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速覽丨黃河源頭:千湖再現 生態好轉(新華社)

2021-03-05 生態環境部

初秋時節,記者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城驅車前往黃河源頭姊妹湖鄂陵湖、扎陵湖。一條砂石路引領前行,路兩邊目光所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剛出縣城十來公裡,路左側草灘上,一群藏野驢帶來驚喜。駐足遠望,可以清晰地看到,6隻藏野驢帶著3隻幼崽正在草地上覓食小憩。在它們不遠處,正有一群斑頭雁在草地間悠閒覓食。它們的身影與遠山、河流、草原構成了一幅優美靜謐的圖畫。

「有水的地方就有鳥。」同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馬貴說。沿途,一群群水鳥或漫步灘涂,或群起飛翔。

位於黃河源頭的瑪多縣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區域。在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這裡草原退化沙化嚴重,黑土灘遍地,鼠害猖獗,溼地萎縮,湖泊乾涸,雪山消失,野生動物難覓蹤跡。

2003年-2004年間,黃河源頭區域一度斷流,素有「千湖之縣」美譽的瑪多生態紅燈頻頻亮起。那時寬闊的河床整個裸露在外,河底一片黃沙。如今站在橋面上遠望,碧浪翻滾奔湧而來,寬闊的水面上水鳥翻飛。

馬貴說,隨著降雨和上遊來水的增多,黃河源頭區域近16年來再沒有發生過斷流現象。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說,2005年以來,青海省先後實施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和二期工程,特別是二期工程將實施範圍從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15萬多平方公裡擴大至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的39萬多平方公裡,以保護和恢復植被為核心,通過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與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機結合,加強草原、森林、荒漠、溼地與河湖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

黃河源園區是三江源生態變遷的典型代表。

玉樹曲麻萊境內的約古宗列石碑。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攝

根據2000年衛星遙感影像資料,瑪多縣面積大於0.06平方公裡的湖泊僅剩261個。而據最新的監測數據(《青海省2018年生態氣象監測公報》)顯示,瑪多縣湖泊數量由原來的4077個增加到5849個,黃河源「千湖奇觀」再現。

「這些年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了,尤其是藏野驢、藏原羚等動物增加明顯。2018年,衛星遙感監測拍攝到了520匹的藏野驢大種群,還拍攝到了三江源旗艦物種雪豹。」黃河源園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甘學斌說。

生態好了,風沙小了,縣城也變得越來越宜居。郭安靜是瑪多縣公安局副局長,他1996年在瑪多參加工作,至今已有25年。

「以前每到春季這裡風沙特別大,上班到單位僅100米的路,走下來渾身是土、滿嘴是沙。」郭安靜說,現在雨水多了,過去乾旱沙化的地方也都長出了草,綠了起來。

溯源而上,在300多公裡外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郭洋村境內,一泓清泉從約古宗列盆地發源、匯聚,東流而去。這裡是黃河正源,海拔超過4600米。

離源頭10多公裡的草原上,藏族老阿媽曲忠和兒女們在這裡居住,她們家附近立著一塊石碑,寫著「黃河第一哨」,這裡也是「黃河源頭第一家」。

老阿媽33歲的兒子各求幾年前被政府聘任為草原管護員,負責管護周邊草場、水源。

曲忠家有2萬多畝草場,養著80多頭犛牛。但為了減少草場壓力,保護源頭區域生態,3年前,牛群遷往幾十公裡外的地方放牧,而源頭這片草場則進行了圍欄封育。

「黃河源頭海拔高,生活條件艱苦,但這裡是一塊聖潔的地方,父親的遺願也是希望我們祖祖輩輩都要守護好源頭。我們一定會沿著祖輩走過的路,保護好源頭這片淨土。」各求說。

來源:新華社  記者:呂雪莉、李琳海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生態環境部召開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推進視頻會議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謀劃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環保合作分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召開

關於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關於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完成下沉工作任務


