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一生清高孤傲,為什麼沒幾個人喜歡她?

2020-12-15 楚予微茫

作者:黎遇之,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人在不同年齡看《紅樓夢》感受是不同的,尤其對小說中人物的情感和理解不一樣。

以前看《紅樓夢》,妙玉清新淡雅如蓮,長大後再看,少了幾分欣賞,多了幾分「不懂」。

在《紅樓夢》大觀園這個社交圈子裡,妙玉算得上一個極為邊緣的人物。

從身份上看:

她不是賈家的親戚,不是賈府誰的朋友,她既不是主子小姐,更不是奴婢僕從。她非僧非俗,似佛似道……總之,她與賈府的一切都是格格不入的。

從為人處事上看:

邢岫煙,一個閒情野鶴之人,與妙玉毗鄰而居十年,算得上「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了解程度了,但邢岫煙對妙玉的評價是「放誕詭僻」;

李紈,大觀園公認的「中央空調」,對誰都好,跟誰都處得來,唯有妙玉,李紈說「可厭妙玉為人」;

賈寶玉,最喜歡女孩,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但寶玉卻說妙玉「為人孤僻,不合時宜」……

01、自信VS自負VS自卑

妙玉原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容貌秀美,博學聰穎,但家裡被抄家,家道敗落,她沒有地方可去,帶發出家做了尼姑,後來賈家收容了她,讓她住在大觀園中櫳翠庵裡。

在古代,官員被抄家後,女性的命運是極為悲慘的,而她「躲過一劫」,但即使到了這般處境,妙玉也是極不甘心的,她詩書琴棋都非常優秀,人長得也漂亮,可就因為抄家,她必須一輩子變成出家人。

所以她出場的時時刻刻,都在體現一種「清高孤傲」的優越感。

《紅樓夢》第十八回,賈府為元妃省親置辦僧尼佛事,王夫人聽說她「通文墨,熟經文,模樣兒也極好」便要接她來。

妙玉卻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最後還是王夫人下了請帖,表示了十足的誠意,妙玉才入住櫳翠庵。

或許在這裡還能解釋為,妙玉「自尊自重」,畢竟相比於同樣官宦人家出身的小姐林黛玉,飽讀詩書且寄人籬下,卻是初進賈府「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妙玉算得上「標新立異」又「與眾不同」了。

後來賈寶玉到了她這裡,妙玉直言:「你這遭吃的茶是託她兩個的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甚至還要揶揄他:「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踏。」這就有點綠茶的味道了。

一直堅信一種觀點:自負,是自卑最後的倔強。

換句不那麼好聽的話,就是:虛偽的自信之下,是極度的自卑……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自卑是行為的原始決定力量,而自負是自卑的保護機制,一個強烈自卑的人,面對真正的自己是痛苦的,所以只能通過自負,來想像一個虛假的自我,保護自己的自尊。

妙玉就是這樣的人,用「清高孤傲」來包裝自己,自己依舊是「美麗、聰穎、博學的官家小姐」,以此來保護自己的自尊。

同樣寄人籬下的林黛玉,處處小心謹慎,也許才是最正常的表現。賈府是黛玉的外祖家,但畢竟不是自己家,肯定不能隨心所欲。

想像一下,你有個表妹寄住你家,她每天作天作地,希望你父母跟她爸媽一樣處處包容伺候她,你覺得可能嗎?

最正常的,雖不至於黛玉這樣謹小慎微,但也不會像妙玉這樣帶著幾分「喧賓奪主」的意味吧……

(別槓!這與合不合群是兩碼事,不合群和孤芳自賞,從來都不一樣)

02、看不起別人之前,先看看自己

妙玉不招人喜歡,還體現在「看人下菜碟」。

賈母帶劉姥姥到廟裡喝茶,妙玉拿出一個非常珍貴的明朝成窯的杯子倒茶給賈母:

「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這個雕漆小茶盤外面是海棠花的形狀,上面的花紋是雲紋和龍紋襯託著壽字,中間還鑲著金。「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泥金小蓋鍾,奉與賈母。」

「賈母便吃了半盞」,然後笑著遞給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接來一口吃盡。」……

後來妙玉去取杯子,「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剛才賈母、劉姥姥等人喝過的茶杯),「妙玉忙將那成窯杯命道婆:『不用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髒不要了。」

