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食指不是瘋子,他只不過比我們更真誠

2021-01-08 小孫發呆中

筆者拍攝於2018年11月21日,北大靜園

食指老師靜靜地看著為他慶生的愛人、朋友和晚輩們

他們在為食指和詩歌尋找桂冠和花環的時候,有意或者無意地,也把瘋人院的鎖鏈一併拋了下來,作為詩人的食指和詩歌一同加冕,接受萬眾敬仰和朝拜,作為人的食指卻被牢牢地鎖進了精神病院。藥片、針頭、冰冷的地板連同食指的痛苦讓詩歌的桂冠和詩人的榮耀看起來更加璀璨奪目......

食指70——幸福的「鼠輩」,不是「瘋狗」

圖文 | 陳嵩燾

列維坦《弗拉基米爾之路》

在給食指的生日祝文裡,李零寫到:「畫裡是一片曠野,地上有條路,再普通不過。但許多人看了都潸然淚下。因為所有從這裡啟程,到過流亡之地的人,都很熟悉這條路。」

一、「瘋子」食指

大四那年的冬天,很少出門,把食指的詩翻來覆去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在《相信未來》裡,詩人堅定地向未來呼喚生命的力量,當時的我卻堅信,那是對現實的絕望吶喊——現實殘酷到了何種地步竟需要一個20歲的年輕人一遍遍向未來尋求生的希望,如果今天就有機會看到「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為什麼要把信念寄託於「未來人們的眼睛」?難道除了「相信未來」,就沒有其他「熱愛生命」的理由了嗎?

這麼多年過去,詩裡的絕望和力量在生活裡交替出現,纏鬥不止。詩人曾經呼喚的未來已經結結實實地落在了腳下,如今的一切是否是如他所願呢?可能連詩人自己都想像不到,他曾經那麼焦急地「等待著人們的評定」,「未來的眼睛」終於讓時代和歷史認可了他的詩歌,發現了他的價值,卻在人格和精神上給了他最殘酷和不公的評定——「瘋子」。

以至於在給食指老師慶生的時候,聽聞此事的朋友還一個勁兒向我探問——「食指的精神狀態如何」,畢竟,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食指算得上當代中國最出名的「瘋子」了(沒有之一)。如今,凡是讀了幾句詩的人都能樂此不疲地咀嚼著「海子死了」、「北島跑了」、「食指瘋了」的詩歌「典故」,這些添油加醋的故事像新時代的荷馬史詩一樣在街頭巷尾、客廳酒會裡流傳,哪怕很多人連「春暖花開,面朝大海」、「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都沒法和作者一一對號入座。

面對朋友完全善意的關心和好奇,我只能簡單地告訴他,食指比我們身邊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要健康,甚至要比那些「喪到骨髓」的年輕人還要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這對於一個遭受過如此多苦難和不公的人來說,實屬不易。

食指老師和李零老師談笑,非常開心

只是我還沒有足夠的底氣告訴他,「食指瘋了」也許是中國新詩史上一次荒謬而粗暴的人造「慘案」——詩人們和媒體在為食指和詩歌尋找桂冠和花環的時候,有意或者無意地將瘋人院的鎖鏈一併扔了下來,作為詩人的食指和詩歌一同加冕,接受萬眾敬仰和朝拜,作為人的食指卻被牢牢地鎖進了精神病院,鐐銬的冰冷和食指的痛苦卻讓詩歌的桂冠和詩人的榮耀顯得更加璀璨奪目,當然,那些打造桂冠、編織花環的人們也因此沐浴在光芒之下,格外耀眼。

詩人們和文學史為食指雕好了神像——他就是那個「自朱湘自殺以來所有詩人中唯一瘋狂了的詩人,也是七十年代以來為新詩歌運動趴在地上的第一人。」儘管同為詩人的多多已經表述得儘可能含蓄妥當,但是大部分人就此確認「食指瘋了」之後,不會再去探究——食指「精神分裂」的診斷是否準確,12年福利院的藥物治療是否合理,食指曾經、現在以及將來是不是真的瘋子......

