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他,中國金礦儲量翻倍!80多歲的他又在搞一項世紀性工程

2020-12-22 我是科學人

新片上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金價還在上漲。

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29分,國內金價已經到了390.06元。這意味著一噸黃金的價格將達到3.9億元。而2019年,中國的黃金產量是450噸。

「只有450噸嗎?」——在說出這句話之前,先要看另一個問題:世界上生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A. 南非;B.俄羅斯;C.澳大利亞.

不好意思,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是:中國。要知道,黃金每年的全球產量也不過3000噸左右,而同在2019年,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黃金產量只有中國的六成。

2017—2019年,黃金年產量排名。

但在黃金產量「力壓」全球之前,中國也曾是個「青銅」。新中國成立35年,探明儲量才1000噸左右,1984年的黃金產量還只有33.6噸。就這,國家還是在1985年提出了一個「小目標」:用5年時間把我國的黃金產量翻一番,計劃勘探金礦儲量1000噸。

憑什麼?但中國做到了——1990年,黃金年產超過66噸,全國共勘查金礦儲量1083噸。

這到底是怎樣的5年?親歷過這場傳奇「金礦會戰」的人都不會忘,比如我國礦床地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

金礦大躍升的秘訣

傳統勘探有三寶:鐵錘、羅盤、放大鏡。

用羅盤找礦石後,先用放大鏡進行肉眼觀測,再把樣本帶回來分析測試。這「老三件」,陳毓川曾經很熟悉,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他覺得「三寶」已經行不通了,尤其在國家的「小目標」面前。

那時的他,剛升任原地質礦產部地礦司副司長,再直升司長,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黃金產量升級的擔子壓得肩膀一沉。

時間緊、任務重,突破口在哪兒?陳毓川覺得一定要提高勘探效率,變「老三件」為「新技術」,鑽研了不少物探、化探思路後,他突破了現場測試金的方法。

「國家提出要把金礦儘快搞上去,沒有資源肯定不行。」為了調動找礦積極性,陳毓川提出了有償承包製,並促進建立金礦地質勘察基金。從此,「找礦拿錢」直接與黃金地質儲量關聯。儲量多、拿得多,一股找礦熱潮迅速翻起,更多有能力、有餘力的單位加入找礦大隊伍。

那5年,金礦地質勘查費總額飆到了22億元。對比1949—1984年累計投入15.7億元,可謂是瘋漲了。不過,激勵成效也肉眼可見,中國金礦進擊的大幕就此拉開。

從被時代選擇到自我堅定

「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富饒的礦藏……」

陳毓川至今都記得這首《地質勘探之歌》。

很少有人知道,他一開始懷抱的是航天夢,沒打算成為地質人。但陰差陽錯的,他被南京大學地理系錄取了。之後,在國家「開發礦業」的號召下,他和無數熱血青年一樣,把「為祖國尋找寶藏」當作了人生理想。

從某種程度上說,陳毓川是被時代選中的人。

1959年留蘇歸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跟隨時任地科院黨委書記朱效成到廣西大廠礦區考察,「第一次花這麼多時間了解礦區,不但是一個礦,還是一個礦帶。這些礦之間都有聯繫的,規律性很強,又把我的水平提高了一個層次」。

陳毓川一下子被吸引了。在那裡,他花5年時間留下了6份重要的報告,這20多萬字的成果,成了我國探索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的重要藍本。

但那時,陳毓川已經不滿足研究單一、割裂的礦床。他想要把目光放在成礦帶上,關注區域中礦床與礦化的關係。只是他還不知道,一個新的理論概念即將在這些打算中萌芽。

一個飽受爭議的概念

1979年,寧蕪火山巖鐵礦大會戰告一段落。程裕淇、陳毓川、趙一鳴基於寧蕪經驗,發表了「初論礦床的成礦系列問題」文章,正式提出成礦系列的概念,認為礦床是群居的。

礦床群居?!