寶玉說反正你要扔掉茶具,不如將茶具都送與劉姥姥,妙玉說我用過的杯子,寧肯砸碎了也不給那村婦。

寶玉說:「那茶杯雖然髒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

可是妙玉回答:「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吃過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

雖然最後同意把杯子給劉姥姥,可還在說:「只是我可不親自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我只交給你,快拿了去罷。」

寶玉笑著說:「自然如此,你那裡和他說話授受去,越發連你都髒了,只交與我就是了。」

妙玉可能一直覺得自己是最美、最乾淨、最孤傲的人,什麼人都看不起。

她煮茶的水,不是陳年雨水,就是珍藏幾年的梅上雪,來之不易,特別珍貴。她對茶具也極其講究,用的都是稀罕之物。

她有潔癖,對飲茶的人也要分三六九等,比如劉姥姥喝過了她的茶杯,她不但要扔掉整套茶具,還要寶玉將劉姥姥這等粗笨之人踩過的地面清洗乾淨。

從頭到尾,妙玉沒有一點反省,甚至一點都沒有覺得自己錯了。

妙玉說:「這正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來,只擱在山門外頭牆根下,別進門來。」

寫到這裡,莫名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裡一句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妙玉身為「出家人」,真正的修行不是避開凡塵,而是歷經俗世,最後放下一切,萬物皆空,但實際上,妙玉是處處避開凡塵,「不染一絲塵埃」。

與之相對的,是賈寶玉,一個銜玉而生的貴公子,他為什麼不會「嫌棄」劉姥姥,不覺得「髒」?

真正的乾淨,從來都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妙玉處處彰顯自己的「乾淨」,但她真的有一顆出家人的「質潔」的心嗎?未必吧。

如果劉姥姥也出身官宦,她未必比大觀園裡的公子小姐們差,妙玉若是出身貧苦,她還有功夫操心「乾淨不乾淨」?連溫飽都是問題吧。

況且,妙玉三歲出家,父母早亡,所謂「出身」就像「國王的新衣」,她看不起別人,嫌棄別人「髒」時,想過自己又「乾淨」到哪去呢?

俗話說,活著便是一種修行,妙玉十幾年的所謂修行,大約都用在形式上了。

真正的髒,從來不是在外面,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心裡,在靈魂深處,這不是洗一洗就乾淨的,真正的「乾淨」,要修心。

03、上善若水任方圓

管子說:「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生活裡懂得包容的人,往往更能接納自己,接納生活。人生如水,我們既要努力去適應周遭,也要遇事多一些柔性與彈性。

《易經》中也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越有修養的人,往往越是低調;越有內涵的人,往往越是謙遜。謙遜的人,在高處時看得起別人,在低谷時看得起自己。

