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能源看點:生態環境部發文督促化石能源、電力等多部門出臺碳達...

2021-01-18 國際能源網

1、生態環境部發文督促化石能源、電力等多部門出臺碳達峰方案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要全力推進達峰行動。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推動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並制定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設、系統建設和基礎能力建設,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在全國上線交易,逐步擴大市場覆蓋範圍,推動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向全國碳市場過渡,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全國首個省級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廣東成立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成立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通告。文件指出,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編號為GD/TC138。籌建單位應自即日起一個月內,組織召開成立大會。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39名委員組成,鄭津洋任主任委員,郭晉、葉思宇任副主任委員,譚粵任秘書長,趙吉詩、鮑威任副秘書長。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要負責全省氫能標準化相關技術工作。

3、山西啟動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

據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消息,由山西省工信廳、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意見》於日前發布,標誌著山西省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工作啟動。據悉,山西省將以試點項目為依託,探索「分質分級、能化結合、集成聯產」的新型煤炭梯級利用方式,推動煤化電熱一體化發展,蹚出一條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路徑。

4、2020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0.9%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國內汽車產銷情況。據統計,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136.6萬輛,同比增長7.5%,累計銷售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僅12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增加,其中12月產量為23.5萬輛,同比增長55.7%,銷量為24.8萬輛,同比增長49.5%!

5、國內唯一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在廣東陽江投入使用!

近日,記者從陽江高新區的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悉,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日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已經建成葉片全尺寸結構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可對風電葉片的設計與試驗參數進行預判,為風電葉片的生產、使用提供設計依據。供貨,替代進口填補了國內空白。

6、國內首套330千伏智能變電站 進線備自投裝置在寧夏投運

1月7日,國內首套330千伏智能變電站進線備自投裝置在寧夏330千伏甘露變電站投運,提升了甘露變電站所帶區域供電可靠性,對推動備自投裝置在高電壓等級應用、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330/220千伏電磁環網解環後,甘露變電站由雙端供電變為單端供電,一旦發生同塔線路N-2故障,將造成變電站全站失壓,所帶5座110千伏變電站及4座新能源場站有全停的風險。

7、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交付啟航

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8、西北煤電整合初步收官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國電電力發布《國電電力關於向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國源電力轉讓公司所屬七家煤電企業股權及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稱本次交易完成後,其在新疆地區將無火電資產。據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甘肅、陝西、青海、寧夏四省區煤電廠管理權移交去年9月底已完成,新疆區域也於12月完成,西北煤電整合初步收官。

9、國內唯一浮式LNG接收站進口量突破1500萬噸

1月13日,從天津海關有關部門獲悉,日前,隨著天津海關所屬南疆海關查驗工作人員對靠泊接卸的「不列顛成就」運輸輪裝載的LNG(液化天然氣)完成查驗工作,這批綠色能源通過接收站的天然氣管網,被陸續輸送到工業單位及城市居民家中。作為擁有國內唯一浮式LNG接收終端的天津港南疆港區LNG接收站,日前已累計接卸LNG突破1500萬噸。

10、全球首家:天合光能獲光伏行業全球首張UL及義大利EPD互認標誌

近日,天合光能多款光伏組件產品獲得全球安全檢測認證權威機構UL及義大利EPD(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中文:環保產品聲明)的環保雙重EPD標誌。EPD是國際公認的基於ISO14025標準的一套環保報告,嚴苛跟蹤檢測某一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為客戶提供權威的產品環保信息。天合光能常務副總裁曹博表示:「此次獲得全球EPD標誌將繼續推進天合光能的環保創新。」

