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寫1.7萬字奏章,其中1.65萬字是廢話,朱元璋:拖下去打一頓

2021-01-09 網易

2021-01-05 10:39:11 來源: 文史之謀

舉報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但縱觀歷史,很少不問出處的,說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誰人不說句草根皇帝,誰人不認為他登上皇位是不傳奇的,而朱元璋下達的聖旨雖俗,但特別接地氣。

  

  接地氣的朱元璋在位期間也是廣開言路,要是文武百官有什麼好的想法或建立,儘管寫奏章,朱元璋也都會去看。大家也都清楚,武官手拿武器,文官則是手持筆桿子,刷刷一寫,引經據典,根本停不下來。

  朱元璋勤於政事,光是看文官們寫的奏章,那都要看到後半夜,十分辛苦,並且朱元璋還發現,明明可以數百字就可以講明的東西,奏章中卻是數千字,朱元璋深覺頭痛,而且這樣無疑就造成辦事效率低下。

  

  中書省晉寧路澤州(今山西晉城澤州縣大陽鎮)人茹太素於洪武三年鄉試中舉,任監察御史,3年後改任四川按察使,後又任刑部侍郎、主事,可見朱元璋對茹太素是有些重視的,也認為其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但茹太素有一點讓朱元璋感到非常不滿,那就是茹太素每次上的奏章通常是七八千字,並且語意艱澀,有時候朱元璋根本看不懂,一開始朱元璋認為茹太素寫的肯定是大建議,不然怎麼寫這麼長,寫得這麼難懂。

  

  待朱元璋弄清楚意思後,發現完全可以寫得簡單易懂,言簡意賅,也並非什麼大建議,朱元璋不免覺得茹太素在賣弄自己的文採,上奏章又不是在考科舉,就不能寫得通俗些嗎?

  朱元璋越看越不耐煩,認為茹太素在耽誤自己的時間,可又不好斥責茹太素,怕傷了文官們上言的心。但朱元璋也想了一個辦法,讓中書郎王敏念給他聽,自己懶得再看茹太素的奏章了。

  

  茹太素又哪裡清楚皇帝的心路歷程,反倒是越寫越長,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茹太素所上的奏章滿滿有1.7萬字,中書郎王敏也是感到汗顏,硬著頭皮念給朱元璋聽。

  朱元璋一邊閱讀其他官員的奏章,一邊又聽王敏講茹太素的奏章,由於奏章太長,王敏一讀也根本是停不下來,朱元璋細聽了幾語,發現還沒有進入主題,心中難免覺得聒噪。

  

  王敏讀到1.65萬字時,朱元璋也還沒聽出個所以然來,都是一堆廢話,就完全忍不住了,大怒道:「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又下令:「將茹太素拖下去打一頓。」

  這也是朱元璋唯一一次因為奏章痛毆官員的事情,通過此時,文官們就學乖了,很少再長篇大論,自己有什麼想法,也只是繞一個彎子再講出來。

  