編輯:王穎毅

相關焦點

  • 2020全國兩會特別策劃——「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黃河」 :黃河源,千...
    黃河流經九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大河報聯合沿黃媒體西海都市報、封面新聞、掌上蘭州·蘭州晨報、寧夏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北方新報、山西晚報、三秦都市報、閃電新聞,回訪習近平總書記沿黃九省區的足跡,關注沿黃各省區的生態保障和發展謀劃。
  • 瞭望丨「生態黃河」重現中原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丁王聖志孫清清牛少傑 三門峽市白天鵝數量從10年前的幾百隻增至如今的13600多隻,全球僅千隻規模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在黃河灘區的越冬數量穩定在350多隻    大河湯湯,歲月奔流。攤開中國地圖,一個巨大的「幾」字赫然入目,向東的「一撇」橫跨豫魯綿延超千公裡,其中,黃河河南段佔了711公裡。    黃河河南段橫跨中原經濟帶,發展和保護的矛盾曾使這裡生態問題突出。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黃河的源頭在哪兒?
    黃河全長約5464公裡,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中華的古文明,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遊地區,那麼黃河的源頭在哪兒?我們先看黃河三個重要的節點:積石峽、瑪多黃河橋、瑪湧灘地。瑪多黃河橋是1966年修建的,是黃河幹流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有「黃河第一橋的「美譽。後來開通的國道G214,也在這裡修建了大橋。這幾座橋肩並肩,它們的上遊就是黃河源區。黃河源區有兩個重要的湖泊,扎陵湖與鄂陵湖,並稱「黃河源頭的姐妹湖」。兩湖面積合計達到1154平方公裡,約為半個太湖大小。蓄水量約153億立方米,約為太湖的三倍,接近洞庭湖的水量。
  • 守護黃河源頭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蹟。儘管如此,黃河流域依然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緊缺、供水矛盾最為突出、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 ...打造「黃河明珠、八朝古都」生態名片讓黃河成為造福開封人民的...
    高建軍調研「一渠六河」工程建設時強調 打造「黃河明珠、八朝古都」生態名片讓黃河成為造福開封人民的幸… 2020-07-06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保立體聲丨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第1次新聞發布會
    歡迎參加省生態環境廳2020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從去年開始,省生態環境廳建立了例行新聞發布會制度,每兩個月組織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一年多來,例行新聞發布工作得到了新聞界各位朋友們的大力支持,我們深表感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高度重視新聞發布工作,今年繼續實行例行新聞發布制度,定期向社會各界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階段性重點工作成效,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
  • 各地環保頭條丨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0年生態環境工作推進會議
    各地環保頭條丨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0年生態環境工作推進會議 2020-08-15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好水土保持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陝北黃土高原是全國水土流失強度最嚴重的地區,陝西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是黃河生態治理的一個關鍵節點。
  • 「生態黃河」重現中原
    三門峽市白天鵝數量從10年前的幾百隻增至如今的13600多隻,全球僅千隻規模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在黃河灘區的越冬數量穩定在350多隻 大河湯湯,歲月奔流。攤開中國地圖,一個巨大的「幾」字赫然入目,向東的「一撇」橫跨豫魯綿延超千公裡,其中,黃河河南段佔了711公裡。
  • 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中華的古文明,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遊地區,那麼黃河的源頭在哪兒? 我們先看黃河三個重要的節點:積石峽、瑪多黃河橋、瑪湧灘地。
  • 黃河源頭: 地綠、水藍、人增收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瑪多縣,一座高3米的銅製牛頭碑佇立在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則山的頂峰,碑身上用藏漢兩種文字寫著「黃河源頭」。這裡是中國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源頭。  瑪多,藏語的意思就是「黃河源頭」。上世紀80年代初,瑪多縣是全國的首富縣。
  • 《瞭望》新聞周刊: 問渠哪得清如許——四川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陳天湖 謝佼 張海磊  楊克寧說,為加快建設川西北阿壩生態示範區,各級黨委政府對本轄區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行業主管部門按照「管發展、管行業、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履行好「一崗雙責」。
  • 自治區召開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張樹禮作主題發布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李芳答記者問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張樹禮  (2021年1月22日)   汙染防治攻堅戰是黨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十三五」以來,全區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加強工作調度,強化實地督導,
  • 閃電評論丨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激蕩高質量發展春潮
    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壯美樂章——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
    全省90%國土面積被列為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且生態環境脆弱,同時,還集中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的所有困難,生態保護壓力大,鞏固脫貧任務重,發展制約因素多。高質量發展基礎支撐不足,生態治理難度較大,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基礎設施欠帳較多。保護黃河源頭生態,增強水源涵養功能,需國家的有力支持和各省區的大力幫助。
  • 報告文學《黃河入海千頃綠》講述黃河三角洲的生態故事
    九曲黃河從山東入海。做好黃河三角洲保護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囑託。地處黃河下遊,工作力爭上遊。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黃河三角洲保護,打造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先行區。山東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首要任務,狠抓水體、河岸、河口系統治理和修復,實施黃河沿岸溼地資源、植被、動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高標準推進一批骨幹生態修復工程。
  • 深入推進「黃河國家戰略」③ | 黃河中上遊生態環境治理思路轉變...
    解決黃河中上遊的生態環境治理,必須轉變治理思路,從傳統工業化思維下的過度幹預,轉變到充分釋放自然力的自然修復。黃河中上遊生態環境的根源和問題1.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傳統工業化模式黃河中上遊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僅嚴重,而且複雜,通常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韓正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強調...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9日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狠抓國家移交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加大赤水河流域(雲南段)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貫徹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加強長江上中遊巖溶石漠化集中連片地區、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等區域生態修復,推動長江上遊沿線有序發展、綠色發展,保護好長江上遊生態系統,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南。強化河(湖)長制,以革命性舉措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