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栓比癌症可怕?是的,但我們能消滅它!

2020-12-23 騰訊網

如果說癌症是「老虎」,那麼癌症的併發症根據嚴重程度,也可分為「豺狼」、「老鼠」、「蒼蠅」等。在抗癌路上,我們要發現一個,消滅一個,老虎要打,豺狼、蒼蠅也要打。

癌栓是腫瘤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甚至比癌症還可怕,絕對是會咬死人的「大老虎」。我們都知道,癌細胞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侵入血管和淋巴系統,導致血液凝固異常,就跟下水道碰到大塊垃圾一樣,會形成堵塞,而堵住血管的腫瘤團塊,就是癌栓。

癌栓不像普通血栓 ,一般用藥不會輕易融化。它的最大威脅是脫落,一旦跑進大腦會引發腦梗塞,跑進心臟會出現心肌梗塞,跑進肺會導致肺動脈栓塞。此種堵塞,在緊急情況下,死亡率極高,搶救成功率極小。所以在複查中,一旦發現有癌栓出現,一定要找醫生進行對症治療。

45歲的劉先生,因普通體檢中發現血糖偏高,到醫院進行影像檢查,意外發現了肝癌,並伴有兩個癌栓:肝門靜脈瘤栓、下腔靜脈瘤栓。經過兩個月的靶向+免疫治療後,磁共振檢查發現腫塊增大,瘤栓雖有縮小但仍存在隱患。劉先生及家屬希望尋求遏制癌症進展,解除癌栓這「隱形炸彈」的最佳方案,且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會制定怎樣的診療方案。

肝部血管分布圖

畫圈處為癌栓

會診紀實

國際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複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會診開始,與會專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歷、影像等資料,仔細傾聽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訴求,隨後,針對患者病情及訴求,來自中、外的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等幾十人的醫療隊伍,開啟了此次的多學科會診。

患者病歷

上下滑動框內文字,了解患者詳細病情▼

診斷

肝癌,C期,Child-Pugh A;門靜脈癌栓,IVB期;B肝

病情介紹

患者,男性,45歲

2019年10月因血糖偏高於當地醫院就診,CT示肝臟右葉多發佔位,肝門靜脈瘤栓,下腔靜脈瘤栓。

遂就診,2019.10.24 AFP約40000ng/ml。

2019年10月起行樂伐替尼靶向治療+達伯舒免疫治療10次,患者訴無不適主訴。2019.11.26 AFP 27145 ng/ml。

2019.12.26MRI:肝右葉及尾狀葉數枚結節,64*56mm,與本中心MRI(2019.10.23)比較,病灶範圍明顯縮小,仍有腫瘤活灶存在,病灶累及門靜脈右支及局部下腔靜脈,門靜脈右支及下腔靜脈癌栓形成,範圍較前片縮小,門靜脈右支癌栓仍有強化灶;腹膜後數枚淋巴結顯示,較前基本相仿。

目前患者外院AFP 7298ng/ml,患者訴稍有腹脹,食慾欠佳,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近期體重減輕5kg。

查體:ECOG 1,皮膚鞏膜無黃染,腹部軟,無壓痛。

既往史:血壓偏高,未口服降壓藥物。無糖尿病。2019年10月診斷B肝

菸酒史:飲酒20餘年,抽菸20餘年,少量。

討論時刻

門脈癌栓如何治療?

肝癌患者一旦出現門靜脈癌栓,病情發展會非常迅速,短時間內即可發生肝內外轉移、門靜脈高壓、黃疸、腹腔積液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將縮短。所以,癌栓作為肝癌患者不良預後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立即治療。

該患者癌栓已經侵犯到門靜脈主幹,不宜用手術根治,採用介入治療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綜合考慮患者的肝功能、癌栓類別及肝部病灶的不可切性,推薦用局部放射治療。

目前,三維適形放療(3DCRT)、調強放療(IMRT)和立體定向放療(SBRT)均適用於肝癌合併門脈癌栓的患者。回顧性隊列研究發現,不論用何種分割,放療總劑量與預後呈正相關。目前的放療技術,能夠很好地保護靶區周圍的正常組織,進一步提高腫瘤照射劑量及劑量分布的均勻性,最大化地避免放射性肝病(RILD)和胃腸道損傷。

是否保持之前的藥物治療?