1993年夏天,肖全來到昌平沙河鎮北京第三福利院給食指拍下了那張廣為流傳的照片,畫面上的中年人疲憊、痛苦而無奈,這個充滿視覺震撼力的照片第一次把「食指瘋了」用最具象和刺激的方式扒光在眾目睽睽之下。可是,食指不是三毛,不是唐朝,也不是易知難,文藝、搖滾、美麗是鮮亮的羽毛,披上好看,摘掉容易,瘋子和苦難卻是沉重的腳鐐,當眾戴上等同於精神判決。隨著各式各樣故事的流傳和媒體的報導,這張照片成了「瘋子食指」的定妝照,可能肖全不曾想到,媒體斬釘截鐵的宣判,讓福利院始終無法相信食指已經健康,他在那裡一待就是12年。

「惡從來是呼嘯著,被人嘖嘖稱奇/善總是默默地——可能因承載太多」(食指《命運的平衡木,我的獨木橋》)人們似乎已經接受「食指瘋了」的「事實」,食指卻只能貼著「瘋子」的標籤沉默。因為,老百姓需要聽故事、故事需要升華成文學,文學需要寫進歷史、歷史需要紀念碑、紀念碑需要犧牲者......人們需要「食指瘋了」(或者說最好是「食指瘋了」),只是對於食指的愛人、朋友來說,善惡都可以不重要,遲到的正義也可以不來,他們更需要那個平凡而健康的郭路生。

二、幸福「路生」

1948年的冬天,食指生在行軍路上,因此醫生給起了「路生」的名字。直到今天,「食指」更像是一個抽象的符號,連同那些金句、或真或假的駭人故事和烈士悼詞一樣的歷史定論被拉來搶去,用於滿足各種場合的需要,而愛人和老朋友們還是習慣叫他「路生」。

70年後的11月21日,我們提前來到李零老師的辦公室為「路生」的慶生會做準備,正聊著接下來的安排,食指在老伴兒的攙扶下,走進門來,一進來,就開心地和老朋友談笑聊天,對像我這樣的陌生晚輩也要詢問名字,一一握手,他倒像客人一樣客氣謙和。

從左到右依次為:李學軍(活字文化總經理)、食指、翟寒樂(食指的妻子)

談起生活的瑣事,他往往朗聲大笑,並不多說,笑起來臉頰泛紅,眼睛能眯成彎月的形狀,在這張臉上看不出來一絲一毫的「病態」,甚至不敢多想這個憨態可掬的笑容背後曾有怎樣屈辱和痛苦的記憶。

在精神病院和福利院,他幾乎耗盡了自己的半生時光。他不僅要忍受痛苦的常規治療——長期的精神藥物治療讓他精神遲緩,無法思考,「沒病也會給整出病來」(食指妻子翟寒樂);還要應付「名人」的特殊待遇——每有採訪,無論他是否願意、精神狀態如何,都要求他當眾朗誦,更不能對媒體說一點壞話,否則免不了一頓收拾,挨餓體罰都是小事,禁止他寫詩讓他備受煎熬。

在詩裡,他從不避諱環境的糟糕,「懶惰、自私、野蠻和不衛生的習慣....../在這裡集中了中國人所有的缺點」,但是他卻把苦難寫進詩,錘鍊成「精神上的火花四濺」。(《在精神福利院的八年》,食指寫於1998年3月,那個50歲的生日,他在福利院裡渡過。)這個從16歲就四處挨整的「問題學生」,大半生都在凝視命運帶來的苦難,直到50多歲才有了真正的家,在他堅定地寫下「相信未來」的時候,可能就已做好了與絕望長期搏鬥的準備,而詩歌和未來就是勇氣和信念的源泉。

食指不願再提這些往事,我們偶爾說漏了嘴,講到那段痛苦的記憶,他先是發愣似的靜靜聽著,趁我們不注意再悄悄地用手擦拭眼角,擺擺手連說幾句「不要說了」,那聲音好像沒有從嘴裡飄出來,而是「嗡嗡」地悶在胸腔來回晃蕩,聽起來比沉默還要沉重。如果看到我們因為這些往事而面有同情和哀痛之色,他也能立刻察覺,隨後又露出剛進門時的微笑,輕聲說一句:「沒什麼的,12年很快的」。

食指和老朋友們

從左到右依次為:食指、李零、唐曉峰

面對那些我們非常在意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關懷,他總是笑著回答「還好」、「都好」,似乎沒有被任何現實的問題所困擾,然而我們都清楚,他和愛人的生活並不富裕。作為屋子裡唯二的兩個「煙槍」,我和食指跑到院子裡抽菸,在福利院想抽到煙,可是得靠刷碗擦地來換的,對於現在自由吸菸的狀態,食指很是開心。抽到電子菸裡的煙彈已是「彈盡」狀態,他還是會很陶醉地深吸幾口,像佔了大便宜似的樂呵呵地告訴我抽菸的秘密——「只要有煙味兒,我就還抽幾口,要是不這麼抽,我可買不起這麼多煙彈」。好像所有關於生活的窘迫和尷尬,在他看來都仿佛生活的饋贈和玩笑。

