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語錄#哲學按照詞源有「愛智慧」的意思,它是對基本和普遍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一般具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比如《蘇菲的世界》中的經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對於這些本源問題的思考,是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極大滿足之後開始的,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說到思考,讓我想起"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著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發表演講時對此做了解釋。他說:「我很喜歡一句猶太諺語,『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這句諺語帶給我靈感,我常想像拉伯雷有一天突然聽到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的小說就呱呱墜地了。小說藝術就是上帝笑聲的迴響。」
他在自己的著作《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中,也借這句諺語來描述人類自身的渺小,以及自作聰明的愚蠢行為。
那麼上帝真的是一切的主宰,人類什麼也不能做,只能按照上帝的安排,老老實實地生活麼?被譽為曠世奇才的德國哲學家尼採,就對此提出了質疑。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對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持批判態度,高喊「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
他以「太陽」自命,讓很多人覺得他是瘋子。其實他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表現的一種回到世間的渴望。太陽如果沒有被它照耀的人,不會有幸福;尼採的智慧如果得不到人類的分享,就會感到痛苦。
只有「瘋子」才能在乎世俗眼光,潛心研究學問。也只有「瘋子」,才能跳出固有的思維,將很多問題思考得更深更廣。在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尼採的思想光輝,仍指引著每個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尼採非常優秀,24歲就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同時也是卓越詩人和散文家。既有哲學家的深刻思想,又有藝術家的浪漫氣質,使得他的作品獨具魅力,著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那些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堅強」聽起來很能給人力量,「最難做到的是:純粹出於愛的慷慨,以及不求感恩的施予」道出了人性的真諦,「我幸福的處方籤就是:一個是,一個不,一條直線,一個終點」簡單又令人回味無窮。
《人是帶有偏見的動物》匯集了尼採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啟發性的99句格言,由西班牙職業規劃師阿蘭·珀西所著。他是個人成長教練,鑽研自我成長及激勵人心多年,持續撰寫自助類書籍。比如《生活並不複雜,複雜的是我們 》是王爾德的思想精華,《最困難的問題總有最簡單的答案》是從愛因斯坦那裡獲取力量,為迷茫、困惑、焦慮的現代人,補充精神食糧。
《人是帶有偏見的動物》中,每條格言都是淺紫色底上白色的大字,看起來清晰又舒適。對面的講解大部分只佔了一半的頁面,寥寥數段,或者做一下注解,或者談一點些感悟,或者講一些與格言相關的故事。另一半的留白,你可以隨手寫下自己的想法,隔空與尼採對話,讓思想碰撞出火花。
我最喜歡的一句是「37.我們當思: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註解中說:這種想法與尼採這樣備受煎熬的人似乎格格不入,但也只有知道深淵幽暗之人才能明白璀璨的極致。
自古以來,舞蹈都是表達歡愉最真摯的方式。事實上,許多古老的部落都用舞蹈來招魂引靈、祈雨求晴,並希望舞蹈能為狩獵帶來豐碩的成果。
說起來很奇怪,歌曲比舞蹈更容易讓人理解,更便於傳承和複製。但是舞蹈卻又是毫無國界,無需任何翻譯的語言。集體舞主要是為了烘託熱鬧的場面,獨舞則會表現更為深邃的情感。
當我們開心時,很多人都會蹦起來跳起來,把喜悅通過身體的各種舒展表達出來。當我們傷心時,我們會下蹲抱頭、雙手交疊,儘可能地減少與世界的接觸。所以如果要勸解一個傷心的人,可以先輕輕拍拍他的背,然後讓他解開對自己的禁錮,給他一個安心的擁抱,就會安撫他的情緒。由此可見,肢體語言比說話更有力量。
為什麼格言是99句而不是100句?大概是為了留一條,讓讀者自己去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