概念一出,境遇冰火兩重。國外嗤之以鼻,國內奉為圭臬。「這個國外是沒有的,而且外國人到現在學不會,外國人一直在卡著不認可中國人,但是我們中國至少30年來用這個理論指導找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所以我們現在找礦水平,世界一流,這個是毫不誇張的。」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王登紅底氣十足,直言不諱。

也確實,靠著它,「九五」期間,我國成礦預測工作順利完成,最終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靠著它,「中國成礦體系和區域成礦評價」大調查中,成礦系列概念達到新高度,促進了全國214個成礦系列、434個成礦亞系列等建立……靠著它,陳毓川一再躋身國家科技進步獎之列。

國際上也逐漸正視起成礦系列給中國礦業帶來的榮光。在2014年召開的第14屆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大會上,陳毓川因在礦床學領域取得傑出成績,被授予國際礦床成因協會終身榮譽會員稱號,成為第2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這是一份獎項,更是一種遲到的認可。

閒不住的八旬老人

找礦苦嗎?翻山越嶺地勘探地形,很苦,但每逢此時,陳毓川必要爬上頂峰,只為「一覽眾山小」。

找礦險嗎?地質作業裡遭遇近距離爆炸、礦車脫軌、翻車等,很險,但陳毓川更喜歡回憶某個礦區村口的桂花香。

就算80多歲了,陳毓川還會準時出現在中國地質科學院。清早7點多,無論冬夏,騎著一輛自行車,穩穩噹噹的。

他從2016年開始就忙起《中國礦產地質志》研編工作。這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1906年,中國第一個《中國礦產志》由魯迅先生和顧琅先生完成的,這次我們要把113年當中的新資料做一個總結。」這次,他想為國家編撰一部百餘年來最為完整的礦產資源志。

為了做好這件事,以陳毓川為首,多名院士、專家組成了一個45人的評審組,合計83人次對《中國礦產地質志》擬出版成果一次又一次審核,生怕出一點紕漏。

《中國礦產地質志·陝西卷·煤炭》驗收會

幾年過去,《中國礦產地質志鎳礦卷》《硼礦卷》《重晶石卷》,《四川卷黑色金屬礦卷》等9部志書已經進入正式出版階段。屆時,這筆鉛印的精神財富將會成為礦政管理、找礦部署、科技創新的指路燈。陳毓川也會功成身退,開啟他又一次「被需要」的探索。

