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升學、考試問題,
始終是家長最關心的。
接下來要說的,都是重點!
今天上午,我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新聞發布會舉行,招生改革主要呈現這些變化,改革方向是未來將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考察。
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將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全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各個維度的評價結果用等級制呈現,分別用ABCD四等表示,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中,思想品德為D等者,不能畢業。需在一年以後經學校核實證明其確有進步且達到C等以上等第,且學業成績合格,再發給畢業證;其他維度為D等者,由學生提出補評申請,提交相應證明材料,經學校補評達到C等以上等第,且學業成績合格,發給畢業證。在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時,因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而不能畢業的學生不予錄取。
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按照原始成績分別單獨劃等;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與生物四門學科合併為綜合Ⅰ,按四科實得原始總分劃等;物理、化學合併為綜合Ⅱ,按兩科實得原始總分劃等。每個學科按參考總人數,按比例用A、B、C、D、E、F六個等第表示。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分別佔25%、32%、24%、10%、8%、1%,以上五個學業等第中,凡出現E等及以下等第的學生,不得納入普通高中招生範圍。
語文、數學、英語原始總分為450分,以實得原始分計入。綜合Ⅰ和綜合Ⅱ,採用賦分制,以實得原始總分進行排序,分別分成26等賦分;綜合Ⅰ最高賦分為200分,最低賦分為100分;綜合Ⅱ最高賦分為150分,最低賦分為50分。
體育與健康原始分為50分,以實得原始分計入。綜合素質評價分維度分等第計分,每個維度最高分4分,其中,A等4分,B等3分,C等2分,D等1分,最高總分為20分。2017年入學的初一新生開始,綜評總分納入指標生錄取總分計分,隨著條件成熟,綜評總分逐步納入常規招生錄取總分計分。
普通高中學校常規招生錄取時,在「學業等第入圍」的學生中,根據學生的志願,按照綜合成績總分由高到低的順序,確定錄取人選,在總分相同的條件下,再依據綜合素質評價分數進行甄別。
據了解,今年年初,市教育局組成專門改革試點工作小組,從改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招生辦法等方面進行調研。於2018年6月,形成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通過召開各類研討座談8次,提出修改意見100餘條,經過10餘次修改完善,在9月改革方案最終定稿。
此外,本次中考改革對改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考察科目、考試考察形式與時間、考試時長與分值、考試考察成績呈現方式進行了部分調整。
考試考查科目: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13個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查範圍。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考試考查形式與時間: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採取筆試形式,各科分卷、閉卷的方式進行。各科目考試均安排在相應課程結束後進行,生物、地理在初二第二學期期末進行,其他科目在初三第二學期期末進行;以上考試時間為6月16、17、18日三天。
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等科目,採取現場測試、機考、現場操作等方式進行考查,語文、英語口語交際等採用現場面試的方式進行考查。考查均於當年5月底前完成。
考試時長與分值:語文考試時長為150分鐘,數學、英語考試時長均為120分鐘,三科滿分均為150分,其中,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總共為3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考試時長均為90分鐘,各科滿分均為100分。體育科目滿分為50分。
考試考查成績呈現方式:學業水平考試文化學科成績以等第形式呈現,每個學科按參考總人數,按比例用A、B、C、D、E、F六個等第表示,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分別佔25%、32%、24%、10%、8%、1%。其中,作為高中階段學校錄取依據的對外發布的成績,以語文、數學、英語、綜合Ⅰ(含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綜合Ⅱ(含物理、化學)5個學科呈現。
法制民生頻道融媒體記者 程焱 遊廣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