相關焦點

  • 碳中和情境下,中國非化石能源將加速達峰
    《報告》判斷,到2050年,國內清潔能源(天然氣+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將達八成,其中非化石能源佔比約65%。 分部門來看,工業和交通部門的碳排放將在2025年前達峰;電力、建築部門將在2030年前後達峰。
  • 碳中和約束下的我國中長期能源電力發展展望
    碳中和約束下的我國中長期能源電力發展展望 代紅才 張寧 薛美美 湯芳  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對於能源電力低碳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能源電力中長期發展路徑亟待明確。
  • 杜祥琬:碳中和目標引導下的能源轉型-資訊-北極星電力會展網-電力...
    200多年來,工業文明在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氣候問題和不可持續性。現代非化石能源正在推動人類由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人類文明形態不斷進步是歷史的必然,能源革命是其基礎和動力。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驅動力:能源技術進步是能源轉型的關鍵驅動力;是破解資源匱乏困局的必由之路;是治理環境汙染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治本之策;是實現經濟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 非化石能源佔比25%,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更加明確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對此表示,這個數字已經提前達到了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國際承諾。   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和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王志軒:碳中和與電力能源轉型
    習近平主席宣布新NDC的70多天以來,這一承諾已經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巨大反響。中國的承諾將重新改寫近年來一些國家、地區及眾多機構在政治、經濟、社會、能源、環境等問題上的研究結論。2020年,中國NDC新承諾將與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的壯舉一樣,為人類發展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新NDC是影響世界、影響全局、影響未來的大事。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視頻會見國際能源署署長
    11月1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視頻會見國際能源署署長法蒂·比羅爾。雙方就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合作交流等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黃潤秋表示,中方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
  • 生態環境部李高: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做好碳中和工作
    電車匯消息:在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發表了主題演講。針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的汽車與交通政策進程,李高提出了生態環境部正在做的工作。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管部門,生態環境部將突出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倒逼機制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治本之策,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綠色轉型。近期,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認識的能源網際網路與能源革命
    從薪柴到煤炭、石油、天然氣,再到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能源碳含量逐漸下降,對環境影響逐漸減小,能源系統總體從高碳向低碳發展。面對全球性挑戰,能源將朝著更清潔、更友好、更高品質、可持續的方向不斷升級。這是能源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技術進步是能源轉型的關鍵驅動力。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2.1 拋開環境和氣候問題看能源政策的演變由於能源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發揮的基礎性作用,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能源的發展工作,把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建國初期就在中央政府層面設立了煤炭部、石油部、電力部等能源部門,並在國民經濟綜合管理部門一直設立能源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政策和計劃(或規劃)。
  • 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
    電力部門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2019年電力碳排放42.27億噸,佔全社會排放總量的43%,並且電力部門實現碳中和目標甚至負碳排放的難度相對較低,因而被視為推動全社會低碳轉型的核心部門。以2005年為基準年,從2006年到2019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9.4億噸,有效減緩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長;其中,供電煤耗降低對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減排貢獻率為37%,非化石能源發展貢獻率為61%,表明非化石能源成為推動碳減排的主力。
  • 生態環境部: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問責104人 碳排放...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 雖然總體汙染程度和範圍影響相比往年都有所降低,但對我們也是一次警醒,不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如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性重汙染天氣過程會捲土重來。  生態環境部近期將會同有關部門和省(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方案,推進實施重點區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 【深度】碳中和世紀大博弈開啟,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今年,歐盟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已首次超過化石燃料。英國氣候及能源智庫Ember發布的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歐盟國家風能、太陽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包攬了其發電總量的40%,化石燃料發電量的佔比僅為34%。與之相比,美國對待碳減排的態度顯得搖擺不定,共和黨、民主黨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巨大分歧。
  • 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行業如何加速跑?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啟動,除了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外,還將以發電行業為首批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
  • 國家能源集團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
    國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能源集團作為中央骨幹能源企業,必須準確判斷國內外環境變化,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代國有能源企業的重要地位,堅決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做好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扛起能源安全供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能源保價穩供、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行業科技創新的責任。
  • 綜合分析: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路徑
    電力部門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2019年電力碳排放42.27億噸,佔全社會排放總量的43%,並且電力部門實現碳中和目標甚至負碳排放的難度相對較低,因而被視為推動全社會低碳轉型的核心部門。以2005年為基準年,從2006年到2019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9.4億噸,有效減緩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長;其中,供電煤耗降低對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減排貢獻率為37%,非化石能源發展貢獻率為61%,表明非化石能源成為推動碳減排的主力。
  • 訪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部署。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之間的協同效應。請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意義?
  • 碳中和目標下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與電價改革調整空間
    圖為傳統情景與碳中和情景下電力市場交易價格的對比。左圖代表在傳統情景下,煤電發電比例較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高於煤電,即使政府實施新能源補貼政策,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也可能較高並處在電力市場均衡交易價格之上。從價格角度,傳統化石能源仍然更具競爭力。
  • 生態環境部舉行2020年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出席發布會介紹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發布意見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月13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提出積極明確的達峰目標,制定達峰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 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
    今後五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力點在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進?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藍天白雲成為朋友圈曬照片的常客」記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