在他的認知裡,這種被需要是幸運的,「只要讓我幹,我就幹,好好幹」。

《我是科學人》紀錄片由長安信託特約贊助。

相關焦點

  • 煙臺一座黃金小城,金礦儲量高達750噸,有「中國金都」之美稱
    煙臺是山東境內的一座地級市,位於省內的北部地區,和區域內的青島、濰坊相連接,是一座區位優越的城市,但人們提起煙臺,最先想到不是這座地理位置,也不是經濟實力,而是境內的金礦資源,它是我國境內黃金儲量最為優秀的城市,境內擁有兩大黃金產出地,其中一座就是萊州,黃金儲量高達2000多噸,是有名的黃金之城,而今日小編則說的是另外一大黃金城,它的金礦儲量高達
  • 要搶亞美尼亞金礦,儲量為113噸
    「工程工作已經完成,以確保我們的部隊朝這個方向前進;陸軍正在艱難的山路上清除地雷並準備使用。」納卡地區擁有大量金礦而對土耳其和亞塞拜然感興趣的就是亞美尼亞巨大資源;索茨克金礦和汞礦將被非法開採,收益被轉移到亞塞拜然。
  • 63歲「中國金王」娶38歲嫩妻,他曾逆天改命,背後的1500億帝國,才叫...
    「中國金王」逆天改命的故事,遠比這場相差25歲的婚姻更加吸睛。63歲的他,在髮妻因病去世一年多後,迎娶了38歲的錢冰。視頻中,新娘子向他真情告白:「曾經我認為婚姻不是一個必需品,直到我遇到了陳先生,他讓我相信了愛情。我們想用一段婚姻來證明,真正的愛情是可以跨越和突破年齡界限的。」
  • 金礦地質及勘查知識
    金礦床分為9類即:(一)產於礫巖中的金礦(蘭德礫巖型金礦);(二)含金石英脈型(玲瓏式);(三)糜稜巖帶中交代蝕變巖型(焦家式);(四)中、新生火山機構中的金銀礦脈型(克裡普爾克式);(五)細粒浸染型(卡林型);(六)鐵金建造型(東風山式);(七)金砷建造型;(八)含金塊狀硫化物型;
  • 6年發現70多處金礦 成世界第三大金礦區這個小地方火了
    曾有段子戲稱,全球鋼鐵產量排名,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這充分反映了唐山鋼鐵產量之巨。而在金礦行業,山東膠東地區雖然沒有唐山在全球鋼鐵產業的地位,但膠東地區以不足全國陸域面積的0.27%,卻擁有著超過全國30%的黃金儲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只看到「中國金王」娶嫩妻?他背後的1500億帝國才叫真傳奇
    " 中國金王 " 逆天改命的故事,遠比這場相差25歲的婚姻更加吸睛。一段結婚視頻,讓鮮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 " 中國金王 " 陳景河迅速火遍了全網。63歲的他,在髮妻因病去世一年多後,迎娶了38歲的錢冰。
  • [公告]梅 花傘:江西天寶礦業有限公司金家塢金礦(擬擴界區)採礦權...
    結晶結構是礦石最主要的結構類型,如他形晶粒狀結構、填隙(間)結構、包含結構反映自然金類礦物的形態和嵌布特徵。礦石的構造類型以浸染狀構造為主,此外還有條帶狀構造、斑點狀構造等。《江西省鄱陽縣金家塢金礦區資源儲量核實及外圍(140-460線)金礦詳查地質報告》以 2009年 7月江西天寶礦業有限公司提交的《江西省鄱陽縣金家塢礦區長塢坳礦段金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為基礎,收集利用礦山近年來採礦、生產探礦加密工程等成果資料,對採礦權範圍內開採的 II-1、II-2及 I
  • 上海建工「海外有礦」 目前子公司金礦勘探尚不足十分之一
    在非洲這樣資源匱乏的地區,採礦幾乎是從一片荒山開始,方圓百裡全是荒地,沒有植被、水、電、網絡,所有的東西都要靠這我們自己團隊一點點攻克難關,也就只有中國人才能吃得了這個苦。」陳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 只看到「中國金王」娶嫩妻?他背後的1500億帝國,才叫真傳奇
    環球人物消息,一段結婚視頻,讓鮮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中國金王」陳景河迅速火遍了全網。 63歲的他,在髮妻因病去世一年多後,迎娶了38歲的錢冰。視頻中,新娘子向他真情告白:「曾經我認為婚姻不是一個必需品,直到我遇到了陳先生,他讓我相信了愛情。
  • 63歲和38歲熱搜婚禮的背後:「中國金王」陳景河的發家史!
    除了是中國最大金礦的掌舵人、中國礦業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等多項職務之外,還擔任著中國地質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福州大學等高等學府的兼職教授。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起初陳景河只不過是一個做地質勘探的,卻意外發現了「金礦」,隨後作為職業經理人,陳景河將紫金礦業從一個縣級企業發展為如今近1650億市值的跨國巨頭。
  • 但你了解他背後的1500億...