人生天地間,終究要學會上善若水,學會心存謙卑。

相關焦點

  • 她清高孤傲勝黛玉三分,出身金貴但沒富貴命,皈依佛門卻塵心未盡
    這個「美玉」就是「妙玉」,生於姑蘇的詩書官宦之家,但自小多病,為了活命不得己皈依佛門。她的人,就像櫳翠庵裡的那株梅花,高潔孤僻。如果將其與黛玉相比,她的清高更勝三分,因為她的冷是看透俗世的清冷。在金陵十二釵裡,妙玉排名第六,是個特殊的存在,因為除了她之外,其她人多少都跟賈府有點關係。這份唯一性,也讓人生出幾分好奇來。
  • 什麼是清高,什麼是孤傲
    清高不是指一個人高高在上,往往指某人有獨到的見解,能力,水平超出一般。清高的人,不自卑、不傲慢但也不阿諛奉承,不會隨波逐流。孤傲指情緒抑鬱、精神萎靡、寂寞憂愁。孤獨和寂寞,內心自卑、戒備,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
  • 《紅樓夢》:妙玉是被「奪舍」了嗎?不然,為什麼前後判若兩人?
    妙玉是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蘇州人。她原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因為從小體弱多病,難以養活,父母沒有辦法,只好聽從高人指點,讓她帶髮修行。妙玉美麗、聰慧、孤傲、清高,與世俗格格不入。家道敗落、父母亡故以後,她一直跟隨師父漂泊。後來,師父也去世了,妙玉謹遵師父的遺言,在京中住著,沒有返鄉。為了元妃娘娘省親,賈府修建了奢華的別院——大觀園。
  •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妙玉?是因為讀者太世俗了嗎
    這一曲是曹雪芹對妙玉這條故事線及人物品性的高度概括,其實從曲詞名我們便可以看出妙玉這個姑娘在這大觀園中是頗難相處甚至是世所難容的。而從詞中我們還能找尋到更多依據——她雖然氣質如蘭、才華過人,但卻孤僻清高、過於標榜高潔,明裡暗裡都嫌棄旁人「髒」、「俗」。試問這樣的姑娘,換做是你,你能相處得了、喜歡得來嗎?
  • 真正的漁者內心會有一分清高和孤傲
    其中和我走得最近最、要好的當數我同鄉,她和我一樣都來自山東青島,因我長她幾歲,便稱她為妹妹,她叫我姐姐。和她接觸多了發現她是一個有趣有內涵的人。後來因為交集多了我就認識了她的丈夫,在世俗人的眼中妹妹的丈夫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但是他卻沒有成功人士的通病「浮誇自大」,他是一個極其內斂且穩重的人。
  • 妙玉後來怎樣了?邢岫煙對她的評價,暗示了她的結局
    金陵十二釵中,秦可卿已經是「謎」一般的存在,可是,若論神秘度,秦可卿還得輸妙玉幾分。寄居在榮國府大關於櫳翠庵的妙玉,是一個帶髮修行的尼姑。然而自妙玉出場,便是雲籠霧罩一般。我們只知道她蘇州人氏,官宦世家出身。其隨師父從蘇州進京,對外宣稱是觀瞻「觀音遺蹟」及「貝葉真經」而來。
  • 《紅樓夢》妙玉:我和人生最好的合作,不是妥協
    如此,年僅三歲的妙玉,本應無拘無束、充滿歡笑的童年,卻日復一日,在靜寂的佛院庵堂度過。陪伴在她身邊的,只有一位道行深遠的師父,還有隨行的兩個老嬤嬤和一個小丫頭。沒多久,妙玉的父母也雙雙亡故。她的生命充滿了變數,她成了真正的孤兒。父母的苦心孤詣,幼時的病痛折磨,似乎都在冥冥中告誡妙玉:你這一生,必須潛心念佛,必須刻苦清修,才能祛病消災。
  • 妙玉為什麼用自己的綠玉鬥給賈寶玉喝茶?
    有讀者覺得,可能是妙玉非常喜歡賈寶玉,所以想叫他用自己的杯子喝茶,顯得親近。還有一種說法更甚,說是妙玉對賈寶玉產生了愛情,所以就覺得和賈寶玉難分彼此。賈寶玉和妙玉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呢?從賈寶玉的這句話來看,賈寶玉最起碼是非常了解妙玉這個女子的,她的為人處世、以及目下無塵的性情,也許賈寶玉並不贊同,但起碼他是尊重妙玉的,他自己長年在女兒堆裡廝混,他覺得妙玉只是把他當個俗人來看,賈寶玉也曾經說過,自己是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
  • 妙玉和賈寶玉的故事:少女情懷總是詩!
    古典名著《紅樓夢》裡有一個女子:她帶髮修行,孤僻清高。她和賈府非親非故,卻一直寄居在大觀園中的櫳翠庵裡,一住就是數年!令人困惑不已。這個女子就是妙玉。她性格孤傲,能入她的眼的人寥寥無幾。妙玉:一個神秘的女子妙玉喜歡賈寶玉在賈府是人盡皆知!她把茶杯拿來給賈寶玉用!這可不是一般的茶杯呦,是她自己平時喝茶用的!
  • 假如妙玉被賣到風月場所 她該不該不自殺
