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有多奢侈,看了這些藏品才知道!

2020-12-26 騰訊網

光緒皇帝大婚典禮圖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和嚮往能過上皇帝們奢華的皇宮生活,的確,皇帝們的小日子過得真叫一個舒服,作為一國之君,他們的衣食住行的都是極其考究而精緻的。

不過,若要按奢侈程度排個名,清王朝算是數一數二的了。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下清代皇帝的極奢生活,要知道他們的壕可都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等細節的方方面面了!

【穿得太奢侈,一件龍袍價值連城!】

提起皇上的穿戴,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龍袍。其實,皇帝的衣服可不止這麼簡單,清皇帝的衣服基本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這六大類,其中尤以前四類最為講究。

| 禮服 |

禮服是在祭祀、朝會等重大典禮時所穿的服裝。在清代宮廷所有的服裝種類中,禮服的等級規格最高。皇帝禮服主要包括一下三種:

● 端罩

清 內明黃色貂皮端罩

長180cm;高118cm

估價:RMB 160,000-260,000

端罩為清代皇室冬季的皮製禮服,是皇帝、諸王、高級官員等人在冬天穿在袍服外的翻毛外褂。它以質地、皮色的好壞及其裡、帶的顏色劃分為八個等級,區別地位的高低尊卑。

像上面這件圓領、對襟、平袖、長及膝的端罩,裡襯及左右垂帶皆為明黃色,又以珍貴的紫貂皮為面,可判定是清皇帝御用的。

● 袞(gǔn)服

清晚期 青色團龍紋暗花綢繡彩雲金龍紋二章袞服

長180cm;高118cm

估價:RMB 160,000-260,000

袞服是穿於朝袍之外的褂式服裝,為朝、祭等莊重的禮儀場合穿用的章服,只有皇帝才可穿用。古代袞,卷同音,袞服以卷龍,十二章紋為飾,寓意「王披袞以象天」。

上面這件袞服,圓領,對襟,平袖,直身式,四開裾,綴銅鎏金鏨花盤扣五枚。石青紗質服面上帶著團龍紋暗花。兩肩及前後胸裝飾五爪正面金龍四團,配五色雲與紅色蝙蝠,以寓「洪福齊天」。依其嚴謹的形制,精細的做工,可知其為御用之服。

● 朝袍

清康熙 藍絹繡「彩雲金龍」朝袍

估價:HKD 3,500,000-4,500,000

在清代,朝袍通常指皇帝用於在登基、大婚、萬壽聖節、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禮和祭祀活動時所穿的幾大類禮儀服飾。皇帝朝袍有藍色、明黃色、紅色和月白色四種顏色,分別在祭祀天、地、日、月時穿用,而且不同的朝袍還有不同的搭配方式:

▼ 祭天穿藍色朝袍,佩青金石朝珠

清 青金石朝珠

估價:RMB 120,000-180,000

▼ 祀地穿明黃色朝服,佩黃色的蜜珀朝珠或東珠朝珠

清乾隆 蜜蠟朝珠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清十八世紀 御製東珠朝珠

估價:HKD 8,000,000-12,000,000

▼ 朝日穿紅色朝服,佩紅色的珊瑚朝珠

清 御用珊瑚朝珠 長73cm

估價:RMB 700,000-800,000

▼ 祭月穿月白色朝服,佩綠松石朝珠

清乾隆 御製綠松石朝珠

估價:RMB 65,000-85,000

| 吉服 |

吉服包括袞服和吉服袍。這裡不禁有人要問,袞服不是在禮服之中嗎?其實朝袍和吉服袍之外都可以穿袞服,袞服也就被算在了吉服之中。如果袞服裡穿的是朝袍,就需要帶上披肩領,如果是吉服,則不必帶上披肩領。

● 吉服袍(龍袍)

清乾隆 御製明黃色緞繡輯米珠雲龍十二章紋夾龍袍

估價:HKD 20,000,000-30,000,000

吉服袍是我們常說的「龍袍」,主要用於重大吉慶節日以及先農壇皇帝親耕等場合。

龍袍的用色頗有講究,也十分嚴格,古人用色並非單純根據個人喜好,還同時是一種族或部落的標誌。漢文帝劉恆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此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穿黃色,黃色的袍就成為了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下來,直到明清。

清朝 龍袍

估價:HKD 3,800,000-3,800,000

龍袍花紋也有講究。上面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但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繡「水腳」(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龍袍除了龍唱主角之外,連平時人們不大喜歡的蝙蝠也在其中,每個圖案都有著豐富的含義。

清順治 滿繡彩雲金龍紋滿文龍袍

估價:RMB 3,500,000-5,500,000

據清宮資料,製作一件朝袍須要依禮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題由內務府畫師繪製重彩工筆小樣,交總管太監呈皇帝御覽,或經內務府大臣直接審閱後連同批准件送發江寧、蘇州、杭州三處織造司分織。