出院後,他和老伴兒一直住在京郊,主動避開喧囂,只是偶爾和老友相聚,參加一些關於詩歌的小範圍活動。這次如果不是李零、張木生、唐曉峰等老朋友相約要給詩人辦一個生日會,我們這些後輩也沒有機會「打擾」到詩人平靜的生活。在這裡,他終於可以悠閒地看書、安靜地思考、不受拘束地寫作,而這些曾經是他前半生最大的願望。

如今,他仍然保持著看新聞聯播和報紙的習慣,關注著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偶爾還會和老朋友針對某些問題討論一番,而在精神病院時期,即使向護士提出看新聞的要求,也會被視為病症發作,強行綁在床上餵藥打針,不得動彈,而這只是食指為「瘋」所付出的半生時光裡一個微小的片段。

寒暄過後,眾人起身,去餐廳為壽星祝壽。食指的愛人翟老師幫食指披好深黑色的棉服,像照顧孩子一樣把棉服的扣從上到下一顆不落地整齊扣好,食指的臉上一直掛著憨態可掬的笑容,看起來溫暖安詳,這一次,再也不用擔心「呼嘯而過的寒風」(食指詩中多次出現的意象)了。

食指和夫人

三、你在就好

在慶生會上,李零老師特別為食指寫好了祝壽的短文,並且親自做成了PPT。

「路生是詩人,一個非常真誠的詩人。他很坦誠,坦誠到憨態可掬,有點傻不愣登。他說,除了寫詩,他什麼都不會。他說,我是不是詩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是瘋子。詩人一定要真誠。油頭滑腦,做別的可以,做詩人不行。」

李零老師一如既往的惜字如金、點到為止,但是寥寥數語,已是一個五十年摯友的肺腑。

1968年,食指失去了很多東西:圖書、朋友、安全的檔案......看著張郎郎離開後留下的字跡和滿教室批判自己的大字報,20歲的他寫出了《相信未來》。然而,那一年最寶貴的收穫可能不是詩歌,他在那一年結識了一生的摯友——李零和張木生,彼時的唐曉峰正在內蒙古插隊,如今他們依然陪在食指身邊,喝酒聊天吃生日蛋糕。

1978年,食指把《瘋狗》貼在了「西單民主牆」上,不幸的是,瘋子的標籤像鎖鏈一樣無法掙脫。在那個時代,如何定義「瘋子」?一個為詩歌而生的人,只是用詩歌說出了真話和心裡話,卻被迫不停地拷問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被逼上了為詩歌瘋甚至為詩歌死的路子,就像走進徐冰著名的藝術作品《天書》,當人被一堆無法被看懂漢字包圍,是否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誰又能力和權力來判定到底是字錯了,還是人錯了?

78年的冬天,食指已經過完30歲生日,李零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唐曉峰成為了北大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生。北島、芒克、江河帶著剛印好的第一期《今天》前來約稿,從此,食指和今天派詩人正式會師。《今天》即將迎來自己的40歲生日,在大部分詩歌愛好者心目中,《今天》的分量和影響力可能要大過食指,但是對於《今天》的創造者和追隨者們來說,他帶來的不僅僅是那個「精神上的早春」裡被瘋狂傳抄的詩句(多多稱1970年為「北京青年精神上的一個早春」),他更是那個年代觸動了青年們詩歌「神經」的先行者。

雖然食指對於各種「歷史定位」總是搖頭擺手,不願接受,但是如果一定要給「朦朧詩」的詩歌基因追根溯源的話,食指一定是那個站在中國新詩史分水嶺上的詩人,在他之後,白話新詩走向了新的方向。

食指老師閉著眼睛,認真地聆聽在場的朋友朗誦他的詩歌

由食指帶頭,在場幾乎每個人都朗誦了食指的詩作,每個人朗誦,食指都會靜靜端坐,嚴肅而認真地聆聽。在16點零8分,大夥一起朗誦了四點零八分的北京,雖然彼四點是火車開動的凌晨四點,此四點是靜園草坪的午後四點,但是冥冥之中的重合,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儀式,所有曾經在凌晨四點伴隨著汽笛與故鄉和親人分別的年輕人,在這個四點的午後都已然老去,他們談起往昔,時而激情澎湃,時而熱淚盈眶,即使每個人最後都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是時代的車輪曾經毫不留情地從他們身上碾過留下相同的轍印,無論塵封多久,都會被隨時喚起,有時是因為一首歌,有時是因為一句詩,今天是因為一個詩人。