    正文 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不斷崛起,近年來,中國各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無論是網際網路界「獨角獸」,還是高新產業界「硬科技」,隨處可見中國企業的身影。
  • 丹東有一代管縣市,總人口58萬,金礦儲量高達20.5噸
    當地的礦藏多達59種,其中金礦儲量多達20.5噸,是一個大型金礦。當地還有優質的景區,內部的鳳凰山是國內的4A級景點。 丹東有一代管縣市,總人口58萬,金礦儲量高達20.5噸。對於鳳城市的發展你有什麼認識?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 相差25歲的大婚背後:中國「金王」陳景河的多副面孔和他的黃金夢
    倘若陳景河不辭職,他可以住著單位分的房子過上一段穩定又殷實的生活,妻子賴金蓮可以調入福州的地質療養院工作。他的逆向流動是絕對冒險的。紫金山金礦的面積大,但金礦品位並不高,國家工業部門的專家在進行開發性工業試驗後,預計金礦總儲量只有5.34噸左右,而且並不具備工業礦體的資格和開採價值。也正因如此,國家將開採權交給了上杭縣政府。
  • 但你了解他背後的1500億企業帝國麼?
    新郎陳景河出生於1957年,今年已63歲。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新娘錢冰38歲,網傳為美國工商管理碩士,曾多年擔任某著名金融公司渠道部副總裁,是一名經濟師、併購交易師。對此,有網友調侃,此次婚姻,是錢女士做得最成功的併購。 雖然千億紫金礦業是一家國企,但是作為企業的締造者,陳景河身價依然不菲——不但領取每年531萬元的年薪,而且持有大量的股票。
  • 娶嬌妻,上熱搜,「中國金王」陳景河發家史
    來源:斑馬消費一場婚禮,讓「中國金王」陳景河上了熱搜。63歲的陳景河,在前妻去世一年後迎娶了38歲的錢冰,前者是1500億礦業帝國——紫金礦業的掌門人,後者則籍籍無名。這段相差25歲的婚姻,因為錢冰在婚禮上的誓詞,瞬間引爆網絡。
  • 熱搜上的婚禮背後:「中國金王」陳景河發家史
    一方面,獵奇者驚嘆於兩人25歲的年齡差,另一方面,陳景河本身的資本版圖也是市場關注焦點。千億礦業集團創始人今年63歲的陳景河,是中國最大的黃金企業——紫金礦業的核心創始人和董事長。都說在中國,金有陳景河,銅有王文銀,鋁有張士平!可見陳景河在礦產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陳景河也素有「中國金王」之稱。
  • 家裡有礦,資本偏愛,紫金礦業下半年股價已翻倍|品質公司
    眾所周知,資源儲量是採礦企業實力的象徵,而這又是由行業特性決定的,上遊礦山採選企業的毛利相較於冶煉行業要高的多,造成這樣現象的表面原因是產能結構導致的供需關係,最本質的還是產業鏈特點導致的礦端稀缺性,礦山與其它生產型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其資源稟賦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得資源者得天下。
  • 為何說他是騎在金礦上的創業者?
    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隱形富豪,也有人說他是被小霸王拋棄的哥倫布,他1961年出生於江西南昌,也像其他人一樣,上了大學,並於1977年考入了浙江大學無線電系。當年他也屬於幸運的一批人,參加了剛剛恢復的高考。可以想像,十七八歲的他也是經過了刻苦的學習和努力,才在千軍萬馬中過了那個獨木橋。
  • 最牛民科鄭曉廷:初中肄業,55歲跨界搞科研,最終成大學終身教授
    很多人可能到了三十多歲依然沒有搞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就像哈蘭·山德士40歲的時候才在餐飲業上找到了自己事業的起點,建立了肯德基!今天我們也來聊聊一位被媒體譽為「最牛民科」的人,他的名字叫鄭曉廷,直到50多歲他才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求,成為了一個傳奇。1954年,在山東乳山,一個小男孩呱呱墜地,他的父親給他起名字叫「鄭曉廷」。
  • 從350萬到1500億,中國金王是怎麼煉成的?
    與此同時,擁有「中國第一大金礦」的紫金礦業,股價月內大漲35.44%,總市值增長近300億至1500億左右,穩坐中國黃金業王座。1992年,35歲的陳景河終於在紫金山上發現了夢寐以求的礦山,且同時擁有金礦和銅礦。然而,隨之而來的一個扎心的現實是:這座犧牲了他10年「黃金年華」才被發現的金礦,沒人願意開採。原因是:經過詳盡勘測,儘管銅礦儲量達116萬噸,但金礦儲量才5.45噸,很難盈利。按照國家標準,1噸礦石要含有3克以上的黃金,才具備開採價值。而紫金山的金礦,大部分礦石品位都在1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