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名將密集死去

2021-02-13 太有度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農曆己亥年。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是三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年份。

這一年是從劉備拿下漢中開始的。

劉備的蜀漢進行了一系列的開疆闢土之戰,並且在和曹操的漢中之戰中一舉擊敗了強大的曹魏,奪得了第三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基地-漢中,並在同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

此時的劉備佔據著益州、荊州南部四郡與上庸等三郡,手下文有諸葛亮,法正,武有張飛,關羽,馬超,趙雲,黃忠,可謂實力大增,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建安二十四年也是劉備最大的轉折點,當時正雄心滿滿的劉備也想不到這一年他會損失如此巨大吧。

咱們先從關羽之死說起

《三國志.關羽傳》記錄襄樊戰役——【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這年,關羽被劉備封為前將軍,劉備準備乘勝追擊,派遣關羽率軍向曹操的軍事重地樊城發動進攻,以此開闢第二戰場,準備再次北伐中原挑戰曹操。

戰局初期,關羽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樊城形勢岌岌可危。曹操此時剛從漢中戰場回來,只能匆忙派遣于禁率領7軍兵力南下支援。結果被關羽趁著下來十天的大雨,漢水暴漲,來了個水淹七軍。于禁知道局勢不可挽回,就全軍向關羽投降了,只有龐德死戰不屈,最終被關羽擒殺。

也許是老天爺不允許打破三方平衡一樣,擊敗曹軍後,關羽已經是勢在必得樊城了的。這時北邊的曹操又派遣徐晃殷署朱蓋等火速前來救援,東吳的呂蒙也正在悄悄地運送兵士渡江,準備襲取江陵城,據有荊州,切斷關羽的退路。

關羽前不能進,後不能歸,只好奔到麥城,由此走上了敗亡之路。最終關羽在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吳軍殺害,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關羽之死好像打開了地獄之門一樣,就在之後的一年不到的時間,大批三國名人成批的死去。

孫權得到了荊州,卻也並沒帶來多大的喜悅,直接策劃奪取了荊州的呂蒙,此時風頭正盛,受到孫權的重重封賞。可惜的是孫權的各種賞賜還沒有到位呢,呂蒙就大病不起,一命嗚呼了。

正所謂禍不單行,東吳的大將甘寧,東吳謀臣陸績,東吳將領,孫賁,孫皎也相繼死去。

呂蒙劇照

而蜀漢方面,關羽父子之死已經讓劉備元氣大傷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覺得劉備強行稱王大逆不道,還是不肯放過劉備。

強悍善戰的老將黃忠,多謀善斷的謀士法正,也相繼在這一年死去。此時的蜀漢,樊城之戰已經讓他損失了好幾員大將了,黃忠和法正的死更是雪上加霜。

之後建安二十五年張飛急著為了給關羽報仇,結果被自己帳下兩員末將範疆、張達以短刀刺死,在加上漢中之戰中損失的吳蘭、雷銅、任夔這三位武將,蜀國因此早早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曹魏方面,東吳的奪取荊州,也讓開年便兵事不利的曹操解除了被關羽威脅的危險,重新贏得了穩定的局面。

但是曹操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在外漢中之戰已經讓他損失了一員大將夏侯淵了,武將王平,轉投了劉備。在加上樊城之戰中投降關羽的于禁和慷慨赴義的龐德。

而這時的孫權也上表天書,表示俯首稱臣,並說天命所歸,希望曹操即位天子。此時的曹操也早有這種想法了,曹操看過這封信後,先是拿給群臣觀看,暗中想知道自己的手下對自己稱帝是什麼意見。然後又大笑道: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這句話讓曹操想廢漢稱帝之心展露無遺,這也是曹操歷史上的一個汙點。只可惜的是,建安二十五年開春,曹操就去世了。

在建安二十四年左右的時間段裡,三國死的遠不止這些在戰場是身死的,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的一代醫聖張仲景,著有《太玄經注》九卷,《法言注》十三卷的東漢末年儒家學者、注釋家宋忠,益州牧劉焉幼子劉璋,曹操之子曹均,曹魏謀士楊修,司馬防,徐奕也因為各種原因在這一年相繼死去。