四位摯友,四個「鼠輩」

從左到右依次為:李零、唐曉峰、食指、張木生

如今,4位48年出生的老友先後邁入古稀之年,雖然還在調侃「我和路生都是鼠輩,1948年生現在70歲的老鼠」,但是仍然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曾經在某個晚上的八點,李零接到了食指的電話,按照兩個人的作息習慣,平時的這個點兩人都已進入夢鄉,恰巧那天兩人都還沒睡,李零接起電話問路生是否有事,食指說,「沒事,你在就好。」

了解更多:

獨家首發 | 李零:給路生

《今天》四十年 | 北島撰文: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另一條河流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相關焦點

  • 你們說我是瘋子,我看你們才是瘋子——從一個「瘋子」的視角看世界
    所謂瘋子,只不過是普通人給一些具備超越人類本能,又或是做出不同尋常規律的人的一種界定。但是這種界定僅僅是主觀的,因為任何人都無法走進瘋子的世界,也無法探究他們的思想。你甚至無法用現在已知的理論去辯駁他那看似荒誕卻又邏輯嚴密的推理,這也是很多人去治療別人的精神疾病結果自己卻被帶上歪路的原因。所以就會有很多人把他們單獨的隔離開來,否定他們的觀點,他們的世界,他們的一切,將他們稱呼為——瘋子。這是從你們「正常人」的角度對我們「瘋子」所作出的定義,同樣的,在我們看來,這定義同樣適用於你們。
  • 食指造句和解釋_食指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食指在教材中的例句:1、其實,他碰到之後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為扶襯而已。(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2、手指)2、他個子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
  • 《一個人的武林》永遠不要歧視瘋子,只是他的世界觀
    影片中主要都是封於修挑戰各大武術高手的片段,想我們了展現了一個「瘋子」的執著於可怕。很多人覺得風絮修的行為很可笑,但是,很多人並不是封於修本人,他們沒有封於修的經歷,叫封於修瘋子是極為不對的。「奇怪」的殺人犯影片的開頭是一起故意殺人案件,警察立刻立案偵查,經過警察的檢查,發現受害人有一把用光子彈也沒射中嫌疑犯的手槍,而且受害人本身就是個拳術大師,竟然被人用拳頭打死。
  • 搖搖晃晃半生,富了的餘秀華比瘋了的食指活得更像個人
    老詩人食指從精神病院出來演講,主題也是這。很多年輕人好奇地問——「誰是食指?」「為什麼不叫中指?」「為什麼不叫拇指?」「為什麼不叫無名指?」對於中國的新詩,這樣的調侃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不知食指的,可能只被動地讀過海子,還不會超過2篇。
  • 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但卻只有他的存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看到一個書評是這麼寫的"天才和瘋子是兩極,普通人是赤道,兩極不懂赤道的炎熱,赤道不懂兩極的寒冷,寒冷與炎熱是對立的。"那就好好聊聊這本書吧,這本書就是類似一個訪談,從精神病患者的角度去闡述她(他)們眼中,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甚至看完書,我一度懷疑,會不會她們眼中的那個世界是正確的,而我們只是因為大群體都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才看似是正常人。但是也許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呢。我特別喜歡裡面的一句話「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但卻只有他的存在。
  • 讓林仙兒大呼他是個瘋子是個變態
    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說到變態,說到瘋子,林仙兒任第二,沒人敢任第一。但卻也有個例外,那就是熊孩子龍小雲,在小說中古龍提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林仙兒曾找到在青樓的龍小雲,並且在房間裡露宿了一夜。這一夜到底發生了什麼?古龍怕少兒不宜,並沒有直白的描寫。但通過林仙兒對龍小雲的評價,我們也能猜出來一二。
  • 博人傳: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龍奇到底屬於天才,還是瘋子?
    天才與瘋子的距離僅僅一線之隔,但卻是兩個極端,因此稍有不慎便會跌落地獄。在《博人傳》中,又出現了一個界身於兩者中間的人物。一個崇拜飛段,並追隨他的腳步的男人——龍奇。最開始對龍奇的定義,是將他視為一個追崇飛段的瘋子。
  • 天才和瘋子僅一線之隔?愛因斯坦是天才,為何他兩個孩子是瘋子?
    數據顯示,在全球76億人口中,智商能夠達到130的人不足0.01%,更不用說達到160了,我們普通人的智商平均只有100,根據科學界定義,智商如果能夠達到140以上就算是天才,而擁有160智商的愛因斯坦簡直是超級天才了,問題來了,智商高達160的愛因斯坦卻生出兩個不正常的孩子,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呢,難道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 天才與瘋子的一線之隔,什麼樣的才是真實的我們
