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環境部發文督促化石能源、電力等多部門出臺碳達峰方案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要全力推進達峰行動。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推動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並制定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設、系統建設和基礎能力建設,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在全國上線交易,逐步擴大市場覆蓋範圍,推動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向全國碳市場過渡,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全國首個省級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廣東成立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成立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通告。文件指出,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編號為GD/TC138。籌建單位應自即日起一個月內,組織召開成立大會。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39名委員組成,鄭津洋任主任委員,郭晉、葉思宇任副主任委員,譚粵任秘書長,趙吉詩、鮑威任副秘書長。廣東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要負責全省氫能標準化相關技術工作。
3、山西啟動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
據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消息,由山西省工信廳、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意見》於日前發布,標誌著山西省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試點工作啟動。據悉,山西省將以試點項目為依託,探索「分質分級、能化結合、集成聯產」的新型煤炭梯級利用方式,推動煤化電熱一體化發展,蹚出一條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路徑。
4、2020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0.9%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國內汽車產銷情況。據統計,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136.6萬輛,同比增長7.5%,累計銷售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僅12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增加,其中12月產量為23.5萬輛,同比增長55.7%,銷量為24.8萬輛,同比增長49.5%!
5、國內唯一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在廣東陽江投入使用!
近日,記者從陽江高新區的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悉,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日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已經建成葉片全尺寸結構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可對風電葉片的設計與試驗參數進行預判,為風電葉片的生產、使用提供設計依據。供貨,替代進口填補了國內空白。
6、國內首套330千伏智能變電站 進線備自投裝置在寧夏投運
1月7日,國內首套330千伏智能變電站進線備自投裝置在寧夏330千伏甘露變電站投運,提升了甘露變電站所帶區域供電可靠性,對推動備自投裝置在高電壓等級應用、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330/220千伏電磁環網解環後,甘露變電站由雙端供電變為單端供電,一旦發生同塔線路N-2故障,將造成變電站全站失壓,所帶5座110千伏變電站及4座新能源場站有全停的風險。
7、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交付啟航
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8、西北煤電整合初步收官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國電電力發布《國電電力關於向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國源電力轉讓公司所屬七家煤電企業股權及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稱本次交易完成後,其在新疆地區將無火電資產。據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甘肅、陝西、青海、寧夏四省區煤電廠管理權移交去年9月底已完成,新疆區域也於12月完成,西北煤電整合初步收官。
9、國內唯一浮式LNG接收站進口量突破1500萬噸
1月13日,從天津海關有關部門獲悉,日前,隨著天津海關所屬南疆海關查驗工作人員對靠泊接卸的「不列顛成就」運輸輪裝載的LNG(液化天然氣)完成查驗工作,這批綠色能源通過接收站的天然氣管網,被陸續輸送到工業單位及城市居民家中。作為擁有國內唯一浮式LNG接收終端的天津港南疆港區LNG接收站,日前已累計接卸LNG突破1500萬噸。
10、全球首家:天合光能獲光伏行業全球首張UL及義大利EPD互認標誌
近日,天合光能多款光伏組件產品獲得全球安全檢測認證權威機構UL及義大利EPD(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中文:環保產品聲明)的環保雙重EPD標誌。EPD是國際公認的基於ISO14025標準的一套環保報告,嚴苛跟蹤檢測某一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為客戶提供權威的產品環保信息。天合光能常務副總裁曹博表示:「此次獲得全球EPD標誌將繼續推進天合光能的環保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