    妙玉為什麼不自殺?我覺得本提問似乎有個前提,那就是好像妙玉應該自殺。為什麼?我倒要問,她為什麼要自殺?一、難道即所謂生死事小,失節事大?那是封建禮教的要求封建禮教認為女子不應該失去貞操(甚至泛指節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事情就大了。從道學家的角度而言,連寡婦改嫁都被認為是不良行為。被賣到風月場所而不自殺,當然更是無行、失節。
  • 《紅樓夢》:妙玉最終深陷風月場,為何她的下場這麼慘?
    論身世,妙玉不比黛釵差,她原是官宦人家的閨秀,因身體原因,從小在蟠香寺帶髮修行,說是修行,其實也是有奴僕服侍,吃穿用度並不清苦,即使後來家道中落,妙玉依然是一身貴氣的小姐範兒,待人接物自有高門蘊養出來的矜貴與眼界。
  • 妙玉是孤芳自賞還是故作姿態?可憐又可恨,《紅樓夢》中的極端!
    妙玉和黛玉有多少文人能寫出她們的相同,又能寫出她們的不同?首先要肯定的是,曹雪芹對妙玉這個角色有特別的偏愛。書中她的部分很少,但金陵十二釵中她排在中間;相比之下,薛寶琴的戲份很多,她也沒排到正冊;鳳姐的戲份也多,但是在她之後。如此看來,曹雪芹是不會在判曲這種重要的地方詆毀她。所以再結合上下文,風塵骯髒違心願就可以理解成,才華馥比仙這樣的如仙的女子無奈入凡塵,事與願違。
  • 《紅樓夢》中的她:她美麗聰穎,心性高潔,卻遭人嫉恨
    因為妙玉是出家修行之人,而且為人清高孤僻,因此,妙玉在賈府中幾乎不與其他人打交道,更多的時候,她都是靜靜地待在櫳翠庵中。「孤獨」籠罩著妙玉的一生,自幼出家的妙玉,很少與他人打交道。而且,妙玉因為才華過人,品味高雅,為人清高,所以能入她之眼的人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妙玉幾乎是沒有什麼朋友的。
  • 我發現水瓶座在十二星座裡可以說是最「清高孤傲」的一類人
    我發現水瓶座在十二星座裡可以說是最「清高孤傲」的一類人,好比我們通常形容獅子座:驕傲。但水瓶則是孤傲清高。就好像他們隨時都能融入這個世界,但是自己的思想永遠不會被這個世界所束縛,時刻準備著讓自己全身而退,冷眼旁觀。
  • 檻外人妙玉:只有讀懂林黛玉,才能認識真正的妙玉
    妙玉與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釵中一對特殊的存在。兩人更像一對雙生子,脾氣秉性類似,妙玉要比林黛玉更孤傲或者說孤僻。而兩個人的命運也是交集更多,想要更了解妙玉,一定要讀懂林黛玉。
  • 八十回後的妙玉,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何曹雪芹說她「風塵骯髒違心願」?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倒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 琉璃世界對望人|粗看寶玉之「痴」· 妙玉篇
    也是寶玉之幸,未及找到黛玉,倒遇見了深懂妙玉的故人邢岫煙,邢聽了事由笑道:「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麼道理」——這並非邢岫煙對妙玉的評價,而是作者借其口說出的世人對妙玉的評價。
  • 欣賞妙玉是因為高貴而不脫俗氣,清靜而不無為
    她最喜歡這句詩「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她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或稱為"畸人"。這種道家超脫天外的思想時常在妙玉的生活中體現出來,因此才給大觀園眾人一種疏遠的感覺,當然寶玉除外。
  • 王夫人破例遷就她,李紈敢怒不敢言,賈母也敬她三分,妙玉啥身份
    賈府可是國公府,一個尼姑,居然讓貴為皇帝丈母娘的王夫人破例遷就她,命書啟相公寫請帖去請妙玉,還安排了人手備車轎第二天去接,可見身世不凡,又何止「讀書仕宦之家」六個字。李紈是榮國府的大少奶奶,身份地位比王熙鳳還高一截,她想折一枝櫳翠庵的紅梅來插瓶,卻沒膽。她厭惡妙玉,卻敢怒不敢言,不敢與之針鋒相對。湘雲笑道:「你吃了我們的酒,你要取不來,加倍罰你。」寶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紈命人好好跟著。黛玉忙攔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紈點頭說:「是。」
  • 妙玉是個吃齋念佛的人,為何對貧苦的劉姥姥沒有一絲憐憫
    其實妙玉不僅對劉姥姥這樣,她似乎對所有人都有些嫌棄。說賈寶玉是解渴的蠢物,說林黛玉是個大俗人。一般於佛結緣的人都帶有一點慈愛,最起碼也是王夫人所表現出來的「太太是佛爺一般的人」。可是妙玉身上就是缺少佛的這份慈愛,眾人也都對她頗有微詞。林黛玉認為她怪癖,李紈說:「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