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尼採為我們貢獻的寶貴精神食糧

2020-12-17 快樂媽媽愛分享

#尼採語錄#哲學按照詞源有「愛智慧」的意思,它是對基本和普遍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一般具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比如《蘇菲的世界》中的經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對於這些本源問題的思考,是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極大滿足之後開始的,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說到思考,讓我想起"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著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發表演講時對此做了解釋。他說:「我很喜歡一句猶太諺語,『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這句諺語帶給我靈感,我常想像拉伯雷有一天突然聽到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的小說就呱呱墜地了。小說藝術就是上帝笑聲的迴響。」

他在自己的著作《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中,也借這句諺語來描述人類自身的渺小,以及自作聰明的愚蠢行為。

那麼上帝真的是一切的主宰,人類什麼也不能做,只能按照上帝的安排,老老實實地生活麼?被譽為曠世奇才的德國哲學家尼採,就對此提出了質疑。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對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持批判態度,高喊「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

他以「太陽」自命,讓很多人覺得他是瘋子。其實他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表現的一種回到世間的渴望。太陽如果沒有被它照耀的人,不會有幸福;尼採的智慧如果得不到人類的分享,就會感到痛苦。

只有「瘋子」才能在乎世俗眼光,潛心研究學問。也只有「瘋子」,才能跳出固有的思維,將很多問題思考得更深更廣。在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尼採的思想光輝,仍指引著每個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尼採非常優秀,24歲就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同時也是卓越詩人和散文家。既有哲學家的深刻思想,又有藝術家的浪漫氣質,使得他的作品獨具魅力,著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那些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堅強」聽起來很能給人力量,「最難做到的是:純粹出於愛的慷慨,以及不求感恩的施予」道出了人性的真諦,「我幸福的處方籤就是:一個是,一個不,一條直線,一個終點」簡單又令人回味無窮。

《人是帶有偏見的動物》匯集了尼採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啟發性的99句格言,由西班牙職業規劃師阿蘭·珀西所著。他是個人成長教練,鑽研自我成長及激勵人心多年,持續撰寫自助類書籍。比如《生活並不複雜,複雜的是我們 》是王爾德的思想精華,《最困難的問題總有最簡單的答案》是從愛因斯坦那裡獲取力量,為迷茫、困惑、焦慮的現代人,補充精神食糧。

《人是帶有偏見的動物》中,每條格言都是淺紫色底上白色的大字,看起來清晰又舒適。對面的講解大部分只佔了一半的頁面,寥寥數段,或者做一下注解,或者談一點些感悟,或者講一些與格言相關的故事。另一半的留白,你可以隨手寫下自己的想法,隔空與尼採對話,讓思想碰撞出火花。

我最喜歡的一句是「37.我們當思: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註解中說:這種想法與尼採這樣備受煎熬的人似乎格格不入,但也只有知道深淵幽暗之人才能明白璀璨的極致。

自古以來,舞蹈都是表達歡愉最真摯的方式。事實上,許多古老的部落都用舞蹈來招魂引靈、祈雨求晴,並希望舞蹈能為狩獵帶來豐碩的成果。

說起來很奇怪,歌曲比舞蹈更容易讓人理解,更便於傳承和複製。但是舞蹈卻又是毫無國界,無需任何翻譯的語言。集體舞主要是為了烘託熱鬧的場面,獨舞則會表現更為深邃的情感。

當我們開心時,很多人都會蹦起來跳起來,把喜悅通過身體的各種舒展表達出來。當我們傷心時,我們會下蹲抱頭、雙手交疊,儘可能地減少與世界的接觸。所以如果要勸解一個傷心的人,可以先輕輕拍拍他的背,然後讓他解開對自己的禁錮,給他一個安心的擁抱,就會安撫他的情緒。由此可見,肢體語言比說話更有力量。

