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也是當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鯤龍」。
今年,AG600就將在海上進行首飛,海上惡劣的環境對飛機是一次嚴苛的挑戰,為讓AG600保持最佳狀態,如期完成海上首飛任務,機務隊長郭佳最近的心情可以說是跌宕起伏。
每一個螺釘都不能放過
郭佳平時是個話不多的人,但是一到工作中,他就會變成「碎碎念」的能手,大到飛機發動機的狀態,小到機身上的一顆螺絲釘是否擰緊,這些地方他都要一個一個去看、去試,每一處都得心中有數。
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機務大隊隊長 郭佳:海飛所有工作都要做細,每一個螺釘都不能放過。
郭佳說的海飛,就是AG600今年將要進行的海上首飛。要讓這個龐然大物適應海上多變的風浪以及高鹽高溼等惡劣環境的挑戰,郭佳需要對飛機上的大量零部件進行改裝和檢測。別看他現在工作的從容不迫,但其實就在一多月前,他可是心急如焚。
AG600的水上試飛場地位於湖北荊門,而飛機研製團隊的常駐地在珠海,剛過完春節的時候,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郭佳和同事們當時根本無法從珠海前往荊門。
最讓郭佳擔心的這個「定檢」,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對AG600進行全面「體檢」,超出這個期限,飛機上部分管路和零件就有可能出現生鏽、變形等問題。
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機務大隊隊長 郭佳:如果飛機因為定檢的超期,而帶著可能出現的問題上天,一方面咱們試飛員安全無法保證。 再一個方面,可能會對國家造成一個無法估量的損失。作為一個試飛人,心裡這根弦兒肯定是一直緊繃著。
離定檢的最後期限越來越近,實在不能再等了!3月中旬,在得到荊門市政府和防疫部門的批准後,航空工業集團AG600團隊決定立即成立一支保障突擊隊奔赴荊門,郭佳第一時間報了名。
飛機到底是什麼狀態?
所有成品零部件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態?
作為機務的負責人
對飛機的狀態要第一時間去把控
為「鯤龍」保駕護航
這是一次與疫情的較量、更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郭佳和14名同事組成的保障突擊隊奔赴荊門。在作好疫情防護之後,他們沒日沒夜連續奮戰,在幾天時間裡完成了飛機全部系統和設備的檢查測試,最終確認,飛機狀態正常!
這場「千裡救援」的順利完成,讓郭佳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這也是他進入AG600團隊以來,離開飛機時間最長的一次。郭佳說,機務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長時間、細緻、重複的工作,要對飛機上幾乎每一條管路的位置、每一處結構的強度、每一條焊縫的寬度都如數家珍,因此,他幾乎是天天陪伴在AG600這個巨型寶寶的身旁。 甚至他的妻子都常說:你一年到頭你陪飛機的時間比陪我的時間還長。
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機務大隊隊長 郭佳:從2016年到現在,陪伴了它(AG600)整整4年多了,它就像我自己的一個孩子一樣,操心它是否冷了,操心它是否熱了,操心它是不是生病了,有很多特殊的感情在裡面。
郭佳對AG600的一片深情,出自於他航空報國的赤誠之心。也正是由於有著千千萬萬像郭佳這樣的航空人不畏艱險,奮勇前行,才使AG600從陸上首飛到水上首飛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也使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水平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現在AG600受疫情耽誤的工期已經全部追趕了回來。這個勞動節期間,最後一批改裝零部件就全部到位,他們要將AG600調試到最佳狀態,為這架「鯤龍」能夠成功「出海」保駕護航。
郭佳:能夠完成AG600的海上首飛任務,就是我現在的夢想,更是我奮鬥的動力。我們會認真完成AG600飛機各項準備工作,讓它時刻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奪取AG600海上首飛任務的勝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 李廈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