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著只屬於我一個人的天地時光。我喜歡這樣的走在校園裡,只有這樣,才會讓我和天地融合在一起,成為真正的「感受自然」。走向「百鳥園」,一隻母孔雀已經休息了,還有兩隻公孔雀在開屏,似乎在向我問好。有的鴿子在啄食,也有的鴿子在園中上方盤旋,繞著圈,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光環。真想戴上它,試試那種當天使感覺。火雞像往常一樣在園中來回徘徊,似乎在想著什麼很重要的事情,好神秘。美麗的孔雀、頑皮的鴿子、神秘的火雞,原本千裡之隔的它們,竟可以在這裡和我們組成一個大家庭,這不就是緣分嗎?正所謂「有緣千裡來相會」,正如我和這校園。
本蒙古出身的我,現在竟可以站在遠隔千山萬水的小島上,欣賞著優質的景色,是多麼難能可貴呀! 走累了,上了看臺,坐下來,向遠處眺望。哇......在這裡可以一覽群山!遠處樓房,群高林立。大山圍繞在樓宇外,山包層層相扣,參差不齊。下了看臺,又躺在草坪上。我感受到了大地脈搏的跳動,「咚,咚,咚...」,是那麼生氣勃勃。仿佛在告訴我:大地,一個永不凋零的生命,正在熊熊燃燒著。大雁在空中展翅飛過,好快!就像一陣風。難道是告訴我時間正在快速的流逝? 是啊!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在這個地方呆了整整六年。六年裡,我結識了許多好夥伴,他們曾伴我走過最快樂的日子。這裡給了我歡笑,也給了我淚水,更給了我人生的第一步。這裡讓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拼搏,學會了勇敢,學會了挑戰! 這是一個夢的開始!這個夢,創造了一個永遠朝氣蓬勃的我!
機遇有時只是如電光般地一閃,若不敏捷地抓住,就會失之交臂。抓住機遇的前提,是發現機遇,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機遇,真正缺少的,是發現機遇的敏銳眼睛和把握機遇的睿智心靈。跨入21世紀的大學生們,面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多文化交融碰撞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等一系列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來說,這既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充滿風險和壓力的時代也就面臨著新的發展,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 成功,一個令人嚮往的名詞。不少卓越人物都從這裡湧現出來。他們或叱吒風雲,傲視群雄;或矢志治學,碩果纍纍;或以長篇巨著傳世,或憑藝術珍品留名。不可否認,除了其本身具有的超凡素質外,機遇是帶來成功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因素。 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充分的抓住了這個機遇向劉備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並提出了對策。諸葛亮登上政治舞臺,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掌握著軍政大權。乘機佔領荊州,進軍四川,取得益州,為劉備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 人的成功離不開機遇的支持。於是,有些人便到處尋找機遇,可機遇不是那麼容易被抓住的。抓不住的人頓時大呼"懷才不遇"而灰心喪氣,稍受挫折的那些沒有毅力的人就會抱著"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消極心態,不再努力奮發了。所以當社會不會給你創造機遇,你就要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機遇。
1793年,拿破崙被匯報會往前線,參加進攻土倫的戰役。正當革命軍前線指揮官面對土倫堅固的防守犯難的時候,拿破崙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直接向特派員薩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在特匯報會員苦無良策時,看拿破崙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崙為攻城炮兵副指揮,並提升為少校。拿破崙抓住這個機遇,在前線精心謀劃,勇敢戰鬥,充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才智,最後攻克了土倫。他因此榮立戰功,並被破格提升為少將旅長。終於一舉成名,為他後來叱吒風雲,登上權力頂峰奠定了基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取得機遇,必須經守刻苦磨鍊後,成為一個具備成功素質的人,機遇自然會垂青於你,成功也就近在咫尺。
當機遇敲門的時候,要是猶豫著該不該起身開門,它就去敲別人的門了。話說機遇,那就是極好的機會。在人的一生中,機遇不可能一次也不會降臨,人們的生活中間到處存在著機遇,只要你留心它,就會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然而當機遇發現你並不準備接待它的時候,它就會從你的眼皮底下滑過。能否善於抓住機遇,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機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縱即逝。因此,要抓住機遇,就必須有一個精明的頭腦詳細地研究,細心地觀察,捕捉機會。
英國細菌學家費萊明,童年時就愛好探問事情的究意,一次他跟母親去醫院探望一位病人,他見到醫生就問一連串的問題,醫生看他聰明伶俐,便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題,最後說道:「孩子,人們還沒有詳細研究過的病症多得很呢?」這句話給費萊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了要當醫學家,專門對付那些沒有研究過的病症。費萊明長大後,果然攻讀醫學,大學畢業後,他進聖瑪麗醫院從事疫苗的治療研究。「還沒有詳細研究過的病症」一直在他的腦海中想著。特別是其中的傳染病症,期望能找到一種殺滅病原菌的方法。他在實驗觀察中偶然發現青黴素的分泌能殺葡萄球菌。從此人類的傳染病症有藥可救。費萊明發現青黴素,似乎是非常偶然的,但都是他細心觀察的必然結果。除了詳細地研究,細心地觀察捕捉機遇外,還要有勇氣和決心參加實踐去抓住機遇。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他從小就對航海有濃厚的興趣,20多歲時已成為一個很有經驗的水手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讀到了一本《東方見聞錄》,從此,他一直想到東方尋找財富,後來,他帶著87名水手,乘著三艘帆船,向西遠航了。人們都覺得非常新奇,有些人懷疑,他們能到東方嗎?哥倫布真是異想天開!他們頂著狂風巨浪,歷盡艱難險阻,在茫茫的大西洋海面上度過了70多個白天黑夜,終於在一塊陸地上著落了。
哥倫布在人類歷史上,首先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航行。他的功績是多麼偉大。因此,一個人如果缺乏敢冒風險的勇氣,就不會有成功的良機。在哥倫布之前,任何人都有發現新大陸的可能,然而他們之所以終究沒有發現新大陸,就在於沒有去實踐。哥倫布這樣做了,他成功了。事實證明機遇不是那麼容易被抓住,並不是所有人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都能想到萬有引力。那麼,如何才能準確地把握時機,抓住機遇呢?那還得講究策略,把握最佳時機。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激勵爭奪中,能巧妙地將球踢入球門,不僅僅靠他的勇猛和技術水平,還要靠選定的最佳角度,準確把握戰機。踢球如此,搞事業也是這樣。哪次機遇最佳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成功的把握最大,就選擇哪次,這樣方能事半功倍,避免無效勞動。 總之,你生活在一個充滿機遇的世界裡,只要你平時注意加強知識的積累,敢為天下先的創造意識和勇氣,把握時機。那麼你就會不斷獲得事業的成功,有道是:「機不可失,事不待我。」
星星能夠閃耀於夜空,是因為它能爆發準備了億萬年的光芒,花朵能夠綻放,是因為它在地下積蓄了一冬的力量,許多名人的成功,都得益於在成功前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準備。相信我,人們缺乏的不是機遇,而是機遇來臨前的準備。機遇的重要性正如催化劑一樣是顯而易見得。化學反應中,缺少必要的催化刻,反應就難以進行;生活中,離開了機遇的作用,成功也只能在「希望的彼岸」。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借著大戰,難以成為大富翁;諸葛亮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也只有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裡。人們常說:「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這東風,便是機遇。只有善於機遇,才能獲得成功。所以有時力無機遇,不足以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