為什麼格言是99句而不是100句?大概是為了留一條,讓讀者自己去感悟吧。

相關焦點

  • 哲人尼採天才與瘋子
    ——《華格納事件》尼採身上充滿了衝突和矛盾:日神與酒神、天才與瘋子、《悲劇的誕生》與《華格納事件》……而正是這些衝突,更吸引人們走近尼採,理解尼採其人傳奇的一生。天蒙蒙亮,大車穿過鄉間大道,把我們運往瑙姆堡,我們將在那裡安家。別了,別了,親愛的父宅!」這是一個6歲孩子的心情,何等地惆悵,又何等地細膩!父親的早逝,在他敏感的心靈上刻下了深深的傷痕。在瑙姆堡上學時,他孤僻而不合群,喜歡在郊外踽踽獨行,面對雲彩和雷電沉思默想,或者躲在無人打擾的角落裡,偷偷寫日記和憂傷的小詩。他從10歲起就開始寫詩了,一年中寫了50首之多。
  • 精神錯亂的尼採:「咱瘋怎麼了,快樂就完事了。」
    梵谷在這種精神狀態下依然堅持創作,他度過了窮苦的一生,卻把最美好的畫面留給了我們。這對普通人來說也許很難理解,藝術家是我們難以理解的,而「精神」這個東西更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尼採是德國哲學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尼採終其一生都在探索人的「意志」,他批判基督教、批判上帝,認為權利意志才是世界運轉的根本。
  • 被稱為瘋子的尼採,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他呢,值得了解的生平
    每天為你分享優質內容,調節生活。天才與瘋子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尼採就是這樣一位介於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家。也許,哲學家沒有幾個不是瘋子的!尼採最終是瘋了。但他的哲學思想,對人類影響甚遠。雖然,孤傲倔強的性格,悲觀主義的思想,是尼採的標籤。跟莎樂美的曖昧,跟華格納的離散,跟基督教撕逼,被妹妹包裝成納粹精神教父,最後死於瘋人院這一系列悲慘結局,讓人覺得他就是瘋子。但其實,生活的尼採,也是一位溫和的智者。
  • 尼採:上帝死了
    尼採尼採的思想自以為是以虛無主義為標誌的。「虛無主義」這個名稱表示為尼採所認識的、已經貫穿此前幾個世紀並且規定著現在這個世紀的歷史性運動。然而,問題依然是,尼採講的這句話是否只不過是一位思想家的乖張的觀點,並且這位思想家最後還瘋掉了。有待追問的還是,是否尼採在這裡倒是表達出被形上學所規定的西方歷史範圍內總是已經未曾明言地被道說的這句換。在發表任何一種話的本來意思。因此,我們首先必須嘗試來思考「上帝死了」這句話的本來意思。因此,我們最好排除我們在面對這樣一句可怕的話時很快就會冒出來的所有倉促意見。
  • 尼採:不要做聰明人,要做軟弱的人
    所以,尼採的「超人哲學」和現實就產生了強烈的衝突,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命運,對許多東西都想不開,最終導致了精神的錯亂。歸根到底,尼採是太聰明了。其實,尼採的不同的哲學思想之間存在巨大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滿足於自己的命運受到控制,要自己控制自己的命運,要「聽命於自己」,但是尼採真的能夠控制他自己的命運嗎?
  • Food for thought是精神食糧的意思?這個誤會大了!
    「物質食糧」指的是類似於麵包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而「精神食糧」指的是書籍給予精神的食糧,這些食糧會使我們更加聰明,能讓我們保持一顆快樂的心。但值得一提的是,英文中精神食糧可不是Food for thought 哦!具體該如何表達,來看今天的分享吧!
  • 尼採逝世120周年|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尼採
    尼採的啟示在今日也不過時。他對基督教、道德、庸俗文化做出的批判,他以超人、永恆、力量為核心做出的超越,都呼應了今日的現實和狀況。我們時代的原子化、消費主義、保守精神,都是對於生命的背離。在今日的世界,「重估一切價值」帶著一種對文化的輕蔑,和尼採憎恨的虛無主義同為表裡。
  • BTS《Dionysus》驚豔四座,用尼採和榮格來解讀何為「酒神精神」
    (二)尼採VS榮格:太陽神精神與酒神精神的二元對立榮格在《心理類型》中,將心理功能分為了四種基本類型。榮格總結為:「感覺告訴我們存在某種東西;思維告訴你它是什麼;情感告訴你它是否令人滿意;直覺則告訴你它來自何方去向何處。」
  • 一方幕布為農民送去精神食糧
    郭建華是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的經理,1976年,成為當時開封縣電影公司的一名農村放映員,至今已經為鄉親們放了44年電影。  「送米送面,不如送科教片」,當地不少鄉親通過看科技電影學會了一門致富技術。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尼採的影響力恐怕要排名前十。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
  • 永不過時的精神食糧——愛的教育