清代 緙絲十二章孔雀羽龍袍

估價:RMB 3,200,000-4,200,000

江寧織造負責的御用彩織錦緞,蘇州織造的綾、綢、錦緞、紗、羅、緙絲、刺繡及杭州織造處織造的御用袍服、絲綾、杭綢等,製作過程相當複雜,一件就需耗時兩年。

清順治 金絲龍袍

估價:RMB 1,000,000-1,100,000

著名織繡專家曾談到,清朝一件刺繡龍袍的製作成本是1000兩白銀。按照清朝的白銀價格2.837877元/克,1000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14.189385萬元。也就是說,清朝一件龍袍的製作成本,大概相當於今天的14.2萬元。而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於2006年4月拍賣的一件清乾隆御製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就以1526.72萬元的天價成交。

清乾隆 御製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

成交價:1526.72萬元

| 常服 |

清 駝黃色團雲龍暗花緞常服袍

估價:RMB 30,000-50,000

常服為清代帝後穿用較多的一類服飾,既含禮服之性質,又具有吉服之作用,且多用於嚴肅、莊重的場合。

| 行服 |

清乾隆 藍色雲龍紋暗花綢鑲羊皮裡行服袍

206×126cm

估價:RMB 60,000-80,000

行服為中國古代皇帝出巡或圍獵時所穿之衣服。清代皇帝行服,有行褂及行袍兩種。行袍右衣裾下短一尺,綴扣袢,出行騎馬時可將衣襟扣在腰處,不騎馬時,又能把缺襟與掩襟相扣,如常服袍形制。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吃飯有多講究?有名的滿漢全席,並非給皇帝準備的
    提起皇家的用餐標準,特別是清朝皇帝們的夥食,估計所有人的評價都是一個:奢侈!據清代史料記載,清皇室每年光用於飲食的支出就高達四萬金,聽起來真是有點讓人瞠目結舌。並且這還只是皇帝自己掏腰包採購的部分,要是算上各地進貢的山珍海味,恐怕皇宮裡用於飲食的開銷,會是一個算不清楚的天文數字了吧。那麼清代的皇帝吃個飯,得有多大的排場,一年才能花掉這麼多錢呢?
  • 明朝皇帝多是大胖子,清朝皇帝卻全是瘦猴子?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今天我們聊聊滿漢全席,可以說清朝在吃上面是吃出了新高度,搞出了世界所罕見的滿漢全席,讓後人們著實想見識一下。
  • 恭王府到底多奢侈?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毫不誇張!
    人們都說北京有兩條龍脈,一條是京城的中軸線,二就是護城河。我們都知道紫禁城就在中軸線的頭上,而和珅選的這處府邸,正好就在兩條龍脈的交接之處。對這處風水寶地,皇帝坐龍頭,他坐龍尾,和珅很是滿意。和珅建造宅邸的奢侈不僅僅於此。今日去參觀恭王府的遊客們,依舊保留著來恭王府「求福」的習慣。相傳恭王府之中一共有一萬個「福」字,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康熙皇帝當年寫下的「福」字。相傳孝莊太后晚年一次重病,康熙帝十分著急,讓侍女蘇麻喇姑裝備好紙筆,寫下了一個「福」字。這個「福」字寓意著多「田」,多「子」,多「才」,多「壽」,這是孝莊太后最大的心願。
  • 清朝皇帝到底有多愚昧?看了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你就全明白了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當年英國都一腳踢開我國大門了,清宣宗道光帝是這樣問的:「這個英吉利到底在哪個方向?女王有無婚配?和俄羅斯是否接壤?與新疆有無陸路可通?」 這個時期英國正在如火如荼地搞工業革命,發明了不少領先世界的機器,馬戛爾尼團隊帶著600多箱子的禮物來到清朝,全部都是要送給乾隆帝的,目的是表示中英兩國友好,順便希望中國給英國開通經商口岸。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嘉慶皇帝當時的處境,嘉慶皇帝是在父親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之時,通過父親乾隆皇帝的禪讓登上皇位的,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禪讓皇位,只要是為了踐行他當初的諾言,乾隆皇帝在早年間說過,他不會超過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如果在位到了六十年時,身體依然健康的話,就禪位給當時的太子,因此才有之後將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太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統治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皇帝
  • 清代清朝君主十二個皇帝的先後順序
    清朝共歷經十二帝,統治全國268年,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作為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清朝既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先後有十二位皇帝統治著這個泱泱大國。無論是一代聖君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 真實的清朝皇帝能到後宮吃飯嗎?看完後你還想穿越到清朝當皇帝嗎
    真實的清朝: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事。到底怎麼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皇后和皇帝的住所。看過電視劇的我們都知道,在清朝,皇帝是住在乾清宮的皇后是住在坤寧宮的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又是相隔了一座交泰殿的。所以要見面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 清朝歷代皇帝,你知道多少?
    清朝歷代皇帝,你知道多少?
  •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他在位期間,光是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之亂等戰爭所花費的錢財就已經不少了,此外他還三次下江南,擴建圓明園,還讓內務府為他打造工藝複雜的轉心瓶……算上這些,乾隆皇帝每年的花費也絕對不少了。但一向生活奢侈的乾隆皇帝,卻在收藏書畫上非常摳門,一個顯貴的家族差點因此家破人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為何明朝皇帝多奇葩清朝皇帝更靠譜?