該患者自2019年10月起,行樂伐替尼靶向治療+達伯舒免疫治療10次,影像檢查後,發現部分病灶變小,有些病灶變大,總體病程尚短,可以維持目前的全身治療方案,即國產PD1+樂伐替尼。

2018年ASCO大會上,報導了一項1b期樂伐替尼聯合PD-1中的K藥治療晚期肝癌的試驗結果。該研究納入了的患者(含初治及索拉菲尼耐藥)接受樂伐替尼(≥60kg為12mg,<60kg為8mg)每日一次+Keytruda 200mg/3周治療,分為劑量遞增及擴大兩部分。試驗結果非常亮眼,總體客觀緩解率(ORR)為42.3%(11/26),劑量擴大組(20例)中有效率ORR達到35%,控制率更是高達100%,創下滿分新高!

PD-1抗體藥物的療效和機理大致相同,目前K藥相對較貴,用國產的達伯舒可在經濟上減輕患者的負擔。

會診結論

經過詳細討論,會診專家給出如下意見:

維持目前全身治療,門脈癌栓行局部放療。

需要提醒的是癌栓並沒有自己獨特性的症狀表現,患者往往會誤以為得了其他疾病。所以定期複查中,一旦影像檢查發現癌栓徵象,需要及時幹預。

高科技診療手段如一束強光,照到每一個陷入生命困境中的個體,你不再被忽略,不再被無視,生命是頑強而值得敬畏的。

文章審較:王斌醫生 影像供圖:溫阿明醫生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

傅深 教授

國際多學科會診組長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

多學科會診(簡稱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個學科的專家通過討論,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於腫瘤等複雜疾病的診療。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先倡導並推廣,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行之有效的診療方式。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等的專家資源,致力於為腫瘤患者提供專業、嚴謹、高質量的個性化診療方案。

