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錯亂的尼採:「咱瘋怎麼了,快樂就完事了。」

2020-12-12 小藍的心理故事

你怎麼看待藝術家、哲學家等學者的精神疾病?評論聊聊吧!

哲學家是不是多多少少都有點精神病?比如抑鬱症、焦慮症、人格分裂之類的?

這是大眾對哲學家的理解,當然也是一種誤解。

不止是哲學家,我們所熟知的偉大天才畫家梵谷,晚年也被抑鬱症折磨。梵谷的經歷以及心理變化,從他的兩幅畫中就能看出來,一幅是《阿爾夜間的露天咖啡館》,這幅畫創作於1888年。

阿爾的露天咖啡館

這是梵谷住進療養院前一年的作品,這幅作品也反應了梵谷短暫的平靜內心,從這幅畫的色彩,以及筆觸上就能看得出來。

1889年,梵谷在療養院住院期間創作了那幅著名的《星月夜》,這幅畫大家都見過,梵谷用狂亂的筆觸畫出了內心壓抑而苦悶的情感,藍綠色的村莊顯得有一絲詭異,又充滿了動感。

星月夜

如果不自量力去分析一番梵谷的過往,我們會發現,他活著時一直不被賞識,靠著弟弟的救濟買畫筆畫板,而照梵谷的作畫方式(厚重塗抹),作畫的顏料等怎麼樣都是不夠用的。梵谷一直認為自己是弟弟的累贅。

可他熱愛畫畫,沒有辦法放棄畫畫,所以在現實與夢想中,他一直在掙扎。

後來又和自己的好朋友高更爭吵,割下自己的耳朵給高更,這加重了他的病情,雖然梵谷一直抱著想和高更和好的心,但高更害怕他再次發病,拒絕與他見面。

梵谷在這種精神狀態下依然堅持創作,他度過了窮苦的一生,卻把最美好的畫面留給了我們。這對普通人來說也許很難理解,藝術家是我們難以理解的,而「精神」這個東西更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尼採是德國哲學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尼採終其一生都在探索人的「意志」,他批判基督教、批判上帝,認為權利意志才是世界運轉的根本。巧的是,他精神錯亂也是在1889年,1990年即病逝。

尼採

尼採寫過這樣一段話:

對一個內在健全的人而言,疾病甚至可以作為生命的有力刺激品,作為生命旺盛的刺激品······我在某種方式下,嘗過一切美好甚至驚奇的東西······從我的健康和生命意志中,我創造了我的哲學。

——《瞧,這個人》

這麼看來,尼採對他的「瘋」好像不以為意:「咱瘋怎麼了?快樂就完事了!」

精神和我們的大腦息息相關,科學家對大腦的探索也一直沒有止步過,造成精神疾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無法把尼採或者梵谷的疾病簡單的歸類為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

對我們的大腦保持敬畏感,對我們的精神保持敬畏感,或許是我們普通人應該做到的,像尼採這樣,得了精神疾病還能夠保持樂觀,並不斷尋找「超我」的人,生活中少而又少,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有:無論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都要活得開心。

