭,為的就是儘可能減少當前損失,給家族爭取喘息的時間。一個想要尋仇的人眼中只會留下鮮血和暴力,一個只想賺錢的人,眼裡只有利益糾紛和謊言。教父的格局之廣並非關乎個人,而是整個家族甚至紐約,他能一眼看透索洛佐、塔塔利亞和巴西尼,靠的是眼界、是深謀遠慮而並非是暴力。
關於盧卡之死,電影中埋有一個伏筆那就是維託教父曾經給盧卡發過自己女兒婚禮宴會的邀請函但卻並不希望他來。所以當盧卡執意前往教父身邊,希望道以感謝時,維託展現的是失望與無奈。他明白盧卡的心意,但卻不想暴露自己與盧卡的關係。殺手盧卡作為老教父的殺手鐧本應該就隱藏在迷霧之中,如果一個殺人能參加教父女兒的婚禮並得到接見,其地位很多人一眼就能明白。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盧卡假裝叛變一下子就被索洛佐和巴西尼識破並殺死。
家庭:成功人男人應當多陪他的家人
維託教父權力極高,地位也很重,但卻給人的印象不是冷酷無情,相反更像是一位紳士、一位父親。他曾告訴自己的教子,要多陪陪自己的家人,一個男人要陪在家人身邊才算得上成功。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麥克在避難時和一名叫阿波羅尼亞的女子相愛並結婚,但由於敵人的刺殺失誤,錯手將阿波羅尼亞給炸死了。後來維託教父平息了五大家族爭端,麥克得以回歸紐約。回到紐約後麥克又找到了前女友凱特並告訴她「和我在一起吧,沒有你我活不下去」。其實看到這裡我心裡有很多疑問,我在思考麥克對凱特時候還留有感情,或許麥克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照顧的家庭。他希望凱特留在他身邊是因為維託曾經給他帶來的耳濡目染,如果一個男人連自己的家庭都不去照顧、連自己的妻兒都不去陪伴,那麼他就不能算是成熟的男人。
維託教父從來不在飯桌上提「生意」,也從來不會把所有家庭成員都捲入「事業」糾紛之中。他希望妻兒子女都可以過的平凡、簡單幸福,他告誡麥克「女人和孩子可以犯錯,但男人不行,你必須要謹慎」,當家族陷入危機時他第一件考慮的事情就是安撫自己的家人。身為一個男人,如果連自己的家人都不管不問,他還算得上什麼呢?
小結:要想偉大,你要學會忍、狠、穩
維託教父一輩子最大的三個特點或許就是隱忍、兇狠與穩重了。他的隱忍體現在做事克制留條路、做人講信留一線,權力與地位極高的他無論是面對毒梟索洛佐還是平民商店老闆,都是一樣的平易近人。不擺架子,不提過分要求,追求友誼而非絕對的利益。即使是後來面對刺殺、偷襲、戰爭,他還是強忍著悲痛主張和平。因為如果此時不忍和其他家族開戰,滅亡的一定是柯裡昂家族,由此也引申出了維託教父的第二兩點狠。
教父的兇狠更多的並非對別人,而是對自己。正如早些年的著名流行語「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教父挨過槍子卻依然希望不和其他家族撕破臉面。他知道戰爭的代價是極其昂貴的,如今的柯裡昂家如果主動發起戰爭,最後導致的一定是走衰敗的下坡路,為了阻止這一切,他狠下心告訴自己不要復仇。他可以給別人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對自己也是一樣不留情。成熟的男人不會因為風雨就喊痛喊累,即便是有著千難萬險也會憋在心中,而不是哭出來。
當然維託教父最厲害的一點還是沉穩,不管是遇到暗殺還是戰爭,他的第一步都是冷靜對待。比起焦躁的桑尼,愚蠢的弗雷多,教父就是在冷靜與沉穩之中,用隱忍來克制自己的想法,用眼界來謀慮布局,這也就是為什麼維託能夠駕馭住如此龐大的權力系統。
一個偉大的人願意俯下身子和普通人結交友誼,一個生意人願意放棄利益講究原則,一個男人願意忍住疼痛照顧她的家人。這就是維託教父,這就是「真男人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