相關焦點

  • 體內有癌,「腿」先知?若腿上有這三個現象,真的暗示癌症到來?
    癌症會通過直接轉移、淋巴轉移、血液轉移等方式轉移到我們全身各處,會在身體各個地方表現出不同的症狀,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一些細微變化。俗話說,人病腿先知,從腿上出現的症狀可以判斷身體出現的疾病。為什麼癌症會在腿上出現異常呢?
  • 女孩幼時B肝沒重視,30年後上腹脹滿,不想癌栓已逼近心臟
    患者吳女士自幼患有B肝,但一直並未重視,卻也安安全全的生活了30年,30年間身體雖有偶爾的不適,但也沒發生什麼大的問題,過一陣就好了,就一直耽誤沒有去醫院細查,本以為能一直「健康」的生活下去,卻不想2個月前突然出現了不明原因的上腹部脹滿,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肝臟明顯佔位,懷疑是肝癌。
  • 管狀腺瘤不是癌,但它是癌症的種子!
    首先我告訴大家,只要是腺瘤,它是瘤不是癌,就是良性的。恭喜你,它還不是癌。 但是腺瘤它還是一個癌前的病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做過研究,發現所有的結直腸癌,大部分都是從一個小小的息肉或者說腺瘤變過來的。
  • 轉告親友:我們怕癌,但癌卻最怕它,每天吃一口,癌症離你遠遠的
    ,醫生說我們怕癌,而癌最怕它,平時多吃點,讓癌症遠離你,以下這幾種抗癌食物有你喜歡吃的嗎?它還含有在蔬菜中極少見的前列腺A1,這是一種能降血壓的物質。洋蔥還可治療中風後遺症。洋蔥內還含有豐富的具有抗癌效能的微量元素硒。硒是一種極強的抗氧化劑,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應,從而起到抑制作用。梨子
  • 存活率最好的癌症是什麼 這些癌症存活率高
    癌症對於人們來說,是一個恐怖的字眼。在人們潛意識裡面,得了癌症就必死無疑了。癌症在我國的發病率有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其實得了癌症有時候並不是以為著生命的終結。那麼目前,存活率最好的癌症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存活率最好的癌症是什麼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是我國癌症發病率最高的一座城市,反之,它也是中國人均壽命最長的一座城市。
  • 得癌前,經歷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癌前病變就等於癌症嗎
    癌症是大多數人的陰影,對很多家庭都產生了影響,讓人特別難受的地方,在於它的複雜,雖然現在很多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都得到了提高,但是依然有很多癌症難以治癒,癌症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致癌、促癌、演進三個步驟,在臨床上也將癌症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癌前病變」,之後就是原位癌、浸潤癌。
  • 得了癌症,意味著只能等死?錯了!遇到這3種癌,治癒率可是很高
    隨著網絡不斷發發達,關於癌的科普內容也逐漸走入了大家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癌」的可怕,它在傷害、侵襲患者機體時,也在不斷摧毀患者的意志。在腫瘤科有很多新被確診的癌症患者,還未被病情打敗,就先被癌「嚇退了」!
  • 60歲胃癌患者,帶癌存活8年,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會死
    古時候打仗,遇到兵臨城下的情況時,軍師都會說一句話,我們必須臨危不亂,才能發現發現一線生機。每當面對重大身體問題時,我們是否能夠做到冷靜對待呢?比如癌症,正確面對它的到來,是否能夠不慌亂,是否能夠有決心和它生死一戰呢?
  • 「癌」字的由來
    「癌」字生就一副恐怖相,讓人談「癌」色變。 「癌」字把病字頭去掉,就是一個「喦」字,它是巖石的「巖」的另一種寫法。古人造「癌」字時為什麼用到「喦」字呢,從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據甲骨文記載,古人在女性身上發現了腫瘤,「高突如喦頂,爛深如喦壑」。這裡的「喦」讀「巖」或「炎」,就是「癌」的意思。「癌」字在臺灣至今還讀「炎」,就是這個道理。
  • 炎症會變癌症!但有些炎症比癌症可怕,一旦發生,醫生也無力回天
    在癌症的發病過程中,炎症反應確實是一個重要環節。其實,炎症並非一定是壞事,它也是機體抵抗外來刺激的一種正常防禦反應。當機體組織細胞遭受外傷、感染等刺激而受損時,免疫細胞就會被激活,釋放炎症因子,誘發炎症,以抵禦病原體,修復受損的組織細胞。雖如此,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時控制,反反覆覆,就會導致組織細胞的反覆受損和修復。
  • 罹癌後才發現保險不理賠?癌症險一定要這樣買!
    食道癌連續奪走了裕隆董事長嚴凱泰的性命,引起外界高度關注,也讓民眾更關心食道癌等癌症相關議題。食道癌有多可怕?每年新增約2千名食道癌患者,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不到20%。食道癌是十大癌症之一,食道癌就排第9名,若單以男性癌症來看,食道癌跳到第5名。
  • 科普丨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人生而帶癌,聽聽院士的肺腑之言,防治癌症其實很簡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認為,人從出生開始便自帶癌細胞,而最終得不得癌的區別在於體內的癌細胞是否失控。本文就帶大家看看,對於防治癌症,專家是怎麼說的。 腫瘤是我們身體對於癌細胞失控的結果! 樊代明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
  • 癌症是有徵兆的,體內有癌,身體會給出哪些提醒?應及時查查
    其實癌症是有徵兆的,只不過不少人一直忽略了它。如果能及時觀察到身體變化,就能早點治療,情況會好一點。否則一旦確診就是晚期,白白給癌細胞生長的機會。體內有癌身體會提醒你,發現以下症狀時趕緊檢查01身體疼痛,越來越痛
  • 惡病質:和癌症伴生,極易被忽視,卻導致了最多患者的惡化與死亡
    山川崩裂,海水倒灌,風暴席捲……《2012》是一部講述世界末日的電影,它描繪的災難景象一定深深的刻在了觀影者腦海裡。在電影中,環保學家們把人類肆無忌憚破壞環境的行為稱為「地球之癌」,這樣瘋狂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地球的毀滅。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影評,而是「地球之癌」這個形容詞。
  • 患癌前,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常見病是癌症「敲門聲」,別不知道
    當變成癌症後,腫瘤周圍會產生抑制炎症的細胞,幫助「篩選」出更適應這種微環境的細胞,使得癌細胞更難以被消滅。 二、癌前病變一定會成癌症嗎? 雖然癌前病變中帶有「癌」字,有癌前病變的人患上癌症的風險也會比別人高,但並不是所有癌前病變都會變成癌症。
  • 體內有癌,腰部先知?提醒:若出現這些現象,警惕4類癌症到來
    這相當於平均每天就有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 大家之所以會談癌色變,是因為癌症本身就是一種惡性疾病,即便是醫療技術在不斷發展,迄今為止也沒有徹底能一次根治癌症的方式,所以癌症的死亡率也相當之高。
  • 來自日本醫療大師的一封親筆信-癌症並不可怕
    雖然它已經被批准為先進的醫療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它還沒有被評估。它可能會降低抗癌藥物的效果。抗癌藥物對免疫系統有降低作用,而免疫治療能增強免疫系統,可以抵消藥物的作用。我們知道,用好每一種方法都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但方法還沒有確定。
  • 有數| 我們與癌的距離:癌症真的年輕化了嗎
    我們與癌的距離,可能並不遙遠。I 癌症青年的群像林雲之第一次在醫院病房接觸到其他病友時,「通過眼神也能感覺到他們的無望」。當時在那些病友裡年齡最小的是 34 歲。林雲之成為了其中最年輕的患者。診斷出結腸癌中晚期時,林雲之剛升入大四,正準備去實習。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來源:健康時報本文專家:陳曦,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