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惡鬥撕裂臺灣。(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5月30日訊 臺灣內部當前面臨著嚴重的藍綠惡鬥,造成經濟停滯、社會對立,受夠了被藍綠政黨綁架的人們開始期待真為臺灣著想的第三力量出現。有人認為,應該乾脆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三黨來比賽,究竟誰更愛臺灣?誰更能夠給人民更好的發展機會與空間?與此同時,島內也出現另外一種現象,伴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一系列便利臺胞措施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臺灣,西進大陸發展。
島內的這股「登陸潮」還吸引了外媒關注,英國BBC中文網甚至為此創造了一個新詞——「脫臺者」。在28日的報導中,BBC中文網將脫離臺灣到大陸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臺灣人,稱為「脫臺者」。
報導截圖
報導提及,早期也是最著名的「脫臺者」是林毅夫。出生於臺灣宜蘭的林毅夫到大陸後,受到重點栽培成為經濟學家,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另一位知名的「脫臺者」是中共十九大代表盧麗安。
報導說,除了「徹底的脫臺者」外,還有更多在大陸工作、生活、經商、求學的臺灣人「仍然保留臺灣身份」,遊走於兩岸之間,屬於「半脫」的「脫臺者」。針對越來越多臺生選擇到大陸就讀,報導稱,這類在大陸讀書的臺生一開始可能只是遊走兩岸之間的「脫臺者」,但時間一久,誰也說不準他們是否會回到臺灣,最後可能成為真正的「脫臺者」。報導認為,在兩岸勢力此消彼長下,未來「脫臺者」會越來越多。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此事引發了臺媒關注,在今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中,臺灣《聯合報》記者就詢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發言人安峰山指出:對您所提的這個詞彙的涵義,我不去做評論。僅就兩岸關係而言,從大陸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大陸通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蓬勃發展和巨大進步,也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臺灣同胞對大陸的一些刻板的印象,而且大陸一直在推動便利臺灣同胞的各項措施,也得到了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的歡迎。我想,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特別是基層民眾和一些青年願意到大陸來學習、交流、創業、就業、發展、生活,也是這方面的一些具體表現。
實際上面對島內現在藍綠惡鬥和對立,有些島內輿論也認為,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一起來比賽,誰更加愛臺灣,這樣的話能夠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
臺灣中天新聞為此舉行了電話投票,詢問臺灣民眾是否支持讓三黨競賽,誰才是真正地愛臺灣?結果顯示,有高達4030的人選擇支持,遠遠超越選擇反對的134人,差距相當懸殊。臺灣《中時電子報》指出,這反映了臺灣人民的想法,比起政黨,大家更加重視的是能不能給予人民美好的生活,能不能更好地對待臺灣。
到大陸就學的臺灣學生數量爆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民眾也確實是這麼做的。這些年島內經濟不振,薪資低迷,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選擇出走。據《人民日報海外版》5月22日報導,臺當局有關部門統計顯示,臺灣1100萬勞動力中,有72萬離開臺灣謀職,其中超半數去了大陸。專家說,實際數字更高。
大陸今年2月份出臺對臺31項措施,臺灣《遠見雜誌》彼時的調查顯示,所謂18歲至29歲的「天然獨」世代,對大陸的看法已有轉變。在10年前的同類調查中,「天然獨」認為大陸對臺不友善的比率高達5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但10年後持相同看法的下降至39.8%,變為所有年齡層中最低。友善佔比也從35.5%增至40.8%,成為所有年齡層中最高,更有近六成(59.6%)願到大陸發展。
有關臺青爭相來大陸求學就業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臺媒報導截圖
據臺灣《旺報》報導,近日有一位臺灣家長在Facebook貼出照片,上頭是5月14日廣州中山大學大排長龍等候面試的臺灣高中生,時間是早上7點半。這位家長表示,今年來大陸大學面試的臺灣學生非常多,「去年是臺生選陸校、今年是陸校選臺生。」帖子引起許多網友關注並被瘋傳,有網友說,去廈門大學面試時也很多人;另有網友感嘆,民進黨執政之後,企業出走、人才出走、教師出走,「現在連學生也出走!」報導稱,這張照片讓不少臺灣人深深震撼:「什麼時候,臺灣孩子們用腳投票了?」
廣州中山大學大排長龍等候面試的臺灣高中生。(圖片取自臺媒)
問到為何要到大陸讀書,這位臺灣母親的回應發人深省:「臺灣太安逸了,每個小孩滿足於小確幸,沒有一個可以做夢的環境,而大陸可以!」她去年去過上海、杭州,市民對城市都充滿希望;相較於臺灣只會罵來罵去,令人失望。
不止學生,臺灣教師們也紛紛到大陸謀職。據《中國時報》報導,島內校長感嘆只能用「教授逃命潮」形容。這位校長說,年金改革今年7月上路後,他和學校會計室精算過,教授們月退俸少了近3萬元新臺幣,所以不少60歲左右的教授考慮退休,轉往有4到5倍薪資的香港、大陸或新加坡,「這是正在發生的事」。
臺生赴大陸讀書原是為了自身更好地發展,臺當局卻按捺不住了。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建中和武陵高中校長因幫畢業生寫推薦信到大陸升學、以及發表有關臺生赴陸求學的相關言論,竟雙雙受到檢調機關的關切。此舉引發島內各界批評,有臺灣學生對此大罵。
臺灣學子掀起出走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朝野政黨黨員人數加起來約佔選民總數6%,其餘94%都是無黨籍。然而長期以來,臺灣一直都處在藍綠兩黨惡鬥的環境,久而久之,大家也養成非藍即綠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時刻,無色覺醒於焉而生。「無色」代表沒有特定色彩的這群人,「覺醒」代表不被藍綠牽著走。
臺灣朝野政黨黨員人數加起來約佔選民總數6%,其餘94%都是無黨籍。(圖片取自臺媒)
該報記者曾在國臺辦發布會中提問:面對這94%「無色」覺醒的民眾,大陸方面會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爭取他們的認同?
安峰山回應表示,日久見人心,大陸這些年的發展進步,和我們一直以來推出的有利於兩岸同胞的這些政策措施,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感受到了我們對臺灣同胞的真情實意,也感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兩岸各領域交流與合作,是對臺灣老百姓有好處的。同時,也認識到,大陸的發展進步,對臺灣來說實際上是機遇,不是威脅,更不是挑戰。
究竟誰更愛臺灣?誰更能夠給人民更好的發展機會與空間?看吧,臺灣民眾已經在用「腳」揭曉答案。(中國臺灣網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