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後,我國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且以此形成了一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9年9月,日軍洶洶而來,一舉越過了平型關與雁門關之間的茹越口,向太原撲去。而此時,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司令長閻錫山則集中了31個師、13個旅,28萬多兵力,在忻口設防。
忻口之地,位於五臺山與雲中山之間,地勢險要,是從晉北通向太原的重要門戶。如果此地失守,太原必定遭到日軍的洗劫。
當時,閻錫山軍團所面臨的對手是坂垣徵四郎所率領的第5師團和察哈爾派遣兵團。
1939年10月2日,在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2旅團從代縣向進攻後,忻口會戰就此打響。
閻錫山面對如此精兵兵團,就如以往的會戰一般,根本不敵日軍。很快,閻錫山便節節敗退,最後導致、原平相繼失陷。
而為了配合閻錫山忻口的正面作戰,八路軍部隊也在有條不紊的展開著「截斷敵軍後方交通,打擊來援之敵」的行動。而陳錫聯所領導的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就這樣大踏步地走上了抗日戰場的大舞臺。
此時的陳錫聯才剛滿22歲,雖說年輕,但其資歷卻不淺。
陳錫聯於1915年出生於湖北紅安高橋鎮陡山彭家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因土地薄少、苛捐繁重,其家庭生活也算是艱難。還好陳父忠厚老實幹活勤快,這才能讓陳錫聯一家不至於餓死。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陳父在外出幹活時不幸被砸傷身亡。一時間,陳家陷入了困境。還好,陳錫聯母親夠堅強,沒有被丈夫的去世所打倒。很快,母親 帶著陳錫聯等四個孩子分離出來,以種田、打零工為生。
1929年,年僅14歲的陳錫聯趁在家人熟睡之際,偷偷參加了遊擊隊,之後又被編入紅軍第11軍。自此,陳錫聯的軍旅生涯也算是正式開始了。
陳錫聯從來沒有上過一天課,更沒有讀過正規的軍事學校,可奇怪的是,他的作戰指揮能力卻強的出奇。一次次戰爭下來,陳錫聯很快便從一名基層指揮員,迅速成為為了一名優秀的高級指揮員。
就在1937年10月,忻口會戰打響後,陳錫聯所在的769團便奉命向原平東北地區挺進,執行側擊南犯之敵後的任務
在陳錫聯到達忻口之時,閻錫山正和日軍打得不可開交。
陳錫聯望著日軍隆隆而過的飛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從敵機飛行起落的頻率和規律看,附近一定有敵人的機場。
後在偵查之後,陳錫聯果然在隔河10來裡外的陽明堡鎮發現了日軍的簡易機場。於是,陳錫聯便有了炸掉此機場的想法。
可是,八路軍想要憑自己的「土槍土炮」去拼日軍機場的大批守軍,又怎麼可能呢?但就在陳錫聯等人摸索機場狀況之時,突然遇到了一個剛從機場逃出來的「壯丁」賴保三。
在陳錫聯的盤問之下,賴保三也說明了自己的情況,他說:
他叫賴保三,就住在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自從日軍入侵山西後,國民黨軍隊的搶劫、日本人的燒殺,弄得他家破人亡,一家三口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個。不久前他被鬼子抓到機場做苦力,每天從早累到晚,不僅不給飯吃,還經常挨打受罵。他實在受不了折磨,便趁鬼子不注意逃了出來。
陳錫聯在知道賴保三的情況之後,不由大喜,再給了賴保三些許乾糧和水之後,連忙問道機場的情況。
賴保三在吃飽之後,也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陳錫聯在得知機場只有一小股警衛部隊和地勤人員200餘人,且沒有防禦工事之後,不由大喜。
返回駐地後,陳錫聯認為這是一次突襲日軍的好機會。於是,陳錫聯決定夜襲陽明堡的日軍機場,炸毀全部飛機。
此戰,八路軍最後了勝利,成功殲滅了日軍100餘人、飛機24架。此戰也有力地打擊了敵空中力量,削弱了忻口戰場上敵之立體火力。可以說,這是繼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切斷日軍交通運輸線之後,八路軍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戰後,陳錫聯不僅收到了朱德、劉伯承的稱讚,甚至也受到和共黨不對付的蔣介石的讚揚。蔣介石還拿出了2萬元大洋獎勵參加陽明堡戰鬥的部隊。而蔣介石的此舉,也不知是心甘情願,還是只是充充門面呢?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因為此次戰爭,不僅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更是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因此,我認為我們必須得知道抗日戰爭這一歷史事件。我們不僅可以在此次戰爭中看到我們前人堅定不移的精神,還能了解到我們領袖到底有多麼的偉大。
而關於如何了解這一歷史事件,我非常推薦江城所著的《歷史深處的民國》。這是一套關於1840~1925年正史的彪悍史書。是中國歷史上一套全面解讀晚清、共和、抗戰的長篇歷史力作。
我想,從來沒有一本關於民國的書籍,能像《歷史深處的民國》這樣,全面、真實、透徹、有趣地將民國這段歷史講明白說清楚。
更重要的是,此書原價120元,而現在購買卻只需96元。一套《歷史深處的民國》包括「晚清」「共和」「重生」三冊,也就是說一大厚本只需30餘元,可以說是非常划算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去看看】購買,96包郵到家: