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行和旅遊有什麼區別?從字面上理解,我覺得旅行和旅遊是有區別的,旅行包含行程和旅遊目的地遊覽,而旅遊重點是指景點景區的觀光遊覽過程。一般對遊客問候只會說,祝你旅行愉快,不會說祝你旅遊愉快。從經濟意義方面看,好像沒太大區別,都是能促進交流,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等等。我這裡就把旅遊旅行混在一起,就稱「旅行」吧。
2、我覺得旅行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需求。比如我們在某個城市生活工作,天天就重複著同樣的路線同樣的事情:上班下班,接孩子,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日復一日,偶爾出去和朋友聚一下,聊的話題也主要是工作、事業和生活瑣事。有時候和朋友在一起會聊到生活壓力、心情鬱悶的話題,進而也會聊到旅行,但聊到旅行也不會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心理撫慰,相反讓我們更加期盼一次旅行的到來,也就是增加我們想要逃離現在生活的願望。人在某個地方以某種方式生活的時間長了,就會感覺厭倦,疲憊,甚至會鬱悶, 有一種想逃出這個地方換一種生活方式的想法,但是我們不可能放棄目前的生活方式,因為我們需要生存,需要撫養我們的子女,贍養老人等等。總之我們不能完全與目前的生活決裂,於是我們就需要假期需要旅行,讓我們短暫離開我們生活的地方,去一個新的陌生環境去體驗另外一種生活,希望這種短暫的體驗可以治癒我們心靈的創傷。
撫慰心靈的創傷,在旅行中獲得新的體驗、新的感悟和新的知識,是旅行的最大意義。
3、旅行,我們應該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出遊方式。有些人喜歡自駕遊,有些人喜歡跟團遊,有些人喜歡全程綜合自由行,有些人喜歡和家人一起出遊,有些人喜歡獨自出遊,有些人喜歡和朋友結伴出遊,有喜歡和異性結伴的有不挑性別的,都沒毛病。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喜歡的目的地這個很重要,放平心態也很重要,只有一切順心順意,旅行才會愉快,只有順心順意的旅行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人說現在的旅遊公司所做的那些量販旅遊套餐毫無意義,除了人多熱鬧以外,就是購物套路,根本不考慮遊客的旅遊體驗,旅途中的不愉快相反給遊客帶來的是新的心靈傷害。所以對於跟團出遊的人來說,如果不喜歡被限制,不喜歡被要求進店購物,選好適合旅行團是很重要的,不能只關心價格。
4、選擇旅伴也很講究,選擇志同道合,可以深度交流的旅行伴侶一路上會很愉快。有人說不要和親人結伴旅行,容易產生矛盾;有人說不要和同事結伴旅行,如果在旅行中發生矛盾會影響同事關係;有人說不要和異性朋友結伴旅行,節奏差異大,還容易被別人誤會,有人說不要和朋友結伴旅行,也許回來後連朋友都做不成;有人說不要和與自己三觀不一致的人結伴旅行,否則自己的三觀會被顛覆……云云。聽起來好像都很有道理,覺得結伴出遊好難啊!其實沒那麼玄乎,我們只要放平心態,大度些,包容些,也沒那麼多忌諱。旅行中更能考驗一個人的處事技巧和能力,更能考驗一個人的成熟度。碰上了考驗自己一次又何嘗不可呢?始終不要忘記自己出行的目的,就OK。
5、也許是因為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我做事情除了關注結果,我會更注重過程。對於做事業,這種性格不太好,但對於旅行,我覺得沒毛病。我喜歡去冷門的地方旅行,而且喜歡獨自出行,走常人不走的線路,我喜歡探索,我喜歡一路走一路看,我喜歡不常見的風景,哪怕它們不足夠美,甚至看上去很平常,但它們絕對有其獨特的魅力。我願意去發現他們的獨特之處,我享受這樣的過程。獨自出行無牽無絆,我可以按照我喜歡的節奏和方式盡情遊玩。當然如果沿途有很大危險,有很多不確定的狀況,我也會約上一個或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結伴出行。我認為旅行的意義主要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沿途。我非常享受在途中收咯那些也許別人不那麼在意的風景,它們純粹,自然。旅行的意義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與自然之間的交流。哪怕途中有些磨難,當時可能會有些著急,過後回想,我會非常享受,有時候我都會覺得自己好奇怪。
除了旅行本身,我在旅行中也非常喜歡記錄與分享。有人說在旅行中只顧拍照,勢必會影響旅行的體驗。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只顧拍照」。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有時候我們為了把風景拍得更好看些,我們會去找各種不同的角度,這恰恰增強了我們的體驗感。有時候我們為了記錄得更準確我們會去查閱資料,細看介紹牌上的文字,這不恰恰也增強了我們對景觀的了解嗎?徐霞客在當年是用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旅行,他一定希望自己也是一名畫家,經歷了那麼多的風景,只能用文字記錄,確實也是一種遺憾。如果換在現在,他一定至少還是個攝影師吧!
旅行中的記錄不光是風景,還有很多風景以外的東西,有新的體驗和知識,也有些是玄妙的深層次的觸及靈魂的感悟。
旅行中,記錄和分享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朋友,你對旅行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