做正常人會開心,就做正常人,當瘋子開心的話,就當一個瘋子吧。

相關焦點

  • 尼採:不要做聰明人,要做軟弱的人
    尼採本人也是想做「超人」的,他認為上帝根本就不存在,他說:「如果真有上帝存在的話,我怎麼能夠容忍自己不是上帝呢?因為我不是上帝,所以上帝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尼採還說:「一個人必須聽命於自己」。所以,尼採的「超人哲學」和現實就產生了強烈的衝突,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命運,對許多東西都想不開,最終導致了精神的錯亂。歸根到底,尼採是太聰明了。其實,尼採的不同的哲學思想之間存在巨大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滿足於自己的命運受到控制,要自己控制自己的命運,要「聽命於自己」,但是尼採真的能夠控制他自己的命運嗎?
  • 【飛洋在線】心理醫生:川普精神錯亂?我希望每個總統都像他這麼"瘋"
    有意思的是,川普當政七個月之後,主流媒體開始老調重彈,又在說川普精神錯亂,因此不適合當總統。大概是因為重新計票無功而返,川普通俄始終沒有證據,說他種族歧視自己都不信,彈劾更是遙遙無期,所以只能說他瘋了。反正說別人有病不需要證明,可以任意發揮。
  • 一旦不再崇拜任何人,就完成了精神獨立:重新理解尼採,精神三變
    01被誤讀的尼採尼採在我們的文化中並不是顯學。另一個就是魯迅,說尼採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魯迅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無知,不知道尼採,不理解尼採,並沒有認真讀尼採。不知道不理解又想去學,又沒有學會,放棄吧,放棄時候,說,尼採也無非是這樣,大抵是這麼個想法。理解尼採思想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 尼採:上帝死了
    尼採尼採的思想自以為是以虛無主義為標誌的。「虛無主義」這個名稱表示為尼採所認識的、已經貫穿此前幾個世紀並且規定著現在這個世紀的歷史性運動。然而,問題依然是,尼採講的這句話是否只不過是一位思想家的乖張的觀點,並且這位思想家最後還瘋掉了。有待追問的還是,是否尼採在這裡倒是表達出被形上學所規定的西方歷史範圍內總是已經未曾明言地被道說的這句換。在發表任何一種話的本來意思。因此,我們首先必須嘗試來思考「上帝死了」這句話的本來意思。因此,我們最好排除我們在面對這樣一句可怕的話時很快就會冒出來的所有倉促意見。
  • 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尼採也常常遭到誤解,有人說「尼採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嚴重曲解的現象」。作為思想家的尼採是充滿矛盾的複雜人物,要真正理解他是很不容易的。 1844年,尼採生於德國東部呂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個寫有神學著作的虞誠信徒,父親和外祖父都是牧師。未滿5歲時父親病死,此後他便在母親和姑母的撫育下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
  • 尼採到底是個幹啥的?
    微博上看到一個關於尼採的帖子,隨手回了一句,大家反響還不錯,後臺有小夥伴說博主假期閒著也是閒著,寫寫尼採唄。其實我對尼採那些哲學也不敢說懂,不過我對他生平卻很熟。我今天不聊哲學,聊聊這人是幹啥的,怎麼就成雞湯導師了,以及怎麼跟納粹勾搭上了。
  • 魯迅曾對尼採特別狂熱,還將他作品長置枕邊,卻為何說他發了瘋?
    魯迅曾對尼採特別狂熱,還將他作品長置枕邊,卻為何說他發了瘋?一百多年前,尼採預言了這個時代的心靈困境:當外在的世界越變越強大,人的自覺就愈來愈渺小。壓力山大,逃無可逃。哪裡可以找得到靈丹妙藥?於是,尼採又向我們呼喊道:縱使人生本來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也要賦予它一種意義,用生命力的蓬勃興旺戰勝人生的悲劇性質!尼採預言了這個時代青年的普遍的精神危機——迷茫且焦慮!
  • 世界哲學史丨施杜裡希 :對尼採的評價
    尼採是一個「意欲超越自我並因而走向毀滅的人」——如查拉圖斯特拉所說。那可怕的孤獨,以及這位孤獨者針對統治千年的舊有價值而展開的鬥爭所造成的令人窒息的壓力,使他精疲力竭並最終讓他沉迷於更為愜意的精神錯亂之中。在發瘋的兩年之前,尼採在一封信中寫道:「要是我知道應該怎樣對你解釋我的孤獨感那就好了!在活人中間還不如在死人那裡更能找到志同道合者。這真是難以言表得可怕啊。」
  • 尼採:許多優秀人物,毀於這種我們普遍讚賞的東西
    尼採:許多優秀人物,毀於這種我們普遍讚賞的東西德國哲學家、文化評論家、思想家尼採是反傳統、反道德的「鬥士」,尼採反傳統的力度、深度、廣度都世所罕見,李大釗認為尼採的思想就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尼採被魯迅稱為「雄傑」,魯迅則被人們稱之為
  • 懂王變「瘋王」?川普逢人就說一句話,貼身助手暗示已精神錯亂
    川普助手稱川普就像是神經失常的喬治三世,暗示其已精神錯亂。昔日是位德高權重的美國總統,現在卻淪落為笑柄,川普或許根本承受不住此番落差,至今仍然沉浸在自認為的勝利中難以自拔。川普機會渺茫美國媒體之所以用喬治三世形容川普當前狀況,是因為喬治三世在執政期間幾度情緒不穩定,經常出現暴躁焦慮等情況,當時被人們稱為"瘋王"。最終通過醫學判斷,喬治三世患有永久性精神病。據悉,川普助手曾在其耳邊告知,美國還有大量選民支持川普,並且鼓勵川普與大選結果持續對抗。
