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為什麼說上帝死了?

2020-12-18 啟蒙思考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4歲在普佛塔著名寄宿學校學習,20歲來到波恩大學。24歲的時候還未取得博士學位,就被聘為巴塞爾大學教授。在被評為巴塞爾大學教授之後萊西比大學,未經考試就授予尼採博士學位。

尼採有出色的文學語言能力,他的著作位於最清晰易懂的著作之列,在他34歲的時候,因為惡劣的身體情況,使得他在1879年辭去了教授職位,他在義大利瑞士和德國漫遊,尋找能使他恢復健康的地方。1888年,44歲的尼採,病情出現了短暫的穩定期,他在6個月時間內以驚人的速度連續寫下《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者》《瞧這個人》《尼採博駁格納》,5本著作之後在1889年的元月,病倒在都靈的街上,因為腦部感染,他完全瘋癲了,留下他計劃卻沒有完成的著作《重估一切的價值》。

尼採生於1844年10月15日,德國薩克森省的勒肯鎮。他是在一個有母親,姐姐祖母和兩個未婚的姨媽組成的家庭中長大。

尼採認為,哲學家應該少一些自負,更多的關注人類價值的問題,而不是抽象的體系。

他看到宗教的信仰衰落,又看到對達爾文物種進化論的信仰正在蔓延,在這兩者結合當中,他看到人與動物的基本差別在泯滅,這讓他帶著非常複雜的心理來思考一個問題。

「上帝已死!」

現代人守信的傳統價值在崩塌,而科學上令人驚訝的進步激勵著樂觀主義精神,普魯士軍隊使德國成為歐洲大陸上的一個強國,這讓你才感覺到一個虛無主義的時期正在到來。

尼採說:「如果這就是我們被要求信仰的東西,那麼當未來帶給我們在地球上從未見過的巨大戰爭災難時,我們就不應該驚訝。」

「上帝之死」意味著,宗教信仰再也不能限制、壓迫人類思想,基督教的倫理肯定會被新的生命哲學所取代,上帝不再是人類行動的目標和法令。尼採認為,在這個時代尋找新的價值基礎,只有美學才有希望代替宗教成為新的價值基礎。

尼採對此說道:「海洋,我們的海洋展開在我的面前,也許從來沒有如此展開的海洋。」

尼採認為在這樣一個時代,宗教信仰不能提供關於人類命運的令人信服預見,古希臘曾經藝術的創造表現的魅力,也就是美學,才能夠為現代文化提供一個切實有效的行為準則。

尼採認為傳統的道德正走向死亡,必須要重估一切。

這也是尼採為什麼要說「上帝已死」的初衷。

人類需要被超越,超人將代表發展的最高水平和身體智力情感,力量表達的最高水平。超人將是真正自由的人。

以前的哲學家認為生活服務於思想和知識。而尼採的理想是:使其激情處於控制中的充滿激情的人。

尼採認為,理性必須服務於生命,生命必須不因知識而犧牲。

55歲的尼採,在絕望的精神錯亂中結束了他的生命。

尼採的作品主要以格言警句來表達他對問題的看法。

在這裡列舉一些,讓大家感受一下尼採的風採。

1、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2、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

3、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4、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5、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訴說,以求同情,因為一個有獨特性的人,連他的痛苦都是獨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同時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貶值。

6、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7、人類的生命,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心中充滿愛時,剎那即為永恆!

8、所謂高貴的靈魂,即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

9、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會再製造出一個理想的地獄。

10、你的良知在說什麼?——你要成為你自己。

11、當心!他一沉思,就立即準備好了一個謊言。

12、《論三種變形》尼採指出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 「我是」的 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13、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14、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從半山上看,世界顯得最美。