  不過要說到奏摺,就還得說道說道雍正年間,廣西巡撫金鉷黃綾每日寫給雍正帝的請安折,現代人不免覺得耽誤事,官員沒事找事,可清朝年間就是有這樣的規定,官員每次向皇帝奏事,每份奏摺內還得另具一請安折,所以說,皇帝的心思也真是難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老臣上奏摺一封,卻遭朱元璋暴打,只因1.7萬字中1.65萬都是廢話
    朱元璋當時,朱元璋文化水平並不高,為了做個好皇帝,他努力學習文化,更廣納諫言,從全國範圍挑選良臣,令一大批有才學有夢想的官員得以打破桎梏,光榮上崗。如明朝名臣曾秉正便是這樣。他本是個九品小官,卻以一封3萬字的奏章上達天聽,令朱元璋讚嘆不已,所獲頗豐。而正是憑藉這道奏章,曾秉正從九品飛速升至三品,一時傳為美談。
  • 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揍大臣,1.7萬字的奏章,有1.65萬字都在說廢話
    經過不斷地努力奮鬥,終於在1368年他成功了,建立了大明王朝,坐在萬人之上的位置,受萬人矚目,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生可謂是經歷了無數次的坎坷曲折,祖上幾代都是以農業為主,很多長輩更是因為拖欠朝廷的稅銀而過著四處躲避的生活,他也是自小輟學,沒有讀過幾天書。長大後參加反元活動,雖然沒有上過幾天學堂,但因為自小的東奔西跑讓他比別人多幾分見識,變得有勇有謀。
  • 1.7萬字的奏摺,寫了1.65萬字的廢話,朱元璋氣得將他痛打一頓
    茹太素因為沒啥文化,所以朱元璋很怕治不好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便廣開言路,要求群臣進諫。結果有位大臣上了一份萬言書,卻被朱元璋打了一頓。這是為何?難道朱元璋僅僅是裝樣子?此事還真不能怪朱元璋,換了你,估計你也忍不住打這位大臣一頓。那這位大臣奏摺中又寫了什麼東西呢?咱們接著往下看。茹太素生平這位被打的大臣叫茹太素,是今天山西晉城澤州縣大陽鎮人。洪武三年,茹太素鄉試中舉,任監察御史一職。洪武六年,他又改任四川按察使。
  • 原本500字能說清楚的事,大臣硬是寫了17000字,結果挨了一頓暴打
    明朝時,朱元璋在改善官吏作風以及提高辦事效率上做了較大貢獻,可就這樣的皇帝,為何要暴打自己的大臣呢?朱元璋在位初期,有一名官員叫茹太素,聽這名字就很獨特,太素,可能出生時母親太喜歡素菜了吧!因為不僅是奏章沒念完,而且念了這麼多,都是空話廢話加「鬼話」,依舊沒發現重點,老朱根本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這不是明擺著要折磨我?用現在的話,就是要就事說事,扯那麼多廢話幹嘛?於是,朱元璋打斷了王敏,龍顏大怒,叫人先把茹太素拖出去暴打一頓再說,這可真是史上留名啊,第一次有人因為奏章寫得太長而被皇上打了一頓。
  • 耿直的忠臣茹太素,因為奏摺寫的長,挨了一頓板子
    前言:在古代,官方的文章或是奏摺有很多固定的格式和語言,大臣們給皇帝寫奏摺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寫得好了沒有獎勵,寫得不好可就有懲罰了,所以在古代,大臣們在書寫奏摺的時候難免會小心翼翼寫一些無用的套話。揮揮灑灑幾萬字,其中精華幾百字皇帝日理萬機,根本沒有空去看這些繁長無用的套話,如果不認真看,奏摺裡想表達的內容根本看不出來,勤勞奮勉的朱元璋就因為受不了這些繁長無用的套話而杖責了一位大臣。
  • 朱元璋打茹太素,給作文教學一個重要啟示,值得一看
    太祖朱元璋認為這是自己哪兒做得不好,老天爺對他發出了警告,才降下這些災難,所以下了一道詔令,讓大臣們上書評論朝政利弊,指出皇帝的過失。茹太素積極響應,寫了厚厚的一道奏摺,說了五件事情,在一天早朝時,恭恭敬敬地呈了上去。五件事情有四件被朱元璋採納,但在採納前,茹太素卻結結實實挨了朱元璋二十大板。
  • 500字就能說清楚的奏章,竟寫了1萬多字,朱元璋大怒:賞板子!
    不整頓不知道,一整頓發現4000人裡面工作出色稱職的只有1/10,而品行惡劣的也佔1/10,剩下的十分之七八,則是處於中間狀態不好也不差。因為在奏書裡面他的廢話太多,寫了17,000多字。 朱元璋讓中書郎念給他聽,讀了3000字還沒有切入正題,朱元璋非常惱火,又接著讀了一段,聽到有到這樣一句 「當今官場裡有才能的人,一百人裡面也就一兩個,剩下的都是庸才!」也就一兩個,剩下的都是庸才。
  • 分享語寫1164萬字的心路歷程
    2019年年底,定下2020年的語寫目標是600萬字,實際完成1164萬字,這一年是如何超額完成目標的,其中有沒有值得總結的地方,試著梳理一下。1最初的語寫計劃為什麼是寫600萬字,如何考慮?主要是根據2019年語寫完成情況制定的,2019年完成了500萬字,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些,那麼目標完成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 400天語寫1000萬字,萬字長文分享語音寫作的經驗
    語寫時,嘴巴很像一把槍,每一個字都要發音飽滿,子彈般打出去,才能準確識別。而這把槍似乎也擊穿了我們的層層包裹,得以看到那個最內心的自己。語寫的第1個月,流下過很多眼淚,寫下了很多腐朽。那是把積蓄心頭已久的垃圾,清理排淨的暢快。
  • 寫了10萬字依舊沒有進步?沒有意識到這4個問題,寫100萬字也枉然