    因此,在閱讀書中每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仿佛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自己、我們身邊的人以及我們平日裡的一些生活瑣碎。在這部著作中,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故事,來跟隨著主人公安利柯來感受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仿佛在看一部精彩的電視連續劇。
  • 尼採背負謀殺上帝的罪名,為什麼說出那句石破天驚「上帝死了」呢
    他渴望自己能夠過上狂歡式的生活,隨時自由表達所思所想,這就是「尼採」起初厭惡基督教的起因。其次,尼採正生活在19世紀還未統一的德國。很多小國各自為政,在當時德國,竟然出現過39個聯邦國家。其中,普魯士是實力最強大的,可就是最強大的普魯士,也經常被其他國家用來取笑。按理說,自己的國家被人看不起,會感到羞辱。
  • 他是全世界最難理解的天才,有人說他是「神」,而有人說他是瘋子
    前言前幾年的時候有一個暢銷書,特別火,這本書叫做《左手天才,右手瘋子》。一經發出就獲得了極高的銷售量,被眾多讀者所喜愛。有時候也會思考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精神病人,所處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嗎?我們這個世界真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四維世界嗎?
  • 尼採:怪僻學者,26歲突然拋出了一本神奇的書,轟動了世人
    尼採認為,人們只沉迷於來自於古希臘富有的藝術造詣,為什麼就不能看看曾經極為輝煌的希臘文明最後的悲劇呢?我們都知道在古希臘的文明中在我們現代人眼中,關係是非常混亂的,像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還有就是阿伽門農為完成攻打特洛亞城的任務,毫無人性地傷害了自己的女兒祭神討風。尼採問人們這些神話看完後,你覺得他們像是人們想像中的天國以及自己夢寐以求想要去的極樂淨土嗎?
  • 一旦不再崇拜任何人,就完成了精神獨立:重新理解尼採,精神三變
    歡迎今天的到來,這裡是創業心理學165講,為你從畢業到創業保駕護航,我是趙衛平。01被誤讀的尼採尼採在我們的文化中並不是顯學。尼採被後面的人封為非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哲學家。非理性是個什麼東西?就是感性。感性是什麼,就是感知,感覺,感到,直覺這些。很多人讀到這裡表示不理解,解決方法有三個。
  • 人生是一塊試驗田——讀周國平《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有感
    文/康衛軍最近,斷斷續續利用碎片時間,讀完哲學大師周國平《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合上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周老師用樸素簡潔的語言,深刻細緻刻畫出尼採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光是那句:「上帝已死」。就足夠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哲學是一門什麼學科?
  • 駱駝、獅子、兒童——尼採超人精神之三種變形
    正如尼採自己所說:        大家都在說我,卻沒有人在思索我。(1)   其實,尼採所謂的「超人」,並非是一種「精神貴族」的自詡。尼採所謂的「超人」,建立在他對人類及其個體之無限潛力的信念基礎之上。    尼採深信: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梁而非目的;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個跨越的過程與完成。
  • 歷史上最難讀懂的天才,有人說他接近「神」,有人卻說他是瘋子
    說是哲學家,但是他這個人已經真正超越了種種諸加在他身上的界限,他提出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他說上帝死了。 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 尼採的哲學思想受到了基督教與古希臘神話的雙重影響,他在1872年《悲劇的誕生》中提出的酒神精神受到了古希臘神話中酒神迪奧尼索斯的影響,日神精神就是受到了日神阿波羅的影響。
  • 十九大精神進萬家丨給親戚送去精神食糧
    給親戚送去精神食糧12月1日,柯坪縣玉爾其鄉託瑪艾日克村村民庫爾班 • 託乎提家裡熱鬧非凡。
  • 飽受爭議的《當尼採哭泣》,尼採與弗洛伊德不得不說的故事
    尼採的名字正如他流傳甚廣的那句話一樣,最終聲震人間。但他的思想,最寶貴的思想內容,仍然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其他哲學家一樣,我們無法擺脫僅僅用一兩段話來表達他們全部思想的嘗試。這些偏見最終又回到了一個古老而使用迅速的短語: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