    有沒有問過自己:「什麼是瘋子?」令人匪夷所思的世界觀?奇特難以理解的行為舉止?隨機無規則的思維跳躍?發現了嗎,我們對瘋子的定義是排外性的,也就是說將異於大多數人的思維、行為歸為不正常,將帶著以上特徵的稱之為「瘋子」。
  • 食指為什麼叫食指?王立群《智解成語》,一個笑話引發的血案
    成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候我們看一個人的文字水平以及講話能力,往往就是通過他們運用成語的恰切與否。成語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說話寫文的時候,若恰當的運用成語,更會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還會讓讀者好感倍增。
  • 釋小龍:王寶強就是「瘋子」!同在少林寺長大我比誰都更懂他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可是我們也得堅持啊,成功不僅僅靠努力,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堅持與累積。還記得賣油翁面對眾人驚嘆的百步穿楊技術回答的「無他,手熟爾」嗎?一天天的堅持下去,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達到成功的質變。
  • 愛因斯坦是世界天才,為什麼他的孩子們都是瘋子?原因說出來你也不信
    曾經有一位名人這樣描述,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受益於愛因斯坦。小編給大家說些這位科學家的經歷吧,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自己學成了微積分,在這之前他也已經讀過康德了,會樂器還有很好的文字功底,當時還流行寫情書,就讓他得到了班裡僅有的一位女生的賞識。
  • 愛情,不該如此嗎,他是瘋子嗎?《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盜屍者篇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裡都有一些在我們看來奇奇怪怪的人,他們被我們定義為——瘋子。他們的思想行為都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所以他們就成為了我們眼中的瘋子。其中有一篇我覺得比較特別,我覺得他只是太過於想念他的妻子而並不是有什麼心理疾病。老實說,他的痴情讓我敬佩,愛情,不該如此嗎?
  • 他是名副其實的妖人和瘋子!科比是他眼中的小毛孩
    ,「範瘋子」三分命中率45.3%更嚇人的是他罰球時的站位離罰球線很遠對此他本人解釋說,他的三分比兩分準他的到來不是為了榮譽似乎只是為了盡興他是個十足的妖人和瘋子也許只要他想
  • 獨家|詩人食指之妻發文: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
    回北京後蔣X託人捎話:他要公開發行此片,我們一口回絕。捎話的人說,這個片子在內部已經有很多人看過了,我說看過和公開發行不是一回事,堅決不同意他公開發行。2018年1月,在一個也是我們根本就不同意製作的片子在網上公開,裡面用了蔣X片子的一些鏡頭,片尾還感謝他。我們找了製片方,他們同意馬上下架,但後來換了片頭和名字又偷著出現在網上。蔣X的片子一直在網上也可以搜到。
  • 瘋子你好——電影《你好,瘋子》淺評
    是,這一切都是你的臆想;那,你和他,究竟誰是主人格?是他?是你?是他借你之手「殺」去其他6個,最後與你一決高下,奪取主人格?還是,他本身就是主人格,只是在利用你?還是他想保護你、他愛你,想要你最終能夠出院……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給這部電影,給她——安希的答案。所以!千萬不要錯過結尾的彩蛋了!有點上頭!
  • 食指,受精神分裂困擾的理想主義者,《相信未來》相信他
    食指,原名郭路生。生於1948年的山東朝城,他的母親在戰亂時期的行軍路途中分娩下他,因此取名為"路生",以此紀念。食指對當代中國詩歌的走向,影響非常深遠與巨大。他被稱作為當代詩壇中"朦朧詩的鼻祖",也是當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沒有之一。
  • 病嬌寵文:他像個瘋子似的,偏執而決絕,瘋狂的佔有欲,讓她害怕
    今天給大家推薦病嬌寵文:他像個瘋子似的,偏執而決絕,瘋狂的佔有欲,讓她害怕,喜歡這類小說的趕緊收藏起來啦,關注小編會有更多的好文推薦哦。《總裁他是偏執狂》精彩內容:病嬌寵文:他像個瘋子似的,偏執而決絕,瘋狂的佔有欲,讓她害怕。那你覺得我現在正常嗎?他的手臂橫過桌面,拉住了她的手。她一愣,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又道:知道嗎?
  • 《琉璃美人煞》中被忽略的角色「若玉」:為何他被罵成「瘋子」?
    當時看到標題,在下意識之間所理解的「瘋」,莫過於就是最表層的含義:他在精神層面上,出現了問題。可是點開標題之後所看到的內容,卻不是我所理解的那樣:所謂的若玉瘋了,只不過是他從一個正派變成了一個反派罷了。
  • 「瘋子」尼採為我們貢獻的寶貴精神食糧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對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持批判態度,高喊「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他以「太陽」自命,讓很多人覺得他是瘋子。其實他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表現的一種回到世間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