  • 尼採為什麼說上帝死了?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4歲在普佛塔著名寄宿學校學習,20歲來到波恩大學。24歲的時候還未取得博士學位,就被聘為巴塞爾大學教授。在被評為巴塞爾大學教授之後萊西比大學,未經考試就授予尼採博士學位。現代人守信的傳統價值在崩塌,而科學上令人驚訝的進步激勵著樂觀主義精神,普魯士軍隊使德國成為歐洲大陸上的一個強國,這讓你才感覺到一個虛無主義的時期正在到來。尼採說:「如果這就是我們被要求信仰的東西,那麼當未來帶給我們在地球上從未見過的巨大戰爭災難時,我們就不應該驚訝。」
  • 「懂王」真的變了,見人就問一個問題,貼身助手爆料精神已錯亂
    喬治國王再現據新京報報導,英國媒體透露,川普貼身助手爆料其精神已經錯亂,無法接受失敗事實,見人就問一個問題,選票是否已被偷走。助手提到,川普長期自言自語,與發瘋的喬治國王別無兩樣,嘴裡念叨著贏下大選。據美國媒體報導,歷史上的喬治國王在位期間出現過幾次狂躁,被外界戲稱為"瘋王",這位國王最終下場是永久性精神錯亂。
  • 又瘋一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因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中而精神...
    又瘋一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因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中而精神錯亂時間:2020-02-21 16:2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又瘋一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因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中而精神錯亂 釋義:因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中而精神錯亂。
  • 尼採瘋了,這個把太陽當成睪丸的男人,一槍戳穿我們裹體的遮羞布
    1889年1月3日,義大利都靈,剛剛走出家門的尼採,看見一個車夫正在用力抽打一匹可憐的馬。此時,他衝上前去攔住車夫,然後熱淚盈眶地抱住馬的脖子,並對它高呼道:「我的兄弟!」是的,這個曾經當眾宣稱「太陽是我金燦燦的睪丸」的男人徹底瘋了,醫生給他下的診斷是:精神錯亂症和漸進性麻痺。
  • 駱駝、獅子、兒童——尼採超人精神之三種變形
    正如尼採自己所說:        大家都在說我,卻沒有人在思索我。(1)   其實,尼採所謂的「超人」,並非是一種「精神貴族」的自詡。尼採所謂的「超人」,建立在他對人類及其個體之無限潛力的信念基礎之上。    尼採深信: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梁而非目的;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個跨越的過程與完成。
  • 尼採:人一生中會經歷的三種精神變化
    而這也是導致現代人陷入各種精神問題以及持續痛苦的原因之一。原因二:我們逃避選擇的自由,是因為從潛意識來說,我們並不想為自己負責任。哲學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這本書中說:「給我自由嗎?千萬不要給我自由!因為隨著自由而來的是要負責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後就自己做選擇,選擇之後就做我自己,但是我做不起啊!」你可能會覺得這怎麼可能,我很想要自由啊。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高調好鬥,對傳統的和現成的各種文化形式均持批判和否定態度,雖然自稱為積極的虛無主義者,但在思想基調上仍以陰沉和否定為主;就其個人生活而言,尼採更是難言快樂明朗,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病魔所纏繞。不過,在19世紀80年代初,尼採突然間寫了一本《快樂的科學》——科學怎麼一下子「快樂」起來了?從《悲劇的誕生》到《快樂的科學》,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 重構人生的價值:尼採和他的「精神三變」
    尼採(1844~1900),德國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他對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持批判態度,高喊「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並以「太陽」自命。尼採是一個天才和狂人,最終因發瘋而死。
  • 氣功有風險,習練者易精神錯亂
    尤其是對於軟氣功,普及了其原理本質,以及它的所謂「外氣」「氣流磁場」是怎麼一回事。這些文章發表之後,引起不小的議論。有很大的反對聲音。也有支持我的朋友,其中有人感慨的說,「21世紀了,還需要作者科普氣功這種東西。真是悲哀。」還有一些過去接觸過氣功的朋友,或者曾經親身練習過氣功的朋友,他們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說明了一些情況。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兩段留言,給大家提供參考。
  • 哲人尼採天才與瘋子
    二、「我終究是個老音樂家」尼採不但是個詩人,而且還是個音樂家。在神志清醒的最後歲月,他不止一次地自白:「我終究是個老音樂家,除了音樂沒有別的慰藉。」還在孩提時代,小尼採常常佇立在好朋友克魯格家的門廳裡,傾聽朋友精通音樂的父親彈奏德國古典樂曲。少年時代,尼採酷愛古典音樂,視為精神支柱。青年時代,他傾心於華格納,一度還打算追隨華格納,畢生從事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