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四代飛度(GR9)被廣汽本田以召喚彩蛋的方式亮相的次日,飛度潮跑Pro(SPORT)和潮越Max(CROSSTAR)兩個車系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開啟了面對普通買家的實車展示,這也讓我們得以在它正式上市前了解更多細節。
在我們快馬加鞭趕往四代飛度廣州展示的現場進行實地觀摩後,心中升起了一股難以描述的情緒——兩個車系真的是同一個爸和同一個媽生的嗎?
首先從前臉來看,兩款車型都讓人聯想到精靈寶可夢(寵物小精靈)裡的妙蛙種子。
儘管神韻相似,但是其實飛度潮跑Pro(SPORT)和潮越Max(CROSSTAR)版車型前臉的設計元素和細節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閱讀方便,下文簡稱為SPORT版和CROSSTAR版)
簡單的說,除了車燈設計(這也是最容易讓人聯想到妙蛙種子的設計元素)一模一樣都是那麼萌之外,四代飛度SPORT版和CROSSTAR版車型整個前臉就沒有一樣的地方。
飛度SPORT版車型的中網設計採用了黑色蜂窩狀元素,而且整個中網的質感出色,顯得非常精緻,即使是牌照框下方的部分也是如此。相比之下,CROSSTAR版車型的中網不但造型顯得缺乏設計感,讓人想起初代小米手機那句「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而且滿滿的塑料感也顯得非常的廉價(當然,本來也確實是塑料材質)。
比起中網的設計和材質,飛度CROSSTAR版比SPORT版車型更顯廉價的地方當屬霧燈。不!CROSSTAR版的前臉根本就是沒有霧燈!
SPORT版車型前臉左右下方配備了霧燈,並且採用了造型非常凌厲的黑色塑料裝飾,CROSSTAR版車型在同樣的位置雖然也有塑料裝飾,但是卻少了霧燈。按理說展車都是高配或者頂配車型,缺了霧燈就非常不能理解了。
我們查詢了此前工信部披露的四代飛度申報信息,發現SPORT版車型的前霧燈被列為選裝,CROSSTAR版車型則沒有確切的信息,看來要等新車上市後才能確定是否提供前霧燈選裝服務了。
視線放到兩車的側面,底盤高度是兩款車型最為顯著的區別,由於兩車軸距都是2530mm,但是車身長度和高度的區別會讓CROSSTAR版車型顯得更為「短粗」。
在底盤高度之外,第一眼可以看到的區別還有車門底部的設計,CROSSTAR版車型多了黑色的塑料裝飾條,另外,兩款車型的也採用了不同風格的鋁合金輪圈。儘管造型各異,倒是不能說誰的輪圈更為廉價,無論是CROSSTAR版還是SPORT版,輪圈都很有設計感和時尚感。
造型上的區別一眼就能看出,不過兩車側面也有不能一眼看出的地方,那就是輪胎尺寸。
GR9世代2021款飛度SPORT版車型採用的輪胎規格為185/55R16 83H展示車型選用的是普利司通旗下泰然者系列輪胎,CROSSTAR版輪胎規格為185/60R16 86H,展示車型選用的是鄧祿普輪胎,而GK5世代2020款飛度的輪胎規格為185/60 R15 84H,箇中區別大家自行體會。
哦,對了,現場確認,四代飛度剎車依然是前碟後鼓的配置,GK5世代被詬病的地方到了GR9世代依然得到了」傳承「,當然,考慮到飛度的」原廠定位「,其實前碟後鼓的剎車是完全能滿足日常使用的,只是對於」重度用戶「來說,鼓剎總會顯得美中不足。
四代飛度SPORT版和CROSSTAR版腳上區別就是這些,至於「頭上」的區別則比較明顯,CROSSTAR版車頂的行李架是SPORT版車型所沒有的。
然後值得一提的是四代飛度的加油口設計,SPORT版和CROSSTAR版的加油口都在車身左側的尾窗下方,並且在視覺上與尾窗以及尾燈組進行了融合,就視覺效果來說比GK5世代的獨立圓形設計加分不少。
最後是四代飛度兩款車型的車尾設計。尾燈設計保持了前後呼應,且SPORT版和CROSSTAR版的尾燈造型沒有區別,兩車均採用單一霧燈設計,霧燈被集成到了車尾的左側燈組內。
尾燈組雖然採用了一致設計,不過底部的反光條就區別甚大,CROSSTAR版為水平與地面的橫向設計,SPORT版為垂直於地面的豎向設計。
兩款車型均為單邊單出的排氣設計,排氣管被安排在了車尾底部的右側,畢竟是1.5L自吸發動機,採用單出排氣幾乎不用看就可以猜到。需要現場確認的是兩車排氣管都採用隱藏式設計,反正不趴到地面上是看不到排氣管的。
最後是兩車的懸掛設計,儘管且SPORT版和CROSSTAR版的底盤高度不同,不過懸掛架構其實是一樣的,當然這其實也是廢話。
以上就是我們親赴現場為大家實拍的第四代(GR9)飛度車身外部信息,最為直觀的印象就是跟廣汽本田親生的SPORT版車型比起來,CROSSTAR版車型仿佛充話費送的。比較遺憾的是儘管廣汽本田宣稱四代飛度可以採用突顯時尚氣場的雙色外觀和雙色內飾,但是現場的兩輛展車均為純白色,沒有呈現出所謂時尚的雙色效果。
更加遺憾的是,由於廠家鎖住了展車,我們沒能打開車門看到其車內設計以及發動機艙布局。另外吐槽一句,現場展車不但無法打開車門,甚至還用純黑貼膜貼住了前後左右的所有車窗玻璃,完全不給觀眾任何窺探車內設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