15、出生自今,你愛過什麼嗎?是什麼提升你的靈魂?是什麼支配你的靈魂,同時又令你喜悅。

16、上帝死了!上帝已經死了!而正是我們謀殺了他!我們怎麼才能安慰自己,這兇手中的兇手。

相關焦點

  • 尼採:上帝死了
    尼採把虛無主義的解釋綜合概括在一句中:「上帝死了!」或許人們認為這句話表達了尼採這個無神論者的一個意見,從而只不過是個人發表的意見,因此是片面的,由於這個緣故,它也是很容易反駁的:反駁它,我們只需要提出,今天到處都是大量的人在上教堂,並且基於一種基督教式的上帝信仰來承受生活的困苦磨難。
  • 尼採背負謀殺上帝的罪名,為什麼說出那句石破天驚「上帝死了」呢
    這一切,讓尼採感到擔憂和不滿。他認為,德國之所以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是思想和觀念出了問題。德國人的精神「生病了」,病根就是人們對宗教的集體狂熱。在尼採的著作《快樂的科學》這本書裡,尼採強調,人類排除一切外在因素,從人的本身出發,反思人類究竟要為什麼而活。
  • 西方思想「頭號危險人物」尼採,為什麼說上帝已死?
    尼採是一位既偉大又危險的思想家,他被評價為西方思想史上公認的「第一號危險人物」。這樣的稱謂作為缺乏哲學傳統的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不好理解,中國思想起源於《易經》,在「周禮框架下」達到巔峰所有思想都追逐實用,在中國任何實用都離不開「仁義」的內核,所有的解釋彈性也被這兩個字框死,這也就是中國思想與西方思想的最大區別。
  • 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他有很多名言,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他宣稱「上帝死了」,他批判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他說「要重估一切價值」,他提出了「超人哲學」等等,而這一切的背後,尼採哲學思想的本質是:探尋生命的意義。探尋生命什麼意義呢? 接下來,我通過兩個方面來分享尼採的思想和觀點。首先,尼採為什麼說上帝死了?
  • 尼採為什麼抱著一匹老馬放聲痛哭?
    1889年1月3日,在義大利城市都靈一個廣場上,宣稱上帝死了的哲學家尼採看到一個馬夫瘋狂抽打一匹拉車的老馬。
  • 飽受爭議的《當尼採哭泣》,尼採與弗洛伊德不得不說的故事
    了解尼採更多關於我們自己有什麼意義?不管對不對。這就是「尼採哭的時候」的價值。你不能接受整個故事。如果你第一次認識尼採和弗洛伊德,為了不留下刻板印象,請不要相信這些臺詞的一個字。這是一個關於幾個真實歷史人物的虛構故事。它也是19世紀末維也納學術界百尊雕像的縮影。
  • 弗洛伊德評論尼採的語錄,真是一針見血,讓人對尼採有了新的認識
    喜歡哲學的朋友,多少都聽說過尼採的大名,尼採在很多人眼裡,都是狂浪不羈的,因為尼採很多名言都很狂狼,感覺就沒有把世人放在眼裡,包括神,但他的言語裡都充滿了哲理,值得人們去反省自己。就像尼採比較出名的一句,「上帝死了!」,「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沒有神!」
  • 為什麼尼採非常痛恨和反對基督教?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元素,自基督教徹底徵服歐洲人以後,西方人思考問題就再也離不開上帝了。在西方人眼裡,上帝是仁慈和平等的代名詞。《聖經》說:人人平等,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人和人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叫基督教的博愛主義。
  • 「瘋子」尼採為我們貢獻的寶貴精神食糧
    說到思考,讓我想起"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著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發表演講時對此做了解釋。他說:「我很喜歡一句猶太諺語,『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這句諺語帶給我靈感,我常想像拉伯雷有一天突然聽到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的小說就呱呱墜地了。小說藝術就是上帝笑聲的迴響。」
  • 魯迅曾對尼採特別狂熱,還將他作品長置枕邊,卻為何說他發了瘋?
    魯迅曾對尼採特別狂熱,還將他作品長置枕邊,卻為何說他發了瘋?一百多年前,尼採預言了這個時代的心靈困境:當外在的世界越變越強大,人的自覺就愈來愈渺小。壓力山大,逃無可逃。哪裡可以找得到靈丹妙藥?尼採說:從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開始,做內心強大的自己。尼採向世界大喊一聲:上帝死了!他這一喊,就跟傾盆大雨一樣,把那些渾渾噩噩的世人都叫醒了。那麼,沒有上帝的話,我們又該去哪裡尋找人生的意義呢?
  • 尼採: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讓自己受欺騙
    《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的著作,該著作成為尼採哲學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見叔本華對尼採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而尼採則乾脆對所有的現代理性都展開了猛烈的批判,他的「上帝死了」就是無畏無情的一種對傳統道德和現代理性的批判,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超人哲學」、「強人哲學」、「錘子哲學」。尼採的思想還影響了許多中國人。