    相比明朝,撿了個「趴活」(重慶話:佔便宜)的清朝的皇帝就要靠譜得多了。除了嘉慶、道光能力相對平庸,鹹豐有點虎頭蛇尾,同治打了個醬油,宣統是個小屁孩兒之外,清朝的大部分皇帝都還是比較勵精圖治的。對於明清兩朝皇帝差異的原因,各路磚家都說得很有道理,小編認為明朝皇帝多奇葩、清朝皇帝多幹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選取繼承人的制度不同,導致清朝皇帝的」次品「篩選機制更好。
  • 清朝晚期,政府究竟有多腐朽,看看曾國藩一年的工資就知道了
    我們都知道,清朝晚期,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才導致了外國侵略者很輕易的就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讓中國逐漸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句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正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朽落後,才使得當時的中國淪落到被隨意挨打的份上。那當時的清政府究竟有多腐朽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清朝皇帝那麼多,為什麼只有4位皇帝舉行「大婚」?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654字,閱讀約4分鐘大婚是指天子或諸侯之間的婚姻禮記的「哀公問」中有這樣一段:「大昏則大不昏,大昏而冠,來迎」實際上,「皇帝大婚」可以看作是成人儀式,表示皇帝長大了進行過「皇帝大婚」的皇帝,在結婚後才進行親政據悉,清朝皇帝曾居住在北京故宮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清朝,只有4位皇帝在故宮舉行過大婚而且這不是宣統皇帝因為宣統皇帝時代已是民國,所以沒有考慮他那麼,為什麼是四位皇帝呢?
  • 中國清朝乾隆皇帝逝世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中國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作者:阿澈) 乾隆皇帝,名愛新覺羅·弘曆,廟號清高宗,是清朝入關之後第四任皇帝。乾隆先後兩殺主帥,耗銀七千萬,才壓服了這裡的藏民。
  • 慈禧作為晚清最高的統治者,生活過得到底有多奢侈?
    1908年慈禧太后下葬過了沒幾年,民間就開始流傳一本筆記叫做愛月軒筆記,筆記中詳細記載了慈禧在入棺前棺底先鋪上金絲得被子,被子上鑲著12,604顆珍珠,85顆藍寶石,棺中正是有數不盡的其他寶物,其規模超越了清朝的歷代所有皇帝
  • 清朝皇帝的帽子上面,為什麼會有一塊小金牌?
    在很多清宮劇當中,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其他朝代皇帝戴的帽子,是不太一樣的。而且,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有塊小金牌。那麼,這塊小金牌,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是有特殊的意義,還是只是為了美觀呢?古代帝王,因為身份尊貴,穿衣服飾必須彰顯帝王威嚴。清朝自入關以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
  • 這才是清朝皇帝的龍袍,不僅僅有金黃色,沒有電視劇中那麼好!
    這才是清朝皇帝的龍袍,不僅僅有金黃色,沒有電視劇中那麼好!普通人家的衣服沒那麼多講究,能有塊布能夠裁剪出來就很幸福了。而清朝皇帝的龍袍就不一樣了,是有一定的規格,樣式有講究的。圖為清朝皇帝的龍袍,很容易就皺了,沒有很驚豔的感覺。
  • 清朝皇帝過春節,跟咱老百姓有啥不一樣的地方?
    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做「春節」,因為「春節」一般在「立春」前後。時至清朝,春節的習俗依舊延續並展現出特色。據介紹,對皇帝而言,春節更主要的,還是進行一些外事交流。當然,皇帝過年也會貼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飯,這些也都是滿族的習俗,只是通過精心製作,更加禮儀化、典範化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清朝皇帝們是如何過春節的。
  • 清朝滅亡,真的是慈禧太后背鍋嗎,其實另有其人
    雖然前三句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最後一局」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廣為流傳下來,可見心狠手辣的慈谿,還是有柔情多愁善感的一面。在晚清時期,慈禧太后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到底有奢侈呢,那可不就是現代女性買幾個名牌包包那麼做比較了,在古代她那樣窮奢極欲的生活,不是平常人能想像的,簡直令人髮指,這也為清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 清朝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是什麼?
    那麼皇帝賞賜下金瓜子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其實就事為了彰顯皇恩浩蕩。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提出的三綱五常文化影響下,「君為主,臣為從」一直是封建社會君臣之間相處的要領。  需要指出的是,其實金瓜子並不是清朝特有的,只是因為到了清朝,金瓜子成為了皇帝的御用所以才顯得各位珍貴。在此之前,比如明朝,就有明令規定,民間不能流通碎金。
  • 慈禧生活多奢侈簡直無法想像,一個小小水菸袋,耗費如此人力物力
    話說古代那是皇族專政,所以就有這麼一個現象,大多數皇帝們的生活,那都是奢侈無比的,不過也有少數願意儉樸苦素的,清朝的道光皇帝,不光自己節儉,他也要求嬪妃們節儉,后妃們穿的都是紅綠的粗棉布,堂堂皇帝自己,穿的也都是補丁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