為什麼這麼多的三國名人都在這段時間相繼死去呢?。

東漢末年的建安年間,曾經發生過一場席捲天下的瘟疫,這場瘟疫始於建安十七年,再加上魏蜀吳三方之間的戰爭導致大批人員死亡,又沒有可以遏制的治療之法。最終,這場瘟疫在建安二十二年徹底爆發,無法控制。

曹丕在寫給儒學宗師王朗的一封信《與王朗書》中,有一段話「疫癘數起,士人雕落,餘獨何人,能全其壽」,曹植的《說疫氣》之中,對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的慘狀有著詳盡的記載:"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這場瘟疫使得很多名將謀士染疫後不治身亡,也索取了好多將士的性命,可以說是生靈塗炭。徐幹,陳琳、應瑒、劉楨,司馬朗,建安七子之中有四個人是死於瘟疫,曹操和呂蒙之死也有可能是這場瘟疫造成的。

要知道這些人基本都是上流社會的人物,相比於貧民百姓,他們的飲食和衛生條件要好一些。他們的離世說明災情已經無法控制,已經波及到了上流階級,老百姓感染者十之八九。

這場瘟疫從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徹底爆發一直持續到了公元224年,在這8年的時間裡一方面天災造成了大量人口消耗,經濟損失巨大,一方面戰爭依舊在進行,人們不得已在家破人亡的情況之下繼續為軍隊提供軍糧。戰爭和瘟疫,交織成建安末年的人間地獄。