  • 尼採:一個人變成利他主義者,不再自私時,也就走到了盡頭
    陸續,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尼採不滿足於叔本華所說的靜默狀態,而是要叫囂、要努力、要奮鬥,提出了「超人哲學」他提出「聽命於自己」的主張,他說:「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上帝存在,我怎能容忍自己不是上帝?我不是上帝,所以上帝並不存在,或者是上帝已經死了。如果上帝曾經存在,但現在已經死了,那麼我就是殺死上帝的兇手。」這樣的否定上帝的主張,在西方可謂振聾發聵,讓傳統道德人士根本無法忍受。
  • 紀念尼採誕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前言》(節選)
    正是此種「強力意志」或「生命意志」,走向叔本華的對立面,宣稱「上帝已死」,必須「重估一切價值」。從此反基督教、反理性、反道德、反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成為尼採的理論基礎。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一著作中,集中體現了尼採的「超人」哲學與反叛一切的決絕。查拉圖斯特拉三十歲時,離開他的家鄉和他家鄉的湖,到山裡去。他在那裡安享他的智慧和孤獨,十年不倦。
  • 海德格爾、加繆論尼採的虛無主義
    這個事件的特徵的重要性是由《快樂的科學》(The Gay Science)中那句我們耳熟能詳的"上帝死了"(God is dead)道出的,而海德格爾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將「上帝死了」概述為:"'基督教的上帝'已經喪失了它對於存在者[über das Seiende]和對於人類規定性[Bestimmung]的支配權力[Macht]。"
  • 尼採的心靈咒語-賽德克.巴萊
    雖然日誌的標題是賽德克.巴萊,但其實,當我看到尼採這句話時:」 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就能有改變現實的力量「 ,想到的是火影忍者裡,這星期剛出的漫畫587話,鼬對佐助解釋伊邪那美(是一個輪迴的忍術),要破解這個輪迴之術,就是要去原諒自己的無能為力,成為自己,認可自己,其實鼬所說的破解輪迴忍術,個人感覺跟尼採的超人和佛教裡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所說的方法,是有相通之處,
  • 尼採最精闢的一句經典語錄,僅23個字,卻一針見血,很刺耳!
    ,在尼採在世時,都認為尼採就是一個瘋子,因為他的言語讓很多人看起來太瘋狂了,就像尼採比較出名的一句話,「上帝死了,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沒有神」!很多人聽後包括一些文學家,哲學家,都覺得尼採太狂傲了,尤其是在西方國家,西方人大部分都信仰上帝,都是信仰有神的,就像中國人信仰有佛一樣,如果有一個人突然站出來說,世上沒有佛,佛都是人們幻想出來的,都是騙人的,都是誇大的,如果有這樣的人出現,肯定受到信佛人的謾罵指責,會被說成是沒文化,沒教養就是大逆不道。
  • 尼採:不要做聰明人,要做軟弱的人
    尼採本人也是想做「超人」的,他認為上帝根本就不存在,他說:「如果真有上帝存在的話,我怎麼能夠容忍自己不是上帝呢?因為我不是上帝,所以上帝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尼採還說:「一個人必須聽命於自己」。當然了,「天才都是瘋子」這句話肯定是無比正確的,但是如果反過來說「瘋子都是天才」,那麼就錯了。尼採在《權力意志》中強調:「請注意!不要做聰明人。」並且尼採還強調說,即便是「聰明一時」也是不應該的。
  • 讀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超人來也
    這位老者還說,他寧願去教導山上的野獸,也不願意去教導、指引人類。他只想每天虔誠的讚美上帝。客觀講,其實老者說的沒錯,想讓一個人改變自己的觀念,基本上不可能,除非他遇到了各種坎坷,然後窮途末路迫使他發自內心的想改變。
  • 尼採:真正厲害的強者,絕對要有這樣的經歷
    尼採:真正厲害的強者,絕對要有這樣的經歷尼採強調生命意志是世界的主宰,認為世界的本體就是生命意志。他反對傳統道德,認為傳統道德有違自然。尼採還強調強力意志,認為強力意志是最高的價值標尺,雖然我們的人生是短暫的,但是只要我們創造意志,以強力的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那麼就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在此提出上,尼採提出了「超人哲學」,尼採所謂「超人」也就是「精神上的強者」。
  • 尼採的「鐵錘哲學」與「超人理論」-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的人生?
    按照「王庶文講壇」以往的風格,一個主題的文章一周內只會更新一篇,不過關於尼採我覺得很有必要一次性將他講完,才能體現其邏輯性,所以今天的文章可以與昨天的接上,歡迎大家擴展閱讀昨天關於尼採的「上帝之死」。我們先進行簡單的複習:第一、尼採沉痛的宣告「上帝之死」,並不是在歡呼新世界的到來,而是在感嘆人們用自己編造的虛假思想殺死了上帝;第二、尼採認為西方自古流傳的形上學也屬於虛假思想。既然形上學是虛假的,上帝也已經死了,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麼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