    偶然之間,看到一條微頭條寫道:「耶,終於寫過10萬字了,開心,下次再接再厲。」而下面有一條評論,扎心了「為什麼你寫了10萬字,卻依舊水平一般。」作為一名新手寫作者,能堅持寫到10萬字不容易,應該值得表揚,然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讀者的眼光實為犀利,有讀者反饋是好事,我們應當學會反思自己,正如讀者評論一般,為什麼寫了10萬字,依舊一般。當我們寫了10萬字依舊沒有取得進步的時候,就要學會反思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只顧埋頭苦幹,或是埋怨讀者。
  • 女兒的吶喊:三年級開始寫小說,五年共30萬字,卻被爸爸全部撕毀
    其中一位女兒對父親的吶喊,讓人印象深刻。01五年共寫30萬字小說,卻被爸爸全部撕毀這位長相清秀乾淨的女孩,剛走上臺就語出驚人。她表示自己從三年級開始就寫小說了,五年時間一共寫了30萬字,有56本。聞聽此言,臺下的人紛紛發出感嘆,心想這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誰知女孩緊接著就說:但是,這些全讓爸爸給我撕了。之後,在她的訴說中,整個事件的經過被娓娓道來。
  • 書法史最勤奮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曾經獨步天下!
    在書法史上有一個傳說,趙子昂能「日書萬字」,每天寫一萬個字對於今人來說困難很大,但是趙子昂卻能遊刃有餘,這不僅是對於筆法和字法的精熟掌握,更是一種功力的體現。然而,同一時代還有一個跟趙子昂比肩的大書法家,能夠「日書3萬字」。他就是康裡巎巎!這是百度百科中的介紹。
  • 葉永烈出版作品超3500萬字
    《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隨後,又被邀請為《十萬個為什麼》的天文氣象分冊、農業分冊、生理衛生分冊寫稿——他為天文氣象分冊寫了27篇,為農業分冊寫了89篇,為生理衛生分冊寫了43篇。最後,他拿到了1600多元的稿費,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筆巨款。甚至有傳說,1962年,葉永烈去提親,上門送的禮物就是一套《十萬個為什麼》。
  • 萬字茉莉 純白一夏
    萬字茉莉也叫絡石,也有石龍藤、茉莉藤等雅號。它的花小巧玲瓏,形如佛教中象徵著吉祥如意的萬字,花香頗有茉莉的神韻,故而得名。盆景園中絡石盆景數量不多,林下地被中也能見到絡石的身影,陣陣清香伴著夏風縈繞在盆景園中。絡石四季常青,秋冬季葉色嫣紅,花葉品種更是斑斕似錦。它在中國分布極廣,常種植於庭院、公園,或攀附院牆,或鋪地如蓋,形式多樣,且十分美觀。
  • 作家章雲天寫就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章雲天66萬字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近日面世,在該作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上,他表示,觸動他寫這本書的是一個老兵。評論家牛玉秋表示,這部66萬字的作品,讀起來很有分量。這本書非常綿密,在語言上有意識地使用河北的地方語言,親切生動,散發著泥土氣息。而且作者對生活的掌握記憶非常細緻,一環接一環。「這部小說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最顯著的一個品質,是這部小說成功的重要保證。」
  • 古代大臣奏章都用文言文,為何皇帝偏用大白話?原因讓人忍俊不禁
    如果說現在人們對於古代最大的誤解,那一定是認為古代的人們都要講文言文,其實不是的,古代人們說話還是和我們差不多,但是一到寫的時候,都還是用「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來寫。不過在古代卻有著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大臣們上諫和奉上奏章的時候用的都是文言文,但是皇帝的審批卻都用大白話。這是皇帝的特權嗎?我覺得不是的,皇帝不僅用大白話,還經常和大臣們聊聊家常、撒撒嬌。康熙四十年十月二十四,纖細提督李林盛就曾經參上一道奏本。
  • 萬字符號文明,史前一萬年的思想大爆發
    在印度史前一萬年的石洞裡也發現了「萬」字紋,它的形狀與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別無二般。這個符號是世界各地遠古文化中常見的圖像,是世界共同的象徵神秘性的原始符號,發展到人為宗教出現後,在南亞次大陸、在中國、在中亞等地則成為苯教、佛教和梵天派以及景教等專用的視為最神聖、最神秘莊嚴的圖像,以表示超凡瑞象、永恆常在、堅固不變之意。
  • 時隔三個月這本小說終於更新了,3年才寫了160萬字的它還會完結嗎
    說來詞喵這本《未來天王》也挺奇怪的,已經3年多了,才寫了160萬字。而且剛開書的時候還挺好的,更新還算穩定。後來不知道是跟誰學壞了,開始了周更,後來更是慢慢演變為月更,現在更是3個月才更新一章,這是慢慢向香蕉等知名拖更天王看齊。我甚至懷疑,詞喵是不是偷偷的找香蕉他們學習了一波,學習在月更的情況下,還不被讀者噴(確信)。
  • 三年半516萬字,評分9.8被網友吹爆!
    三年半516萬字,評分9.8被網友吹爆!1.《超神機械師》齊佩甲,516萬字主角重生為NPC,有著玩家的特權和NPC的模板還能發布任務。提前一年降臨世界,利用先知先覺和後世技巧崛起,一邊刷同類NPC和副本賺經驗,一邊扮NPC賺玩家經驗,發布任務讓玩家幫主角種田蓋基地打怪,利用任務發布和自己NPC模板可以出售武器和技能的優勢,建立玩家主城,開氪金開箱子活動等等,把玩家中對自己有威脅的打壓,未來成大神的拉攏,可以說是相當有趣。順便推薦一下其他精品遊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