相關焦點

  • 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大批名人為何密集死去?
    「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陸遜之孫陸機曾經在《悼魏武文》中如是說。
  • 盤點三國那些來自并州的三國傳奇名將!
    并州,昨天小編和大家簡單聊了一聊。昨天對於并州的猛將集團做了一點介紹,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些來自於并州的三國名將。三國時期劉備部將。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為漢中王,任他為前將軍,率眾圍攻曹仁於樊城,降于禁,殺龐德,北方震動,曹操擬遷都以避其鋒。不久,孫權襲取荊州,他因驕傲輕敵,後備空虛,兵敗被殺。五子張遼
  • 曹操一生真正忌憚的三國名將,只有以下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群雄逐鹿、金戈鐵馬的三國時代,英雄輩出。而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曹操,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雄主。縱觀曹操一生,先後滅袁術、誅呂布、破袁紹、降張繡、克劉表、奪漢中,最終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奠定了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基礎。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威震三國的傑出人物,也有讓他深深忌憚的三國名將。那麼,曹操究竟忌憚誰呢?
  • 建安二十四年(八)——雙方對策
    建安二十四年秋,群臣一百二十人上表大漢天子,要求封劉備為漢中王。在這個表中,首先說明大漢王朝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需要有能力的人起來力挽狂瀾,把大漢王朝重新領入正軌,然後對劉備歌功頌德,說明他正是合適的不二人選。
  • 宋代追封古代名將72人,九位三國名將上榜,除了關羽還有誰?
    宋朝時期,追諡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並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國無疑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期。彼時,魏蜀吳三國較量多年,促使各方都出現了不少婦孺皆知的武將。在此基礎上,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將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國時期。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
  • 甘肅能夠拿得出手的三國名將,只有以下六位,其餘都是浮雲
    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甘肅之地也是屢出雄才。事實上,許多甘肅籍名將在三國時代驍勇善戰,大放異彩。而最為傑出的,當屬以下六位(註:排名不分先後):第一位:董卓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
  • 三國群雄 蜀將殊榮:將馬錢賞析之三國名將
    關羽在世時(關羽逝於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即220年初,曹操逝於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即220年3月,曹丕篡漢於建安二十五年十月即220年末),三國時期尚未正式開始,故稱之為漢將。將馬圖展現了關雲長雙手緊握青龍偃月刀(之長柄),縱馬奔騰、勇往直前,雄烈過人、陷堅摧鋒的風採。似飛身上馬,溫酒斬華雄;如策馬衝鋒,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成千古美談。
  • 他是三國「名將之王」,關羽栽在他手裡,五子良將對他俯首帖耳
    既有過秦漢唐元明清這樣的大一統朝代,也有過春秋戰國、三國時代、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割據混戰時代。在這幾個割據混戰時代,三國時代的歷史最為後人所熟知。三國時代,群雄爭霸,逐鹿天下,戰爭成為那段歷史的主流常態。持續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烽煙戰火,給黎民百姓帶來深重災難。但另一方面,也成為培養優秀軍事人才的搖籃和沃土。一大批名將在連綿徵戰中脫穎而出,創造出一段段輝映千古的戰場傳奇。
  • 張郃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郃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郃(?-231年),字俊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 三國時的六位「蕩寇將軍」:除了關羽,你還知道哪一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較量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但是,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麋芳、傅士仁都背棄關羽。同時,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諡曰壯繆侯。
  • 《三國群英傳8》呂蒙怎麼樣 武將圖鑑分享
    《三國群英傳8》呂蒙武將圖鑑吧。   在《三國群英傳8》中有呂蒙這一武將,這是東吳陣營中的一位武將,舉兵攻打關羽的建議就出自他手,可能有小夥伴對於遊戲中呂蒙的各項數據很好奇,那麼就來看看這篇《三國群英傳8》呂蒙武將圖鑑吧。
  • 三國時期的十大武將,第一毫無懸念,關羽竟然排不到前五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徵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城破被俘,被處死。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三國演義》及民間其他藝術形象,呂布多被塑造成三國第一猛將。
  • 三國英雄裡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名將?第一位最令人可惜
    在三國歷史時期,英雄人物輩出,名將迭起。在三國中,名將們的結局不盡相同,他們有的戰功顯赫,有的壯志未酬,還有的是英年早逝。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三國史上英年早逝的名將。在小編看來,有三個著名的將領可以說得上是英年早逝。
  • 三國被埋沒的名將,忠義無雙,且曾大敗關羽和張飛,擊退夏侯惇
    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屬於後者,他與袁紹一樣,生於漢末三國時期,而且是一個名將。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羅浮宮下的古順。高順表字不明,史料中關於他的記錄少得可憐。當他在呂富的指揮下,呂富不能再利用,即使呂富繼續,也會剝奪他的軍事力量,只是需要時間行軍前回到他身邊,他也不會生氣。《英雄記》記錄:「宣告其忠誠,但不能使用。
  • * 盤點孫權麾下的十大名將
    凌統凌統(189年-217年,一說189年-23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 唐朝追封名將六十四人,東吳四位武將上榜,除了陸遜還有誰?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不少來自於三國時期。就三國時期的武將來說,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 張遼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遼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勳。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
  • 三國武將排名前10,第一毫無懸念,趙雲第七,關羽竟排不到前五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徵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城破被俘,被處死。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三國演義》及民間其他藝術形象,呂布多被塑造成三國第一猛將。
  • 【盤點三國】西涼出猛將!三國時期的西涼地區究竟都有哪些名將?
    西涼地區也是三國時期數位群雄的發家之地,如罷少帝立獻帝的董卓,霸佔西涼數十年的韓遂、與韓遂齊名的馬騰等等……而到了三國的中後期,諸葛亮多次北伐的目標其實就是割據隴右西涼地區。西涼民風彪悍,猛將輩出那作為戰略地位很重要的西涼地區,在三國期間又有過哪些名將呢?今天,我們來盤點一番。當然,董卓、馬騰、韓遂這三大諸侯就不算其中了。姜維
  • 東吳(三國)名將的結局如何?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輩出,人才濟濟,很多人能文能武,張昭、魯肅、諸葛瑾、步騭等等,名單太長,不能一一枚舉。今天我們先來說周瑜,呂蒙、陸遜。《三國志》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或220年初),去世。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烏林(赤壁)之戰後,益州將領襲肅率軍來投,周瑜上表請將襲肅兵馬增補給呂蒙,但呂蒙卻上表,盛讚襲肅有膽有識有才幹,仰慕王化原道而來,從道義上不應該削奪其兵力。搞得孫權沒轍,就又將兵馬歸還襲肅。建安十七年左右,成當、宋定、徐顧戰死。他們的軍營距離呂蒙軍營很近,孫權就想讓呂蒙統一指揮這些部隊。呂蒙堅決不要。給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