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察裡津諾的晚秋,仿佛墜入詩的酒鄉,畫的夢境。
這讓我不由想起普希金《秋》這首詩:我喜歡你道別的美麗/我愛大自然豪華的凋零/森林換上紅色和金色的外衣/林中是風的喧囂和清新的氣息/天空覆蓋著波浪般的陰霾/有罕見的陽光/早來的寒冷,/還有白髮冬天在遠處的威脅。
的確,察裡津諾的晚秋美得叫人窒息。金色的盛裝,清新的空氣,好一幅純淨斑斕的秋色圖。
這是一座拆了又建的皇家莊園。177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在這裡修建皇宮建築群,取名察裡津諾,中文意思為「女皇村」。10年後,這座具有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宮殿建成,葉卡捷琳娜首次來這裡下榻,卻很不滿意,於是皇威一怒,便下令拆除重建。只可惜沒過多久她就去世了,繼位的沙皇對這座宮殿毫無興趣,這裡也就漸漸被荒廢了。直到1860年,這裡開始成為莫斯科郊外公園,建起了別墅,許多著名人物如契訶夫、柴可夫斯基等都在這裡住過。2008年,為紀念莫斯科建城860周年,當地按200多年前拆除的宮殿重建了這座莊園,使之成為市民休閒遊覽的一個風景勝地。
察裡津諾莊園依察裡津諾湖而建,湖面四周,樹木環繞,在藍天如洗的秋色裡倒映水面,給人朦朧迷離之美。沿著穿湖而過的入園大道,我盡興地感受著這迷人的湖濱秋色。只見一縷縷深秋的陽光懶懶地投在湖面,不時攪動起一片片波光粼粼,如美麗姑娘送來的秋波,令人心醉。那些自由自在的水鴨,伴隨著湖面飄來的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圓舞曲》,忽而在湖面追逐戲水,忽而在湖岸逗人嬉戲,全然沒有對遊客的驚懼。遠遠望去,莊園周邊全被白樺、椴樹、楓樹、梧桐等色彩斑斕的樹木掩映著,濃濃淡淡、深深淺淺,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晚秋油畫。走近前去,更見這些樹木各具風韻,有的樸實淡泊,有的嫵媚多情,在和煦秋風的穿行中,發出沙沙的聲響,像純淨縹緲的古典音樂,緩緩地流進我悠閒的心影,讓我有了一種夢幻的感覺,似置身世外。
翻過山坡,穿過精緻的橋洞,莊園中最宏偉華麗的建築——大皇宮頓時映入眼帘。這座被拆除後重新設計建造的宮殿位於莊園建築群的中心,整個建築屬仿哥德式風格,帶有明晰的古典主義色彩。她的華麗不曾隨歲月的流逝而淡去,即使在經歷了百年的清冷後,依舊風韻猶存,以她卓爾不群的容顏,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繞過宮殿,後面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和茂密的樹林。走進樹林,又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感受。仰頭望去,每一株樹木都直直地參天聳立著,滿樹金黃的葉片,儼然出徵將士披掛的黃金甲冑,向著蔚藍的天空,渲染著晚秋的豪華。溫暖的陽光,透過樹林的縫隙,閃閃爍爍地灑落進來,投下一片斑駁的光影,明暗有致,深淺有別,映照著晚秋的滄桑。
此刻的樹林顯得是那樣的寧靜而多情。我看見,無數片風情萬種的樹葉,帶著似水流年的歲月,如翩翩蝴蝶,舞蹈在秋風的搖曳中,將層層疊疊的艱辛和美麗,鋪滿草地,用生命和愛情,寫下五彩繽紛的詩行。
我緩緩漫步在落葉堆積的絨氈上,閱讀著每一片樹葉蘊含的充滿生命的寓言,感受著秋天夢幻般的魅力,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普希金為何把莫斯科的晚秋感嘆為「令人憂傷的季節」。大凡心思纖細敏感而又多愁善感的人,面對晚秋落木蕭蕭,都難免會聯想起自己的人生境遇和人世滄桑而心生傷感,哀人生寂寥,嘆時光易逝,這或許就是一種人與自然相融相通的悲哀之美。
擇一佳處,我躺在秋日暖陽照射的草地上,閉著眼,像伏在草叢裡的一隻蟲兒,一邊細細地呼吸,一邊靜靜地聽風聲輕輕划過來划過去,是那麼輕柔,那麼清爽。雲,小心地掛在天上,偶有幾聲秋蟲呢噥,之後便戛然而止,或許過於的安靜讓蟲兒自覺尷尬,只得順從於靜謐而不語。一隻松鼠悄然跳到身邊,瞅我一眼,又嗖地一下跑向遠處,消失在我的視線之外。我的思緒,也隨小松鼠的離去沉靜下來,沉靜在這片輝煌的秋色裡。
太陽升高了,金黃色的陽光照在身上,感覺毛茸茸的,暖暖的很溫和。一片樹葉落下,攜著一絲憂傷和喜悅,飄落在我的臉頰,給了我一個實實在在的秋天的吻。我醉了,沉醉在察裡津諾的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